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石景山区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 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同。 第一部分(27分)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亲和力 文学精 典 奇葩 (ba) 飞来横(heng)祸 B.无所谓 收官之 战 创( chuang)伤 如法炮 (po)制 C.莫须有 荒芜人 烟 氛(fen)围 相形 见绌(chu) D.闭门羹 因咽废 食 尸骸 (hai) 泾(jing)渭分明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和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随着冬季转会的临近,各足球俱乐部纷纷提前动手锁定心仪球员, 球员们也早早地向自己期冀已久的俱乐部暗送秋波。 B.眼下这“名家”那“专家”多如过江之鲫。掂掂他们实际的文化 体重,估估他们实际的文化身高,谁都应该心里有数。 C.世界卫生组织近期报告,发现两例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关的病 例,并发出全球警示。这种病毒类似非典病毒,一旦爆发将一发而不可收 D.微软对外宣布,将在即将推出的最新浏览器中默认开启“禁止追 踪”功能。这一决定对那些依赖互联网广告生存的公司而言,无疑是平地一声雷。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排演这出新戏,赵志刚放弃了许多高酬金的演出邀请,专心 研读剧本。其间他拜访了四十余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却没有接受任何一家媒体的 采访 B.去年9月,一场“保钓”风潮让国内汽车市场波谲云诡,日系车 销售急剧下挫,法系在销售异军突起。有关人士认为,中国车市的格局可能会因 此重新改写。 C.面对随迁子女家长越米越高的放开异地高考的呼声,北京户籍学 生家长担忧异地髙考政策一旦放开,会导致优质教育资源被稀释的后果,让孩子 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D.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表示,莫言的作品具有将现 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同时又在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 个出发点。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北京石景山区 2013 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 150 分。考试时长 15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 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同。 第一部分(27 分)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亲和力 文学精 典 奇葩 (bā) 飞来横(hèng)祸 B.无所谓 收官之 战 创(chuāng)伤 如法炮 (páo)制 C.莫须有 荒芜人 烟 氛(fēn)围 相形 见绌(chū) D.闭门羹 因咽废 食 尸骸 (hái) 泾(jìng)渭分明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和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随着冬季转会的临近,各足球俱乐部纷纷提前动手锁定心仪球员, 球员们也早早地向自己期冀已久的俱乐部暗送秋波。 B.眼下这“名家”那“专家”多如过江之鲫。掂掂他们实际的文化 体重,估估他们实际的文化身高,谁都应该心里有数。 C.世界卫生组织近期报告,发现两例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关的病 例,并发出全球警示。这种病毒类似非典病毒,一旦爆发将一发而不可收。 D.微软对外宣布,将在即将推出的最新浏览器中默认开启“禁止追 踪”功能。这一决定对那些依赖互联网广告生存的公司而言,无疑是平地一声雷。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排演这出新戏,赵志刚放弃了许多高酬金的演出邀请,专心 研读剧本。其间他拜访了四十余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却没有接受任何一家媒体的 采访。 B.去年 9 月,一场“保钓”风潮让国内汽车市场波谲云诡,日系车 销售急剧下挫,法系在销售异军突起。有关人士认为,中国车市的格局可能会因 此重新改写。 C.面对随迁子女家长越米越高的放开异地高考的呼声,北京户籍学 生家长担忧异地高考政策一旦放开,会导致优质教育资源被稀释的后果,让孩子 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D.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表示,莫言的作品具有将现 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同时又在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 一个出发点。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门客编撰的杂家著 作,又名《吕览》,“郑人买履”“刻舟求剑”等典故就出于此书。 B.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并称“韩柳”。宋代苏轼 称赞韩愈是“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评价柳宗元“文起八代之衰”。 C.汪曾祺是当代著名散文家,同时也是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家,被称 为“中国最后一个士人大”。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等。 D.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代表 作有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等;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等。 5.下列依次填入横线的词语,语意最恰当的一项是 女作家叶广芩回北京过年的时候,按老理儿了七大姑八大姨 老哥和老姐。他们个个是平头百姓,可还都放不下皇亲国戚、遗老遗少的谱,清 他们到老字号 出租车不肯坐,叶广芩就天天高价雇“黑车” 让人装成专车司机,背人下楼,扶人上车,鞠大躬,行“蹲礼”,直闹腾到正月 十五。受雇的说,姑奶奶,你们家亲戚要是都这 给多少钱我 也侍候不了啦。 A.拜谒用膳断然排 场 B.拜会用餐自 然阵势 C.拜谒刚镤自然排 场 D.拜会用瞒断 然阵势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 题 崔琰字季圭,清河东武城人也。少朴讷,好击剑,尚武事。年二十三,乡移为正, 始感激,读论语、韩诗。至年二十九,乃结公孙方等就郑玄受学。学未期,徐州 黄巾贼攻破北海,玄与门人到不其山避难。时谷籴县乏,玄罢谢诸生。琰既受遣, 而寇盗充斥,西道不通。于是周旋青、徐、兖、豫之郊,东下寿春,南望江、湖 自去冢四年乃归,以琴书自娱。 太祖破袁氏,领冀州牧,辟琰为别驾从事,谓琰曰:“昨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 故为大州也。”琰对曰:“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亲寻干戈,冀方蒸 庶暴骨原野。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校计甲兵,惟此为先 斯岂鄙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太祖改容谢之。于时宾客皆伏失色 太祖为丞相,琰复为东西曹掾属徵事。初授东曹时,教曰:“君有伯夷之风,史 鱼之直,贪夫慕名而清,壮士尚称而厉,斯可以率时者已。故授东曾,往践厥职。 魏国初建,拜尚书。时未立太子,临淄侯植有才而爱。太祖狐疑,以函令密访于 外。惟琰露板答曰:“盖闻春秋之义,立予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 琰以死守之。”植,琰之兄女婿也。太祖贵其公亮喟然叹息 琰声姿髙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朝士瞻望,而太祖亦敬惮焉。琰 尝荐巨鹿杨训,虽才好不足,而清贞守道,太祖即礼辟之。后太祖为魏王,训发 表称赞功伐,褒述盛德。时人或笑训希世浮伪,谓琰为失所举。琰从训取表草视 之,与训书曰:“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琰本意讥论者好谴 呵而不寻情理也。有白琰此书傲世怨谤者,太祖怒曰:“谚言‘生女耳’,’耳 非佳语。‘会当有变时’,意指不逊。”于是罚琰为徒隶,使人视之,辞色不挠
A.《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门客编撰的杂家著 作,又名《吕览》,“郑人买履”“刻舟求剑”等典故就出于此书。 B.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并称“韩柳”。宋代苏轼 称赞韩愈是“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评价柳宗元“文起八代之衰”。 C .汪曾祺是当代著名散文家,同时也是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家,被称 为“中国最后一个士人大”。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等。 D.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代表 作有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等;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等。 5.下列依次填入横线的词语,语意最恰当的一项是 女作家叶广芩回北京过年的时候,按老理儿____了七大姑八大姨、 老哥和老姐。他们个个是平头百姓,可还都放不下皇亲国戚、遗老遗少的谱,清 他们到老字号 ,出租车____不肯坐,叶广芩就天天高价雇“黑车”, 让人装成专车司机,背人下楼,扶人上车,鞠大躬,行“蹲礼”,直闹腾到正月 十五。受雇的说,姑奶奶,你们家亲戚要是都这 ,给多少钱我 也侍候不了啦。 A.拜谒 用膳 断然 排 场 B.拜会 用餐 自 然 阵势 C.拜谒 刚镤 自然 排 场 D.拜会 用瞒 断 然 阵势 二、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崔琰字季圭,清河东武城人也。少朴讷,好击剑,尚武事。年二十三,乡移为正, 始感激,读论语、韩诗。至年二十九,乃结公孙方等就郑玄受学。学未期,徐州 黄巾贼攻破北海,玄与门人到不其山避难。时谷籴县乏,玄罢谢诸生。琰既受遣, 而寇盗充斥,西道不通。于是周旋青、徐、兖、豫之郊,东下寿春,南望江、湖。 自去冢四年乃归,以琴书自娱。 太祖破袁氏,领冀州牧,辟琰为别驾从事,谓琰曰:“昨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 故为大州也。”琰对曰:“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亲寻干戈,冀方蒸 庶暴骨原野。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校计甲兵,惟此为先, 斯岂鄙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太祖改容谢之。于时宾客皆伏失色。 太祖为丞相,琰复为东西曹掾属徵事。初授东曹时,教曰:“君有伯夷之风,史 鱼之直,贪夫慕名而清,壮士尚称而厉,斯可以率时者已。故授东曾,往践厥职。” 魏国初建,拜尚书。时未立太子,临淄侯植有才而爱。太祖狐疑,以函令密访于 外。惟琰露板答曰:“盖闻春秋之义,立予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 琰以死守之。”植,琰之兄女婿也。太祖贵其公亮喟然叹息,迁中尉。 琰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朝士瞻望,而太祖亦敬惮焉。琰 尝荐巨鹿杨训,虽才好不足,而清贞守道,太祖即礼辟之。后太祖为魏王,训发 表称赞功伐,褒述盛德。时人或笑训希世浮伪,谓琰为失所举。琰从训取表草视 之,与训书曰:“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琰本意讥论者好谴 呵而不寻情理也。有白琰此书傲世怨谤者,太祖怒曰:“谚言‘生女耳’,'耳’ 非佳语。‘会当有变时’,意指不逊。”于是罚琰为徒隶,使人视之,辞色不挠
太祖令曰:“琰虽见刑,而通宾客,门若市人,对宾客虬须直视,若有所瞋。” 遂赐琰死。 初,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鲁国孔融、南阳许攸、娄圭,皆以恃旧不虔见诛。 而琰最为世所痛惜,至今冤之 (节选自《三国志崔琰列传》) 6.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二十三,乡移为正,始感激 感谢,感恩 B.于是周旋青、徐、兖、豫之郊 迂回,绕道 C.太祖狐疑,以函令密访于外 犹豫不决 D.后太祖为魏王,训发表称赞功伐 呈上奏折 7.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函令密访于 外 皆以恃旧不虔见诛 B.而太祖亦敬惮 焉 而校计甲兵 C.于是罚琰为徒 而琰最为世所痛惜 D.琰虽见刑,而通宾 客 皆以恃旧 不虔见诛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学未期,徐州黄巾贼攻破北海 学习不满一个学期,徐州的黄巾军攻占了北海郡 B.昨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故为大州也 昨天统计户籍,冀州有三十万人,所以这倒是个大州啊 C.贪夫慕名而清,壮士尚称而厉 贪鄙的人会仰慕你的名声而清廉,壮士会尊敬你的声誉而砥砺意 D.琰本意讥论者好谴呵而不寻情理也 崔琰的本意在于讥讽那些评论的人喜欢指摘别人而不推寻情理 9.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琰起初就学于郑玄,后因战乱饥荒未能学完,归家后以弹琴读 书来自娱自乐。 B.崔琰在太祖打败袁氏,夺得冀州之际,敢于批评太祖重武力轻民 生的行为 C.崔琰推举的杨训才学横溢,品德清高坚守道义,深得太祖赏识, 也得到世人的认同 D.崔琰与孔融、许攸等人一样,皆因太祖多疑加罪而死,而崔琰最 为世人深深惋惜。 第二部分(123分)
太祖令曰:“琰虽见刑,而通宾客,门若市人,对宾客虬须直视,若有所瞋。” 遂赐琰死。 初,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鲁国孔融、南阳许攸、娄圭,皆以恃旧不虔见诛。 而琰最为世所痛惜,至今冤之。 (节选自《三国志崔琰列传》) 6.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二十三,乡移为正,始感激 感谢,感恩 B.于是周旋青、徐、兖、豫之郊 迂回,绕道 C.太祖狐疑,以函令密访于外 犹豫不决 D.后太祖为魏王,训发表称赞功伐 呈上奏折 7.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函令密访于 外 皆以恃旧不虔见诛 B.而太祖亦敬惮 焉 而校计甲兵 C.于是罚琰为徒 隶 而琰最为世所痛惜 D.琰虽见刑,而通宾 客 皆以恃旧 不虔见诛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 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学未期,徐州黄巾贼攻破北海 学习不满一个学期,徐州的黄巾军攻占了北海郡 B.昨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故为大州也 昨天统计户籍,冀州有三十万人,所以这倒是个大州啊 C.贪夫慕名而清,壮士尚称而厉 贪鄙的人会仰慕你的名声而清廉,壮士会尊敬你的声誉而砥砺意 志 D.琰本意讥论者好谴呵而不寻情理也 崔琰的本意在于讥讽那些评论的人喜欢指摘别人而不推寻情理 9.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琰起初就学于郑玄,后因战乱饥荒未能学完,归家后以弹琴读 书来自娱自乐。 B.崔琰在太祖打败袁氏,夺得冀州之际,敢于批评太祖重武力轻民 生的行为。 C.崔琰推举的杨训才学横溢,品德清高坚守道义,深得太祖赏识, 也得到世人的认同。 D.崔琰与孔融、许攸等人一样,皆因太祖多疑加罪而死,而崔琰最 为世人深深惋惜。 第二部分(123 分)
、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第二人题文言阅读文本中画线的语句。(4分) 太祖贵其公亮,喟然叹息,迁中尉。 11.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5分) 石曼卿喜豪饮与布衣刘潜为友尝通判海州刘潜来访之曼卿迎之于石闼堰 与潜剧饮中夜酒欲竭顾船中有醋斗余乃倾入酒中并饮之至明日酒醋俱尽 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做其中4道题)。(8分) ①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 鸡 (李 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②风急天高猿啸 艮: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似诉平生不得 志 ,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④乱石穿 江山如画, 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⑤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今之 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韩愈《师说》) 可以无悔 矣 ?此余之所得也。 (王安石《游 褒禅山记》)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①一②题。(8分) 自叙 杜苟鹤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下项是(3分) A.“熟谙”一句,透露出诗人对社会的不满,也暗示出上句所写“病 身”的原因。 B.颔联上下对仗,一取一舍,斩截有力,进一步表现出诗人对闲 逸生活的追求。 C.“不容真”三字揭示了志士仁人和黑暗社会之间的尖锐矛盾,流露 出悲愤之悄。 D.本诗以议论为主,但议而不空,议论中突出了形象的特点,饱含着浓 郁的感情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5 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第二人题文言阅读文本中画线的语句。(4 分) 太祖贵其公亮,喟然叹息,迁中尉。 11.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5 分) 石曼卿喜豪饮与布衣刘潜为友尝通判海州刘潜来访之曼卿迎之于石闼堰 与潜剧饮中夜酒欲竭顾船中有醋斗余乃倾入酒中并饮之至明日酒醋俱尽 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做其中 4 道题)。(8 分) ①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 鸡。 , 。 (李 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②风急天高猿啸 哀, 。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③ ,似诉平生不得 志。 ,说尽心中无限事。 (白居易《琵琶行》) ④乱石穿 空 ,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⑤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今之 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 (韩愈《师说》) ⑥ ,可以无悔 矣, ?此余之所得也。 (王安石《游 褒禅山记》)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①—②题。(8 分) 自叙 杜苟鹤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下项是(3 分) A.“熟谙”一句,透露出诗人对社会的不满,也暗示出上句所写“病 身”的原因。 B.颔联上下对仗,一取一舍,斩截有力,进一步表现出诗人对闲 逸生活的追求。 C.“不容真”三字揭示了志士仁人和黑暗社会之间的尖锐矛盾,流露 出悲愤之悄。 D.本诗以议论为主,但议而不空,议论中突出了形象的特点,饱含着浓 郁的感情
②你在这首诗中读到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 析。(5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题 当今,姓氏被当成了一个词,实际上,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姓和氏是两个 完全不同的概念,根本不是一码事儿 在远古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有些氏族以自己部族的图腾来标示自己,时间久了, 图腾就成了这个氏族的姓了。“姓”,由“女”和“生”组成,这显然是个会意 字。因为当时女性的地位是至高的,族群的图腾也多是雌性,以至于延续到现在 有一些姓用的还是女字偏旁,比如姬、姚、嬴、姜等 远古的时候,两个族群相遇,需要相互区分,怎么区分呢?一个说:“我是甲族 的。”另一个说:“我是乙族的。”这时,人们认识另一个族群就有了依据,于 是,姓就产生了;还有一种说法是,当远古的人们认识到同族不能通婚以后,姓 为人们标明了族群,是婚姻促使了姓的产生。不知您注意过没有,名可以改来改 去,但姓却不可以随意变更,因为中国人把姓看作是自家香火得以延续的大事儿。 氏的出现比姓要晚得多。氏是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它起源于父系氏族 社会时期,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左传》记载:“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 土而命之氏。”介绍了当时赐姓氏的方法。中国在秦代之前,实行封建制,这里 所说的“封建”,指周代所实行的“分封建国”的政治制度。周天子将土地分封 给同姓子弟及有功之臣,让其对所分封土地内的臣民进行独立的统治。天子根据 诸侯的出生地赐姓,分封土地之后,又以分封地赐氏。晋文公重耳,以国名晋为 氏;姜太公及其族人被分封到齐,即以齐为氏;周公姬旦及其家族被分封到鲁 即以鲁为氏。此外还有以地名、官名为氏的,最有意思的是以贵族祖先的字为氏 的,郑国公子发字子国,他的孙子国参即以国为氏。 战国时期,由于政治环境发生了变化,姓和氏的原始意义已经逐渐淡化了,姓与 氏逐渐合而为一,姓氏由大的族群符号演变为家族符号。对此,宋代史学家郑焦 的解释是:“(夏商周)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 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 而以他望明贵贱。”文献记载中首先将姓氏混用的是司马迁,他在《史记》里将 秦始皇写作“姓赵氏”,将汉髙祖写作“姓刘氏”。自从司马迁以后,或者说自 从汉代以后,姓氏二字的原始含义模糊了,实际意义成了专指姓了。不过,咱们 的近邻印度的种姓制度还是根深蒂固的,明显的例证是不同的种姓不能通婚。 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进程中,用来区分人群或等级贵贱的标志逐渐成为一种独特 的文化一一姓氏文化。直到今天,姓氏文化仍旧是体现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 要因素。 1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姓和氏作为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存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 B.姓姬、姚、嬴、姜的人的祖先,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社会地位很 高 C.“姓”是远占时期区分族群的标志,不可以随意变更,而“氏” 可以。 D.战国时期,姓和氏的原始意义已经淡化并趋同,不再具有区别贵 贱的功能。 5.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姓”字的字形组成源于远占先民对女性的崇拜
②你在这首诗中读到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 析。(5 分) 四、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1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16 题。 当今,姓氏被当成了一个词,实 际上,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姓和氏是两个 完全不同的概念,根本不是一码事儿。 在远古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有些氏族以自己部族的图腾来标示自己,时间久了, 图腾就成了这个氏族的姓了。“姓”,由“女”和“生”组成,这显然是个会意 字。因为当时女性的地位是至高的,族群的图腾也多是雌性,以至于延续到现在, 有一些姓用的还是女字偏旁,比如姬、姚、赢、姜等。 远古的时候,两个族群相遇,需要相互区分,怎么区分呢?一个说:“我是甲族 的。”另一个说:“我是乙族的。”这时,人们认识另一个族群就有了依据,于 是,姓就产生了;还有一种说法是,当远古的人们认识到同族不能通婚以后,姓 为人们标明了族群,是婚姻促使了姓的产生。不知您注意过没有,名可以改来改 去,但姓却不可以随意变更,因为中国人把姓看作是自家香火得以延续的大事儿。 氏的出现比姓要晚得多。氏是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它起源于父系氏族 社会时期,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左传》记载:“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 土而命之氏。”介绍了当时赐姓氏的方法。中国在秦代之前,实行封建制,这里 所说的“封建”,指周代所实行的“分封建国”的政治制度。周天子将土地分封 给同姓子弟及有功之臣,让其对所分封土地内的臣民进行独立的统治。天子根据 诸侯的出生地赐姓,分封土地之后,又以分封地赐氏。晋文公重耳,以国名晋为 氏;姜太公及其族人被分封到齐,即以齐为氏;周公姬旦及其家族被分封到鲁, 即以鲁为氏。此外还有以地名、官名为氏的,最有意思的是以贵族祖先的字为氏 的,郑国公子发字子国,他的孙子国参即以国为氏。 战国时期,由于政治环境发生了变化,姓和氏的原始意义已经逐渐淡化了,姓与 氏逐渐合而为一,姓氏由大的族群符号演变为家族符号。对此,宋代史学家郑焦 的解释是:“(夏商周)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 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 而以他望明贵贱。”文献记载中首先将姓氏混用的是司马迁,他在《史记》里将 秦始皇写作“姓赵氏”,将汉高祖写作“姓刘氏”。自从司马迁以后,或者说自 从汉代以后,姓氏二字的原始含义模糊了,实际意义成了专指姓了。不过,咱们 的近邻印度的种姓制度还是根深蒂固的,明显的例证是不同的种姓不能通婚。 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进程中,用来区分人群或等级贵贱的标志逐渐成为一种独特 的文化——姓氏文化。直到今天,姓氏文化仍旧是体现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 要因素。 14.下列说法,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姓和氏作为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存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 B.姓姬、姚、赢、姜的人的祖先,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社会地位很 高。 C.“姓”是远占时期区分族群的标志,不可以随意变更,而“氏” 可以。 D.战国时期,姓和氏的原始意义已经淡化并趋同,不再具有区别贵 贱的功能。 15.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姓”字的字形组成源于远占先民对女性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