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框架梁柱截面配筋计算
第六节 框架梁柱截面配筋计算
结构设计技术条件 水平地震作用下横向 框架结构布置 框架内力分析 框架结构计 满足竖向设计要 框架结构计算简图 竖向荷载作用下横向 满足位移验算要求一 框架内力分析 框架横向刚度计算 不 厂满足竖向设计要求 框架内力组合 算满 位 竖向荷载计算 移验算要求 框架梁、柱配筋计算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计 算及位移验算 基础设计 绘制框架结构施工图
结构设计技术条件 框架结构布置 框架结构计算简图 框架横向刚度计算 竖向荷载计算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计 算及位移验算 水平地震作用下横向 框架内力分析 竖向荷载作用下横向 框架内力分析 框架内力组合 基础设计 框架梁、柱配筋计算 满 足 位 移 验 算 要 求 不 满 足 位 移 验 算 要 求 框 架 结 构 计 算 书 绘制框架结构施工图 不 满 足 竖 向 设 计 要 求 满足竖向设计要求
十、榧、柱配筋计算 1)抗震构造要求 (1)纵筋 ①《抗规》第6.3.3条: (一级)x0.,25h 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 (计入纵向受压钢筋) (二级)x0.35h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p2.5% ②《抗规》第6.3.3条:除按计算确定外,框架梁梁端截面(二级) 底部受力钢筋截面面积 0.5 (一级) 顶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 0.3(二、三级) 梁截面设计
1、梁截面设计 十、框架梁、柱配筋计算 1)抗震构造要求 (1)纵筋 ① 《抗规》第6.3.3条: 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 ρ≤2.5% ② 《抗规》第6.3.3条: 除按计算确定外,框架梁梁端截面(二级) 顶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 底部受力钢筋截面面积 ≥ 0.5 (一级) x≤0.25h0 (二级) x≤0.35h0 (计入纵向受压钢筋) ≥ 0.3 (二、三级) (一级)
十、榧、柱配筋计算 ③《抗规》第6.3.4条: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的配筋, 不应少于2中14 (一、二级) 分别不应少于1/4(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 (三、四级)不应少于2φ12 ④《抗规》第6.3.4条 二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矩 形截面柱,不宜大于1/20(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 ⑤《混凝土规范》第11.3.6条: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 支座pm=0.3%和65ft/f中较大值 (二级) 跨中pmin=0.25%和55f/fy中的较大值 ⑥梁下部纵筋伸入中柱锚固长度≥lE,且伸过中心线≥5d 梁截面设计
1、梁截面设计 十、框架梁、柱配筋计算 ③《抗规》第6.3.4条: 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的配筋, ④《抗规》第6.3.4条: 一、二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矩 形截面柱,不宜大于1/20(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 不应少于2φ14 (三、四级) 不应少于2φ12。 (一、二级) 分别不应少于1/4(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 ⑤《混凝土规范》第11.3.6条: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 支座 ρmin = 0.3%和65 ft/fy中较大值 跨中 ρmin = 0.25%和55 ft/fy中的较大值 (二级) ⑥ 梁下部纵筋伸入中柱锚固长度≥ l E , 且伸过中心线≥5d
十、榧、柱配筋计算 (2)箍筋 ①《抗规》第6.3.3条: 加密区长度 1.5h 取大 500mm 梁端箍筋加密 1/4h b max 8d (二级) 取小 mm min=①8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 mIn >2%时,d增大2mm。 《抗规》第6.3.5条:梁箍筋加密区长度内的箍筋肢距 250mm (二级)不宜大于 20倍箍筋直径 较大值 1、梁截面设计
1、梁截面设计 十、框架梁、柱配筋计算 (2)箍筋 ①《抗规》第6.3.3条: 加密区长度 min=Φ8 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 ρ>2%时,d增大2mm。 取大 1.5hb 500mm Smax (二级) dmin 取小 1/4hb 8d 100mm 梁端箍筋加密 ②《抗规》第6.3.5条: 梁箍筋加密区长度内的箍筋肢距 不宜大于 较大值 250mm 20倍箍筋直径 (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