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福建省厦门市初中毕业及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准考证号 姓名 座位号 注意事项 全卷四个部分,六大题,17小题,试卷共6页,另有答题卡。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 第一部分口语交际(满分:7分) 、完成第1题(7分) 根据对话情境,回答问题。(7分) 近期,明星跨界跳水真人秀节目的红火,让人们再次聚焦娱乐与慈善。《中国星跳跃》 录制过程中,明星们伤病层出。每期节目,明星每得1分,浙江卫视就捐出1000元,用 于解决西部贫困地区饮水问题。节目一播岀就引发了街头巷尾的热议。 甲:做慈善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明星们以牺牲健康为代价,博取收视率,只是以做慈 善为借口来提高自己的曝光率,实在是不合适 乙:慈善为什么不能和娱乐结合?利用明星的影响力,引导公众参与公益慈善,也是 不错的。我倒觉得这些明星身上有许多正能量。 丙:娱乐加慈善,是创意?是炒作?还是重口味博收视?我认为这些都不重要,重要 的是通过明星们的努力,让许多人得到帮助。这就足够了。 丁 (1)甲、乙、丙争论的焦点是:()(2分) A.明星跳水真人秀节目该不该继续播出。 B.怎样看待慈善和娱乐结合 C.怎样制作明星跳水真人秀节目 (2)下列说法与甲的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2分) 语文试题第1页共6页
语文试题 第 1 页 共 6 页 2013 年福建省厦门市初中毕业及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考试 语 文 (试卷满分:150 分 考试时间:120 分钟) 准考证号 姓名 座位号 注意事项: 1.全卷四个部分,六大题,17 小题,试卷共 6 页,另有答题卡。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 第一部分 口语交际(满分:7 分) 一、完成第 1 题(7 分) 1.根据对话情境,回答问题。(7 分) 近期,明星跨界跳水真人秀节目的红火,让人们再次聚焦娱乐与慈善。《中国星跳跃》 录制过程中,明星们伤病层出。每期节目,明星每得 1 分,浙江卫视就捐出 1000 元,用 于解决西部贫困地区饮水问题。节目一播出就引发了街头巷尾的热议。 甲:做慈善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明星们以牺牲健康为代价,博取收视率,只是以做慈 善为借口来提高自己的曝光率,实在是不合适。 乙:慈善为什么不能和娱乐结合?利用明星的影响力,引导公众参与公益慈善,也是 不错的。我倒觉得这些明星身上有许多正能量。 丙:娱乐加慈善,是创意?是炒作?还是重口味博收视?我认为这些都不重要,重要 的是通过明星们的努力,让许多人得到帮助。这就足够了。 丁:…… (1)甲、乙、丙争论的焦点..是:( )(2 分) A.明星跳水真人秀节目该不该继续播出。 B.怎样看待慈善和娱乐结合。 C.怎样制作明星跳水真人秀节目。 (2)下列说法与甲的观点不相符 ...的一项是:( )(2 分)
A.甲喜欢这种有趣的明星跳水真人秀节目。 B.甲希望明星们用更合适的方式做慈善。 C.甲认为明星参与跳水节目是为了提高曝光率 (3)假如你是丁,你会发表怎样的看法?请将你的理由说清楚。(3分) 第二部分语言积累与运用(满分:35分) 、完成2-5题(35分) 2.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13分) (1)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1分) (2)国破山河在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2分) 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1分) (4)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分) (5)读古文,悟人生。周敦颐《爱莲说》中的“ ”告诉我们 不要被环境左右,要在现实生活中坚守高尚的节操。(2分) (6)苏轼,一代文学奇才。面对明月,他充满哲思:“ ,此事古难全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面对强敌,他豪情满怀:“ 西北望 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面对贬谪,他失意却又达观:“? (《记承天寺夜游》)。(6分) 3.根据文段内容,回答问题。(5分) 苦难,对于个人、民族乃至国家来说都不陌生。“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凄楚 读来总令人扼腕叹息,“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的情景成为历史画卷上A不可摩灭mi 的影像。然而,面对苦难,我们却有“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慷慨淋漓; 我们还有“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B鞠躬尽瘁cu.所谓“多难兴邦”, 历代文人用他们的诗句诠释了中华民族C契q而不舍的顽强斗志 (1)文段中ABC三处加点的词语,注音与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2)请仿照划线句,再写一句“面对苦难”的感悟吧。(引用你学过的古诗文)(3分) 4.名著阅读(7分) (1)阅读经典,汲取精华。请根据下列评价,写出相应的名著。(3分) 比用十A A二出四尋古白的鲇》的∥ ③一段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施耐庵的《 (2)有人笑评《西游记》:“唐僧是有本事,没脾气的;悟空是有本事,有脾气的;八 语文试题第2页共6页
语文试题 第 2 页 共 6 页 A.甲喜欢这种有趣的明星跳水真人秀节目。 B.甲希望明星们用更合适的方式做慈善。 C.甲认为明星参与跳水节目是为了提高曝光率。 (3)假如你是丁,你会发表怎样的看法?请将你的理由说清楚。(3 分) 第二部分 语言积累与运用(满分:35 分) 二、完成 2—5 题(35 分) 2.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13 分) (1)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1 分) (2)国破山河在, 。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2 分) (3) ,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1 分) (4)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 分) (5)读古文,悟人生。周敦颐《爱莲说》中的 “ , ”告诉我们 不要被环境左右,要在现实生活中坚守高尚的节操。(2 分) (6)苏轼,一代文学奇才。面对明月,他充满哲思:“ , ,此事古难全”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面对强敌,他豪情满怀:“ ,西北望, 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面对贬谪,他失意却又达观:“ ? ? ”(《记承天寺夜游》)。(6 分) 3.根据文段内容,回答问题。(5 分) 苦难,对于个人、民族乃至国家来说都不陌生。“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凄楚 读来总令人扼腕叹息,“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的情景成为历史画卷上 A 不可摩灭 ....mèi 的影像。然而,面对苦难,我们却有“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慷慨淋漓; 我们还有“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 B 鞠躬尽瘁 ....cuì……正所谓“多难兴邦”, 历代文人用他们的诗句诠释了中华民族 C 契.qì而不舍 ...的顽强斗志。 (1)文段中 ABC 三处加点的词语,注音与书写都正确 ...的一项是:( )(2 分) (2)请仿照划线句,再写一句“面对苦难”的感悟吧。(引用你学过的古诗文)(3 分) 4.名著阅读(7 分) (1)阅读经典,汲取精华。请根据下列评价,写出相应的名著。(3 分) ①一部辛辣讽刺资产阶级的奇幻之作——斯威夫特的《 》 ②一曲母爱、童真、自然的颂歌——冰心的《 》 ③一段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施耐庵的《 》 (2)有人笑评《西游记》:“唐僧是有本事,没脾气的;悟空是有本事,有脾气的;八
戒是没本事,有脾气的:沙僧是没本事,没脾气的”,你同意这些说法吗?请根据 原著的相关情节,选择其中一个人物,说说你的理由。(4分) 5.综合性学习(10分) 2013年4月,两岸直航五周年之际,厦门某中学迎来了台湾学生交流团。校方举办了 “同根同源话清明,一脉相承思传统”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图话清明】 (1)右图为小清珍藏的清明节特制纪念邮戳。请仔细观察并按 照一定顺序向大家介绍画面内容。(3分) 【诗话清明】 青爷 (2)小明选择了杜牧的《清明》作为诗会诵读篇目。为帮助他 更好地揣摩诗意,请结合你的理解,描绘出“清明时节雨 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两句诗的画面。(不少于30字)(3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文话清明】 3)台湾和厦门有许多相似的清明民俗文化,如祭祖、踏青、做清明裸、吃薄饼等。 但是现在,年轻人更愿意过洋节,“祭祖踏青”输给了“玫瑰巧克力”。在“两岸 清明文化论坛”活动中,学生们就此现象谈了各自的看法。参考以下材料,请就 “如何推广清明节传统文化”提出你的建议。(至少说两点)(4分) 材料一:清明节的习俗丰富有趣。因为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为了防止寒食 伤身,就有了踏青、荡秋干、放风箏、插柳等户外活动。因此,这个节 日既有祭祖的伤感,也有踏青的放松。 材料二:2013年4月3日,两岸青年清明祭祖联谊会如期举行,两岸百名青年共 聚一堂,寻民族根,话中国梦 材料三:“清明时节纷纷”……两岸学子齐甬经典。可见,关于传统节日的优美诗 词早已溶入海内外华人的血液中,成为炎黄子孙世代相传的精神钮带。 第三部分阅读(满分:48分)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语文试题第3页共6页
语文试题 第 3 页 共 6 页 戒是没本事,有脾气的;沙僧是没本事,没脾气的”,你同意这些说法吗?请根据 原著的相关情节 ....,选择其中一个 ....人物,说说你的理由。(4 分) 5.综合性学习(10 分) 2013 年 4 月,两岸直航五周年之际,厦门某中学迎来了台湾学生交流团。校方举办了 “同根同源话清明,一脉相承思传统”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图话清明】 (1)右图为小清珍藏的清明节特制纪念邮戳。请仔细观察并按 照一定顺序 ....向大家介绍画面内容。(3 分) 【诗话清明】 (2)小明选择了杜牧的《清明》作为诗会诵读篇目。为帮助他 更好地揣摩诗意,请结合你的理解,描绘出“清明时节雨 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两句诗的画面。(不少于 30 字)(3 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文话清明】 (3)台湾和厦门有许多相似的清明民俗文化,如祭祖、踏青、做清明粿、吃薄饼等。 但是现在,年轻人更愿意过洋节,“祭祖踏青”输给了“玫瑰巧克力”。在“两岸 清明文化论坛”活动中,学生们就此现象谈了各自的看法。参考以下材料,请就 “如何推广清明节传统文化”提出你的建议。(至少说两点)(4 分) 材料一:清明节的习俗丰富有趣。因为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为了防止寒食 伤身,就有了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等户外活动。因此,这个节 日既有祭祖的伤感,也有踏青的放松。 材料二:2013 年 4 月 3 日,两岸青年清明祭祖联谊会如期举行,两岸百名青年共 聚一堂,寻民族根,话中国梦。 材料三:“清明时节雨纷纷”……两岸学子齐诵经典。可见,关于传统节日的优美诗 词早已溶入海内外华人的血液中,成为炎黄子孙世代相传的精神纽带。 第三部分 阅读(满分:48 分) 三、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 6—9 题(16 分)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 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 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 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日说南阳有菊水,水甘 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②,或至百二三十岁。…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③, 而寿益衰,桃源盖此比也欤。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地间若 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苏轼《和桃源诗序》 注释:①多过其实:很多都夸大其词。②寿:长寿。③五味:这里指日常的调味品。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无论魏晋() (2)便扶向路() (3)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 (4)或至百二三十岁() 7.找出与甲文“具答之”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辍耕之垄上 B.无丝竹之乱耳 C.奉命于危难之间 D.属予作文以记之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足为外人道也。 (2)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 9.通读甲乙两文,完成(1)一(2)小题。(6分) (1)甲、乙两文写再寻“桃花源”,各有怎样的结果?请用原文的语句回答。(2分) 2)对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苏轼认为“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你对《桃花源 记》有何看法?请简要说说。(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4分) ①关于读书与治学,章太炎在日本东京对中国留学生作的一次演讲中,打了两个非常 有趣的比方。 ②第一,本钱和利息的比喻。他说:大概看前人已成的书,仿佛是借钱一样。借了 来,会做买卖,贏得许多利息,本钱虽则要还债主,赢利是自己所有。若不会做买卖,把 借来的钱,死屯在窖子里头,后来钱还是要还债主,自己却没有一个赢余。那么就求了 语文试题第4页共6页
语文试题 第 4 页 共 6 页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 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 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①。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 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 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②,或.至百二三十岁。……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③, 而寿益衰,桃源盖此比也欤。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地间若 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苏轼《和桃源诗序》 注释:①多过其实:很多都夸大其词。 ②寿:长寿。 ③五味:这里指日常的调味品。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 分) (1)无论..魏晋( ) (2)便扶.向路( ) (3)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 ) (4)或.至百二三十岁( ) 7.找出与甲文“具答之”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2 分) A.辍耕之垄上 B.无丝竹之乱耳 C.奉命于危难之间 D.属予作文以记之 8.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不足为外人道也。 (2)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 9.通读甲乙两文,完成(1)—(2)小题。(6 分) (1)甲、乙两文写再寻“桃花源”,各有怎样的结果?请用原文的语句回答。(2 分) (2)对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苏轼认为“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你对《桃花源 记》有何看法?请简要说说。(4 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 10—13 题(14 分) ①关于读书与治学,章太炎在日本东京对中国留学生作的一次演讲中,打了两个非常 有趣的比方。 ②第一,本钱和利息的比喻。他说:“大概看前人已成的书,仿佛是借钱一样。借了 来,会做买卖,赢得许多利息,本钱虽则要还债主,赢利是自己所有。若不会做买卖,把 借来的钱,死屯在窖子里头,后来钱还是要还债主,自己却没有一个赢余。那么就求了一
千年的学,施了—千年的教,—千年后的见解,还是和—千年前一样。终究是向别人借来 的,何曾有一分是自己的呢? ③第二,写信人和收信人的比喻。章太炎指出,有学问的人,好比是写信的人;向那 个人求学的,则是收信人。收信人学成之后,又向别人传授知识,那么,他就成了写信的 人。搞学术研究,应当努力争取到写信人的地位,而不是永远都扮演收信人的角色。 ④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里有这么一个故事 ⑤有一位老学究走夜路,碰到死去的一个朋友,于是一人一鬼,结伴同行。走到半路 有一间破屋子,鬼朋友说:“住在屋子里的人,是个大学者。”老学究很好奇,问道:“你 怎么看出来的?″鬼朋友回答说:“凡人白天忙于生计,性灵汩没。惟睡时心神明澈,胸 中所读之书,字字皆吐光芒,自百窍而出,灿如锦绣….:此屋上光芒高七八尺,因此可知。 老学究听了,更加好奇,又问:“老夫读了一辈子书了,你帮我看看,我睡觉时,屋顶上 的光芒有多高呢?”鬼朋友迟疑了好阵子,才a地说:“昨天,我经过老兄的私塾,老 兄正在睡觉。说实话,我只看见屋顶上直冒黑烟,恍若乌云笼罩,没有半点光芒。”老学 究听了,b,气鼓鼓地把鬼朋友赶走了。 ⑥如此看来,书本上的知识,若能化为己有,灵活运用,自然光芒四射,神采非凡 如果人云亦云,毫无己见,张口闭口,无非c,那就只有冒黑烟的份儿 ⑦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要想让一个人变傻,最好的办法就是叫他不加思考地读书。 读书不动脑筋,难免就会越读越傻。书呆子学究与思想家的区别,换个形象的说法,就是 “冒黑烟”与“吐光芒”的区别 语文试题第5页共6页
语文试题 第 5 页 共 6 页 千年的学,施了一千年的教,一千年后的见解,还是和一千年前一样。终究是向别人借来 的,何曾有一分是自己的呢?” ③第二,写信人和收信人的比喻。章太炎指出,有学问的人,好比是写信的人;向那 个人求学的,则是收信人。收信人学成之后,又向别人传授知识,那么,他就成了写信的 人。搞学术研究,应当努力争取到写信人的地位,而不是永远都扮演收信人的角色。 ④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里有这么一个故事: ⑤有一位老学究走夜路,碰到死去的一个朋友,于是一人一鬼,结伴同行。走到半路, 有一间破屋子,鬼朋友说:“住在屋子里的人,是个大学者。”老学究很好奇,问道:“你 怎么看出来的?”鬼朋友回答说:“凡人白天忙于生计,性灵汩没。惟睡时心神明澈,胸 中所读之书,字字皆吐光芒,自百窍而出,灿如锦绣……此屋上光芒高七八尺,因此可知。” 老学究听了,更加好奇,又问:“老夫读了一辈子书了,你帮我看看,我睡觉时,屋顶上 的光芒有多高呢?”鬼朋友迟疑了好一阵子,才 a 地说:“昨天,我经过老兄的私塾,老 兄正在睡觉。说实话,我只看见屋顶上直冒黑烟,恍若乌云笼罩,没有半点光芒。”老学 究听了, b ,气鼓鼓地把鬼朋友赶走了。 ⑥如此看来,书本上的知识,若能化为己有,灵活运用,自然光芒四射,神采非凡; 如果人云亦云,毫无己见,张口闭口,无非 c ,那就只有冒黑烟的份儿。 ⑦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要想让一个人变傻,最好的办法就是叫他不加思考地读书。 读书不动脑筋,难免就会越读越傻。书呆子学究与思想家的区别,换个形象的说法,就是 “冒黑烟”与“吐光芒”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