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引言 “论文”的发表 “我想那是1753年的事,第戎科学院发表了‘人类不平等的 起源’征文启事。我被这个意义深远的题目激动了,我很惊讶这 个科学院竟敢提出这样一个题目。好吧,既然它有勇气提出来,我 也很可以有勇气来加以研究,于是我报名应征了 为了便于思考这个意义深远的题目,我到圣日尔曼去作了 次七八天之久的旅行……我到树林深处去探索,我在那里发现 了原始时代的形象,我在心里描绘了那个时代的历史的轮廓。我 无情地驳斥了人间的无聊的谎言:我大胆地把人们因时间和事物 的进展而变了样的天性赤裸裸地揭露出来:并把‘人所形成的 人’和自然人加以比较,从所谓‘人的完善化’中,指出人类苦 难的真正根源。我的灵魂,被这些卓绝的默想所激发,上升到神 的境界。在那境界中,我看到我的同类在他们因固执成见而走入 的迷途上,还继续朝着错误、灾难和罪恶的方向行进。我于是用 种他们所不能听见的微弱声音,向他们喊道:‘你们都是毫无道 理的人,你们不断地埋怨自然,要知道你们的一切痛苦,都来自 你们自己’。 我这一篇‘论不平等’就是这样的默想的结果。这篇论文比 我所有的其他著作都更符合狄德罗的旨趣,而且他就这篇著作给 我提供的意见,对我也最为有益。不过这篇东西,在全欧洲恐怕
引 言 “ 论 文 ” 的 发 表 “ 我 想 那 是 1 7 5 3 年 的 事 , 第 戎 科 学 院 发 表 了 ‘ 人 类 不 平 等 的 起 源 ’ 征 文 启 事 。 我 被 这 个 意 义 深 远 的 题 目 激 动 了 , 我 很 惊 讶 这 个 科 学 院 竟 敢 提 出 这 样 一 个 题 目 。 好 吧 , 既 然 它 有 勇 气 提 出 来 , 我 也 很 可 以 有 勇 气 来 加 以 研 究 , 于 是 我 报 名 应 征 了 。 “ 为 了 便 于 思 考 这 个 意 义 深 远 的 题 目 , 我 到 圣 日 尔 曼 去 作 了 一 次 七 八 天 之 久 的 旅 行 … … 我 到 树 林 深 处 去 探 索 , 我 在 那 里 发 现 了 原 始 时 代 的 形 象 , 我 在 心 里 描 绘 了 那 个 时 代 的 历 史 的 轮 廓 。 我 无 情 地 驳 斥 了 人 间 的 无 聊 的 谎 言 ; 我 大 胆 地 把 人 们 因 时 间 和 事 物 的 进 展 而 变 了 样 的 天 性 赤 裸 裸 地 揭 露 出 来 ; 并 把 ‘ 人 所 形 成 的 人 ’ 和 自 然 人 加 以 比 较 , 从 所 谓 ‘ 人 的 完 善 化 ’ 中 , 指 出 人 类 苦 难 的 真 正 根 源 。 我 的 灵 魂 , 被 这 些 卓 绝 的 默 想 所 激 发 , 上 升 到 神 的 境 界 。 在 那 境 界 中 , 我 看 到 我 的 同 类 在 他 们 因 固 执 成 见 而 走 入 的 迷 途 上 , 还 继 续 朝 着 错 误 、 灾 难 和 罪 恶 的 方 向 行 进 。 我 于 是 用 一 种 他 们 所 不 能 听 见 的 微 弱 声 音 , 向 他 们 喊 道 : ‘ 你 们 都 是 毫 无 道 理 的 人 , 你 们 不 断 地 埋 怨 自 然 , 要 知 道 你 们 的 一 切 痛 苦 , 都 来 自 你 们 自 己 ’ 。 “ 我 这 一 篇 ‘ 论 不 平 等 ’ 就 是 这 样 的 默 想 的 结 果 。 这 篇 论 文 比 我 所 有 的 其 他 著 作 都 更 符 合 狄 德 罗 的 旨 趣 , 而 且 他 就 这 篇 著 作 给 我 提 供 的 意 见 , 对 我 也 最 为 有 益 。 不 过 这 篇 东 西 , 在 全 欧 洲 恐 怕 3 2 论 人 类 不 平 等 的 起 源 和 基 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33 只能找到很少数的读者能够理解,而这些读者中恐怕更没一个人 愿意谈论它。这原是一篇为应征而写的文章,所以我把它寄给了 科学院,但是我早就料到一定得不了奖,因为我深知科学院的奖 金决不是为我这样的文章而设立的。” 卢梭就这样在他的“忏悔录”里叙述了这篇论文是怎 样写成的。他并没有猜错,1754年初,科学院把奖给了无名 的达尔拜尔神父。不久以后,卢梭得到了回日内瓦的机会。 他是1754年6月1日离开巴黎的。这一著作的献辞已经起了 草,他在路上完成了,并在结尾注上“6月16日于商贝里”。 他本打算请求日内瓦政府许可他把这篇献辞呈献给他的祖 国:后来他又放弃了那个计划,因为他怕遭到拒绝。结果没 有征求任何人的意见,他就把献辞发表了。这篇献辞是献给 国民议会的,也就是说献给全体公民的。在那个时候,官员 和人民的关系很坏,这件事引起了官员们的猜疑。这篇献辞 “只是给我在议会里招致了许多敌人,在资产阶级中引起不少 人的嫉妒③” 在日内瓦,卢梭结识了书商莱易,后来莱易成了卢梭著 作的出版人。虽然卢梭的性情难以与人相处,莱易却成了他 见“忏悔录”,第8卷,第238页。 ②以下一段摘录是这位得奖者的才华的样品:“我们应当这样设想:从创造 者的手出来的人的本性,可以比做得了清洁的露水和温暖的阳光而开放 的花朵,它的清新、灿烂和芬芳,同样使人迷恋……人本是为了认识一 切而生的,他会毫无错误地认识一切。他无须害怕黑暗,也无须害怕骗 人的光明。他所看到的都是美好的、正确的东西:他的心灵和他的精神 绝不发生矛盾。” ③见“忏悔录”,第241页
只 能 找 到 很 少 数 的 读 者 能 够 理 解 , 而 这 些 读 者 中 恐 怕 更 没 一 个 人 愿 意 谈 论 它 。 这 原 是 一 篇 为 应 征 而 写 的 文 章 , 所 以 我 把 它 寄 给 了 科 学 院 , 但 是 我 早 就 料 到 一 定 得 不 了 奖 , 因 为 我 深 知 科 学 院 的 奖 金 决 不 是 为 我 这 样 的 文 章 而 设 立 的 。 ” 卢 梭 就 这 样 在 他 的 “ 忏 悔 录 ” 里 ① 叙 述 了 这 篇 论 文 是 怎 样 写 成 的 。 他 并 没 有 猜 错 , 1 7 5 4 年 初 , 科 学 院 把 奖 给 了 无 名 的 达 尔 拜 尔 神 父 ② 。 不 久 以 后 , 卢 梭 得 到 了 回 日 内 瓦 的 机 会 。 他 是 1 7 5 4 年 6 月 1 日 离 开 巴 黎 的 。 这 一 著 作 的 献 辞 已 经 起 了 草 , 他 在 路 上 完 成 了 , 并 在 结 尾 注 上 “ 6 月 1 6 日 于 商 贝 里 ” 。 他 本 打 算 请 求 日 内 瓦 政 府 许 可 他 把 这 篇 献 辞 呈 献 给 他 的 祖 国 ; 后 来 他 又 放 弃 了 那 个 计 划 , 因 为 他 怕 遭 到 拒 绝 。 结 果 没 有 征 求 任 何 人 的 意 见 , 他 就 把 献 辞 发 表 了 。 这 篇 献 辞 是 献 给 国 民 议 会 的 , 也 就 是 说 献 给 全 体 公 民 的 。 在 那 个 时 候 , 官 员 和 人 民 的 关 系 很 坏 , 这 件 事 引 起 了 官 员 们 的 猜 疑 。 这 篇 献 辞 “ 只 是 给 我 在 议 会 里 招 致 了 许 多 敌 人 , 在 资 产 阶 级 中 引 起 不 少 人 的 嫉 妒 ③ ” 。 在 日 内 瓦 , 卢 梭 结 识 了 书 商 莱 易 , 后 来 莱 易 成 了 卢 梭 著 作 的 出 版 人 。 虽 然 卢 梭 的 性 情 难 以 与 人 相 处 , 莱 易 却 成 了 他 论 人 类 不 平 等 的 起 源 和 基 础 3 3 ① ② ③ 见 “ 忏 悔 录 ” , 第 2 4 1 页 。 以 下 一 段 摘 录 是 这 位 得 奖 者 的 才 华 的 样 品 : “ 我 们 应 当 这 样 设 想 : 从 创 造 者 的 手 出 来 的 人 的 本 性 , 可 以 比 做 得 了 清 洁 的 露 水 和 温 暖 的 阳 光 而 开 放 的 花 朵 , 它 的 清 新 、 灿 烂 和 芬 芳 , 同 样 使 人 迷 恋 … … 人 本 是 为 了 认 识 一 切 而 生 的 , 他 会 毫 无 错 误 地 认 识 一 切 。 他 无 须 害 怕 黑 暗 , 也 无 须 害 怕 骗 人 的 光 明 。 他 所 看 到 的 都 是 美 好 的 、 正 确 的 东 西 ; 他 的 心 灵 和 他 的 精 神 绝 不 发 生 矛 盾 。 ” 见 “ 忏 悔 录 ” , 第 8 卷 , 第 2 3 8 页
4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的忠实的友人。莱易于1754年10月收到了卢梭这篇论文的 手稿后,便回到阿姆斯特丹。到了1755年4月,这篇论文就 在阿姆斯特丹印出来了。 月19日莱易得到了马勒尔卜°的许可,把该书运入法 国,8月中旬运到了巴黎1700本,由书商毕梭发售。另外有 200本寄到了日内瓦。后来在1759和1762两年经菜易手这 篇论文再版了两次。作者在世时,人们就已看到未经合法手 续而译出的三种文字的译本。 由这第二篇论文而掀起的论战没有象“论科学与艺术”所 掀起的论战的规模那么广泛。“法国水星杂志”在1755年10 月号上发表了“日内瓦公民费洛波利斯(真名查理·庞奈)的 封信”,卢梭马上作了答复。同年伏尔泰的著名的致谢卢梭 赠书的信(1755年8月30日写的)也发表了: “从没有人用过这么大的智慧企图把我们变成畜牲。读 了你的书,真的令人渴慕用四只脚走路了。 卢梭对这一封信曾加以反驳,说他从来没有想使人返回 到野蛮状态中去③。 ①马勒尔卜(17211794年):路易十六时代的大臣。—译者注 ②本书出版不久就有了两种德文译本,1756年出版了一种英译本,1761年 又出版了另一种英译本:还有俄文译本,是于1770年出版的。 ③后来在1767年,伏尔泰在他写的悲剧“西徐亚人”里对卢梭的论文又加 以辩驳
的 忠 实 的 友 人 。 莱 易 于 1 7 5 4 年 1 0 月 收 到 了 卢 梭 这 篇 论 文 的 手 稿 后 , 便 回 到 阿 姆 斯 特 丹 。 到 了 1 7 5 5 年 4 月 , 这 篇 论 文 就 在 阿 姆 斯 特 丹 印 出 来 了 。 6 月 1 9 日 莱 易 得 到 了 马 勒 尔 卜 ① 的 许 可 , 把 该 书 运 入 法 国 , 8 月 中 旬 运 到 了 巴 黎 1 7 0 0 本 , 由 书 商 毕 梭 发 售 。 另 外 有 2 0 0 本 寄 到 了 日 内 瓦 。 后 来 在 1 7 5 9 和 1 7 6 2 两 年 经 莱 易 手 这 篇 论 文 再 版 了 两 次 。 作 者 在 世 时 , 人 们 就 已 看 到 未 经 合 法 手 续 而 译 出 的 三 种 文 字 的 译 本 ② 。 由 这 第 二 篇 论 文 而 掀 起 的 论 战 没 有 象 “ 论 科 学 与 艺 术 ” 所 掀 起 的 论 战 的 规 模 那 么 广 泛 。 “ 法 国 水 星 杂 志 ” 在 1 7 5 5 年 1 0 月 号 上 发 表 了 “ 日 内 瓦 公 民 费 洛 波 利 斯 ( 真 名 查 理 · 庞 奈 ) 的 一 封 信 ” , 卢 梭 马 上 作 了 答 复 。 同 年 伏 尔 泰 的 著 名 的 致 谢 卢 梭 赠 书 的 信 ( 1 7 5 5 年 8 月 3 0 日 写 的 ) 也 发 表 了 : “ 从 没 有 人 用 过 这 么 大 的 智 慧 企 图 把 我 们 变 成 畜 牲 。 读 了 你 的 书 , 真 的 令 人 渴 慕 用 四 只 脚 走 路 了 。 ” 卢 梭 对 这 一 封 信 曾 加 以 反 驳 , 说 他 从 来 没 有 想 使 人 返 回 到 野 蛮 状 态 中 去 ③ 。 3 4 论 人 类 不 平 等 的 起 源 和 基 础 ① ② ③ 后 来 在 1 7 6 7 年 , 伏 尔 泰 在 他 写 的 悲 剧 “ 西 徐 亚 人 ” 里 对 卢 梭 的 论 文 又 加 以 辩 驳 。 本 书 出 版 不 久 就 有 了 两 种 德 文 译 本 , 1 7 5 6 年 出 版 了 一 种 英 译 本 , 1 7 6 1 年 又 出 版 了 另 一 种 英 译 本 ; 还 有 俄 文 译 本 , 是 于 1 7 7 0 年 出 版 的 。 马 勒 尔 卜 ( 1 7 2 1 — 1 7 9 4 年 ) : 路 易 十 六 时 代 的 大 臣 。 — — 译 者 注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论文”的渊源 卢梭的第一篇论文是讨论伦理问题的。第二篇论文则是 部关于政治学的著作,这篇论文一发表,卢梭便立刻被看 作是伟大的政治思想家了。这部书决不是偶然写成的,著者 从1743年在威尼斯逗留的时候起,就已经计划要写一部巨大 的论述政治制度的著作了 “从那时起,我的眼界因为研究伦理学史而大大地展开了。我 已看出一切都归源于政治,而且,无论我们作什么样的解释 个民族的面貌完全是由它的政府的性质决定的。因此‘什么政府 是人们可能有的最好的政府这一重大问题,我觉得可以归纳为 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是哪一种性质的政府才能使人民变成最道德 的、最明智的、最富有学识的、最好的(最好二字应从广义方面 去理解)人民呢?我认为这个问题和另外一个问题很相近,尽管 彼此并不相同,即:始终最能遵守法律的政府到底是哪一种性质 的政府呢?从这一问题中还可以产生 又是什么呢”?以及 系列具有同样重要意义的问题 这段文字很明显地指出,至少卢梭在未遇到都德特夫人 以前,政治问题是他所思考的中心问题。这样看来,那时他 定已经读过关于政治学的古典著作了:例如亚里士多德的 “政治学”和柏拉图的“共和国”,他的思想受到这些著作很 大的影响。在近代人的著作中,卢梭曾读过自然法学派格老 秀斯和普芬道夫等人的论著 ①见“忏悔录”,第9卷,第247页
“ 论 文 ” 的 渊 源 卢 梭 的 第 一 篇 论 文 是 讨 论 伦 理 问 题 的 。 第 二 篇 论 文 则 是 一 部 关 于 政 治 学 的 著 作 , 这 篇 论 文 一 发 表 , 卢 梭 便 立 刻 被 看 作 是 伟 大 的 政 治 思 想 家 了 。 这 部 书 决 不 是 偶 然 写 成 的 , 著 者 从 1 7 4 3 年 在 威 尼 斯 逗 留 的 时 候 起 , 就 已 经 计 划 要 写 一 部 巨 大 的 论 述 · 政 · 治 · 制 · 度 的 著 作 了 。 “ 从 那 时 起 , 我 的 眼 界 因 为 研 究 伦 理 学 史 而 大 大 地 展 开 了 。 我 已 看 出 一 切 都 归 源 于 政 治 , 而 且 , 无 论 我 们 作 什 么 样 的 解 释 , 一 个 民 族 的 面 貌 完 全 是 由 它 的 政 府 的 性 质 决 定 的 。 因 此 ‘ 什 么 政 府 是 人 们 可 能 有 的 最 好 的 政 府 ’ 这 一 重 大 问 题 , 我 觉 得 可 以 归 纳 为 这 样 一 个 问 题 : 究 竟 是 哪 一 种 性 质 的 政 府 才 能 使 人 民 变 成 最 道 德 的 、 最 明 智 的 、 最 富 有 学 识 的 、 最 好 的 ( 最 好 二 字 应 从 广 义 方 面 去 理 解 ) 人 民 呢 ? 我 认 为 这 个 问 题 和 另 外 一 个 问 题 很 相 近 , 尽 管 彼 此 并 不 相 同 , 即 : 始 终 最 能 遵 守 法 律 的 政 府 到 底 是 哪 一 种 性 质 的 政 府 呢 ? 从 这 一 问 题 中 还 可 以 产 生 ‘ 法 律 又 是 什 么 呢 ’ ? 以 及 一 系 列 具 有 同 样 重 要 意 义 的 问 题 。 ” ① 这 段 文 字 很 明 显 地 指 出 , 至 少 卢 梭 在 未 遇 到 都 德 特 夫 人 以 前 , 政 治 问 题 是 他 所 思 考 的 中 心 问 题 。 这 样 看 来 , 那 时 他 一 定 已 经 读 过 关 于 政 治 学 的 古 典 著 作 了 : 例 如 亚 里 士 多 德 的 “ 政 治 学 ” 和 柏 拉 图 的 “ 共 和 国 ” , 他 的 思 想 受 到 这 些 著 作 很 大 的 影 响 。 在 近 代 人 的 著 作 中 , 卢 梭 曾 读 过 自 然 法 学 派 格 老 秀 斯 和 普 芬 道 夫 等 人 的 论 著 。 论 人 类 不 平 等 的 起 源 和 基 础 3 5 ① 见 “ 忏 悔 录 ” , 第 9 卷 , 第 2 4 7 页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荷兰人德·格鲁特(即格老秀斯)在1625年发表了“战 争与和平法”,因此而享盛名。格老秀斯的这部著作曾被德国 人普芬道夫加以发挥。普芬道夫就是“自然法与国际法”巨 著(共八卷)的作者,他于1673年又发表了一个简编:“人 与公民的义务”。 这两位法学家的著作,已经在十八世纪初年由法国新教 徒巴尔吴拉克译成法文。巴尔贝拉克为传布这两位法学家的 学说,曾以很大的努力对他们的学说加以明白通俗的解释,使 它变得不太难懂,而且有的地方还作了修正。 最后,“自然法的原则”(1747年)和“政治法的原则” (1751年)的作者日内瓦人布尔拉马基也曾把上述两位法学 家的学说通俗化了,但没有加入任何新的东西。 自然法学派的伟大功绩在于他们摧毁了神权学说。这些 新教徒们曾努力把国家从天主教的神学势力中拯救出来,因 此他们的学说在十八世纪奉行新教的国家里,取得了合法的 地位。所有这些新教徒们都想象着一种假定的自然状态,在 这种状态中生活的人们,都是自由和平等的;为了要过渡到 文明状态,人们订立了一个契约,或者自愿地,或者出于不 得已(例如由于征服者的权利),都服从一个政治权威。在这 种契约里,人们可以要求制定一些保障自由的条款,由此便 产生了各项根本法。因此,主权的源泉就是人民;而主张神 权学说的人们,则认为一切权力皆出于神。按照圣保罗的说 法“一切权力都来自上帝”。至于主权的行使可以在两个极端 之间(君主专制制度与全民的民主制度)采取各种不同的形 式。格老秀斯利普芬道夫是十七世纪的资产阶级代表,是君
荷 兰 人 德 · 格 鲁 特 ( 即 格 老 秀 斯 ) 在 1 6 2 5 年 发 表 了 “ 战 争 与 和 平 法 ” , 因 此 而 享 盛 名 。 格 老 秀 斯 的 这 部 著 作 曾 被 德 国 人 普 芬 道 夫 加 以 发 挥 。 普 芬 道 夫 就 是 “ 自 然 法 与 国 际 法 ” 巨 著 ( 共 八 卷 ) 的 作 者 , 他 于 1 6 7 3 年 又 发 表 了 一 个 简 编 : “ 人 与 公 民 的 义 务 ” 。 这 两 位 法 学 家 的 著 作 , 已 经 在 十 八 世 纪 初 年 由 法 国 新 教 徒 巴 尔 吴 拉 克 译 成 法 文 。 巴 尔 贝 拉 克 为 传 布 这 两 位 法 学 家 的 学 说 , 曾 以 很 大 的 努 力 对 他 们 的 学 说 加 以 明 白 通 俗 的 解 释 , 使 它 变 得 不 太 难 懂 , 而 且 有 的 地 方 还 作 了 修 正 。 最 后 , “ 自 然 法 的 原 则 ” ( 1 7 4 7 年 ) 和 “ 政 治 法 的 原 则 ” ( 1 7 5 1 年 ) 的 作 者 日 内 瓦 人 布 尔 拉 马 基 也 曾 把 上 述 两 位 法 学 家 的 学 说 通 俗 化 了 , 但 没 有 加 入 任 何 新 的 东 西 。 自 然 法 学 派 的 伟 大 功 绩 在 于 他 们 摧 毁 了 神 权 学 说 。 这 些 新 教 徒 们 曾 努 力 把 国 家 从 天 主 教 的 神 学 势 力 中 拯 救 出 来 , 因 此 他 们 的 学 说 在 十 八 世 纪 奉 行 新 教 的 国 家 里 , 取 得 了 合 法 的 地 位 。 所 有 这 些 新 教 徒 们 都 想 象 着 一 种 假 定 的 自 然 状 态 , 在 这 种 状 态 中 生 活 的 人 们 , 都 是 自 由 和 平 等 的 ; 为 了 要 过 渡 到 文 明 状 态 , 人 们 订 立 了 一 个 契 约 , 或 者 自 愿 地 , 或 者 出 于 不 得 已 ( 例 如 由 于 征 服 者 的 权 利 ) , 都 服 从 一 个 政 治 权 威 。 在 这 种 契 约 里 , 人 们 可 以 要 求 制 定 一 些 保 障 自 由 的 条 款 , 由 此 便 产 生 了 各 项 根 本 法 。 因 此 , 主 权 的 源 泉 就 是 人 民 ; 而 主 张 神 权 学 说 的 人 们 , 则 认 为 一 切 权 力 皆 出 于 神 。 按 照 圣 保 罗 的 说 法 “ 一 切 权 力 都 来 自 上 帝 ” 。 至 于 主 权 的 行 使 可 以 在 两 个 极 端 之 间 ( 君 主 专 制 制 度 与 全 民 的 民 主 制 度 ) 采 取 各 种 不 同 的 形 式 。 格 老 秀 斯 利 普 芬 道 夫 是 十 七 世 纪 的 资 产 阶 级 代 表 , 是 君 3 6 论 人 类 不 平 等 的 起 源 和 基 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