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试题(十五) 2014-11-1422:51 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2分) 光饱和点 2.经济产量 种子 4生育时期 5.分蘖节 6.蹲苗 二、判断是非题(每题1分,共8分,“是”在题后划“√”,“非”则在题 后划“×”) 1.一个地区能不能复种,首先考虑水够不够,其次考虑温度够不够。() 2.从播种面积来看,小麦为世界第一大作物。() 3.从播种面积来看,玉米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作物。() 4.生产上确定播种深度时,一般子叶出土或根茎短的作物播种要浅一些;子 叶不出土或根茎长的作物播种可深一些。() 5.在生产上,玉米杂交种一般只种植一代,当种植第二代时,出现性状分 离,导致减产。() 6.在合理密植时,水肥条件高的玉米宜稀植,水肥条件差的玉米宜密植 7.对长日照作物来说,绝非日照越长越好,对短日照作物来说,绝非日照越 短越好。() 作物生长的温度范围比较宽,发育的温度范围窄一些,而维持生命的温度范 围更窄。()
作物栽培学试题(十五) 2014-11-14 22:51 一、 名词解释(每题 2 分,共 12 分) 1.光饱和点 2.经济产量 3.种子 4.生育时期 5.分蘖节 6.蹲苗 二、判断是非题(每题 1 分,共 8 分,“是”在题后划“√”,“非”则在题 后划“×”) 1.一个地区能不能复种,首先考虑水够不够,其次考虑温度够不够。( ) 2.从播种面积来看,小麦为世界第一大作物。 ( ) 3.从播种面积来看,玉米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作物。 ( ) 4.生产上确定播种深度时,一般子叶出土或根茎短的作物播种要浅一些;子 叶不出土或根茎长的作物播种可深一些。 ( ) 5.在生产上,玉米杂交种一般只种植一代,当种植第二代时,出现性状分 离,导致减产。 ( ) 6.在合理密植时,水肥条件高的玉米宜稀植,水肥条件差的玉米宜密植。 ( ) 7.对长日照作物来说,绝非日照越长越好,对短日照作物来说,绝非日照越 短越好。( ) 8.作物生长的温度范围比较宽,发育的温度范围窄一些,而维持生命的温度范 围更窄。( )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小麦主茎叶片数达7片时,理论上计算单株总茎数(包括主茎)应为() 个 A7B8C13D10 2.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不断增加,() A经济产量不断增加B经济产量不断地下降 C穗粒数和千粒重不断下降D穗粒数、穗数直线增加 3.小麦次生根产生于()。 A种胚B分蘖节C地中茎D种子根 4.目前山西省第一大粮食作物是()。 A小麦B玉米C水稻D大豆 5.自花授粉作物有() A小麦、棉花、大豆B大豆、玉米、花生 C小麦、大豆、豌豆D花生、玉米、棉花 6.子叶出土的作物有() A棉花、大豆B蚕豆、花生C大豆、豌豆D蚕豆、豌豆 7.栽培作物与其野生祖先之间的差异表述不正确的是()。 A栽培作物各器官变得巨大并生长迅速 B栽培作物一般成熟期较一致,野生植物成熟期不一致。 C栽培作物传播手段退化,野生植物有其固有的传播方式。 D栽培作物种子休眠期长,野生植物种子休眠性弱或休眠期短 8.下列因子不是作物的生活因子的是()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 1.小麦主茎叶片数达 7 片时,理论上计算单株总茎数(包括主茎)应为( ) 个。 A 7 B 8 C 13 D 10 2.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不断增加,( )。 A 经济产量不断增加 B 经济产量不断地下降 C 穗粒数和千粒重不断下降 D 穗粒数、穗数直线增加 3.小麦次生根产生于( )。 A 种胚 B 分蘖节 C 地中茎 D 种子根 4.目前山西省第一大粮食作物是( )。 A 小麦 B 玉米 C 水稻 D 大豆 5.自花授粉作物有( )。 A 小麦、棉花、大豆 B 大豆、玉米、花生 C 小麦、大豆、豌豆 D 花生、玉米、棉花 6.子叶出土的作物有( )。 A 棉花、大豆 B 蚕豆、花生 C 大豆、豌豆 D 蚕豆、豌豆 7.栽培作物与其野生祖先之间的差异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栽培作物各器官变得巨大并生长迅速。 B 栽培作物一般成熟期较一致,野生植物成熟期不一致。 C 栽培作物传播手段退化,野生植物有其固有的传播方式。 D 栽培作物种子休眠期长,野生植物种子休眠性弱或休眠期短。 8.下列因子不是作物的生活因子的是( )
A日光B热量C土壤D空气 9.短日照作物有()。 A小麦、大豆、玉米B玉米、大豆、棉花 C棉花、玉米、马铃薯D玉米、小麦、马铃薯 10.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按一定比例混合撒播或同行混播在 同一块田地上,称为()。 A混作B间作C套种D单作 11.合理密植时,在水肥条件高的地块,适宜稀植的作物有()。 A玉米、棉花B高粱、大豆C棉花、大豆D玉米、高粱 12.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是()。 A温度、光照、水分B温度、氧气、水分 C温度、氧气、光照D光照、水分、氧气 13.在一天内,作物群体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最低 A午夜和凌晨B日落后C日出后D中午 14.小麦成熟期间各绿色器官进行光合作用相对能力最大的器官是() A倒2叶B倒3、倒4叶C旗叶和倒2叶D穗部 15.下列器官不属于双子叶作物的叶的构成部分()。 A叶片B叶柄C托叶D叶鞘 16.从作物分类来看,甜菜是()。 A蔬菜B糖料作物C饲料作物D油料作物 17.短日照作物由南向北引种时,() A营养生长期缩短,开花结实提前B营养生长期与原产地一样
A 日光 B 热量 C 土壤 D 空气 9.短日照作物有( )。 A 小麦、大豆、玉米 B 玉米、大豆、棉花 C 棉花、玉米、马铃薯 D 玉米、小麦、马铃薯 10.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按一定比例混合撒播或同行混播在 同一块田地上,称为( )。 A 混作 B 间作 C 套种 D 单作 11.合理密植时,在水肥条件高的地块,适宜稀植的作物有( )。 A 玉米、棉花 B 高粱、大豆 C 棉花、大豆 D 玉米、高粱 12.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是( )。 A 温度、光照、水分 B 温度、氧气、水分 C 温度、氧气、光照 D 光照、水分、氧气 13.在一天内,作物群体内的二氧化碳,( )浓度最低。 A 午夜和凌晨 B 日落后 C 日出后 D 中午 14.小麦成熟期间各绿色器官进行光合作用相对能力最大的器官是( )。 A 倒 2 叶 B 倒 3、倒 4 叶 C 旗叶和倒 2 叶 D 穗部 15.下列器官不属于双子叶作物的叶的构成部分( )。 A 叶片 B 叶柄 C 托叶 D 叶鞘 16.从作物分类来看,甜菜是( )。 A 蔬菜 B 糖料作物 C 饲料作物 D 油料作物 17.短日照作物由南向北引种时,( )。 A 营养生长期缩短,开花结实提前 B 营养生长期与原产地一样
C营养生长期缩短,开花结实推迟D营养生长期延长,开花结实推迟 18.玉米榨油工业中,利用玉米的()含油量高来榨油。 A胚B胚乳C胚轴D种皮 19.当前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是() A亚麻B、向日葵C大豆D花生 20.适用于制作面包的是()。 A强筋小麦B软质小麦C中筋小麦D弱筋小麦 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中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共10 分) 下列作物根系为直根系的有() A小麦B玉米C大豆D棉花E高粱 2.以下作物可以作为油料作物的有()。 A大豆B向日葵C油菜D蓖麻E花生 3.影响玉米播种期的因素有()。 A土壤湿度B土壤温度C种植制度D品种E种植密度 4.影响玉米播种量的因素有() A种子大小B种子生活力C种植密度 D播种方法E栽培目的 5.小麦分蘖节的作用有()。 A贮存营养B产生初生根C产生次生根 D产生分蘖E调节播种深度 五、简答题(共25分)
C 营养生长期缩短,开花结实推迟 D 营养生长期延长,开花结实推迟 18.玉米榨油工业中,利用玉米的( )含油量高来榨油。 A 胚 B 胚乳 C 胚轴 D 种皮 19.当前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是( ) A 亚麻 B、向日葵 C 大豆 D 花生 20.适用于制作面包的是( )。 A 强筋小麦 B 软质小麦 C 中筋小麦 D 弱筋小麦 四、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中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下列作物根系为直根系的有( )。 A 小麦 B 玉米 C 大豆 D 棉花 E 高粱 2.以下作物可以作为油料作物的有( )。 A 大豆 B 向日葵 C 油菜 D 蓖麻 E 花生 3.影响玉米播种期的因素有( )。 A 土壤湿度 B 土壤温度 C 种植制度 D 品种 E 种植密度 4.影响玉米播种量的因素有( )。 A 种子大小 B 种子生活力 C 种植密度 D 播种方法 E 栽培目的 5.小麦分蘖节的作用有( )。 A 贮存营养 B 产生初生根 C 产生次生根 D 产生分蘖 E 调节播种深度 五、简答题(共 25 分)
1.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结合分类方法作物可分为哪3大部分,8大类别?(6 分) 2.种子休眠的原因及其克服途径?(6分) 3.小麦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大体上有哪三条途径?(3分) 4.玉米对土壤条件的有哪些?(4分) 5.简要叙述你在太谷县调查的某一种农药(或种子、化肥)名称、使用说明 包装规格、市场价格。(6分) 六、论述题(共25分) 1.结合自己实践调查内容,就当前某一地区生产条件,应用你所学知识,请 拟定一套适合当地生产的冬小麦(或玉米)高产栽培管理方案。(15分)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你对作物生产有哪些新的认识?这些知识的掌握对你 从事本专业的学习有什么帮助?(10分)
1.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结合分类方法作物可分为哪 3 大部分,8 大类别?(6 分) 2.种子休眠的原因及其克服途径?(6 分) 3.小麦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大体上有哪三条途径?(3 分) 4.玉米对土壤条件的有哪些?(4 分) 5.简要叙述你在太谷县调查的某一种农药(或种子、化肥)名称、使用说明、 包装规格、市场价格。(6 分) 六、论述题(共 25 分) 1.结合自己实践调查内容,就当前某一地区生产条件,应用你所学知识,请 拟定一套适合当地生产的冬小麦(或玉米)高产栽培管理方案。(15 分)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你对作物生产有哪些新的认识?这些知识的掌握对你 从事本专业的学习有什么帮助?(1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