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2013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般的书法理论往往从审美特性这个角度岀发来总结书法的成就,这种探索自然 是有意义的。但是,当我们过多地把目光集中在书法之“美”或书法所激起的 “审美体验”上时,却往往忽视了书法和写字之间的朴素联系。 我们觉得书法是艺术的,而写字却是实用的,可是说到底,书法家不过是无穷无 尽的写字者中的一员。书法家卓然独立,只是因为他把某个字体写到了极致,从 而使它具有典范的意义。书法家从来都不能无中生有。在书法家的书法产生之前 很久,汉字已经在集体书写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形态,发展出了一套高度有序 的偏旁、笔划体系,这套体系即使脱离了汉语,也一样具有汉字的魅力。 符号学美学关心汉字和书法的有序性。书法系统的有序性无疑就是以汉字系统的 高度有序性为基础的,无论是无名氏还是书法家,为了书写汉语和汉字,都不得 不首先遵从汉字的规则。承认书法之美依赖于汉字符号系统的有序性,并不会削 弱我们对书法艺术家独创性的评价。在西方传统美学的影响下,我们把创作者的 迷狂状态看得过于神秘了。许多人觉得,不管是在作者那里,还是在读者那里, 都有一种全然不同于日常经验的“审美经验”在起作用。然而,笼而统之用“审 美经验”来说事,非但不能增加艺术性,反而会败坏具体而微的艺术感觉。相形 之下,用“高峰堕石”、“夏云舒卷”等来形容书法的古人,反倒要离事情本身 更为接近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作为书法基本造型“材料”的汉字,既不是象形的图画,也 不是抽象的图案,而是一套具有极强抽象性和系统性的符号。书法家并不关心如 何在理论上把握文字的符号性,他们关心的是这些符号性的文字如何从感性上得 以生动的显现。就跟玫瑰花的能指不会被它的所指(爱情)耗尽一样,在以写字 为美的文化生活形式中,文字的能指也不会被它的所指耗尽一一人们在读懂字义 的同时,也停留在字的表面,琢磨如何把字写得更好 然而,在当今这个时代,汉字越来越成为一种单纯为语言服务的记号。数码化的 汉字固然也保留了各式各样的字体,甚至各式各样的书法式样,但是今日之大众 并不打算去临摹它们,而是更愿意像拣字工人那样消耗它们。书法家是精益求精 的写字人,和拣字工人不同,他从不把汉字看作现成的可以消耗的材料,而是看 作不确定的、需要不断反复才能形成的东西。当电脑键盘摧毁了书法赖以生长的 广阔的民间土壤时,书写汉语的活动在某种意义上己经终结了。一方面,汉字变 得越来越像纯粹的记号:另一方面,书法变得越来越像脱离语言的图像。这是 件事情的两个方面。 (摘编自陈岸瑛《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字与书法》) 1.下列有关“书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审美特性这个角度来说,书法的成就在于它的“美”或由它所激起的“审 美体验”;但我们不宜过多地把目光集中于此 B.书法和写字之间有着朴素的联系,书法从根本上讲也是写字,当书法家把某 个字体写到极致,从而使它具有典范的意义时,“写字”就变成了“书法”。 C.书法的美必须遵从汉字的规则,依赖于汉字符号系统的有序性,而不能由书 法家凭空创造
郑州市 2013 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一般的书法理论往往从审美特性这个角度出发来总结书法的成就,这种探索自然 是有意义的。但是,当我们过多地把目光集中在书法之“美”或书法所激起的 “审美体验”上时,却往往忽视了书法和写字之间的朴素联系。 我们觉得书法是艺术的,而写字却是实用的,可是说到底,书法家不过是无穷无 尽的写字者中的一员。书法家卓然独立,只是因为他把某个字体写到了极致,从 而使它具有典范的意义。书法家从来都不能无中生有。在书法家的书法产生之前 很久,汉字已经在集体书写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形态,发展出了一套高度有序 的偏旁、笔划体系,这套体系即使脱离了汉语,也一样具有汉字的魅力。 符号学美学关心汉字和书法的有序性。书法系统的有序性无疑就是以汉字系统的 高度有序性为基础的,无论是无名氏还是书法家,为了书写汉语和汉字,都不得 不首先遵从汉字的规则。承认书法之美依赖于汉字符号系统的有序性,并不会削 弱我们对书法艺术家独创性的评价。在西方传统美学的影响下,我们把创作者的 迷狂状态看得过于神秘了。许多人觉得,不管是在作者那里,还是在读者那里, 都有一种全然不同于日常经验的“审美经验”在起作用。然而,笼而统之用“审 美经验”来说事,非但不能增加艺术性,反而会败坏具体而微的艺术感觉。相形 之下,用“高峰堕石”、“夏云舒卷”等来形容书法的古人,反倒要离事情本身 更为接近。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作为书法基本造型“材料”的汉字,既不是象形的图画,也 不是抽象的图案,而是一套具有极强抽象性和系统性的符号。书法家并不关心如 何在理论上把握文字的符号性,他们关心的是这些符号性的文字如何从感性上得 以生动的显现。就跟玫瑰花的能指不会被它的所指(爱情)耗尽一样,在以写字 为美的文化生活形式中,文字的能指也不会被它的所指耗尽——人们在读懂字义 的同时,也停留在字的表面,琢磨如何把字写得更好。 然而,在当今这个时代,汉字越来越成为一种单纯为语言服务的记号。数码化的 汉字固然也保留了各式各样的字体,甚至各式各样的书法式样,但是今日之大众 并不打算去临摹它们,而是更愿意像拣字工人那样消耗它们。书法家是精益求精 的写字人,和拣字工人不同,他从不把汉字看作现成的可以消耗的材料,而是看 作不确定的、需要不断反复才能形成的东西。当电脑键盘摧毁了书法赖以生长的 广阔的民间土壤时,书写汉语的活动在某种意义上已经终结了。一方面,汉字变 得越来越像纯粹的记号;另一方面,书法变得越来越像脱离语言的图像。这是一 件事情的两个方面。 (摘编自陈岸瑛《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字与书法》) 1.下列有关“书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审美特性这个角度来说,书法的成就在于它的“美”或由它所激起的“审 美体验”;但我们不宜过多地把目光集中于此。 B.书法和写字之间有着朴素的联系,书法从根本上讲也是写字,当书法家把某 个字体写到极致,从而使它具有典范的意义时,“写字”就变成了“书法”。 C.书法的美必须遵从汉字的规则,依赖于汉字符号系统的有序性,而不能由书 法家凭空创造
D.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其具体而微的艺术感觉只适合用“高峰堕石”“夏云舒 卷”等具体优美的比喻来形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字系统的高度有序性是指汉字在集体书写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高度有序的 偏旁、笔划体系,这一体系即使脱离了汉语,也仍然具有汉字的魅力。 B.汉字既不是象形的图画,也不是抽象的图案,而是一套具有极强抽象性和系 统性的符号,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字与书法就是以这一观点为基础的 C.书法家把汉字看作不确定的、需要不断反复才能形成的东西,对写字精益求 精,这与捡字工人把汉字看作现成的可以消耗的材料不同。 D.随着电脑的普及,书法赖以生长的民间土壤已被摧毁,虽然数码化的汉字保 留了各式各样的字体和书法式样,但书写汉语的终结已经无法挽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玫瑰花的能指是作为植物的玫瑰花,其所指是爱情;文字的能指是它作为符 号的形态,所指是符号背后的含义。书法家更为关心的是文字的能指而非所指 B.书法以艺术为目的,书法家正是凭借全然不同于日常经验的“审美经验”来 创作书法作品的,读者也正是以这样的“审美经验”来欣赏作品的。 C.作为书法基本造型的“材料”,汉字具有超越汉语的独特魅力,因此我们即 使看不懂一幅书法作品的内容,也有可能被它生动显现出来的形态美而感染。 D.汉字变得越来越像纯粹的记号,书法变得越来越像脱离语言的图像,这两种 现象本质上是一样的,都背离了以写字为美的文化生活形式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程信,字彦实,其先休宁人,洪武中戍河间,因家焉。信举正统七年进士,授吏 科给事中。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 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景泰元年,请振畿辅饥民,复河 间学官、生徒因用兵罢遣者,皆报可。明年二月,出为山东右参政,督饷辽东 巡抚寇深奏盜粮一石以上者死,又置新斛视旧加大,属信钩考。信立碎之,曰: “奈何纳人于死!”深由是不悦信。天顺元年,擢太仆卿。京卫马旧多耗,信定 期征之。三营大将言太仆苛急,请改隶兵部。信言:“高皇帝令太仆马数,勿使 人知。若隶兵部,马登耗,太仆不得闻。脱有警,马不给,谁任其咎?”帝是之, 乃隶太仆如故。明年,改左佥都御史,巡抚辽东。都指挥夏霖恣不法,佥事胡鼎 发其四十罪,信以闻,下霖锦衣狱。门达言信不当代奏,时寇深方掌都察院,以 前邻劾信。征下诏狱,降南京太仆少卿。母忧归。成化元年,起兵部,寻转左侍 郎。四川戎县山都掌蛮数叛,陷合江等九县。廷议发大军讨之。以襄城伯李瑾充 总兵官,进信尚书,提督军务。至永宁,分道进。信与瑾居中节制。转战六日, 破寨七百五十余。前后斩首四千五百有奇,俘获无算。录功,进兼大理寺卿,与 白圭同莅兵部。信欲有为,而阻于圭,数称疾。改南京兵部,参赞机务。明年致 仕,逾年卒。谥襄毅。 信征南蛮时,制许便宜从事。迄班师,未尝擅赏戮一人。曰:“刑赏,人主大柄 也,不得已而假之人。幸而事集,辄自专,非人臣所宜。”在南京,守备臣欲预 钱谷讼狱事,信曰:“守备重臣,所以谨非常也。若此,乃有司职耳。”论者韪
D.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其具体而微的艺术感觉只适合用“高峰堕石”“夏云舒 卷”等具体优美的比喻来形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字系统的高度有序性是指汉字在集体书写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高度有序的 偏旁、笔划体系,这一体系即使脱离了汉语,也仍然具有汉字的魅力。 B.汉字既不是象形的图画,也不是抽象的图案,而是一套具有极强抽象性和系 统性的符号,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字与书法就是以这一观点为基础的。 C.书法家把汉字看作不确定的、需要不断反复才能形成的东西,对写字精益求 精,这与捡字工人把汉字看作现成的可以消耗的材料不同。 D.随着电脑的普及,书法赖以生长的民间土壤已被摧毁,虽然数码化的汉字保 留了各式各样的字体和书法式样,但书写汉语的终结已经无法挽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玫瑰花的能指是作为植物的玫瑰花,其所指是爱情;文字的能指是它作为符 号的形态,所指是符号背后的含义。书法家更为关心的是文字的能指而非所指。 B.书法以艺术为目的,书法家正是凭借全然不同于日常经验的“审美经验”来 创作书法作品的,读者也正是以这样的“审美经验”来欣赏作品的。 C.作为书法基本造型的“材料”,汉字具有超越汉语的独特魅力,因此我们即 使看不懂一幅书法作品的内容,也有可能被它生动显现出来的形态美而感染。 D.汉字变得越来越像纯粹的记号,书法变得越来越像脱离语言的图像,这两种 现象本质上是一样的,都背离了以写字为美的文化生活形式。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程信,字彦实,其先休宁人,洪武中戍河间,因家焉。信举正统七年进士,授吏 科给事中。也先犯京师,信督军守西城。都督孙镗击也先失利,欲入城,信不纳, 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镗战益力,也先遂却。景泰元年,请振畿辅饥民,复河 间学官、生徒因用兵罢遣者,皆报可。明年二月,出为山东右参政,督饷辽东。 巡抚寇深奏盗粮一石以上者死,又置新斛视旧加大,属信钩考。信立碎之,曰: “奈何纳人于死!”深由是不悦信。天顺元年,擢太仆卿。京卫马旧多耗,信定 期征之。三营大将言太仆苛急,请改隶兵部。信言:“高皇帝令太仆马数,勿使 人知。若隶兵部,马登耗,太仆不得闻。脱有警,马不给,谁任其咎?”帝是之, 乃隶太仆如故。明年,改左佥都御史,巡抚辽东。都指挥夏霖恣不法,佥事胡鼎 发其四十罪,信以闻,下霖锦衣狱。门达言信不当代奏,时寇深方掌都察院,以 前邻劾信。征下诏狱,降南京太仆少卿。母忧归。成化元年,起兵部,寻转左侍 郎。四川戎县山都掌蛮数叛,陷合江等九县。廷议发大军讨之。以襄城伯李瑾充 总兵官,进信尚书,提督军务。至永宁,分道进。信与瑾居中节制。转战六日, 破寨七百五十余。前后斩首四千五百有奇,俘获无算。录功,进兼大理寺卿,与 白圭同莅兵部。信欲有为,而阻于圭,数称疾。改南京兵部,参赞机务。明年致 仕,逾年卒。谥襄毅。 信征南蛮时,制许便宜从事。迄班师,未尝擅赏戮一人。曰:“刑赏,人主大柄 也,不得已而假之人。幸而事集,辄自专,非人臣所宜。”在南京,守备臣欲预 钱谷讼狱事,信曰:“守备重臣,所以谨非常也。若此,乃有司职耳。”论者韪 之
(节选自《明史·列 传第六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信举正统七年进士 举:考中 B.又置新斛视旧加大 视:比照 C.属信钩考 属:隶属。 D.论者韪之 韪:认为… 正确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程信为官正直的一组是(3分) ①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 ②信立碎之,曰:“奈何纳人于 死 ③京卫马旧多耗,信定期征之 ④信以闻,下霖锦衣狱 ⑤信欲有为,而阻于圭,数称疾 ⑥迄班师,未尝擅赏戮一人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程信督战果敢。也先侵犯京城时,程信不让攻击也先失利的都督孙镗撤军进 城,而是督率军队从城头上射箭发炮帮助他,没有退路的孙镗越战越勇,击退了 也先 B.程信恪尽职守。程信提出的赈济京城附近饥民,恢复河间被罢免学官的官职 和被遣送生徒的学业等建议,都得到皇上许可;任太仆卿时,他定期征用马匹 及时掌握马匹的增减情况。 C.程信平叛有功。朝廷发大军征讨四川戎县蛮人叛乱,程信与总兵官李瑾居中 调度,分路进军,转战六天,破寨七百五十多,斩首四千五百多,俘获无数,平 定了叛乱。 D.程信能识大体。在南京任上,守备大臣想干预钱粮的管理和诉讼案件,程信 认为守备重臣应当非常谨慎,不要越俎代庖,行使主管官吏的职责。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脱有警,马不给,谁任其咎?(4分) (2)刑赏,人主大柄也,不得已而假主人。幸而事集,辄自专,非人臣所宜。 (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赠卖松人于武陵[注]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注]据《唐才子传》称,于武陵在唐宣宗大中年间尝举进士,不称意,携书与琴, 往来商洛、巴蜀间,或隐于卜中,存独醒之意 8.这首诗的第二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5分) 9.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节选自《明史·列 传第六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信举正统七年进士 举:考中。 B.又置新斛视旧加大 视:比照。 C.属信钩考 属:隶属。 D.论者韪之 韪:认为…… 正确。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程信为官正直的一组是(3 分) ①信不纳,督军从城上发箭炮助之 ②信立碎之,曰:“奈何纳人于 死!” ③京卫马旧多耗,信定期征之 ④信以闻,下霖锦衣狱 ⑤信欲有为,而阻于圭,数称疾 ⑥迄班师,未尝擅赏戮一人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程信督战果敢。也先侵犯京城时,程信不让攻击也先失利的都督孙镗撤军进 城,而是督率军队从城头上射箭发炮帮助他,没有退路的孙镗越战越勇,击退了 也先。 B.程信恪尽职守。程信提出的赈济京城附近饥民,恢复河间被罢免学官的官职 和被遣送生徒的学业等建议,都得到皇上许可;任太仆卿时,他定期征用马匹, 及时掌握马匹的增减情况。 C.程信平叛有功。朝廷发大军征讨四川戎县蛮人叛乱,程信与总兵官李瑾居中 调度,分路进军,转战六天,破寨七百五十多,斩首四千五百多,俘获无数,平 定了叛乱。 D.程信能识大体。在南京任上,守备大臣想干预钱粮的管理和诉讼案件,程信 认为守备重臣应当非常谨慎,不要越俎代庖,行使主管官吏的职责。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脱有警,马不给,谁任其咎? (4 分) (2)刑赏,人主大柄也,不得已而假主人。幸而事集,辄自专,非人臣所宜。 (6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赠卖松人 于武陵[注]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注]据《唐才子传》称,于武陵在唐宣宗大中年间尝举进士,不称意,携书与琴, 往来商洛、巴蜀间,或隐于卜中,存独醒之意。 8.这首诗的第二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5 分) 9.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曾子曰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平?死而后已,不亦远 乎? (《论语·泰伯》) (2)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轼《赤壁赋》) (3)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白居易《琵琶行》)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康熙字典梁晓声 集市,即便在小镇,也还是热闹的 少年面前的地上铺一张白纸,特白,闪着好纸的光芒。那是旧挂历的一页,是在 集市上花一角钱买的一一他自然舍不得花一角钱买,但馄饨铺的老板娘无论如何 不肯白给他。 都是去年的挂历了,你就扯一张给我,也不是什么损失。 “不是什么损失?损失大了!你看那明星,结婚了,息影了。息影,知道怎么回事 吗?就是再也看不到她演的影视剧了!一册挂历上全是她一个人,有收藏价值的。 扯一张给你,不完整了,不完整了还有屁价值!”老板娘从挂历上扯下那一页时, 表现得十分不情愿,仿佛真吃了极大的亏。 午后三点多,集市的热闹像戏剧的高潮过去一般退去了。少年仍蹲在那页白纸旁 白纸正中,摆着一部纸页破损、颜色像陈年谷子似的字典。1949年以后,全中 国再没有任何一家出版社出版过那种字典。它已没了原先的封皮,后贴上去的封 皮上写着“康熙字典”。笔迹工整又拘束,是少年写上去的。 他的左边,是卖肉的摊位,从上午到此刻,买肉的人络绎不绝,卖肉的汉子忙得 不亦乐乎。右边,是卖油条的,生意也不错,农村人一年四季自家是炸不了几次 的。跟着大人们赶集的小孩子,十之八九要央求大人给买了吃。城乡差别,至今 仍明明白白地体现在细微处。而且,越是体现在细微处,越使农村的少男少女们 做梦都想成为城里人。 这少年也有那样的梦。 真的梦是无逻辑的,人生的梦却须循着某种规律。 少年凭着刻苦学习的一股韧劲考上县重点高中,那是他实现人生之梦的关键 步。拮据的家庭负担不起住校费用,为了圆梦,他想买辆旧自行车骑车上学,尽 管每天要走几十里的路有些辛苦。可他靠卖废品才存下二十元,要拥有旧货店中 那辆状况还算好的自行车,得先卖掉这部《康熙字典》。父亲病故了,母亲在南 方打工。他清楚妈妈挣钱的辛莤,不忍向妈妈要;并且他也清楚,妈妈正省吃俭 用地攒钱,以备他将来考上大学的花费。 集市渐渐冷清,卖肉的和炸油条的,在他的巴望之下先后离去。他和那页旧挂历 纸的存在,总算是比较显眼了。炸油条的摊位那儿,留下了几块烧过的炭,他捡 起一块,在纸上写出一个大大的“卖”字,那是他上学以来写的最大的字。 天已傍晚 终于有四个人围住了少年。其中一人三十六七岁,隔街走过来的,左腿一瘸一拐 看上去较有文化,他对字典的兴趣挺大,拿在手中翻看良久,少年将希望寄托在 他身上
(1)曾子曰:“_______,______。仁以为己任,不亦重平?死而后已,不亦远 乎?” (《论语·泰伯》)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轼《赤壁赋》) (3)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康熙字典 梁晓声 集市,即便在小镇,也还是热闹的。 少年面前的地上铺一张白纸,特白,闪着好纸的光芒。那是旧挂历的一页,是在 集市上花一角钱买的——他自然舍不得花一角钱买,但馄饨铺的老板娘无论如何 不肯白给他。 “都是去年的挂历了,你就扯一张给我,也不是什么损失。” “不是什么损失?损失大了!你看那明星,结婚了,息影了。息影,知道怎么回事 吗?就是再也看不到她演的影视剧了!一册挂历上全是她一个人,有收藏价值的。 扯一张给你,不完整了,不完整了还有屁价值!”老板娘从挂历上扯下那一页时, 表现得十分不情愿,仿佛真吃了极大的亏。 午后三点多,集市的热闹像戏剧的高潮过去一般退去了。少年仍蹲在那页白纸旁。 白纸正中,摆着一部纸页破损、颜色像陈年谷子似的字典。1949 年以后,全中 国再没有任何一家出版社出版过那种字典。它已没了原先的封皮,后贴上去的封 皮上写着“康熙字典”。笔迹工整又拘束,是少年写上去的。 他的左边,是卖肉的摊位,从上午到此刻,买肉的人络绎不绝,卖肉的汉子忙得 不亦乐乎。右边,是卖油条的,生意也不错,农村人一年四季自家是炸不了几次 的。跟着大人们赶集的小孩子,十之八九要央求大人给买了吃。城乡差别,至今 仍明明白白地体现在细微处。而且,越是体现在细微处,越使农村的少男少女们 做梦都想成为城里人。 这少年也有那样的梦。 真的梦是无逻辑的,人生的梦却须循着某种规律。 少年凭着刻苦学习的一股韧劲考上县重点高中,那是他实现人生之梦的关键一 步。拮据的家庭负担不起住校费用,为了圆梦,他想买辆旧自行车骑车上学,尽 管每天要走几十里的路有些辛苦。可他靠卖废品才存下二十元,要拥有旧货店中 那辆状况还算好的自行车,得先卖掉这部《康熙字典》。父亲病故了,母亲在南 方打工。他清楚妈妈挣钱的辛苦,不忍向妈妈要;并且他也清楚,妈妈正省吃俭 用地攒钱,以备他将来考上大学的花费。 集市渐渐冷清,卖肉的和炸油条的,在他的巴望之下先后离去。他和那页旧挂历 纸的存在,总算是比较显眼了。炸油条的摊位那儿,留下了几块烧过的炭,他捡 起一块,在纸上写出一个大大的“卖”字,那是他上学以来写的最大的字。 天已傍晚。 终于有四个人围住了少年。其中一人三十六七岁,隔街走过来的,左腿一瘸一拐, 看上去较有文化,他对字典的兴趣挺大,拿在手中翻看良久,少年将希望寄托在 他身上
不料他说:“这字典其实没什么收藏价值,是199年以前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学 生字典而已,至今民间仍多的是。而且,显然做了手脚,把最后一页撕掉了,最 后一页肯定印着出版年份什么的…” “没做手脚! 少年愤怒了,他确实撕掉了最后一页,但不是为了骗人,而是最后一页太破了… 少年的辩解已无济于事,他用半页挂历纸包起字典离开小镇时,天已黑下来。 “那孩子,过来,帮帮我!” 他听出是那个坏了他事的男人的声音。原来那人的左腿有半截是假肢。他因为躲 辆卡车而摔倒,假肢的关节处摔坏了,站都站不起来,他的处境无疑很危险, 路那么窄,不被压到才怪呢 少年尽管恨他,但还是站住了 他是县重点高中的一位数学老师。开学后,任班主任的他手持名册点名时,意外 地看到那卖《康煕字典》的少年应声站在他面前,他愕然了… 下课后,老师将他引到无人处,表示感谢,问:“字典卖掉了吗?” 学生摇头。 “我收回我的话,因为老师说的不对,那字典其实很有收藏价值……” 学生将目光望向别处,不言语。 “卖给我吧,我出两百元。” “我不能和老师做交易!”学生说罢,转身跑了。 过了几天,老师旧话重提,学生还是说不能和老师做交易 “老师都和你说过几次了,你都不给老师一点面子嘛?你本来就是想卖的,不是 吗?有收藏价值的东西应该由知道它价值的人来收藏,对不对?” 最后一次,老师有点生气了 于是,老师得到了“康熙字典”,学生得到了一辆自行车,新的。 三年弹指一挥间,少年考上了上海交大。临行,送给老师一张字条,上面写着 “老师,我明白你为什么非要买我那本《康熙字典》,也明白了某些东西的 真正价值是什么。”每每看到它,老师心里就漾起一股暖意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买肉和油条的人络绎不绝,而少年的康煕字典却无人问津,这种鲜明的对比 说明,当地人的物质生活虽已富足,但精神追求严重缺失 B.少年撕去字典最后一页的行为被“老师”误会后,他很愤怒,为了维护自己 的人格,他极力地向围观的人解释,想澄清事实。 C.小说强调少年用碳写下的“卖”字“是他上学以来写的最大的字”,意蕴丰 富,表明少年要立志成为城里人,缩小城乡差距的决心巨大。 D.小说中关于赶集孩子和农村少男少女城市梦的描写,使少年的生活境遇和人 生梦想超越了个例而成为一种典型,成为农村少年生活的一个缩影 这篇小说以“康熙字典”为线索,运用插叙和倒叙的手法,描写了留守少年 卖《康熙字典》的曲折经历,避免了平铺直叙,使行文曲折有致。 (2)小说中的少年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多处写到“白纸”“旧挂历纸”,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不料他说:“这字典其实没什么收藏价值,是 1949 年以前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学 生字典而已,至今民间仍多的是。而且,显然做了手脚,把最后一页撕掉了,最 后一页肯定印着出版年份什么的……” “没做手脚!” 少年愤怒了,他确实撕掉了最后一页,但不是为了骗人,而是最后一页太破了…… 少年的辩解已无济于事,他用半页挂历纸包起字典离开小镇时,天已黑下来。 “那孩子,过来,帮帮我!” 他听出是那个坏了他事的男人的声音。原来那人的左腿有半截是假肢。他因为躲 一辆卡车而摔倒,假肢的关节处摔坏了,站都站不起来,他的处境无疑很危险, 路那么窄,不被压到才怪呢! 少年尽管恨他,但还是站住了。 他是县重点高中的一位数学老师。开学后,任班主任的他手持名册点名时,意外 地看到那卖《康熙字典》的少年应声站在他面前,他愕然了…… 下课后,老师将他引到无人处,表示感谢,问:“字典卖掉了吗?” 学生摇头。 “我收回我的话,因为老师说的不对,那字典其实很有收藏价值……” 学生将目光望向别处,不言语。 “卖给我吧,我出两百元。” “我不能和老师做交易!”学生说罢,转身跑了。 过了几天,老师旧话重提,学生还是说不能和老师做交易。 “老师都和你说过几次了,你都不给老师一点面子嘛?你本来就是想卖的,不是 吗?有收藏价值的东西应该由知道它价值的人来收藏,对不对?” 最后一次,老师有点生气了。 于是,老师得到了“康熙字典”,学生得到了一辆自行车,新的。 三年弹指一挥间,少年考上了上海交大。临行,送给老师一张字条,上面写着 ——“老师,我明白你为什么非要买我那本《康熙字典》,也明白了某些东西的 真正价值是什么。”每每看到它,老师心里就漾起一股暖意。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买肉和油条的人络绎不绝,而少年的康熙字典却无人问津,这种鲜明的对比 说明,当地人的物质生活虽已富足,但精神追求严重缺失。 B.少年撕去字典最后一页的行为被“老师”误会后,他很愤怒,为了维护自己 的人格,他极力地向围观的人解释,想澄清事实。 C.小说强调少年用碳写下的“卖”字“是他上学以来写的最大的字”,意蕴丰 富,表明少年要立志成为城里人,缩小城乡差距的决心巨大。 D.小说中关于赶集孩子和农村少男少女城市梦的描写,使少年的生活境遇和人 生梦想超越了个例而成为一种典型,成为农村少年生活的一个缩影。 E.这篇小说以“康熙字典”为线索,运用插叙和倒叙的手法,描写了留守少年 卖《康熙字典》的曲折经历,避免了平铺直叙,使行文曲折有致。 (2)小说中的少年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 分) (3)小说多处写到“白纸”“旧挂历纸”,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