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榧、柱配筋计算 ③《混凝土规范》第11.3.9条:梁端设置的第一个箍筋应距框架节点边缘不 大于50mm。非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不宜大于加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 ④《混凝土规范》第11.3.9条:沿梁全长箍筋 (二级) 028/ 1、梁截面设计
1、梁截面设计 十、框架梁、柱配筋计算 ③ 《混凝土规范》第11.3.9条:梁端设置的第一个箍筋应距框架节点边缘不 大于50mm。非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不宜大于加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 ④ 《混凝土规范》第11.3.9条: 沿梁全长箍筋 (二级) 0.28 sv t yv = f f
十、櫃杂、柱配筋计算 2)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1)正弯矩作用下 按单筋T形截面计算下部受拉钢筋 fbx=f 第一类T形截面梁的基本 MSM=a,fbr(ho-)=A(ho-) 2 fbx+af(br-b)h=f,as 第二类T形截面梁的基本 MSM=a,fbx(ho-)+a,f(br-b)(ho (2)负弯矩作用下 按双筋矩形截面计算,跨中伸入支座钢筋作为支座负弯矩作用下的A a,fbx+fAs=f As MSM=a,fbx(ho-)+fA(ho-a') 1、梁截面设计
1、梁截面设计 十、框架梁、柱配筋计算 2)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1)正弯矩作用下 1 1 0 0 ( ) ( ) 2 2 c f y s u c f y s f b x f A x x M M f b x h f A h = = − = − 第一类T形截面梁的基本 第二类T形截面梁的基本 1 1 1 0 1 0 ( ) ( ) ( ) ( ) 2 2 c c f f y s f u c c f f f bx f b b h f A x h M M f bx h f b b h h + − = = − + − − 按单筋T形截面计算下部受拉钢筋 (2)负弯矩作用下 1 1 0 0 ( ) ( ) 2 c y s y s u c y s s f bx f A f A x M M f bx h f A h a + = = − + − A s 按双筋矩形截面计算,跨中伸入支座钢筋作为支座负弯矩作用下的
十、榧、柱配筋计算 3)斜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1)截面尺寸 ①不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矩形、T形和I形截面的框架梁受剪截面: 当"≤4.0时≤0.25Bfb/h 当≥6.0时 ≤0.2B.fbh b 当4.0<<6.0时,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②考虑地震作用组合,当跨高比L/>2.5时,其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条件 b≤(0.20Bfb)y 式中:βc混凝士强度影响系数;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50时,βc=1.0;混凝土强度等级=C80时,c=0.8 其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1、梁截面设计
1、梁截面设计 十、框架梁、柱配筋计算 3)斜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1)截面尺寸 ① 不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矩形、T形和I形截面的框架梁受剪截面: 25 c c 0 V 0. f bh 2 c c 0 V 0. f bh 当 ≤4.0时 b hw 当 ≥6.0时 b hw 当4.0< <6.0时,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b hw ②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当跨高比L0 /h>2.5时,其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条件: c c 0 (0.20 ) V f bh b RE 式中:βC--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50时,βC=1.0;混凝土强度等级=C80时,c=0.8; 其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十、榧、柱配筋计算 (2)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①不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矩形、T形和I形截面的一般受弯构件,当仅配箍筋 时,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I≤Vn=0.7fbhb+1.25fy h ②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矩形、T形和I形截面的一般框架梁,其斜截面受剪承 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6≤0.42fbh+1.25/by 1、梁截面设计
1、梁截面设计 十、框架梁、柱配筋计算 (2)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① 不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矩形、T形和I形截面的一般受弯构件,当仅配箍筋 时,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sv u t 0 yv 0 0.7 1.25 A V V f bh f h s = + ②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矩形、T形和I形截面的一般框架梁,其斜截面受剪承 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sv t 0 yv 0 0.42 1.25 b RB A V f bh f h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