工程热力学例题与习题△Sis。 = △S, +△S, = =0+1. 111=1. 111kJ/K孤立系统内作功能力的损失W,=TASis。=270×1.111=300kJ两种解法所得结论相同。讨论:1.齿轮箱内因摩擦损失的功W,=300kJ,但作功能力损失W,=218.92时,两者数值不同。其原因是:300kJ的功所变成的摩擦热是在T=370K温度下传向环境的,因T>T。,这部分热量仍有一定的作功能力,其可用能为Q(1-T。/D)。若采取某种措施,例如采用一工作于T与To间的卡诺机,则可以把这部分可用能转化为功。所以齿轮箱内不可逆过程所导致的作功能力损失,不是W的全部,而只是W=TAS。这一部分。2.由齿轮箱传出的热(Q=300kJ),其作功能力在温差传热过程中再次损失,最后为零。即孤立系统内,全部不可逆过程总的结果是,在每分钟输入齿轮箱的功中,有300KJ的功最终变成了在To=270K的温度下为环境所接受的热。在此传热温度下,这部分热已无作功能力(可用能为零)。也就是说,原来的300k功的作功能力已全部损失了。例7:三个质量相等、比热相同且为定值的物体(图5.3)。A物体的初温为T=100K,B物体的初温T=300K,C物体的初温Tc,=300K。如果环境不供给功和热量,只借助于热机和致冷机在它们之间工作,问其中任意一个物体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为多少。AcB300K100K300K热机热机W-49-
工程热力学例题与习题 —49— Siso = S1 + S2 = =0+1.111=1.111kJ/K 孤立系统内作功能力的损失 Wl = T0Siso =270×1.111=300kJ 两种解法所得结论相同。讨论: 1.齿轮箱内因摩擦损失的功 ' Wl =300kJ,但作功能力损失 Wl1 =218.92 时,两者数值不同。其原因是:300kJ 的功所变成的摩擦热是在 T=370K 温度 下传向环境的,因 T>T 0 ,这部分热量仍有一定的作功能力,其可用能为 Q(1-T 0 /T)。若采取某种措施,例如采用一工作于 T 与 To 间的卡诺机,则可 以把这部分可用能转化为功。所以齿轮箱内不可逆过程所导致的作功能力损 失,不是 ' Wl 的全部,而只是 Wl1 = T0Sg1 这一部分。 2.由齿轮箱传出的热(Q=300kJ),其作功能力在温差传热过程中再次损 失,最后为零。即孤立系统内,全部不可逆过程总的结果是,在每分钟输入 齿轮箱的功中,有300KJ的功最终变成了在To=270K的温度下为环境所接受的 热。在此传热温度下,这部分热已无作功能力(可用能为零)。也就是说,原来 的 300kJ 功的作功能力已全部损失了。 例 7:三个质量相等、比热相同且为定值的物体(图 5.3 )。A 物体的初 温为 TA1 =100K,B 物体的初温 TB1 =300K,C 物体的初温 TC1 =300K。如果环 境不供给功和热量,只借助于热机和致冷机在它们之间工作,问其中任意一 个物体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为多少。 A 100K B 300K C 300K 热机 热机 W
工程热力学例题与习题图5.3解:因环境不供给功和热量,而热机工作必须要有两个热源才能使热量转变为功。所以三个物体中的两个作为热机的有限热源和有限冷源。致冷机工作必须要供给其机械功,才能将热量从低温热源转移到高温热源,同样有三个物体中的两个作为致冷机的有限冷源和有限热源。由此,其工作原理如图5.3所示。取A、B、C物体及热机和致冷机为孤立系。如果系统中进行的是可逆过程,则AS=ASE+ASE+AS,AS,+AS.=0对于热机和致冷机ASe=dS=0,则Te dTTe2dTTedTASiso=mc+mc=(+mcTTTTeiToInTa+n Tm2+h To2=0TA"TITciTz T2 Tc2 =1Ta TBi TciTa2TB2Tc2=TATBTc=100×300×300=9×10*K3(1)由图5.3可知,热机工作于A物体和B物体两有限热源之间,致冷机工作于B物体和C物体两有限热源及冷源之间,热机输出的功供给致冷机工作。当T42=TBz时,热机停止工作,致冷机因无功供给也停止工作,整个过程结束。过程进行的结果,物体B的热量转移到物体C使其温度升高,而A物体和B物体温度平衡。对该孤立系,由能量方程式得QA+QB+Qc=0mc(TA2- Ta)+mc(TB2 -TBl)+mc(Tc2 -Tcl)= 0TA2+TB2+Tc2=TA+TBi+Tcl=100+300+300=700K(2)根据该装置的工作原理可知,T2>Ta1,TB2<TBl,Tc2>Tc1,TA2=TB250—
工程热力学例题与习题 —50— 图 5.3 解:因环境不供给功和热量,而热机工作必须要有两个热源才能使热量 转变为功。所以三个物体中的两个作为热机的有限热源和有限冷源。致冷机 工作必须要供给其机械功,才能将热量从低温热源转移到高温热源,同样有 三个物体中的两个作为致冷机的有限冷源和有限热源。由此,其工作原理如图 5.3 所示。 取 A、B、C 物体及热机和致冷机为孤立系。如果系统中进行的是可逆 过程,则 Siso = SE + SE' + SA + SB + SC =0 对于热机和致冷机 S E = dS =0,则 0 2 1 2 1 2 1 = + + = C C B B A A T T T T T T iso T dT mc T dT mc T dT S mc ln ln ln 0 1 2 1 2 1 2 + + = C C B B A A T T T T T T 1 1 2 1 2 1 2 = C C B B A A T T T T T T TA2TB2TC2 = TA1TB1TC1 =100×300×300=9× 8 3 10 K (1) 由图 5.3 可知,热机工作于 A 物体和 B 物体两有限热源之间,致冷机工 作于 B 物体和 C 物体两有限热源及冷源之间,热机输出的功供给致冷机工作。 当 TA2 =TB2 时,热机停止工作,致冷机因无功供给也停止工作,整个过程结 束。过程进行的结果,物体 B 的热量转移到物体 C 使其温度升高,而 A 物体 和 B 物体温度平衡。 对该孤立系,由能量方程式得 QA + QB + QC = 0 mc(TA2 −TA1 ) + mc(TB2 −TB1 ) + mc(TC2 −TC1 ) = 0 TA2 +TB2 +TC2 = TA1 +TB1 +TC1 =100 十 300+300=700K (2) 根据该装置的工作原理可知, 2 1 2 1 2 1 2 2 , , , TA TA TB TB TC TC TA = T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