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12年厦门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主意事项 1考生务必将所有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与试卷交回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直走咸阳。(杜牧《阿房宫赋》) (2)山原旷其盈视, (王勃《滕王阁序》) (3)青泥何盘盘 。(李白《蜀道难》)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苏轼《赤壁赋》) (5)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韩愈《师说》) (6)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15分) 苏廷评行状 苏轼 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公幼疏达不羁,读书,略知其大义,即弃去。谦而好 施,急人患难,甚于为己。衣食稍有余,辄费用,或以予人,立尽。以此穷困厄于饥寒者 数矣,然终不悔。旋复有余,则日:‘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谥不复爱惜。凶年鬻其田 以济饥者,既丰,人将偿之,公日:吾固自有以鬻之,非尔故也。”人不问知与不知,径 与欢笑造极,输发府藏。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人亦莫能测也 页反,攻围眉州。公年二十有二,日操兵乘城。会皇考病没,而贼围愈急,居人相 视涕泣,无复生意。而公独治丧执礼,尽哀如平日。太夫人忧甚,公强施施解之曰:朝 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 庆历中,始有诏州郡立学,土欢言,朝廷且以此取人,争愿效职学中。公笑曰:“此 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戒子孙,无与人争入学。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 庆历七年五月十一日终于家,享年七十有五 闻之,自五代崩乱,蜀之学者衰少,又皆怀慕亲戚乡党,不肯岀仕。公始命其孑涣就 学,所以劝导成就者,无所不至。及涣以进士得官西归,父老纵观以为荣,教其子孙者皆 苏氏。自是眉之学者,日益至千余人。然轼之先人少时独不学,已壮,犹不知书。公未 尝问。或以为言,公不答,久之,日:“吾儿当忧其不学耶?”既而,果自愤发力学,卒显 于世 公之精识远量,施于家、闻于乡闾者如此。公之无传,非独其僻远自放终身,亦其子 孙不以告人之过也。故条录其始终行事大略,以告当世之君子。谨状。 (节选自《苏轼文集·卷十六》,有删节 【注】①廷评,即廷尉平,又称廷平。苏序:苏轼之祖父,苏洵之父,一生都未踏入仕途 苏轼在“行状”中称其为“苏廷评”,估计是父因子贵。行状:古文体名,苏廷评事略,就是 讲关于苏廷评这个人的一些轶事! 高三质量检查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高三质量检查语文试卷 第1页(共 8 页) 绝密★启用前 2012 年厦门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语 文 试 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注意事项: 1.考生务必将所有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与试卷交回.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直走咸阳。(杜牧《阿房宫赋》) (2)山原旷其盈视, 。(王勃《滕王阁序》) (3)青泥何盘盘, 。(李白《蜀道难》)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苏轼《赤壁赋》) (5)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韩愈《师说》) (6)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15 分) 苏廷评①行状 苏 轼 公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公幼疏达不羁,读书,略知其大义,即弃去。谦而好 施,急人患难,甚于为己。衣食稍有余,辄费用,或以予人,立尽。以此穷困厄于饥寒者 数矣,然终不悔。旋复有余,则曰:“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益不复爱惜。凶年鬻其田 以济饥者,既丰,人将偿之,公曰:“吾固自有以鬻之,非尔故也。”人不问知与不知,径 与欢笑造极,输发府藏。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人亦莫能测也。 李顺反,攻围眉州。公年二十有二,日操兵乘.城。会皇考病没.,而贼围愈急,居人相 视涕泣,无复生意。而公独治丧执礼..,尽哀如平日。太夫人忧甚,公强施施解之曰:“朝 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 庆历中,始有诏州郡立学,士欢言,朝廷且以此取人,争愿效职学中。公笑曰:“此 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戒子孙,无与人争入学。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 之。 庆历七年五月十一日终于家,享年七十有五。 闻之,自五代崩乱,蜀之学者衰少,又皆怀慕亲戚乡党,不肯出仕。公始命其子涣就 学,所以..劝导成就者,无所不至。及涣以进士得官西归,父老纵观以为荣,教其子孙者皆 法苏氏。自是眉之学者,日益至千余人。然轼之先人少时独不学,已壮,犹不知书。公未 尝问。或以为言,公不答,久之,曰:“吾儿当忧其不学耶?”既而,果自愤发力学,卒显 于世。 公之精识远量,施于家、闻于乡闾者如此。公之无传,非独其僻远自放终身,亦其子 孙不以告人之过也。故条录其始终行事大略,以告当世之君子。谨状。 (节选自《苏轼文集·卷十六》,有删节) 【注】①廷评,即廷尉平,又称廷平。苏序:苏轼之祖父,苏洵之父,一生都未踏入仕途。 苏轼在“行状”中称其为“苏廷评”,估计是父因子贵。行状:古文体名,苏廷评事略,就是 讲关于苏廷评这个人的一些轶事!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日操兵乘城 B.公独治丧执礼 执礼:遵奉礼制 C.会皇考病没 没:通“殁”,去世 D.所以劝导成就者 所以 的原因 3.下列句子中,表现苏序有见识或有雅量的一组是(3分) ①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 ②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 ③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 ④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 ⑤公始命其子涣就学 ⑥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序自幼性格豁达开朗,不拘礼法。他读书只求大体了解重要意旨就弃书而去, 正因如此,到了壮年之后还不能熟知诗书 B.苏序只要衣食上稍有盈余,就增加日常支出或者把它赠与他人,即使因为这样而 使自己在生活上屡次陷入困顿,他也始终不悔 C.苏序尽管身份卑微,但目光长远,为把儿子苏涣培养成才,他极尽劝导之能事 苏涣的学有所成,深深影响了眉州人的思想观念 D.苏序一生都没有功名,这与他的个性不无关系。苏轼为他写作这篇“行状”,目的 是让当世君子借此了解苏序为人行事的大致情况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人不问知与不知,径与欢笑造极,输发府藏。(3分) (2)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海棠袁枚 小朵娇红窈窕姿,独含秋气发花迟。 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不得知 【注】:袁枚,三十多岁以后不再出仕,过了几十年悠游林泉山野的闲适生活。 (1)诗人笔下的秋海棠具有哪些特征?请概括回答。(3分) (2)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三四句作简要分析。(3分)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那么,简简单单一句话,我介绍一个银团放款给益中公司,总数三百万,第一批 先付五十万,条件是益中公司全部财产做担保。”赵伯韬为了化解与吴荪甫的矛盾,借款 给危机中的益中公司。(《子夜》) B.“你何必这样伤心?等到爷爷的丧服满了,你可以另外接一个的,至迟不过三年! 高三质量检查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
高三质量检查语文试卷 第2页(共 8 页)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日操兵乘.城 乘:登 B.公独治丧执礼.. 执礼:遵奉礼制 C.会皇考病没. 没:通“殁”,去世 D.所以..劝导成就者 所以:……的原因 3.下列句子中,表现苏序有见识或有雅量 .......的一组是(3 分) ①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 ②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 ③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 ④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 ⑤公始命其子涣就学 ⑥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苏序自幼性格豁达开朗,不拘礼法。他读书只求大体了解重要意旨就弃书而去, 正因如此,到了壮年之后还不能熟知诗书。 B.苏序只要衣食上稍有盈余,就增加日常支出或者把它赠与他人,即使因为这样而 使自己在生活上屡次陷入困顿,他也始终不悔。 C.苏序尽管身份卑微,但目光长远,为把儿子苏涣培养成才,他极尽劝导之能事。 苏涣的学有所成,深深影响了眉州人的思想观念。 D.苏序一生都没有功名,这与他的个性不无关系。苏轼为他写作这篇“行状”,目的 是让当世君子借此了解苏序为人行事的大致情况。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人不问知与不知,径与欢笑造极,输发府藏。(3 分) (2)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3 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秋海棠·袁枚 小朵娇红窈窕姿,独含秋气发花迟。 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不得知。 【注】:袁枚,三十多岁以后不再出仕,过了几十年悠游林泉山野的闲适生活。 (1)诗人笔下的秋海棠具有哪些特征?请概括回答。(3 分) (2)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三四句作简要分析。(3 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 ...的两项是( )(5 分) A.“那么,简简单单一句话,我介绍一个银团放款给益中公司,总数三百万,第一批 先付五十万,条件是益中公司全部财产做担保。”赵伯韬为了化解与吴荪甫的矛盾,借款 给危机中的益中公司。(《子夜》) B.“你何必这样伤心?等到爷爷的丧服满了,你可以另外接一个的,至迟不过三年!
觉慧冷笑道。瑞珏死后,觉慧认为,依照觉新的性格,过不了多久,他就会续弦。但是, 觉新坚决地说,为了海臣,他决不再娶。(《家》) C.住在圣母院里,爱斯梅拉达重新恢复了希望。一天早晨,她走到屋顶边上,从圆 形圣约翰教堂的尖顶上方俯视广场。她看到了她朝思暮想的弗比斯正勒马驰过广场。于是 她请求卡西莫多去找弗比斯,可是弗比斯用大马靴踹了卡西莫多一脚,策马远去。(《巴 黎圣母院》) D.押赴西伯利亚的犯人起程了。那正是天气炎热的七月,街上差不多一片荒凉,少 数几个过路人在路边阴影里走着。有的犯人经不起烈日照晒,当场中暑倒毙了。聂赫留朵 夫一路为犯人恶劣的处境四处奔波说情,他几乎成了犯人的袒护者。(《复活》) E.《欧也妮·葛朗台》中,老葛朗台的发迹史反映了政权更迭时期暴发户不择手段的 发家过程,查理的发迹史揭露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海外殖民掠夺的罪恶。葛朗台太太拒绝 葛朗台假惺惺的施舍后,小说这样议论道:“这样的高尚纯粹是白费!”她临死时对女儿说: 幸福只在天上,你将来会知道的。”(《欧也妮·葛朗台》) 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抄检大观园时,晴雯、探春各有哪些不同寻常的举动?请简述。(《红楼梦》) (2)公大笑而起,谓众将曰:“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先生真神医也!”(《三 国演义·第七十五回》)“公”指的是谁?他为什么“大笑”?请简述这一情节。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曰:“管仲①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 矣②。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③也,自经④于沟渎⑤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第十四》) 【注】①管仲,早年经商,初事齐国公子纠,帮助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 即位为齐桓公,管仲被囚,经鲍叔牙保举,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管仲为卿。管仲辅佐齐桓 公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位霸主。②被”,通“披”;“左衽”,衣襟向左边开,这时狄夷的打 扮,形容落后的少数民族。③诚信,遵守信用。④自经,自缢,上吊自杀。⑤渎,小沟渠。 (1)上述语段中,子贡和孔子对管仲的看法有什么不同?(2分) (2)从孔子评价管仲这个特殊人物,谈对仁者的看法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4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 真实的神话 人们对于电子传播媒介的信任与机械有关:这种真实不是某一个头颅想象出来的,这 种真实是公正不阿的机械拍摄下来的。机械是科学技术的产物,摄像机不会因为某种偏见、 打瞌睡或者笔误而有意无意地歪曲了现实。另一方面,摄像机是客观的,中性的,它摒弃 了人为的主观判断而忠于世界呈现的真相。人们常常利用摄像机进行比喻。人们常常说 某个作家的小说如同摄像机拍摄的一样真实。利用特技摄影,人们可以看到朵花活起来 似的开怀怒放,看到深海的珊瑚和奇形怪状的鱼类。人们从未有过这样的视觉经验,但人 高三质量检查语文试卷第3页(共8页
高三质量检查语文试卷 第3页(共 8 页) 觉慧冷笑道。瑞珏死后,觉慧认为,依照觉新的性格,过不了多久,他就会续弦。但是, 觉新坚决地说,为了海臣,他决不再娶。(《家》) C.住在圣母院里,爱斯梅拉达重新恢复了希望。一天早晨,她走到屋顶边上,从圆 形圣约翰教堂的尖顶上方俯视广场。她看到了她朝思暮想的弗比斯正勒马驰过广场。于是 她请求卡西莫多去找弗比斯,可是弗比斯用大马靴踹了卡西莫多一脚,策马远去。(《巴 黎圣母院》) D. 押赴西伯利亚的犯人起程了。那正是天气炎热的七月,街上差不多一片荒凉,少 数几个过路人在路边阴影里走着。有的犯人经不起烈日照晒,当场中暑倒毙了。聂赫留朵 夫一路为犯人恶劣的处境四处奔波说情,他几乎成了犯人的袒护者。(《复活》) E.《欧也妮·葛朗台》中,老葛朗台的发迹史反映了政权更迭时期暴发户不择手段的 发家过程,查理的发迹史揭露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海外殖民掠夺的罪恶。葛朗台太太拒绝 葛朗台假惺惺的施舍后,小说这样议论道:“这样的高尚纯粹是白费!”她临死时对女儿说: “幸福只在天上,你将来会知道的。”(《欧也妮·葛朗台》) 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 字左右) (5 分) (1)抄检大观园时,晴雯、探春各有哪些不同寻常的举动?请简述。(《红楼梦》) (2)公大笑而起,谓众将曰:“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先生真神医也!”(《三 国演义·第七十五回》) “公”指的是谁?他为什么“大笑”?请简述这一情节。 选( )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曰:“管仲①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 矣②。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③也,自经④于沟渎⑤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第十四》) 【注】①管仲,早年经商,初事齐国公子纠,帮助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 即位为齐桓公,管仲被囚,经鲍叔牙保举,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管仲为卿。管仲辅佐齐桓 公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位霸主。②“被”,通“披”;“左衽”,衣襟向左边开,这时狄夷的打 扮,形容落后的少数民族。③诚信,遵守信用。④自经,自缢,上吊自杀。⑤渎,小沟渠。 (1)上述语段中,子贡和孔子对管仲的看法有什么不同?(2 分) (2)从孔子评价管仲这个特殊人物,谈对仁者的看法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4 分)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文,完成 10~12 题。 真实的神话 南帆 人们对于电子传播媒介的信任与机械有关:这种真实不是某一个头颅想象出来的,这 种真实是公正不阿的机械拍摄下来的。机械是科学技术的产物,摄像机不会因为某种偏见、 打瞌睡或者笔误而有意无意地歪曲了现实。另一方面,摄像机是客观的,中性的,它摒弃 了人为的主观判断而忠于世界呈现的真相。人们常常利用摄像机进行比喻。人们常常说, 某个作家的小说如同摄像机拍摄的一样真实。利用特技摄影,人们可以看到一朵花活起来 似的开怀怒放,看到深海的珊瑚和奇形怪状的鱼类。人们从未有过这样的视觉经验,但人
们相信摄像机不会错 可是,这种信任过于天真了。影像符号、机械与科学技术提供的是某种表象的真实 这些机械从未脱离过人为的有意操纵。摄像机的推、拉、摇、蒙太奇以及种种匠心独运的 剪辑无不暗示岀机械操纵者的主观意图。这里,所谓的真实无宁说是机械操纵者所承认、 所欲看到的真实,摄像技巧不过是为这一切制造某种貌似自然的形式而己。某些时候甚至 可以极端地说,电子传播媒介提供的表面真实不过是换取人们对于虚构的信赖—一表面真 实的目的是为了更有利于虛构。例如,电影一开始就没有陷于所谓的真实之内。电影并没 有停留在照相式的反映上,电影的意图更像是赋予某些从未发生的事情以真实的外观。阜 期电影史上,人们称之为“魔术师ˆ的乔治·梅里爱已经开始运用多次曝光拍摄一些魔幻的场 面——这种魔幻因为保存了某些可信的细节而极具真实感。从摄影棚、模型的使用到特技 摄影,电影弄虛作假的技术日臻成熟。换一句话说,只要人们愿意,电子传播媒介完全 有条件编造天衣无缝的谎言 如果说,摄影棚、模型、特技摄影多少与现实原型发生某种联系,那么,计算机 另—种机械——的诞生几乎改变了电影制作之中的所有领域。计算机的数码成像无疑是一 场彻底的革命。计算杋抛下了现实世界,或者说,计算机正在凭空生产某种真实。数码 成像不必乞求视觉误差的效果,不必利用模型或者特殊的拍摄费尽心机地偷天换日,这种 真实仅仅来自导演的想象。无论是《真实的谎言》,还是《侏罗纪公园》《泰坦尼克号》 们可以在银幕上看到种种奇异的景象,生龙活虎,清晰无比—一但是这些景象并未出现 在摄像机的镜头之前。数码成像的基本涵义是,摄像机拍下某些原始图像以数码的形式输 入计算机之后,创作人员可以根据导演的意图对任何部分图像的形状、色彩以及运动的 快慢、方向进行三维立体图像的处理。《侏罗纪公园》的计算机三维特技制作是由LM工 作室完成。这个工作室在计算机屏幕上制作了一头10英尺长的速食龙,然后由计算机模 拟两台摄影机多次成像,把一头恐龙变成十多头,并且按照每秒24幅的标准生产出恐龙 连续动作的静止画面。的确,《侏罗纪公园》的创作人员和观众一样从未见过真实的恐龙 是,影片之中的恐龙不仅活灵活现,它们在跺地时腿部的肌肉还会发生颤动。在我看来, 数码成像可能摧毁某些最后残存的界限 神话的时代已经逝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哪叱探海,孙悟空大闹天宫,这些神话 赖以产生的文化环境消失了。马克思曾经问道:“成为希腊人的幻想的基础、从而成为希 腊神话的基础的那种对自然的观点和对社会关系的观点,能够同自动纺机、铁道、机车和 电报并存吗?”相信科学技术无疑是现代社会的一个主旋律,科学技术是人们观察真实的 保证。然而,人们没有料到的是,现今的科学技术业己具有这种能力——它甚至能随心所 欲地制造“真实”。相对于原始初民的神话作品,科学技术无宁说是一个超级的神话制造者, 只不过科学技术的威望可以将这些神话称之为真实而己。这时,人们可能发现一个奇怪的 事实:某些时候,科学技术导致了神话与真实二元对立的消解。 10.下列有关“真实”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真实”是评价文学艺术作品的重要标准之一,人们认为只有真实的才是有价值的 B.电子传播媒介刻意追求表象的“真实”,有时目的只是为了换取人们对虚构的信赖。 C.和照片带来的完全的“真实”不同,早期的电影就没有局限在完全的“真实”里面。 D.“真实”和神话之间曾经有过清晰的界限,但这种界限现在已经逐渐变得模糊不清 11.根据文意,摄像机拍摄影像和计算机数码成像主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3分) 12.第四段引用了马克思的一句话,结合本文内容,说说马克思如何看待科学和神话的关 系,作者又如何看待马克思的观点。(3分) )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高三质量检查语文试卷第4页(共8页
高三质量检查语文试卷 第4页(共 8 页) 们相信摄像机不会错。 可是,这种信任过于天真了。影像符号、机械与科学技术提供的是某种表象的真实, 这些机械从未脱离过人为的有意操纵。摄像机的推、拉、摇、蒙太奇以及种种匠心独运的 剪辑无不暗示出机械操纵者的主观意图。这里,所谓的真实无宁说是机械操纵者所承认、 所欲看到的真实,摄像技巧不过是为这一切制造某种貌似自然的形式而己。某些时候甚至 可以极端地说,电子传播媒介提供的表面真实不过是换取人们对于虚构的信赖——表面真 实的目的是为了更有利于虚构。例如,电影一开始就没有陷于所谓的真实之内。电影并没 有停留在照相式的反映上,电影的意图更像是赋予某些从未发生的事情以真实的外观。早 期电影史上,人们称之为“魔术师”的乔治•梅里爱已经开始运用多次曝光拍摄一些魔幻的场 面——这种魔幻因为保存了某些可信的细节而极具真实感。从摄影棚、模型的使用到特技 摄影,电影“弄虚作假”的技术日臻成熟。换一句话说,只要人们愿意,电子传播媒介完全 有条件编造天衣无缝的谎言。 如果说,摄影棚、模型、特技摄影多少与现实原型发生某种联系,那么,计算机—— 另一种机械——的诞生几乎改变了电影制作之中的所有领域。计算机的数码成像无疑是一 场彻底的革命。计算机抛下了现实世界,或者说,计算机正在凭空生产某种“真实”。数码 成像不必乞求视觉误差的效果,不必利用模型或者特殊的拍摄费尽心机地偷天换日,这种 “真实”仅仅来自导演的想象。无论是《真实的谎言》,还是《侏罗纪公园》《泰坦尼克号》, 人们可以在银幕上看到种种奇异的景象,生龙活虎,清晰无比——但是这些景象并未出现 在摄像机的镜头之前。数码成像的基本涵义是,摄像机拍下某些原始图像以数码的形式输 入计算机之后,创作人员可以根据导演的意图对任何一部分图像的形状、色彩以及运动的 快慢、方向进行三维立体图像的处理。《侏罗纪公园》的计算机三维特技制作是由 ILM 工 作室完成。这个工作室在计算机屏幕上制作了一头 10 英尺长的速食龙,然后由计算机模 拟两台摄影机多次成像,把一头恐龙变成十多头,并且按照每秒 24 幅的标准生产出恐龙 连续动作的静止画面。的确,《侏罗纪公园》的创作人员和观众一样从未见过真实的恐龙, 但是,影片之中的恐龙不仅活灵活现,它们在跺地时腿部的肌肉还会发生颤动。在我看来, 数码成像可能摧毁某些最后残存的界限。 神话的时代已经逝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哪叱探海,孙悟空大闹天宫,这些神话 赖以产生的文化环境消失了。马克思曾经问道:“成为希腊人的幻想的基础、从而成为希 腊神话的基础的那种对自然的观点和对社会关系的观点,能够同自动纺机、铁道、机车和 电报并存吗?”相信科学技术无疑是现代社会的一个主旋律,科学技术是人们观察真实的 保证。然而,人们没有料到的是,现今的科学技术业己具有这种能力——它甚至能随心所 欲地制造“真实”。相对于原始初民的神话作品,科学技术无宁说是一个超级的神话制造者, 只不过科学技术的威望可以将这些神话称之为真实而己。这时,人们可能发现一个奇怪的 事实:某些时候,科学技术导致了神话与真实二元对立的消解。 10.下列有关“真实”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真实”是评价文学艺术作品的重要标准之一,人们认为只有真实的才是有价值的。 B. 电子传播媒介刻意追求表象的“真实”,有时目的只是为了换取人们对虚构的信赖。 C. 和照片带来的完全的“真实”不同,早期的电影就没有局限在完全的“真实”里面。 D.“真实”和神话之间曾经有过清晰的界限,但这种界限现在已经逐渐变得模糊不清。 11. 根据文意,摄像机拍摄影像和计算机数码成像主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3 分) 12.第四段引用了马克思的一句话,结合本文内容,说说马克思如何看待科学和神话的关 系,作者又如何看待马克思的观点。(3 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 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沙漠玫瑰的开放龙应台 ①历史对于价值判断的影响,好像非常清楚。鉴往知来,认识过去才能预测未来,这 话都已经说滥了。我不太用成语,所以试试另外—个说法 个朋友从以色列来,给我带来一朵沙漠玫瑰。沙漠里没有玫瑰,但是这个植物的 名字叫做沙漠玫瑰。拿在手里,是一蓬τ草,真正枯萎、干的、死掉的草,这样-把,很 难看。但是他要我看说明书。说明书告诉我,这个沙漠玫瑰其实是一种地衣,有点像松枝 枯干如沙。把它再藏个一年两年,然后哪一天再泡在水里,它又会复活。这就是沙漠玫瑰。 ③好,我就把这一团枯千的草,用一只大玻璃碗盛着,注满了清水放在那儿。从那 天开始,我跟我两个宝贝儿子,就每天去探看沙漠玫瑰怎么样了。第一天去看它,没有动 静,还是一把枯草浸在水里头;第二天去看的时候发现,它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已经从 里头往外头稍稍舒展开了,而且有一点绿的感觉,还不是颜色;第三天再去看,那个绿的 模糊的感觉已经实实在在是—种绿的颜色,松枝的绿色,散发岀潮湿青苔的气味,虽然边 缘还是千死的。它把自己张开,已经让我们看出了它真有玫瑰形的图案。每一天,它核心 灼绿意就往外扩展一寸。我们每天给它加清水,到了有一天,那个绿已经渐渐诞伸到它所 有的手指,层层舒展开来 ④第8天,当我们去看沙漠玫瑰的时候,刚好我们的—个邻居也在,他就跟着我们 起到厨房里去看。这一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完整的、丰润饱满、复活了的沙漠玫瑰 我们三个疯狂地大叫出来,因为太快乐了,我们看到朵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 ⑤这个邻居在旁边很奇怪地说,不就一把杂草,你们干吗呀? ⑥我愣住了 ⑦是啊,在他的眼中,它不是玫瑰,它是地衣啊你说,地衣再美,能美到哪里去呢 他看到的就是一把挺难看、气味潮湿的低等植物,搁在一个大碗里:也就是说,他看到 的是现象的本身定在那—个时刻,是孤立的。而我们所看到的是现象和现象背后一点一滴 的线索,辗转曲折、干丝万缕的来历。 ⑧于是,这个东西在我们的价值判断里,它的美是惊天动地的,它的复活过程就是宇 宙洪荒初始的惊骇演岀。我们能够对它欣赏,只有—个原因:我们知道它的起点在哪里。 知不知道这个起点,就形成我们和邻居之间价值判断的南辕北辙 ⑨不必说鉴往知来,我只想告诉你沙漠玫瑰的故事罢了。对于任何东西、现象、 人、事件,如果不认识它的过去,你如何理解它的现在到底代表什么意义不理解它 '圆史就是让你知道沙漠攻瑰有它特定的起点,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 又何以判断它的未来? 1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通过讲述一个美丽的故事,表现出自己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价值判断。 B.作者擅长细致描写,在作者笔下,沙漠玫瑰的开放惊天动地 C.从一蓬干草的枯死到丰润饱满地舒展开放,作者带我们和他一起经历了将信将疑、 满怀希望、喜悦万分、深刻思悟的全过程。 D.给一种普通的地衣起一个异常美丽的名字,表明了作者对生命坚韧的礼赞 E.作者不惜用绝大篇幅描写沙漠玫瑰的开放过程,意在水到渠成地引出自己的感悟 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 高三质量检查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
高三质量检查语文试卷 第5页(共 8 页)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沙漠玫瑰的开放 龙应台 ①历史对于价值判断的影响,好像非常清楚。鉴往知来,认识过去才能预测未来,这 话都已经说滥了。我不太用成语,所以试试另外一个说法。 ②一个朋友从以色列来,给我带来一朵沙漠玫瑰。沙漠里没有玫瑰,但是这个植物的 名字叫做沙漠玫瑰。拿在手里,是一蓬干草,真正枯萎、干的、死掉的草,这样一把,很 难看。但是他要我看说明书。说明书告诉我,这个沙漠玫瑰其实是一种地衣,有点像松枝 的形状。你把它整个泡在水里,第 8 天它会完全复活;把水拿掉的话,它又会渐渐的干掉, 枯干如沙。把它再藏个一年两年,然后哪一天再泡在水里,它又会复活。这就是沙漠玫瑰。 ③好,我就把这一团枯干的草,用一只大玻璃碗盛着,注满了清水放在那儿。从那一 天开始,我跟我两个宝贝儿子,就每天去探看沙漠玫瑰怎么样了。第一天去看它,没有动 静,还是一把枯草浸在水里头;第二天去看的时候发现,它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已经从 里头往外头稍稍舒展开了,而且有一点绿的感觉,还不是颜色;第三天再去看,那个绿的 模糊的感觉已经实实在在是一种绿的颜色,松枝的绿色,散发出潮湿青苔的气味,虽然边 缘还是干死的。它把自己张开,已经让我们看出了它真有玫瑰形的图案。每一天,它核心 的绿意就往外扩展一寸。我们每天给它加清水,到了有一天,那个绿已经渐渐延伸到它所 有的手指,层层舒展开来。 ④第 8 天,当我们去看沙漠玫瑰的时候,刚好我们的一个邻居也在,他就跟着我们一 起到厨房里去看。这一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完整的、丰润饱满、复活了的沙漠玫瑰 我们三个疯狂地大叫出来,因为太快乐了,我们看到一朵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 ⑤这个邻居在旁边很奇怪地说,不就一把杂草,你们干吗呀? ⑥我愣住了。 ⑦是啊,在他的眼中,它不是玫瑰,它是地衣啊 你说,地衣再美,能美到哪里去呢 他看到的就是一把挺难看、气味潮湿的低等植物,搁在一个大碗里:也就是说,他看到 的是现象的本身定在那一个时刻,是孤立的。而我们所看到的是现象和现象背后一点一滴 的线索,辗转曲折、千丝万缕的来历。 ⑧于是,这个东西在我们的价值判断里,它的美是惊天动地的,它的复活过程就是宇 宙洪荒初始的惊骇演出。我们能够对它欣赏,只有一个原因:我们知道它的起点在哪里。 知不知道这个起点,就形成我们和邻居之间价值判断的南辕北辙。 ⑨不必说鉴往知来,我只想告诉你沙漠玫瑰的故事罢了。对于任何东西、现象、问题、 人、事件,如果不认识它的过去,你如何理解它的现在到底代表什么意义 不理解它的现 在,又何以判断它的未来? ⑩历史就是让你知道,沙漠玫瑰有它特定的起点,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 1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作者通过讲述一个美丽的故事,表现出自己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价值判断。 B.作者擅长细致描写,在作者笔下,沙漠玫瑰的开放惊天动地。 C.从一蓬干草的枯死到丰润饱满地舒展开放,作者带我们和他一起经历了将信将疑、 满怀希望、喜悦万分、深刻思悟的全过程。 D.给一种普通的地衣起一个异常美丽的名字,表明了作者对生命坚韧的礼赞。 E.作者不惜用绝大篇幅描写沙漠玫瑰的开放过程,意在水到渠成地引出自己的感悟: 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