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本节目内容异彩纷呈,题目《经典咏流传》也很有特点,请你结合开场词和主题曲说说对 这一题目的理解。(2分) 开场词: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经典永流传,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 主题曲(节选):吟一首诗看千年经典惹人恋/歌一阕词让唇齿留香满心田 吟一首诗看千年经典惹人恋/歌一阕词让荡气回肠咏流传 答 基础·运用(共15分) 1(1)C(2分)(2)阐蓬(一个1分,共2分) 2(1)①D②B(一个1分,共2分) (2)答案示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来到这里,就是为了学习知识、开阔眼界 增长见识。(2分) 3(1)李白(1分) (2)[甲]C[乙]A(一个1分,共2分) 4形容知音相遇难得。(2分) 5表示用吟咏、歌唱的形式表现经典:谐音“永”寓意传统文化永远流传。(2分 房山区 基础·运用(共15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题。(4分) ①“清明不只是扫墓祭拜,这一天里还有插柳、蹴鞠、放风筝的风俗,”知名作家冯骥 才在第三届中国清明(寒食)文化论坛上说:“当这些民俗殆尽时,清明节的内涵也将 随之 ②冯骥才表示,国家舍弃3天的GDP,而将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增补为法定节日, 不是件小事。他说,当前有不少公众特别是年轻人不了解节日文化内含。因此在平常的节日 里,生活也是空空荡荡、无事可做。久而久之,传统节日便退化为普通的假日,失去了原有 的意义 ③他举例说,韩国的端午节至今仍保留着荡秋千等传统,日本的樱花节也必须穿和服。 而中国人在清明节,除了扫墓祭拜,却并不淸楚在这一天里还有插柳、蹴鞠、放风筝的风俗 冯骥才还表示,人民是节日遗产的携带者,更是节日的传承者。节日建设不应只由政府、专 家打造出来,而更需要符合节日的主题。促使全民对节日实现集体认同,需从下一代抓起。 同时,节日文化应该更多地与地域文化特点相结合,使之切实浸润到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孩 子们在节日中享受中华文化是我们的目标、更是我们的责任。否则,节日文化传承就是空谈 1.文中第①段有一处标点错误,第②段有一个错别字,请分别找出来加以修改。(2分) 答:(1)应将第①段中 改为 (2)应将第②段中的“”改为 2.为第①段横线处选择词语,修改第③段中的病句。(2分) (1)依次填入第①段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1分) A.消逝消亡B.消失消亡 6
6 5.本节目内容异彩纷呈,题目《经典咏流传》也很有特点,请你结合开场词和主题曲说说对 这一题目的理解。(2 分) 开场词: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经典永流传,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 主题曲(节选):吟一首诗看千年经典惹人恋/歌一阕词让唇齿留香满心田 吟一首诗看千年经典惹人恋/歌一阕词让荡气回肠咏流传 答: 一、基础·运用(共 15 分) 1(1)C(2 分) (2)阐 蓬(一个 1 分,共 2 分) 2(1)①D ②B(一个 1 分,共 2 分) (2)答案示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来到这里,就是为了学习知识、开阔眼界、 增长见识。(2 分) 3(1)李白(1 分) (2)[甲]C [乙]A(一个 1 分,共 2 分) 4 形容知音相遇难得。(2 分) 5 表示用吟咏、歌唱的形式表现经典;谐音“永”寓意传统文化永远流传。(2 分) 房山区 一、基础·运用(共 15 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2 题。(4 分) ①“清明不只是扫墓祭拜,这一天里还有插柳、蹴鞠、放风筝的风俗,”知名作家冯骥 才在第三届中国清明(寒食)文化论坛上说:“当这些民俗 殆尽时,清明节的内涵也将 随之 。” ②冯骥才表示,国家舍弃 3 天的 GDP,而将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增补为法定节日, 不是件小事。他说,当前有不少公众特别是年轻人不了解节日文化内含。因此在平常的节日 里,生活也是空空荡荡、无事可做。久而久之,传统节日便退化为普通的假日,失去了原有 的意义。 ③他举例说,韩国的端午节至今仍保留着荡秋千等传统,日本的樱花节也必须穿和服。 而中国人在清明节,除了扫墓祭拜,却并不清楚在这一天里还有插柳、蹴鞠、放风筝的风俗。 冯骥才还表示,人民是节日遗产的携带者,更是节日的传承者。节日建设不应只由政府、专 家打造出来,而更需要符合节日的主题。促使全民对节日实现集体认同,需从下一代抓起。 同时,节日文化应该更多地与地域文化特点相结合,使之切实浸润到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孩 子们在节日中享受中华文化是我们的目标、更是我们的责任。否则,节日文化传承就是空谈。 1.文中第①段有一处标点错误,第②段有一个错别字,请分别找出来加以修改。 (2 分) 答:(1)应将第①段中_____改为____。 (2)应将第②段中的“__”改为“___”。 2.为第①段横线处选择词语,修改第③段中的病句。(2 分) (1)依次填入第①段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 分) A.消逝 消亡 B.消失 消亡
C.消失消散D.消逝消散 (2)修改第③段中的病句 (1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3—7题。(11分) ①在堪称“北京小西藏”的房山区蒲洼乡,有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芦子水。让人想不 到的是,这个藏在大山里的小村庄,到了年节,却能吸引几百外村、外区县甚至外地人来祭 拜先祖。原来,这里便是京冀两地“隗”(wei)姓人的发源地。 ②升族旗、唱族歌、撞传续钟、读族规祖训、祭奠先祖……隗氏家族自2007年成立文 化联谊会以来,先后举办了11次祭祀先祖先烈的庆典。隗氏祭祖仪式承载着对姓氏文化的 传承,彰显了家族的凝聚力。在祭祀活动中,把家规家风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宣讲,也能 教导年轻人不忘家族传统美德,不忘对长辈的孝道。 ③更令人称奇的是,隗氏祠堂内还悬挂着传续了18代的隗氏族谱。看着族谱上,每 代的每个名字不过占据一个小格子而已,族人们感叹,“历史留给每个人的位子,其实很小, 在有限的生命里,更要传承先辈留下的美德,踏踏实实做人”。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江 河万里,自有源流。从创修的谱序中,我们发现,隗姓的历史大约可以溯觅到炎黄时代。据 有关资料记载,隗姓氏族起源于秭(zi)归东南的隗国,历史名人众多:隗状,秦朝丞相, 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第一任丞相;隗嚣,东汉西州名将,王莽末期封西州上将军;隗禧,三国时 魏国郎中,少年时以砍柴为业,闲暇时间苦读,遂成为饱学之士,后被拜为郎中,撰有《诸 经解》数十万言。当今时代,也有将军隗福临,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隗氏后人, 承继家族传统,英明睿智,成就非凡,贤才辈出,不胜枚举 ④续修宗谱意义深远,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察统绪,辨承流:序亲疏,定长幼:喜相庆 患相助;病相扶,困相帮。 !宗谱记载本源,垂后而不朽,续修宗谱的意义就在 于此 3.第②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第④段加下划线字的笔顺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承载(2ai)“义”笔顺:>义 B.承载(261)“义”笔顺:又文 C.承载(zai)“义”笔顺: D.承载(zd1)“义”笔顺:又义 4.对第③段加点字意思的理解、为第④段画横线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是一项是()(2 分) A.与“衔枚”的“枚”意思相同这不正是来自宗谱的伟大凝聚力么 B.与“枚列”的“枚”意思相同这是来自宗谱的伟大凝聚力 C.与“衔枚”的“枚”意思相同这是来自宗谱的伟大凝聚力 D.与“枚列”的“枚”意思相同这不正是来自宗谱的伟大凝聚力么 5.晓明是隗氏后人,曾随家长在清明节参加过“隗氏家族祭祖大典”,他记得族谱上有一副 对联,但有些字句记忆模糊了,请你帮他补全。(2分)
7 C.消失 消散 D.消逝 消散 (2)修改第③段中的病句:__________________(1 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3—7 题。(11 分) ①在堪称“北京小西藏”的房山区蒲洼乡,有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芦子水。让人想不 到的是,这个藏在大山里的小村庄,到了年节,却能吸引几百外村、外区县甚至外地人来祭 拜先祖。原来,这里便是京冀两地“隗”(wěi)姓人的发源地。 ②升族旗、唱族歌、撞传续钟、读族规祖训、祭奠先祖……隗氏家族自 2007 年成立文 化联谊会以来,先后举办了 11 次祭祀先祖先烈的庆典。隗氏祭祖仪式承载.着对姓氏文化的 传承,彰显了家族的凝聚力。在祭祀活动中,把家规家风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宣讲,也能 教导年轻人不忘家族传统美德,不忘对长辈的孝道。 ③更令人称奇的是,隗氏祠堂内还悬挂着传续了 18 代的隗氏族谱。看着族谱上,每一 代的每个名字不过占据一个小格子而已,族人们感叹,“历史留给每个人的位子,其实很小, 在有限的生命里,更要传承先辈留下的美德,踏踏实实做人”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江 河万里,自有源流。从创修的谱序中,我们发现,隗姓的历史大约可以溯觅到炎黄时代。据 有关资料记载,隗姓氏族起源于秭(zǐ)归东南的隗国,历史名人众多:隗状,秦朝丞相, 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第一任丞相;隗嚣,东汉西州名将,王莽末期封西州上将军;隗禧,三国时 魏国郎中,少年时以砍柴为业,闲暇时间苦读,遂成为饱学之士,后被拜为郎中,撰有《诸 经解》数十万言。当今时代,也有将军隗福临,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隗氏后人, 承继家族传统,英明睿智,成就非凡,贤才辈出,不胜枚.举。 ④续修宗谱意义深远,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察统绪,辨承流;序亲疏,定长幼;喜相庆, 患相助;病相扶,困相帮。 !宗谱记载本源,垂后而不朽,续修宗谱的意义就在 于此。 3. 第②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第④段加下划线字的笔顺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承载 (zài) “义”笔顺: B.承载 (zǎi) “义”笔顺: C.承载 (zǎi) “义”笔顺: D.承载 (zài) “义”笔顺: 4. 对第③段加点字意思的理解、为第④段画横线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是一项是( )(2 分) A.与“衔枚”的“枚”意思相同 这不正是来自宗谱的伟大凝聚力么 B.与“枚列”的“枚”意思相同 这是来自宗谱的伟大凝聚力 C.与“衔枚”的“枚”意思相同 这是来自宗谱的伟大凝聚力 D.与“枚列”的“枚”意思相同 这不正是来自宗谱的伟大凝聚力么 5. 晓明是隗氏后人,曾随家长在清明节参加过“隗氏家族祭祖大典”,他记得族谱上有一副 对联,但有些字句记忆模糊了,请你帮他补全。(2 分)
上联:口口功绩昭口口 下联:子孙口口口千秋 6.祭奠祖先,存续族谱,传承族规家训,可以约束后辈的行为,传承优秀的家族文化。其 中家训是对子孙立身处世的教诲。以下书法作品的内容选自同一封名人家书,寄托了父亲对 儿子的殷殷嘱托。你更欣赏那一幅?请从书体和内容两方面说明理由。(3分) 第二幅 身惰以静 字 略淚 德養以儉 日 答:我欣赏: 理由是 7.前面两幅书法作品中的两句话,均出自 的《诫子书》,他是“智”与“忠”的典 范,其另一句名言“ 死而后已”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传奇故事多见于 名)的《 》(2分) 基础·运用(共15分) 1.答案:(1)应将第一段中的“:”(冒号)改为“,”(逗号)。(1分) (2)应将第二段中的“含”改为“涵”。(1分) 评分标准:本题2分。(1)将“:”(冒号)改为“,”(逗号)得1分,其它 不得分;(2)将“含”改为“涵”,改对得1分,其它不得分 2.答案:(1)B(1分) (2)在“孩子们”前加“让”(1分) 3.A(2分) 4.D(2分) 5.答案示例:(1)祖德功绩昭百世子孙英明映千秋 (2)祖宗功绩昭万代子孙成就耀千秋” (3)祖先功绩昭百代子孙贡献照千秋 评分标准:本题2分,每空0.5分。句式工整,语义顺畅,符合文段内容即可得分。 6.答案示例 (1)我欣赏第一幅。它采用楷书字体,端正严谨,清健挺拔。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 诲与无限期望,希望他依靠安静的内心,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文字智 慧理性、简练谨严,与书法风格相得益彰。 2)我欣赏第一幅。它采用楷书字体,端正严谨,清健挺拔。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
8 上联:□ □ 功 绩 昭 □ □ 下联:子 孙 □ □ □ 千 秋 6. 祭奠祖先,存续族谱,传承族规家训,可以约束后辈的行为,传承优秀的家族文化。其 中家训是对子孙立身处世的教诲。以下书法作品的内容选自同一封名人家书,寄托了父亲对 儿子的殷殷嘱托。你更欣赏那一幅?请从书体和内容两方面说明理由。 (3 分) 第一幅 第二幅 答:我欣赏: 理由是: 7.前面两幅书法作品中的两句话,均出自 的《诫子书》,他是“智”与“忠”的典 范,其另一句名言“ ,死而后已”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传奇故事多见于 (人 名)的《 》(2 分) 一、基础·运用(共 15 分) 1.答案:(1)应将第一段中的“:”(冒号)改为“,”(逗号)。(1 分) (2)应将第二段中的“含”改为“涵”。(1 分) 评分标准:本题 2 分。(1)将“:”(冒号)改为“,”(逗号)得 1 分,其它 不得分;(2)将 “含”改为“涵”,改对得 1 分,其它不得分。 2.答案:(1)B(1 分) (2)在“孩子们”前加“让”(1 分) 3. A(2 分) 4. D(2 分) 5.答案示例:(1)祖德功绩昭百世 子孙英明映千秋 (2)祖宗功绩昭万代 子孙成就耀千秋” (3)祖先功绩昭百代 子孙贡献照千秋 评分标准:本题 2 分,每空 0.5 分。句式工整,语义顺畅,符合文段内容即可得分。 6.答案示例: (1)我欣赏第一幅。它采用楷书字体,端正严谨,清健挺拔。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 诲与无限期望,希望他依靠安静的内心,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文字智 慧理性、简练谨严,与书法风格相得益彰。 (2)我欣赏第一幅。它采用楷书字体,端正严谨,清健挺拔。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
诲与无限期望,希望他依靠安静的内心,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 (3)我欣赏第二幅。它采用行书字体。内容上劝勉儿子不追求名利,生活俭朴以表明自己 高尚的志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文字宁静超脱,清新旷远,与书法的秀雅灵动 舒展俊逸相得益彰 (4)我欣赏第二幅。它采用行书字体,秀雅灵动,舒展俊逸。内容上劝勉儿子不追求名利, 生活俭朴以表明自己高尚的志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 评分标准:本题3分。书体及特点1分。没判断书体,但书体特点正确也给1分,书体判断 错误不给分。内容2分。第一幅,解读“静”的意义和“俭”的意义各1分:第 二幅,解读“淡泊”的意义和“宁静”的意义各1分。意义解读大致正确即可得 答案:诸葛亮鞠躬尽瘁罗贯中《三国演义》 评分:每空0.5分,共2分。“鞠躬尽瘁”写拼音也可 丰台区 基础·运用(共15分) 为准备“回溯汉字往事”的语文探究活动,你和同学们一起搜集整理了关于“结绳记事” 和“历代书法”两组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12题的学习任务 1.在给同学讲述下面这段关于“结绳记事”的文字之前,你要先确定读音、书写、用词 标点使用的准确性。请认真阅读语段,完成(1)(4)题。(共8分) “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人类最初的历史以绳索串连,“结”就是最早的史记。我 们无法得知,在没有文字的漫长岁月中,人们如何以_①(简要/简单)的绳结存留纷繁 复杂的事件内容。据说,那些绳结只记录②(性命攸关/朝不保夕)的大事,例如地震、 洪灾、日食、月食以及星辰的陨落等等。如果是这样,那么一个个绳结留下的,就是一次次 关乎生死存亡、吉凶祸福的记忆。事实上,绳子很难保存数十万年,现在我们只能看到存 貿在上古陶片上的“绳文”□哪是绳索的纹理拓印在湿教的陶鳢表面,经过火烧而固化 下来的印迹。那些常常被认为是装饰的“绳文”,也许就是人类最初的记事符号。凹凸的绳 结痕迹,仿佛是数十万年前人类的心事,它饱含着后来者越来越读不懂的惊慌、恐惧、渴望, 饱含着后来者越来越读不懂的祈求平安的巨大祝祷。读不懂,但是我们感觉得到它的美丽 (1)对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笔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拓印(tuo)祈求(qi)“辰”字的第二笔是“丿 B.拓印(ta)祈求(q1)“辰”字的第二笔是“一” C.拓印(ta)祈求(q1)“辰”字的第二笔是“丿 D.拓印(tuo)祈求(q1)“辰”字的第二笔是“一” (2)根据语意,语段中①②处应填入的词语是(2分) A.①简要②性命攸关 B.①简单②性命攸关 C.①简要 ②朝不保夕 D.①简单②朝不保夕 (3)画线句方框内应填入的标点及其理由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破折号,用以表示语意的转换,句意由说明绳文难以保存转换到介绍绳文印迹的保
9 诲与无限期望,希望他依靠安静的内心,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 (3)我欣赏第二幅。它采用行书字体。内容上劝勉儿子不追求名利,生活俭朴以表明自己 高尚的志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文字宁静超脱,清新旷远,与书法的秀雅灵动, 舒展俊逸相得益彰。 (4)我欣赏第二幅。它采用行书字体,秀雅灵动,舒展俊逸。内容上劝勉儿子不追求名利, 生活俭朴以表明自己高尚的志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 评分标准:本题 3 分。书体及特点 1 分。没判断书体,但书体特点正确也给 1 分,书体判断 错误不给分。内容 2 分。第一幅,解读“静”的意义和“俭”的意义各 1 分;第 二幅,解读“淡泊”的意义和“宁静”的意义各 1 分。意义解读大致正确即可得 分。 7.答案:诸葛亮 鞠躬尽瘁 罗贯中 《三国演义》 评分:每空 0.5 分,共 2 分。 “鞠躬尽瘁”写拼音也可。 丰台区 一、基础•运用(共 15 分) 为准备“回溯汉字往事”的语文探究活动,你和同学们一起搜集整理了关于“结绳记事” 和“历代书法”两组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 1~2 题的学习任务。 1.在给同学讲述下面这段关于“结绳记事”的文字之前,你要先确定读音、书写、用词、 标点使用的准确性。请认真阅读语段,完成(1)~(4)题。(共 8 分) “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人类最初的历史以绳索串连,“结”就是最早的史记。我 们无法得知,在没有文字的漫长岁月中,人们如何以 ① (简要/简单)的绳结存留纷繁 复杂的事件内容。据说,那些绳结只记录 ② (性命攸关/朝不保夕)的大事,例如地震、 洪灾、日食、月食以及星辰.的陨落等等。如果是这样,那么一个个绳结留下的,就是一次次 关乎生死存亡、吉凶祸福的记忆。事实上,绳子很难保存数十万年,现在我们只能看到存 留在上古陶片上的“绳文” 那是绳索的纹理拓.印在湿软的陶罐表面,经过火烧而固化 下来的印迹。那些常常被认为是装饰的“绳文”,也许就是人类最初的记事符号。凹凸的绳 结痕迹,仿佛是数十万年前人类的心事,它饱含着后来者越来越读不懂的惊慌、恐惧、渴望, 饱含着后来者越来越读不懂的祈.求平安的巨大祝祷。读不懂,但是我们感觉得到它的美丽。 (1)对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笔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拓.印(tuò) 祈.求(qǐ) “辰”字的第二笔是“丿” B.拓.印(tà ) 祈.求(qí) “辰”字的第二笔是“一” C.拓.印(tà ) 祈.求(qí) “辰”字的第二笔是“丿” D.拓.印(tuò) 祈.求(qǐ) “辰”字的第二笔是“一” (2)根据语意,语段中①②处应填入的词语是(2 分) A.①简要 ②性命攸关 B.①简单 ②性命攸关 C.①简要 ②朝不保夕 D.①简单 ②朝不保夕 (3)画线句方框内应填入的标点及其理由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破折号,用以表示语意的转换,句意由说明绳文难以保存转换到介绍绳文印迹的保
存方法。 B.冒号,用以提示下文,引出对“我们只能看到存留在上古陶片上的‘绳文”这句话 的句意解说。 C.破折号,用以表示解释说明,因为后面的语句是对前面“上古陶片上的‘绳文”” 的具体解释。 D.句号,用以表示语意的结束,因为前一个句子语意已经表达完整,后面语句是新的 语意的开始。 (4)“结”意蕴丰富。它能维系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在“结盟”、“团结”、“缔结”等词 语中,“结”表向心、凝聚之意,我们熟知的《三国演义》中刘关张“①”,就是 兄弟一心、同生共死的典范;“结”也表示事情的收束,结局、完结、_②等词语 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提示人们做事要有始有终。(2分) 2.为了呈现历代书家的书法特点,你要逐一展示并解说收集到的四幅名家作品。在以下解 说中,有误的一项是(2分) 《熹平石经》(东汉蔡邕)《宣示表》(三国钟繇) 堂其次*管抹之 联左有 举 看龄车 槍我 k 馬流水 《兰亭集序》(东晋王羲 《古诗四帖》(唐张旭) A.蔡邕创制汉隶,他的作品用笔方圆兼备,蚕头雁尾,工稳典雅,后人学隶书常以之 为典范。 B.钟繇被尊为“楷书鼻祖”,他处于隶楷错变之时,楷书中有隶书余风,体势微 扁,古雅精妙 C.“书圣”王羲之摆脱了汉魏笔风,他的书法笔势秀美遒劲,布局疏朗有致,气韵生动 潇洒,纵横自如 D.“草圣”张旭的狂草风格是在张芝、王羲之行草的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狂放,书写 随意,潦草难认。 小林想给初一的同学推荐几本名著,请帮他做好准备工作,完成(1)~(2)题。(共5分) (1)在翻找自己读过的名著时,小林发现一张 10
10 存方法。 B.冒号,用以提示下文,引出对“我们只能看到存留在上古陶片上的‘绳文’”这句话 的句意解说。 C.破折号,用以表示解释说明,因为后面的语句是对前面“上古陶片上的‘绳文’” 的具体解释。 D.句号,用以表示语意的结束,因为前一个句子语意已经表达完整,后面语句是新的 语意的开始。 (4)“结”意蕴丰富。它能维系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在“结盟”、“团结”、“缔结”等词 语中,“结”表向心、凝聚之意,我们熟知的《三国演义》中刘关张“ ① ”,就是 兄弟一心、同生共死的典范; “结”也表示事情的收束,结局、完结、 ② 等词语 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提示人们做事要有始有终。(2 分) 2.为了呈现历代书家的书法特点,你要逐一展示并解说收集到的四幅名家作品。在以下解 说中,有误..的一项是(2 分) 《熹平石经》(东汉 蔡邕) 《宣示表》(三国 钟繇) 《兰亭集序》(东晋 王羲 之) 《古诗四帖》(唐 张旭) A.蔡邕创制汉隶,他的作品用笔方圆兼备,蚕头雁尾,工稳典雅,后人学隶书常以之 为典范。 B.钟繇被尊为“楷书鼻祖”,他处于隶楷错变之时,楷书中有隶书余风,体势微 扁,古雅精妙。 C.“书圣”王羲之摆脱了汉魏笔风,他的书法笔势秀美遒劲,布局疏朗有致,气韵生动 潇洒,纵横自如。 D.“草圣”张旭的狂草风格是在张芝、王羲之行草的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狂放,书写 随意,潦草难认。 3.小林想给初一的同学推荐几本名著,请帮他做好准备工作,完成(1)~(2)题。(共5 分) (1)在翻找自己读过的名著时,小林发现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