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详解】本题考査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成语的意 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 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本题中, A项,今是昨非:指现在是对的,过去是错的。形容人认识或悔恨以前的错误。多用于自省, 自我提高。此处指再版的书变化大,使用错误 B项,粗枝大叶:比喻工作粗糙,不认真细致,马虎大意。此处使用正确 C项,信马由缰:比喻漫无目的地闲逛或随意行动。此处使用正确 D项,锱铢必较:用来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 也要计较。此处使用正确 故选A。 11.下列诗句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中的黄叶,虽然具有微黄的 颜色,却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因此缺少飘零之意。 B.“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突出了环境的冷寂,僧人的孤零与自在无碍, 若换成“敲”就不免打破了岑寂,平添了一份搅扰。 C.“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语出贺铸的《青玉案》。“ 川烟草”,写出“闲愁”的辽漠无边,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把不可捉摸的情感,写得形象 真切、丰实而不觉其抽象了。 D.“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语出苏轼的《惠山烹小龙团》,既道出了“小龙团” 茶如天上明月一股的稀缺珍贵,又让人联想到与其形似的月亮,苏轼与友人共享名茶,月照 宾主,茶沁心脾,真是心旷神怡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査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査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 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 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 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 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D项,“如天 上明月一股的稀缺珍贵”理解错误。此是苏轼双关之语,以团茶喻圆月
6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成语的意 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 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本题中, A 项,今是昨非:指现在是对的,过去是错的。形容人认识或悔恨以前的错误。多用于自省, 自我提高。此处指再版的书变化大,使用错误。 B 项,粗枝大叶:比喻工作粗糙,不认真细致,马虎大意。此处使用正确。 C 项,信马由缰:比喻漫无目的地闲逛或随意行动。此处使用正确。 D 项,锱铢必较:用来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 也要计较。此处使用正确。 故选 A。 11.下列诗句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中的黄叶,虽然具有微黄的 颜色,却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因此缺少飘零之意。 B.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突出了环境的冷寂,僧人的孤零与自在无碍, 若换成“敲”就不免打破了岑寂,平添了一份搅扰。 C.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语出贺铸的《青玉案》。“一 川烟草”,写出“闲愁”的辽漠无边,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把不可捉摸的情感,写得形象、 真切、丰实而不觉其抽象了。 D.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语出苏轼的《惠山烹小龙团》,既道出了“小龙团” 茶如天上明月一股的稀缺珍贵,又让人联想到与其形似的月亮,苏轼与友人共享名茶,月照 宾主,茶沁心脾,真是心旷神怡。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 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 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 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 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D 项,“如天 上明月一股的稀缺珍贵”理解错误。此是苏轼双关之语,以团茶喻圆月
故选D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达士者,达乎死生之分。达乎死生之分,则利害存亡弗能惑矣。故晏子与崔杼盟而不变 其义。延陵季子,吴人愿以为王而不肯。孙叔敖三为今尹而不喜,三去令尹而不忧。皆有所 达也。有所达则物弗能惑。 荆有次非者,得宝剑于干遂,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次非谓舟人曰 子尝见两蛟绕船能两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拔宝剑曰:“此 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 得活。孔子闻之曰:“夫善哉!不以腐肉朽骨而弃剑者,其次非之谓乎?” 禹南省,方济乎江,黄龙负舟。舟中之人,五色无主。禹仰视天而叹曰:“吾受命于天, 竭力以养人。生,性也:死,命也。余何忧于龙焉?”龙附耳低尾而逝。则禹达乎死生之分 天固有衰歉废伏,有盛盈坌息;人亦有困穷屈匮,有充实达遂,此皆天之容物理也。古 圣人不以感私伤神,俞然而以待耳 晏子与崔杼盟。其辞曰:“不与崔氏而与公孙氏者,受其不祥!”晏子附而饮血,仰而 呼天曰:“不与公孙氏而与崔氏者,受此不祥!”崔杼不说,直兵造胸,句兵钩颈,谓晏子 曰:“子变子言,则齐国吾与子共之;子不变子言,则今是已!”晏子曰:“崔子!子独不为 夫诗乎!《诗》曰:‘恺悌君子,求福不回。’婴且可以回而求福乎?子惟之矣。”崔杼曰: “此贤者,不可杀也。”罢兵而去。晏子之仆将驰,晏子抚其仆之手曰:“安之!毋失节 疾不必生,徐不必死。”晏子可谓知命矣。命也者,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人事智巧以举措 者不得与焉。故国士以义为之决而安处之 白圭问于邹公子夏后启曰:“践绳之节【1】,匹士之志,三晋之事,此天下之豪英。以 处于晋,而迭闻晋事。未尝闻践绳之节、匹士之志,愿得而闻之。”夏后启曰:“以为可为, 故为之:为之,天下弗能禁矣。以为不可为,故释之;释之,天下弗能使矣。”白圭曰:“利 弗能使乎?威弗能禁乎?”夏后启曰:“生不足以使之,则利曷足以使之矣?死不足以禁之, 则害曷足以禁之矣?” 故贤主使不肖以赏罚,使贤以义。使其下也必义,审赏罚,然后贤不肖尽为用矣 (取材于《吕氏春秋·知分》) 注释:【1】践绳之节:正直之士的节操
7 故选 D。 二、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达士者,达乎死生之分。达乎.死生之分,则利害存亡弗能惑矣。故晏子与.崔杼盟而不变 其义。延陵季子,吴人愿以为王而不肯。孙叔敖三为今尹而不喜,三去令尹而不忧。皆有所 达也。有所达则物弗能惑。 荆有次非者,得宝剑于干遂,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次非谓舟人曰: “子尝见两蛟绕船能两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拔宝剑曰:“此 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 得活。孔子闻之曰:“夫善哉!不以腐肉朽骨而弃剑者,其次非之谓乎?” 禹南省,方济乎江,黄龙负舟。舟中之人,五色无主。禹仰视天而叹曰:“吾受命于天, 竭力以养人。生,性也;死,命也。余何忧于龙焉?”龙附耳低尾而逝。则禹达乎死生之分 也。 天固有衰歉废伏,有盛盈坌息;人亦有困穷.屈匮,有充实达遂,此皆天之容物理也。古 圣人不以感私伤神,俞然.而以待耳。 晏子与崔杼盟。其辞曰:“不与.崔氏而与公孙氏者,受其不祥!”晏子附而饮血,仰而 呼天曰:“不与公孙氏而与崔氏者.,受此不祥!”崔杼不说,直兵造.胸,句兵钩颈,谓晏子 曰:“子变子言,则齐国吾与子共之;子不变子言,则今是已!”晏子曰:“崔子!子独不为 夫诗乎!《诗》曰:‘恺悌君子,求福不回。’婴且可以回而求福乎?子惟之矣。”崔杼曰: “此贤者,不可杀也。”罢兵而去。晏子之仆将驰,晏子抚其仆之手曰:“安之!毋失节! 疾不必生,徐不必死。”晏子可谓知命矣。命也者,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人事智巧以举措 者不得与焉。故国士以义为之决而安处之。 白圭问于邹公子夏后启曰:“践绳之节【1】,匹士之志,三晋之事,此天下之豪英。以 处于晋,而迭.闻晋事。未尝闻践绳之节、匹士之志,愿得而闻之。”夏后启曰:“以为可为, 故为之;为之,天下弗能禁矣。以为不可为,故释之;释之,天下弗能使矣。”白圭曰:“利 弗能使乎?威弗能禁乎?”夏后启曰:“生不足以使之,则利曷足以使之矣?死不足以禁之, 则害曷足以禁之矣?” 故贤主使不肖以赏罚,使贤以义。使其下也必义,审.赏罚,然后贤不肖尽为用矣。 (取材于《吕氏春秋·知分》) 注释:【1】践绳之节:正直之士的节操
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亦有困穷屈匮 穷:困厄 直兵造胸 造:制造 C.而迭闻晋事 迭:多次 D.审赏罚 审:慎重地 1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达乎死生之分 其孰能讥之乎 B.故晏子与崔杼盟而不变其义 不与崔氏而与公孙氏者 C.俞然而以待耳 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 D.不与公孙氏而与崔氏者 古之学者必有师 1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所达则物弗能惑 有所通达,那么外物就不会迷惑他 B.则今是已 那么现在这样就是对的了 C.疾不必生,徐不必死 快了不一定就能活,慢了不一定就会死 D.然后贤不肖尽为用矣 这样之后,贤德之人和不肖之人就都能为自己所使用了 15.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 ②生不足以使之,则利曷足以使之矣? 16.本文说“达士者,达乎死生之分”,意思是通达事理人,通达死生之义。《滕王阁序》 中说“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请结合选文和你的阅读积累,谈谈对“达人(士)”的看法。 【答案】12.B13.D14.B 15.①如果舍弃宝剑能保全自己,我有什么舍不得呢。(我舍不得/吝惜什么呢) ②就连活下来(生存)不能用来驱使他,那么利益又怎么能够用来驱使他呢 16.达人,就是通达何为重要,因而面对威武、富贵、贫贱等的考验而不动摇的人。是真正 的大丈夫。次非面对必死的境况,直面险境,不吝惜身外之物,放手一搏:晏子面对武力胁 迫和利益诱惑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立场不动摇,这是本文中的达士。(以上两个例子举
8 1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人亦有困穷.屈匮 穷:困厄 B. 直兵造.胸 造:制造 C. 而迭.闻晋事 迭:多次 D. 审.赏罚 审:慎重地 13.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达乎.死生之分 其孰能讥之乎. B. 故晏子与.崔杼盟而不变其义 不与.崔氏而与公孙氏者 C. 俞然.而以待耳 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 D. 不与公孙氏而与崔氏者. 古之学者.必有师 14.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有所达则物弗能惑 有所通达,那么外物就不会迷惑他 B. 则今是已 那么现在这样就是对的了 C. 疾不必生,徐不必死 快了不一定就能活,慢了不一定就会死 D. 然后贤不肖尽为用矣 这样之后,贤德之人和不肖之人就都能为自己所使用了 15.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 ②生不足以使之,则利曷足以使之矣? 16. 本文说“达士者,达乎死生之分”,意思是通达事理 的 人,通达死生之义。《滕王阁序》 中说“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请结合选文和你的阅读积累,谈谈对“达人(士)”的看法。 【答案】12. B 13. D 14. B 15. ① 如果舍弃宝剑能保全自己,我有什么舍不得呢。(我舍不得/吝惜什么呢) ②就连活下来(生存)不能用来驱使他,那么利益又怎么能够用来驱使他呢。 16. 达人,就是通达何为重要,因而面对威武、富贵、贫贱等的考验而不动摇的人。是真正 的大丈夫。次非面对必死的境况,直面险境,不吝惜身外之物,放手一搏;晏子面对武力胁 迫和利益诱惑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立场不动摇,这是本文中的达士。(以上两个例子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