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2013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 语 文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般的书法理论往往从审美特性这个角度出发来总结书法的成就,这种探索自然 是有意义的。但是,当我们过多地把目光集中在书法之“美”或书法所激起的 “审美体验”上时,却往往忽视了书法和写字之间的朴素联系 我们觉得书法是艺术的,而写字却是实用的,可是说到底,书法家不过是无穷无 尽的写字者中的一员。书法家卓然独立,只是因为他把某个字体写到了极致,从 而使它具有典范的意义。书法家从来都不能无中生有。在书法家的书法产生之前 很久,汉字已经在集体书写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形态,发展出了一套高度有序 的偏旁、笔划体系,这套体系即使脱离了汉语,也一样具有汉字的魅力。 符号学美学关心汉字和书法的有序性。书法系统的有序性无疑就是以汉字系统的 高度有序性为基础的,无论是无名氏还是书法家,为了书写汉语和汉字,都不得 不首先遵从汉字的规则。承认书法之美依赖于汉字符号系统的有序性,并不会削 弱我们对书法艺术家独创性的评价。在西方传统美学的影响下,我们把创作者的 迷狂状态看得过于神秘了。许多人觉得,不管是在作者那里,还是在读者那里, 都有一种全然不同于日常经验的“审美经验”在起作用。然而,笼而统之用“审 美经验”来说事,非但不能增加艺术性,反而会败坏具体而微的艺术感觉。相形 之下,用“高峰堕石”、“夏云舒卷”等来形容书法的古人,反倒要离事情本身 更为接近。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作为书法基本造型“材料”的汉字,既不是象形的图画,也 不是抽象的图案,而是一套具有极强抽象性和系统性的符号。书法家并不关心如 何在理论上把握文字的符号性,他们关心的是这些符号性的文字如何从感性上得 以生动的显现。就跟玫瑰花的能指不会被它的所指(爱情)耗尽一样,在以写字 为美的文化生活形式中,文字的能指也不会被它的所指耗尽一一人们在读懂字义 的同时,也停留在字的表面,琢磨如何把字写得更好。 然而,在当今这个时代,汉字越来越成为一种单纯为语言服务的记号。数码化的 汉字固然也保留了各式各样的字体,甚至各式各样的书法式样,但是今日之大众 并不打算去临摹它们,而是更愿意像拣字工人那样消耗它们。书法家是精益求精 的写字人,和拣字工人不同,他从不把汉字看作现成的可以消耗的材料,而是看 作不确定的、需要不断反复才能形成的东西。当电脑键盘摧毁了书法赖以生长的 广阔的民间土壤时,书写汉语的活动在某种意义上已经终结了。一方面,汉字变 得越来越像纯粹的记号;另一方面,书法变得越来越像脱离语言的图像。这是 件事情的两个方面。 (摘编自陈岸瑛《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字与书法》 1.下列有关“书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审美特性这个角度来说,书法的成就在于它的“美”或由它所激起的“审 美体验”;但我们不宜过多地把目光集中于此。 B.书法和写字之间有着朴素的联系,书法从根本上讲也是写字,当书法家把某 个字体写到极致,从而使它具有典范的意义时,“写字”就变成了“书法
郑州市 2013 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 语 文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一般的书法理论往往从审美特性这个角度出发来总结书法的成就,这种探索自然 是有意义的。但是,当我们过多地把目光集中在书法之“美”或书法所激起的 “审美体验”上时,却往往忽视了书法和写字之间的朴素联系。 我们觉得书法是艺术的,而写字却是实用的,可是说到底,书法家不过是无穷无 尽的写字者中的一员。书法家卓然独立,只是因为他把某个字体写到了极致,从 而使它具有典范的意义。书法家从来都不能无中生有。在书法家的书法产生之前 很久,汉字已经在集体书写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形态,发展出了一套高度有序 的偏旁、笔划体系,这套体系即使脱离了汉语,也一样具有汉字的魅力。 符号学美学关心汉字和书法的有序性。书法系统的有序性无疑就是以汉字系统的 高度有序性为基础的,无论是无名氏还是书法家,为了书写汉语和汉字,都不得 不首先遵从汉字的规则。承认书法之美依赖于汉字符号系统的有序性,并不会削 弱我们对书法艺术家独创性的评价。在西方传统美学的影响下,我们把创作者的 迷狂状态看得过于神秘了。许多人觉得,不管是在作者那里,还是在读者那里, 都有一种全然不同于日常经验的“审美经验”在起作用。然而,笼而统之用“审 美经验”来说事,非但不能增加艺术性,反而会败坏具体而微的艺术感觉。相形 之下,用“高峰堕石”、“夏云舒卷”等来形容书法的古人,反倒要离事情本身 更为接近。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作为书法基本造型“材料”的汉字,既不是象形的图画,也 不是抽象的图案,而是一套具有极强抽象性和系统性的符号。书法家并不关心如 何在理论上把握文字的符号性,他们关心的是这些符号性的文字如何从感性上得 以生动的显现。就跟玫瑰花的能指不会被它的所指(爱情)耗尽一样,在以写字 为美的文化生活形式中,文字的能指也不会被它的所指耗尽——人们在读懂字义 的同时,也停留在字的表面,琢磨如何把字写得更好。 然而,在当今这个时代,汉字越来越成为一种单纯为语言服务的记号。数码化的 汉字固然也保留了各式各样的字体,甚至各式各样的书法式样,但是今日之大众 并不打算去临摹它们,而是更愿意像拣字工人那样消耗它们。书法家是精益求精 的写字人,和拣字工人不同,他从不把汉字看作现成的可以消耗的材料,而是看 作不确定的、需要不断反复才能形成的东西。当电脑键盘摧毁了书法赖以生长的 广阔的民间土壤时,书写汉语的活动在某种意义上已经终结了。一方面,汉字变 得越来越像纯粹的记号;另一方面,书法变得越来越像脱离语言的图像。这是一 件事情的两个方面。 (摘编自陈岸瑛《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字与书法》) 1.下列有关“书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审美特性这个角度来说,书法的成就在于它的“美”或由它所激起的“审 美体验”;但我们不宜过多地把目光集中于此。 B.书法和写字之间有着朴素的联系,书法从根本上讲也是写字,当书法家把某 个字体写到极致,从而使它具有典范的意义时,“写字”就变成了“书法
C.书法的美必须遵从汉字的规则,依赖于汉字符号系统的有序性,而不能由书 法家凭空创造 D.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其具体而微的艺术感觉只适合用“高峰堕石”“夏云舒 卷”等具体优美的比喻来形容 D(“只适合…比喻来形容”说法过于绝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字系统的高度有序性是指汉字在集体书写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高度有序的 偏旁、笔划体系,这一体系即使脱离了汉语,也仍然具有汉字的魅力。 B.汉字既不是象形的图画,也不是抽象的图案,而是一套具有极强抽象性和系 统性的符号,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字与书法就是以这一观点为基础的 C.书法家把汉字看作不确定的、需要不断反复才能形成的东西,对写字精益求 精,这与捡字工人把汉字看作现成的可以消耗的材料不同 D.随着电脑的普及,书法赖以生长的民间土壤已被摧毁,虽然数码化的汉字保 留了各式各样的字体和书法式样,但书写汉语的终结己经无法挽回 D(“书写汉语的终结”说法过于绝对,“已经无法挽回”无中生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玫瑰花的能指是作为植物的玫瑰花,其所指是爱情;文字的能指是它作为符 号的形态,所指是符号背后的含义。书法家更为关心的是文字的能指而非所指。 B.书法以艺术为目的,书法家正是凭借全然不同于日常经验的“审美经验”来 创作书法作品的,读者也正是以这样的“审美经验”来欣赏作品的。 C.作为书法基本造型的“材料”,汉字具有超越汉语的独特魅力,因此我们即 使看不懂一幅书法作品的内容,也有可能被它生动显现出来的形态美而感染。 D.汉字变得越来越像纯粹的记号,书法变得越来越像脱离语言的图像,这两种 现象本质上是一样的,都背离了以写字为美的文化生活形式。 B(曲解了文意)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程信,字彦实,其先休宁人,洪武中戍河间,因家焉。信举正统七年进士,授吏 科给事中。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 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景泰元年,请振畿辅饥民,复河 间学官、生徒因用兵罢遣者,皆报可。明年二月,出为山东右参政,督饷辽东 巡抚寇深奏盗粮一石以上者死,又置新斛视旧加大,属信钩考。信立碎之,曰 “奈何纳人于死!”深由是不悦信。天顺元年,擢太仆卿。京卫马旧多耗,信定 期征之。三营大将言太仆苛急,请改隶兵部。信言:“高皇帝令太仆马数,勿使 人知。若隶兵部,马登耗,太仆不得闻。脱有警,马不给,谁任其咎?”帝是之, 乃隶太仆如故。明年,改左佥都御史,巡抚辽东。都指挥夏霖恣不法,佥事胡鼎 发其四十罪,信以闻,下霖锦衣狱。门达言信不当代奏,时寇深方掌都察院,以 前邻劾信。征下诏狱,降南京太仆少卿。母忧归。成化元年,起兵部,寻转左侍
C.书法的美必须遵从汉字的规则,依赖于汉字符号系统的有序性,而不能由书 法家凭空创造。 D.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其具体而微的艺术感觉只适合用“高峰堕石”“夏云舒 卷”等具体优美的比喻来形容。 D(“只适合……比喻来形容”说法过于绝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字系统的高度有序性是指汉字在集体书写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高度有序的 偏旁、笔划体系,这一体系即使脱离了汉语,也仍然具有汉字的魅力。 B.汉字既不是象形的图画,也不是抽象的图案,而是一套具有极强抽象性和系 统性的符号,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字与书法就是以这一观点为基础的。 C.书法家把汉字看作不确定的、需要不断反复才能形成的东西,对写字精益求 精,这与捡字工人把汉字看作现成的可以消耗的材料不同。 D.随着电脑的普及,书法赖以生长的民间土壤已被摧毁,虽然数码化的汉字保 留了各式各样的字体和书法式样,但书写汉语的终结已经无法挽回。 D(“书写汉语的终结”说法过于绝对,“已经无法挽回”无中生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玫瑰花的能指是作为植物的玫瑰花,其所指是爱情;文字的能指是它作为符 号的形态,所指是符号背后的含义。书法家更为关心的是文字的能指而非所指。 B.书法以艺术为目的,书法家正是凭借全然不同于日常经验的“审美经验”来 创作书法作品的,读者也正是以这样的“审美经验”来欣赏作品的。 C.作为书法基本造型的“材料”,汉字具有超越汉语的独特魅力,因此我们即 使看不懂一幅书法作品的内容,也有可能被它生动显现出来的形态美而感染。 D.汉字变得越来越像纯粹的记号,书法变得越来越像脱离语言的图像,这两种 现象本质上是一样的,都背离了以写字为美的文化生活形式。 B(曲解了文意)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程信,字彦实,其先休宁人,洪武中戍河间,因家焉。信举正统七年进士,授吏 科给事中。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 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景泰元年,请振畿辅饥民,复河 间学官、生徒因用兵罢遣者,皆报可。明年二月,出为山东右参政,督饷辽东。 巡抚寇深奏盗粮一石以上者死,又置新斛视旧加大,属信钩考。信立碎之,曰: “奈何纳人于死!”深由是不悦信。天顺元年,擢太仆卿。京卫马旧多耗,信定 期征之。三营大将言太仆苛急,请改隶兵部。信言:“高皇帝令太仆马数,勿使 人知。若隶兵部,马登耗,太仆不得闻。脱有警,马不给,谁任其咎?”帝是之, 乃隶太仆如故。明年,改左佥都御史,巡抚辽东。都指挥夏霖恣不法,佥事胡鼎 发其四十罪,信以闻,下霖锦衣狱。门达言信不当代奏,时寇深方掌都察院,以 前邻劾信。征下诏狱,降南京太仆少卿。母忧归。成化元年,起兵部,寻转左侍
郎。四川戎县山都掌蛮数叛,陷合江等九县。廷议发大军讨之。以襄城伯李瑾充 总兵官,进信尚书,提督军务。至永宁,分道进。信与瑾居中节制。转战六日, 破寨七百五十余。前后斩首四千五百有奇,俘获无算。录功,进兼大理寺卿,与 白圭同莅兵部。信欲有为,而阻于圭,数称疾。改南京兵部,参赞机务。明年致 仕,逾年卒。谥襄毅。 信征南蛮时,制许便宜从事。迄班师,未尝擅赏戮一人。曰:“刑赏,人主大柄 也,不得已而假之人。幸而事集,辄自专,非人臣所宜。”在南京,守备臣欲预 钱谷讼狱事,信曰:“守备重臣,所以谨非常也。若此,乃有司职耳。”论者韪 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信举正统七年进士 举:考中。 B.又置新斛视旧加大 视:比照。 C.属信钩考 属:隶属 D.论者韪之 韪:认为… 正确 C(属:委托,交付。)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程信为官正直的一组是(3分) ①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 ②信立碎之,日:“奈何纳人于死!” ③京卫马旧多耗,信定期征之 ④信以闻,下霖锦衣狱 ⑤信欲有为,而阻于圭,数称疾 ⑥迄班师,未尝擅赏戮一人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①② D.②④⑥ D(①表明程信督战果敢;③表明程信格尽职守;⑤表明程信想做事而不能如愿)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程信督战果敢。也先侵犯京城时,程信不让攻击也先失利的都督孙镗撤军进 城,而是督率军队从城头上射箭发炮帮助他,没有退路的孙镗越战越勇,击退了 也先。 B.程信恪尽职守。程信提出的赈济京城附近饥民,恢复河间被罢免学官的官职 和被遣送生徒的学业等建议,都得到皇上许可;任太仆卿时,他定期征用马匹 及时掌握马匹的增减情况。 C.程信平叛有功。朝廷发大军征讨四川戎县蛮人叛乱,程信与总兵官李瑾居中 调度,分路进军,转战六天,破寨七百五十多,斩首四千五百多,俘获无数,平 定了叛乱 D.程信能识大体。在南京任上,守备大臣想干预钱粮的管理和诉讼案件,程信 认为守备重臣应当非常谨慎,不要越俎代庖,行使主管官吏的职责
郎。四川戎县山都掌蛮数叛,陷合江等九县。廷议发大军讨之。以襄城伯李瑾充 总兵官,进信尚书,提督军务。至永宁,分道进。信与瑾居中节制。转战六日, 破寨七百五十余。前后斩首四千五百有奇,俘获无算。录功,进兼大理寺卿,与 白圭同莅兵部。信欲有为,而阻于圭,数称疾。改南京兵部,参赞机务。明年致 仕,逾年卒。谥襄毅。 信征南蛮时,制许便宜从事。迄班师,未尝擅赏戮一人。曰:“刑赏,人主大柄 也,不得已而假之人。幸而事集,辄自专,非人臣所宜。”在南京,守备臣欲预 钱谷讼狱事,信曰:“守备重臣,所以谨非常也。若此,乃有司职耳。”论者韪 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信举正统七年进士 举:考中。 B.又置新斛视旧加大 视:比照。 C.属信钩考 属:隶属。 D.论者韪之 韪:认为…… 正确。 C(属:委托,交付。)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程信为官正直的一组是(3 分) ①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 ②信立碎之,曰:“奈何纳人于死!” ③京卫马旧多耗,信定期征之 ④信以闻,下霖锦衣狱 ⑤信欲有为,而阻于圭,数称疾 ⑥迄班师,未尝擅赏戮一人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②④⑥ D(①表明程信督战果敢;③表明程信恪尽职守;⑤表明程信想做事而不能如愿)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程信督战果敢。也先侵犯京城时,程信不让攻击也先失利的都督孙镗撤军进 城,而是督率军队从城头上射箭发炮帮助他,没有退路的孙镗越战越勇,击退了 也先。 B.程信恪尽职守。程信提出的赈济京城附近饥民,恢复河间被罢免学官的官职 和被遣送生徒的学业等建议,都得到皇上许可;任太仆卿时,他定期征用马匹, 及时掌握马匹的增减情况。 C.程信平叛有功。朝廷发大军征讨四川戎县蛮人叛乱,程信与总兵官李瑾居中 调度,分路进军,转战六天,破寨七百五十多,斩首四千五百多,俘获无数,平 定了叛乱。 D.程信能识大体。在南京任上,守备大臣想干预钱粮的管理和诉讼案件,程信 认为守备重臣应当非常谨慎,不要越俎代庖,行使主管官吏的职责
D(D项“守备重臣应当非常谨慎”理解错误;“所以谨非常”意为“是用来防 备意外事件的”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脱有警,马不给,谁任其咎?(4分) (1)倘若有警报,马匹不充足,谁能承担这个过失?4分;译出大意给2分; “脱”(“倘著,如果”等)、“昝”(“罪过,过失”等)两处,每译对一处 给1分。 (2)刑赏,人主大柄也,不得已而假主人。幸而事集,辄自专,非人臣所宜。 (6分) (2)刑罚奖赏,是君主的大权,不得已而授予别人。有幸事情集于我一身,总 是自己专断,这不是人臣所应该做的。(6分;译出大意给3分;判断句、“假” (“授予、交给、交付”等)、“辄”(“总是,就”“动不动就”等)三处 每译对一处给1分。)注意:1.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2.关键词译 成近义词也可。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程信,字彦实,他的祖先是休宁人,洪武年间戍守河间,于是在那里安家。程信 考中正统七年进士,被授予吏科给事中。也先侵犯京城,程信督率军队守卫西城 门。都督孙镗攻击也先失利,想进城,程信不让进,而是督率军队从城头上射箭 发炮帮助他。孙镗越战越勇,也先于是退却。景泰元年,请求赈济京城附近的饥 民,恢复河间因用兵而被罢免、遣送的学官、生徒,皇上都批复可以。第二年二 月,出任山东右参政,监督往辽东运输军粮。巡抚寇深上奏,盗粮一石以上的处 死,又设置了比照旧粮斛加大的新粮斛,交付程信测算考核。程信立即打碎它, 说:“为什么置人于死地呢?”寇深因此不喜欢程信。天顺元年,提拔为太仆卿。 京卫的马匹以前消耗过多,程信定期征用马匹。三营大将诉说太仆为人苛刻而急 切,请求皇上更改让马匹隶属兵部。程信说:“高皇帝命令太仆管理马匹数量, 不要让他人知道。如果隶属兵部,马匹增减,太仆不能知道。倘若有警报,马匹 不充足,谁能承担这个过失?”皇上认为程信的话是对的,于是像以前一样隶属 太仆。第二年,改任左佥都御史,巡视辽东。都指挥夏霖骄恣不守法,佥事胡鼎 揭发他四十条罪状,程信把这事报告给皇上,把夏霖关到锦衣卫监狱。门达说程 信不应当代替胡鼎上奏,当时寇深正掌管都察院,因为从前的隙怨,弹劾程信。 追究其罪,被关进钦犯监狱,降职为南京太仆少卿。因母丧归家。成化元年,起 任兵部(右侍郎),不久转为左侍郎。四川戎县山都掌蛮人屡次叛乱,攻陷合江 等九个县。朝廷决议发大军征讨。以襄城伯李瑾任总兵官,晋升程信为尚书,提 督军务。至永宁,分路进军。程信与李瑾居中调度。转战六天,攻破敌寨七百五 十多座。前后斩首四千五百多,俘获无数。记功,程信进升兼任大理寺卿,与白 圭共同管理兵部。程信想有所作为,但被白圭阻碍,多次称病。改任南京兵部, 参议军务。第二年辞官,一年后去世。谥号襄毅
D(D 项“守备重臣应当非常谨慎”理解错误;“所以谨非常”意为“是用来防 备意外事件的”)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脱有警,马不给,谁任其咎? (4 分) (1)倘若有警报,马匹不充足,谁能承担这个过失?4 分;译出大意给 2 分; “脱”(“倘若,如果”等)、“咎”(“罪过,过失”等)两处,每译对一处 给 1 分。 (2)刑赏,人主大柄也,不得已而假主人。幸而事集,辄自专,非人臣所宜。 (6 分) (2)刑罚奖赏,是君主的大权,不得已而授予别人。有幸事情集于我一身,总 是自己专断,这不是人臣所应该做的。(6 分;译出大意给 3 分;判断句、“假” (“授予、交给、交付”等)、“辄”(“总是,就”“动不动就”等)三处, 每译对一处给 1 分。)注意:1.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2.关键词译 成近义词也可。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程信,字彦实,他的祖先是休宁人,洪武年间戍守河间,于是在那里安家。程信 考中正统七年进士,被授予吏科给事中。也先侵犯京城,程信督率军队守卫西城 门。都督孙镗攻击也先失利,想进城,程信不让进,而是督率军队从城头上射箭 发炮帮助他。孙镗越战越勇,也先于是退却。景泰元年,请求赈济京城附近的饥 民,恢复河间因用兵而被罢免、遣送的学官、生徒,皇上都批复可以。第二年二 月,出任山东右参政,监督往辽东运输军粮。巡抚寇深上奏,盗粮一石以上的处 死,又设置了比照旧粮斛加大的新粮斛,交付程信测算考核。程信立即打碎它, 说:“为什么置人于死地呢?”寇深因此不喜欢程信。天顺元年,提拔为太仆卿。 京卫的马匹以前消耗过多,程信定期征用马匹。三营大将诉说太仆为人苛刻而急 切,请求皇上更改让马匹隶属兵部。程信说:“高皇帝命令太仆管理马匹数量, 不要让他人知道。如果隶属兵部,马匹增减,太仆不能知道。倘若有警报,马匹 不充足,谁能承担这个过失?”皇上认为程信的话是对的,于是像以前一样隶属 太仆。第二年,改任左佥都御史,巡视辽东。都指挥夏霖骄恣不守法,佥事胡鼎 揭发他四十条罪状,程信把这事报告给皇上,把夏霖关到锦衣卫监狱。门达说程 信不应当代替胡鼎上奏,当时寇深正掌管都察院,因为从前的隙怨,弹劾程信。 追究其罪,被关进钦犯监狱,降职为南京太仆少卿。因母丧归家。成化元年,起 任兵部(右侍郎),不久转为左侍郎。四川戎县山都掌蛮人屡次叛乱,攻陷合江 等九个县。朝廷决议发大军征讨。以襄城伯李瑾任总兵官,晋升程信为尚书,提 督军务。至永宁,分路进军。程信与李瑾居中调度。转战六天,攻破敌寨七百五 十多座。前后斩首四千五百多,俘获无数。记功,程信进升兼任大理寺卿,与白 圭共同管理兵部。程信想有所作为,但被白圭阻碍,多次称病。改任南京兵部, 参议军务。第二年辞官,一年后去世。谥号襄毅
程信征讨南蛮时,皇上特许他可以便宜行事。直到班师回朝,不曾擅自奖赏杀戮 人。他说:“刑罚奖赏,是君主的大权,不得已而授予别人。有幸事情集于我 身,总是自己专断,这不是人臣所应该做的。”在南京任上,守备大臣想干预 钱粮的管理和诉讼案件,程信说:“守备重臣,是用来防备意外事件的。像这些 事,是主管官吏的职责。”评论者认为他做得对。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赠卖松人于武陵[注]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注]据《唐才子传》称,于武陵在唐宣宗大中年间尝举进士,不称意,携书与琴, 往来商洛、巴蜀间,或隐于卜中,存独醒之意 8.这首诗的第二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5分) 对比,“寒涧”与“翠楼”,一个荒寒一个繁华形成鲜明对比(3分,如果只答 手法,没有解释,只给2分;如果没有明确答出手法,而是融合在具体分析中 且解说适当,也可给3分);突出了松树生长环境的恶劣,以及“松”与“翠 楼人”之间地位、境遇的巨大差别,暗示卖松人向翠楼人卖松求利不合时宜, 为规劝卖松人做铺垫。(作用2分;四个要点,答出一个给1分,答出任意两 个、意思对即可) 或:比喻(象征、托物言志)、借代,以寒涧树比喻(象征)贫寒之士,以“翠 楼人”代权贵之人;[3分,如果只答手法(“比喻”、“借代”各占1分), 没有解释,只给2分;如果没有明确答出手法,而是融合在具体分析中,且解 说适当,也可给3分]把贫寒之士比喻为“寒涧树”,形象地表现了其地位的卑 微、境遇的凄凉;而想把“寒润树”卖给“翠楼人”,委婉地表达了贫寒之士 希望得到权贵赏识重用之意。(作用2分;两个要点,答出一个给1分,意思 对即可) 9.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这首诗寄托了诗人对不识人才、只喜欢趋时媚俗的权贵的讽刺;对像松树那样 正直高雅却沦落下层、不被重视的贫寒之士的怜惜;对争荣小人春风得意,正 直人士却不得重用这一不公平社会现象的愤懑;以及因对现实有了清醒认识而 不求荣利、洁身自好的高洁情怀。[6分;答出一点给3分(需有简要分析) 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作品鉴赏 唐代的长安是高门贵族豪华竞逐的地方。买花是当时贵族社会的一种风尚。 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白居易《买花》),利之所在,人必趋之。在待价 而沽的浓香艳色中,居然连“瘦叶”、“淡花”的松树也出现了;于是诗人 生了感慨,叹息卖树人这种行为的不合时宜。 本来,松树是耐寒的树木,生长在深山大谷之中,葱郁轮困,气势凌云。人们 称赞它有崇高的品德,所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草木有本心 何求美人折?”(张九龄《感遇》)卖松人为了求利,才把它送到长安,希望
程信征讨南蛮时,皇上特许他可以便宜行事。直到班师回朝,不曾擅自奖赏杀戮 一人。他说:“刑罚奖赏,是君主的大权,不得已而授予别人。有幸事情集于我 一身,总是自己专断,这不是人臣所应该做的。”在南京任上,守备大臣想干预 钱粮的管理和诉讼案件,程信说:“守备重臣,是用来防备意外事件的。像这些 事,是主管官吏的职责。”评论者认为他做得对。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赠卖松人 于武陵[注]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注]据《唐才子传》称,于武陵在唐宣宗大中年间尝举进士,不称意,携书与琴, 往来商洛、巴蜀间,或隐于卜中,存独醒之意。 8.这首诗的第二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5 分) 对比,“寒涧”与“翠楼”,一个荒寒一个繁华形成鲜明对比(3 分,如果只答 手法,没有解释,只给 2 分;如果没有明确答出手法,而是融合在具体分析中, 且解说适当,也可给 3 分);突出了松树生长环境的恶劣,以及“松”与“翠 楼人”之间地位、境遇的巨大差别,暗示卖松人向翠楼人卖松求利不合时宜, 为规劝卖松人做铺垫。(作用 2 分;四个要点,答出一个给 1 分,答出任意两 个、意思对即可) 或:比喻(象征、托物言志)、借代,以寒涧树比喻(象征)贫寒之士,以“翠 楼人”代权贵之人;[3 分,如果只答手法(“比喻”、“借代”各占 1 分), 没有解释,只给 2 分;如果没有明确答出手法,而是融合在具体分析中,且解 说适当,也可给 3 分]把贫寒之士比喻为“寒涧树”,形象地表现了其地位的卑 微、境遇的凄凉;而想把“寒涧树”卖给“翠楼人”,委婉地表达了贫寒之士 希望得到权贵赏识重用之意。(作用 2 分;两个要点,答出一个给 1 分,意思 对即可) 9.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这首诗寄托了诗人对不识人才、只喜欢趋时媚俗的权贵的讽刺;对像松树那样 正直高雅却沦落下层、不被重视的贫寒之士的怜惜;对争荣小人春风得意,正 直人士却不得重用这一不公平社会现象的愤懑;以及因对现实有了清醒认识而 不求荣利、洁身自好的高洁情怀。[6 分;答出一点给 3 分(需有简要分析), 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作品鉴赏 唐代的长安是高门贵族豪华竞逐的地方。买花是当时贵族社会的一种风尚。“一 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白居易《买花》),利之所在,人必趋之。在待价 而沽的浓香艳色中,居然连“瘦叶”、“淡花”的松树也出现了;于是诗人产 生了感慨,叹息卖树人这种行为的不合时宜。 本来,松树是耐寒的树木,生长在深山大谷之中,葱郁轮囷,气势凌云。人们 称赞它有崇高的品德,所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草木有本心, 何求美人折?”(张九龄《感遇》)卖松人为了求利,才把它送到长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