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福建省惠安县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五大题,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余不忍为此态也。(屈原 《离骚》 (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亦足以畅叙 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 (3)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有所希冀。(李密《陈情表》) (4)当余之从师也 行深山巨 谷中。(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儿女共沾巾。(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伤心秦汉经行处, 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尚书都官员外郎陈君墓志铭 曾巩 元丰元年,巩为福州,奏疏曰:“臣所领内,知泉州事、尚书屯田员外 郎陈枢,质性纯笃,治民为循吏,积十有五年,不上其课,故为郎久不迁。宜优 进其官,以奖恬退。”于是天子特迁君尚书都官员外郎 君为人恂恂蹈规矩,有善不自伐。于势与利无秋毫顾计心,于义所在侃 然自任,人莫能及也。所至必兴学校,以教化为先。初尉鄱阳,令得盗五人,属 尉使为功,君辞不受。令旌德,旌德之民岁输米于芜湖县仓,路回远,费甚,君 请输钱以便民。谯县民输豆于会亭仓,以给驿行者。君复请输钱,以直给驿行者。 罢县,民绝桥闭门留君,以间乃得去。泉州岁凶,君筑室止穷民,饥者给食,病 者给医,人忘其穷。使者搜兵于闽,以益戍广西,君建言兵当搜者,父母老,或 疾,至无他子,皆可听免,诏定著于令。余尝闻繁昌有大姓杀人,州县不能正其 罪。君时令旌德,或徙其狱属君,君验治僮客,尽得其隐伏。杀人者论死,人以 为尽其情。又闻君之令旌德也,州有所赋调,他县皆奉行,至旌德,令独计曰: “非吾土之所有也,非吾人之所堪也,不敢以赋民。”争或至十反。守恚,出语 诋君,君益争,州听然后止。后闻泉州旱,君图所以赈民者,欲预为县。或讥君 近名,君不为动。此君之事,余得之于耳目者也。 君字慎之,湖州长兴人。君进士及第,初尉饶之鄱阳,用荐者令抚之宜 黄,避亲嫌,令宣之旌德,用荐者迁秘书省著作佐郎,知亳之谯县。今上即位, 恩迁尚书屯田员外郎,用荐者知越州司录。未至,丁父忧。服除,授三司盐铁判 官。未至,丁母忧。服除,徙权发遣明州事。未至,又徙泉州,留再任,以疾请 致仕,未报而卒。 君既行治高,世皆以谓宜不次用。然卒不得至中寿,而用止于此,其非 命也夫!余与君好为最久,故不辞而铭君墓。辞曰:所处而安,绌外累也。所守 而固,笃自强也。诗以铭之,其常存也。(选自《元丰类稿》,有删节)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13 年福建省惠安县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五大题,共 10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余不忍为此态也。(屈原 《离骚》) (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亦足以畅叙 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 (3)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 有所希冀。 (李密《陈情表》) (4)当余之从师也, 行深山巨 谷中。(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 ,儿女共沾巾。(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 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 尚书都官员外郎陈君墓志铭 曾巩 元丰元年,巩为福州,奏疏曰:“臣所领内,知泉州事、尚书屯田员外 郎陈枢,质性纯笃,治民为循吏,积十有五年,不上其课,故为郎久不迁。宜优 进其官,以奖恬退。”于是天子特迁君尚书都官员外郎。 君为人恂恂蹈规矩,有善不自伐。于势与利无秋毫顾计心,于义所在侃 然自任,人莫能及也。所至必兴学校,以教化为先。初尉鄱阳,令得盗五人,属 尉使为功,君辞不受。令旌德,旌德之民岁输米于芜湖县仓,路回远,费甚,君 请输钱以便民。谯县民输豆于会亭仓,以给驿行者。君复请输钱,以直给驿行者。 罢县,民绝桥闭门留君,以间乃得去。泉州岁凶,君筑室止穷民,饥者给食,病 者给医,人忘其穷。使者搜兵于闽,以益戍广西,君建言兵当搜者,父母老,或 疾,至无他子,皆可听免,诏定著于令。余尝闻繁昌有大姓杀人,州县不能正其 罪。君时令旌德,或徙其狱属君,君验治僮客,尽得其隐伏。杀人者论死,人以 为尽其情。又闻君之令旌德也,州有所赋调,他县皆奉行,至旌德,令独计曰: “非吾土之所有也,非吾人之所堪也,不敢以赋民。”争或至十反。守恚,出语 诋君,君益争,州听然后止。后闻泉州旱,君图所以赈民者,欲预为具。或讥君 近名,君不为动。此君之事,余得之于耳目者也。 君字慎之,湖州长兴人。君进士及第,初尉饶之鄱阳,用荐者令抚之宜 黄,避亲嫌,令宣之旌德,用荐者迁秘书省著作佐郎,知亳之谯县。今上即位, 恩迁尚书屯田员外郎,用荐者知越州司录。未至,丁父忧。服除,授三司盐铁判 官。未至,丁母忧。服除,徙权发遣明州事。未至,又徙泉州,留再任,以疾请 致仕,未报而卒。 君既行治高,世皆以谓宜不次用。然卒不得至中寿,而用止于此,其非 命也夫!余与君好为最久,故不辞而铭君墓。辞曰:所处而安,绌外累也。所守 而固,笃自强也。诗以铭之,其常存也。(选自《元丰类稿》,有删节)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积十有五年,不上其课 课:赋税 B.使者搜兵于闽 搜:征调 C.未至,丁母忧 母忧:母亲 去世 D.诗以铭之,其常存也 存:思念 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君“所守而固”的一组是(3分)( ①所至必兴学校 ②属尉使为功,君辞不 ③君筑室止穷民 ④君验治僮客,尽得其 隐伏 ⑤守恚,出语诋君,君益争 ⑥或讥君近名,君不为动 A.①③⑤ B.②⑤⑥C.①④⑥ D.②③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枢生性淳厚笃实,为人谦恭低调,从不夸耀自己的善行德政;为官 以民为本,注重教化,体恤民生疾苦,曾多次为民请命。 B.陈枢担任谯县县令期间,曾为了减轻百姓输粮的负担,多次请求以纳 钱的方式方便百姓,结果被免职,而百姓却设法挽留他。 C.陈枢颇有吏才,当世的人都认为朝廷应该重用他,但事实上他却因为 性格耿直、家庭屡遭变故等缘故,仕途并不顺达 D.曾巩与陈枢友情深厚,曾上书朝廷为陈枢久不升迁鸣不平。文中所叙 写的陈枢的事迹都是作者的所见所闻,因而真实可信。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后闻泉州旱,君图所以赈民者,欲预为具。(3分) (2)留再任,以疾请致仕,未报而卒。(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 鹧鸪天 魏初(元代) 去岁今晨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1)“一春心事闲无处”,综观全词,“心事”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 (2)词中用了哪些手法写“心事”?请举出两种加以简要赏析(4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面对罢工风潮,屠维岳让吴荪甫假令开除姚金凤而提拔告密女工薛宝 珠,此令遭到了女工的反对。吴荪甫就以收回成命作为复工条件之一,从而平息 了工潮。(《子夜》) B.夜里,鸣凤打开自己“灵魂的一隅”,回忆过去,思索归宿,最后两 个大字不住地在她的脑子里打转,就是“薄命”。(《家》)
A.积十有五年,不上其课 课:赋税 B.使者搜兵于闽 搜:征调 C.未至,丁母忧 母忧:母亲 去世 D.诗以铭之,其常存也 存:思念 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君“所守而固”的一组是(3 分)( ) ①所至必兴学校 ②属尉使为功,君辞不 受 ③君筑室止穷民 ④君验治僮客,尽得其 隐伏 ⑤守恚,出语诋君,君益争 ⑥或讥君近名,君不为动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陈枢生性淳厚笃实,为人谦恭低调,从不夸耀自己的善行德政;为官 以民为本,注重教化,体恤民生疾苦,曾多次为民请命。 B.陈枢担任谯县县令期间,曾为了减轻百姓输粮的负担,多次请求以纳 钱的方式方便百姓,结果被免职,而百姓却设法挽留他。 C.陈枢颇有吏才,当世的人都认为朝廷应该重用他,但事实上他却因为 性格耿直、家庭屡遭变故等缘故,仕途并不顺达。 D.曾巩与陈枢友情深厚,曾上书朝廷为陈枢久不升迁鸣不平。文中所叙 写的陈枢的事迹都是作者的所见所闻,因而真实可信。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⑴后闻泉州旱,君图所以赈民者,欲预为具。(3 分) ⑵留再任,以疾请致仕,未报而卒。(3 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后面题目。(6 分) 鹧鸪天 魏初(元代) 去岁今晨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⑴“一春心事闲无处”,综观全词,“心事”具体指的是什么?(2 分) ⑵词中用了哪些手法写“心事”?请举出两种加以简要赏析(4 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 A.面对罢工风潮,屠维岳让吴荪甫假令开除姚金凤而提拔告密女工薛宝 珠,此令遭到了女工的反对。吴荪甫就以收回成命作为复工条件之一,从而平息 了工潮。 (《子夜》) B.夜里,鸣凤打开自己“灵魂的一隅”,回忆过去,思索归宿,最后两 个大字不住地在她的脑子里打转,就是“薄命”。(《家》)
C.就在乞丐们攻打圣母院的时候,克洛德副主教诱骗甘果瓦将爱斯梅拉 达骗出了圣母院的小屋,然后和甘果瓦一起,把爱斯梅拉达带到格雷沃广场的绞 刑架下,并且逼她在绞刑架和克洛德中选择一个。(《巴黎圣母院》) D.得知夏尔迎娶侯爵小姐的消息,欧也妮虽对爱情仍心存幻想,但还是 答应与德·蓬风结婚,德·蓬风为此而激动得跪在她的脚下,浑身抖个不停。(《欧 也妮·葛朗台》) E.孔明十分赏识姜维的将才,就巧用反间计,派人扮作姜维攻打魏军, 让魏军认为姜维已降蜀。姜维无路可走,只好投降了诸葛亮。(《三国演义》 8.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完成后面题目 “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罢了,倒是回 来的妙。想毕抽身回来。 这里的“自己”指的是谁?“罢了,倒是回来的妙。”简述“回来”的路上发生 了什么事 (2)阅读下面《复活》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完成后面题目 “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 说这话的人是谁?“利用我作乐”指的是什么事?并简述这个人在什么 情况下说出这样的话。 答第(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 (《论语·雍也》) 材料二: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 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①也?”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 射变其彀率②。君子引而不发,跃如③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孟 子·尽心上》) [注]①孳孳:同“孜孜”,勤勉。②彀率:拉开弓的标准。③跃如 跃跃欲试的样子。 (1)孟子以“大匠”“羿”为例,是要说明什么问题?(2分) (2)从以上两个选段看,孔孟的教育方法怎样体现“中道而立”的思想?(4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吹牛的资本 郑连根 中国传统的道德是推崇谦逊、反对骄傲的,附带着,也就反感吹牛。可 是,无论翻看史书,还是观察身边现象,爱吹牛的人还是很多。而且,不少大名 鼎鼎的人也爱吹牛。若不信,我可举例说明 司马迁,中国一流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道德文章堪称后人典范,可他 吹牛的口气也不小。他在《太史公自序》中说:“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
C.就在乞丐们攻打圣母院的时候,克洛德副主教诱骗甘果瓦将爱斯梅拉 达骗出了圣母院的小屋,然后和甘果瓦一起,把爱斯梅拉达带到格雷沃广场的绞 刑架下,并且逼她在绞刑架和克洛德中选择一个。 (《巴黎圣母院》) D.得知夏尔迎娶侯爵小姐的消息,欧也妮虽对爱情仍心存幻想,但还是 答应与德·蓬风结婚,德·蓬风为此而激动得跪在她的脚下,浑身抖个不停。(《欧 也妮·葛朗台》) E.孔明十分赏识姜维的将才,就巧用反间计,派人扮作姜维攻打魏军, 让魏军认为姜维已降蜀。姜维无路可走,只好投降了诸葛亮。(《三国演义》) 8.简答题。(任选一题)(5 分) (1)阅读下面《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完成后面题目。 “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罢了,倒是回 来的妙。想毕抽身回来。” 这里的“自己”指的是谁?“罢了,倒是回来的妙。”简述“回来”的路上发生 了什么事。 (2)阅读下面《复活》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完成后面题目。 “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 说这话的人是谁?“利用我作乐”指的是什么事?并简述这个人在什么 情况下说出这样的话。 答第(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 分) 材料一: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 也。” (《论语·雍也》) 材料二: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 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①也?”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 射变其彀率②。君子引而不发,跃如③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孟 子·尽心上》) [注] ①孳孳:同“孜孜”,勤勉。②彀率:拉开弓的标准。③跃如: 跃跃欲试的样子。 (1)孟子以“大匠”“羿”为例,是要说明什么问题?(2 分) (2)从以上两个选段看,孔孟的教育方法怎样体现“中道而立”的思想?(4 分)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 吹牛的资本 郑连根 中国传统的道德是推崇谦逊、反对骄傲的,附带着,也就反感吹牛。可 是,无论翻看史书,还是观察身边现象,爱吹牛的人还是很多。而且,不少大名 鼎鼎的人也爱吹牛。若不信,我可举例说明。 司马迁,中国一流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道德文章堪称后人典范,可他 吹牛的口气也不小。他在《太史公自序》中说:“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
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 《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岂敢让焉?” 意思是说,五百年而圣人出,周公死后五百年出了个孔子,到今天,孔子死了又 五百年了,面对着“继承”圣人事业的重任,我司马迁怎么敢让给别人呢?看看, 直接拿自己与周公、孔子之类的圣人相比,这哪里有一点谦虚的影子?当然,司 马迁说到做到,他写出了《史记》。这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 言”的巨著,足以让他跻身文化巨人的行列,所以,后人会把司马迁的吹牛说成 是当仁不让! 大名鼎鼎的苏轼也爱吹牛,他说:“我本不擅书,知书莫若我。”意思 是说:我老苏本来不擅长书法(或许这与他的诗、词、文相比),可是,若论对 书法的理解没人能超过我。这话以自谦之辞道出自负之心,自得自信之情溢于言 表。他还说,我老苏写书法,不能把纸全部写满,要留下足够长的空白,以便让 五百年内的后人在上面写下赞美我的话。谁能说这话不带有吹牛的色彩?可是, 苏轼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十项全能”(柏杨语),他的诗、词、文、书法均 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后人对他的赞美岂止“五百年”? 相似的情形还发生在欧阳修的身上,他写了一首吟咏庐山的诗,便说当 时的人谁也写不出来,只有唐朝的李白能行;又写了一首《名妃曲》,就说这首 诗的后篇连李白也写不出来,只有杜甫能行,至于这首诗的前篇,就连杜甫也写 不出来,只有我欧阳修才成。这样的话,如果出自常人之口,他非被众人的唾沫 淹死不可。可是,说这话的是北宋的文坛领袖欧阳修,他是中国文学史上顶尖的 散文大师,他吹牛有资本,别人也不好反驳,只好说他这是真性情 而且,吹牛这事还有传染性,前人吹牛的思路、语气、方法,常常被后 人模仿,借以说明我就是吹牛也是有学问有“师承”的。著名画家张大千就借鉴 了欧阳修吹牛的思路,他画了一幅《青城山景》,效仿欧阳修的方式自赞,说自 己的这幅画“宋人有其雄奇而无其温润,元人有其气韵而无其博大,明清以来毋 论矣”。这算不算吹牛?当然算。不过,人们可以从张大千的自夸中看到他的艺 术自信和“挑战意识”。如果没有艺术自信,没有敢于挑战前人、挑战权威的创 新意识,那张大千还能是张大千吗 李敖更善于吹牛,他曾说,五十年以来和五百年之内,中国写白话文的 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有人对他的这种说法提出质疑,他便举出前文提 到的司马迁、苏轼等人的例子进行反驳,说如果你们要骂我吹牛,请先骂司马迁、 苏东坡等人一一我这是从他们那里学来的 由此看来,吹牛还是不吹牛,不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和才能高下的标准。 吹牛本身不是什么大错,错就错在有些人爱吹牛却又没有足够的资本。嘴上说的 是“亩产万斤粮”,可实际上连亩产千斤都做不到,这样的吹牛害国害民。所以, 奉劝爱吹牛的人,在大话出口以前,先掂量掂量:自己到底有没有足够的本钱, 说出去的话到底能落实几分? 另外,我还觉得,文学家和艺术家们吹吹牛是可以理解的一一夸张变形 本来就是一种艺术手法,他们用惯了,话里话外难免会有职业特点。可是政府官 员就不应吹牛,因为他们讲的是实事求是,职业特点要求他们不能像文学家、艺 术家那样惯于使用夸张的手法。可现在的实际情形是,一些政府官员惯于把成绩 夸大,再夸大,把缺点缩小,再缩小。 不该吹牛的乱吹牛,这算不算是一种可怕的错位?
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 《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岂敢让焉?” 意思是说,五百年而圣人出,周公死后五百年出了个孔子,到今天,孔子死了又 五百年了,面对着“继承”圣人事业的重任,我司马迁怎么敢让给别人呢?看看, 直接拿自己与周公、孔子之类的圣人相比,这哪里有一点谦虚的影子?当然,司 马迁说到做到,他写出了《史记》。这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 言”的巨著,足以让他跻身文化巨人的行列,所以,后人会把司马迁的吹牛说成 是当仁不让! 大名鼎鼎的苏轼也爱吹牛,他说:“我本不擅书,知书莫若我。”意思 是说:我老苏本来不擅长书法(或许这与他的诗、词、文相比),可是,若论对 书法的理解没人能超过我。这话以自谦之辞道出自负之心,自得自信之情溢于言 表。他还说,我老苏写书法,不能把纸全部写满,要留下足够长的空白,以便让 五百年内的后人在上面写下赞美我的话。谁能说这话不带有吹牛的色彩?可是, 苏轼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十项全能”(柏杨语),他的诗、词、文、书法均 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后人对他的赞美岂止“五百年”? 相似的情形还发生在欧阳修的身上,他写了一首吟咏庐山的诗,便说当 时的人谁也写不出来,只有唐朝的李白能行;又写了一首《名妃曲》,就说这首 诗的后篇连李白也写不出来,只有杜甫能行,至于这首诗的前篇,就连杜甫也写 不出来,只有我欧阳修才成。这样的话,如果出自常人之口,他非被众人的唾沫 淹死不可。可是,说这话的是北宋的文坛领袖欧阳修,他是中国文学史上顶尖的 散文大师,他吹牛有资本,别人也不好反驳,只好说他这是真性情。 而且,吹牛这事还有传染性,前人吹牛的思路、语气、方法,常常被后 人模仿,借以说明我就是吹牛也是有学问有“师承”的。著名画家张大千就借鉴 了欧阳修吹牛的思路,他画了一幅《青城山景》,效仿欧阳修的方式自赞,说自 己的这幅画“宋人有其雄奇而无其温润,元人有其气韵而无其博大,明清以来毋 论矣”。这算不算吹牛?当然算。不过,人们可以从张大千的自夸中看到他的艺 术自信和“挑战意识”。如果没有艺术自信,没有敢于挑战前人、挑战权威的创 新意识,那张大千还能是张大千吗? 李敖更善于吹牛,他曾说,五十年以来和五百年之内,中国写白话文的 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有人对他的这种说法提出质疑,他便举出前文提 到的司马迁、苏轼等人的例子进行反驳,说如果你们要骂我吹牛,请先骂司马迁、 苏东坡等人一一我这是从他们那里学来的。 由此看来,吹牛还是不吹牛,不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和才能高下的标准。 吹牛本身不是什么大错,错就错在有些人爱吹牛却又没有足够的资本。嘴上说的 是“亩产万斤粮”,可实际上连亩产千斤都做不到,这样的吹牛害国害民。所以, 奉劝爱吹牛的人,在大话出口以前,先掂量掂量:自己到底有没有足够的本钱, 说出去的话到底能落实几分? 另外,我还觉得,文学家和艺术家们吹吹牛是可以理解的一一夸张变形 本来就是一种艺术手法,他们用惯了,话里话外难免会有职业特点。可是政府官 员就不应吹牛,因为他们讲的是实事求是,职业特点要求他们不能像文学家、艺 术家那样惯于使用夸张的手法。可现在的实际情形是,一些政府官员惯于把成绩 夸大,再夸大,把缺点缩小,再缩小。 不该吹牛的乱吹牛,这算不算是一种可怕的错位? ( )
10.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吹牛本身不是什么大错,错就错在有些人吹牛以前没有掂量自己是否 有说大话的本钱。 B.文学家和艺术家们吹吹牛是可以理解的,政府官员不应吹牛,这是由 职业特点决定的 C.作者认为伟人吹牛是真性情,凡人吹牛是毛病,因为中国传统道德推 崇谦逊,反感吹牛。 D.后人吹牛往往模仿前人的思路、语气和方法,借以说明自己吹牛也是 有学问有师承的。 1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3分) 12.依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吹牛者需要有哪些“资本”,并举例说明。(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 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月,阙也张晓风 “月,阙也。”这是一本两千年前的文学专著的解释。阙,就是“缺 音思 那解释使我着迷 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题作“求阙斋”,求缺?为什么?为什么不求完 美? 那斋名也使我着迷 “阙”有什么好呢?“阙”简直有点像古中国性格中的一部分,我渐渐 爱上了阙的境界。 我不再爱花好月圆了吗?不是的,我只是开始了解花开是一种偶然,但 我同时学会了爱它们月不圆花不开的“常态”。 在中国的传统里,“天残地缺”或“天聋地哑”的说法几乎是毫无疑问 地被一般人所接受。 也许由于长期的患难困顿,中国神话对天地的解释常是令人惊讶的。 在《淮南子》里,我们发现中国的天空和中国的大地都是曾经受伤的 女娲以其柔和的慈手补缀抚平了一切残破。当时,天穿了,女娲炼五色石补了天 地摇了,女娲折断了神鳌的脚爪垫稳了四极(多像老祖母叠起报纸垫桌子腿) 她又像一个能干的主妇,扫了一堆芦灰,止住了洪水。 中国人一直相信天地也有其残缺。 我非常喜欢中国西南部一少数民族的神话,他们说,天地是男神女神合 造的。当时男神负责造天,女神负责造地。等他们各自分头完成了天地而打算合 在一起的时候,可怕的事发生了:女神太勤快,她们把地造得太大,以至于跟天 没办法合得起来了。但是,他们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们把地折叠了起来, 形成高山低谷,然后,天地才结合起来了 是不是西南的崇山峻岭给他们灵感,使他们有了这则神话呢?
10.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吹牛本身不是什么大错,错就错在有些人吹牛以前没有掂量自己是否 有说大话的本钱。 B.文学家和艺术家们吹吹牛是可以理解的,政府官员不应吹牛,这是由 职业特点决定的。 C.作者认为伟人吹牛是真性情,凡人吹牛是毛病,因为中国传统道德推 崇谦逊,反感吹牛。 D.后人吹牛往往模仿前人的思路、语气和方法,借以说明自己吹牛也是 有学问有师承的。 1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3 分) 12.依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吹牛者需要有哪些“资本”,并举例说明。(3 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 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 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月,阙也 张晓风 “月,阙也。”这是一本两千年前的文学专著的解释。阙,就是“缺” 的意思。 那解释使我着迷。 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题作“求阙斋”,求缺?为什么?为什么不求完 美? 那斋名也使我着迷。 “阙”有什么好呢?“阙”简直有点像古中国性格中的一部分,我渐渐 爱上了阙的境界。 我不再爱花好月圆了吗?不是的,我只是开始了解花开是一种偶然,但 我同时学会了爱它们月不圆花不开的“常态”。 在中国的传统里,“天残地缺”或“天聋地哑”的说法几乎是毫无疑问 地被一般人所接受。 也许由于长期的患难困顿,中国神话对天地的解释常是令人惊讶的。 在《淮南子》里,我们发现中国的天空和中国的大地都是曾经受伤的。 女娲以其柔和的慈手补缀抚平了一切残破。当时,天穿了,女娲炼五色石补了天。 地摇了,女娲折断了神鳌的脚爪垫稳了四极(多像老祖母叠起报纸垫桌子腿)。 她又像一个能干的主妇,扫了一堆芦灰,止住了洪水。 中国人一直相信天地也有其残缺。 我非常喜欢中国西南部一少数民族的神话,他们说,天地是男神女神合 造的。当时男神负责造天,女神负责造地。等他们各自分头完成了天地而打算合 在一起的时候,可怕的事发生了:女神太勤快,她们把地造得太大,以至于跟天 没办法合得起来了。但是,他们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们把地折叠了起来, 形成高山低谷,然后,天地才结合起来了。 是不是西南的崇山峻岭给他们灵感,使他们有了这则神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