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耐用。塑料片夹强度髙、不易变形,比较耐用,但价格较高、质地较脆 片夹有两种结构形式,即压叠式和插入式,前者是从片夹的中缝处将片夹两面掰开后将幻灯片置入, 然后合拢:后者是将幻灯片从片夹边缘的口中插进去。塑料片夹多为前者,纸质片夹为后者。往片夹中插 片时,应保持幻灯片平整,防止折叠和变形。 幻灯片应放在片夹的中央部位,片夹四周不能留有空隙,以免影响画面的美观和清晰。 装好片夹的幻灯片应按内容和放映次序编上号,按顺序整理好装入片盒或片册,并存放在干燥的地 第三节投影教学媒体 投影器的结构和原理 投影器由光学部分和机身部分组成,常见投影器的构造如图2-1-10所示。 (一)光学部分 投影器的光学部分由光源、反光镜、新月镜,螺纹透镜、放映镜头、反射镜等部件组成 1、光源 投影器一般用溴钨或镝灯作光源。用溴钨灯作光源,可即亮即灭,但亮度较低;用镝灯作光源,高 亮度,但需触发器触发方能点燃。使用镝灯作光源的投影器又称高亮度投影器 2、反光镜 反光镜的作用怀幻灯机内的反光镜作用相同,都是用来提高光源的利用率的。 新月镜 新月镜实质上是凸透镜,由硬质玻璃制造,因其处形如月亮,所以称作新月镜。新月镜的作用有三 个:一是起聚光作用,提高光能的利用率;二是起隔热作用:三是缩短聚光系统的焦距,从而降低机身的 高度。 4、螺纹透镜 螺纹透镜的作用相当于幻灯机中的聚光镜,一方面会聚光线,另一方面使光线均匀照射到投影片上。 螺纹透镜与平凸透镜相比具有厚度薄、重量轻、透光好、易加工等特点。它一般由聚丙烯压制而成,构造 原理如图2-1-11所示。螺纹透镜可看作是由要个平凸透镜分割成若干个环带,再将有效折射面堆积成阶梯 形表面形成。由于螺纹透镜是由聚丙烯压制而成,在温度高于70度时即会发生变形,帮在光源和螺纹透 镜之间加放一块新月镜。 5、放映镜头 放映镜头的作用是使载物玻璃上的投影片在银幕上成放大的清晰的像。 6、反射镜 反射镜的作用是改变投影光路,调整像的高低,同时可缩短投影器到银幕的距离。 (二)机身部分 投影器的机身部分包括面架、立杆、变压器、散热风扇、保险丝座及各种功能开关,机身部分主要 起支撑、冷却和供电作用。 二、实物反射投影器 以上讲的投影器只能投射透明的投影片或教具,称为透射式投影器。投影器的另一类型是实物反射 投影器,它可用来投映不透明的图片或实物。它是用强光照射实物或图片由实物的漫反射光通过放映镜头 在银幕上成像。它可以直接将印刷品、照片或小型实物等进行投影放大,具有使用简便,影像真实等优点。 图2-1-12是一种实物反射投影器,把实物放在机身下的托板上接受光照,其反射光经平面反射镜改 变方向,通过放映镜头在银幕上成像。该投影器以镝灯作光源,发光效率高,温度低,一般只能在半暗的 教室中使用 图2-1-13所示是一种TSB型实物投影器,它采用顶部承物方式,操作使用更方便。承物台温度较低, 可长时间投影放映。该投影器采用10只24V/150W溴钨灯作光源,使图像亮度更高,光照更均匀,并可 瞬时启动。10只溴钨灯以串联方式组合,每只溴钨灯都有一个烧毁指示器,一只灯泡烧坏,所有灯泡同时
16 不耐用。塑料片夹强度高、不易变形,比较耐用,但价格较高、质地较脆。 片夹有两种结构形式,即压叠式和插入式,前者是从片夹的中缝处将片夹两面掰开后将幻灯片置入, 然后合拢;后者是将幻灯片从片夹边缘的口中插进去。塑料片夹多为前者,纸质片夹为后者。往片夹中插 片时,应保持幻灯片平整,防止折叠和变形。 幻灯片应放在片夹的中央部位,片夹四周不能留有空隙,以免影响画面的美观和清晰。 装好片夹的幻灯片应按内容和放映次序编上号,按顺序整理好装入片盒或片册,并存放在干燥的地 方。 第三节投影教学媒体 一、投影器的结构和原理 投影器由光学部分和机身部分组成,常见投影器的构造如图 2-1-10 所示。 (一)光学部分 投影器的光学部分由光源、反光镜、新月镜,螺纹透镜、放映镜头、反射镜等部件组成。 1、光源 投影器一般用溴钨或镝灯作光源。用溴钨灯作光源,可即亮即灭,但亮度较低;用镝灯作光源,高 亮度,但需触发器触发方能点燃。使用镝灯作光源的投影器又称高亮度投影器。 2、反光镜 反光镜的作用怀幻灯机内的反光镜作用相同,都是用来提高光源的利用率的。 3、新月镜 新月镜实质上是凸透镜,由硬质玻璃制造,因其处形如月亮,所以称作新月镜。新月镜的作用有三 个:一是起聚光作用,提高光能的利用率;二是起隔热作用;三是缩短聚光系统的焦距,从而降低机身的 高度 。 4、螺纹透镜 螺纹透镜的作用相当于幻灯机中的聚光镜,一方面会聚光线,另一方面使光线均匀照射到投影片上。 螺纹透镜与平凸透镜相比具有厚度薄、重量轻、透光好、易加工等特点。它一般由聚丙烯压制而成,构造 原理如图 2-1-11 所示。螺纹透镜可看作是由要个平凸透镜分割成若干个环带,再将有效折射面堆积成阶梯 形表面形成。由于螺纹透镜是由聚丙烯压制而成,在温度高于 70 度时即会发生变形,帮在光源和螺纹透 镜之间加放一块新月镜。 5、放映镜头 放映镜头的作用是使载物玻璃上的投影片在银幕上成放大的清晰的像。 6、反射镜 反射镜的作用是改变投影光路,调整像的高低,同时可缩短投影器到银幕的距离。 (二)机身部分 投影器的机身部分包括面架、立杆、变压器、散热风扇、保险丝座及各种功能开关,机身部分主要 起支撑、冷却和供电作用。 二、实物反射投影器 以上讲的投影器只能投射透明的投影片或教具,称为透射式投影器。投影器的另一类型是实物反射 投影器,它可用来投映不透明的图片或实物。它是用强光照射实物或图片由实物的漫反射光通过放映镜头 在银幕上成像。它可以直接将印刷品、照片或小型实物等进行投影放大,具有使用简便,影像真实等优点。 图 2-1-12 是一种实物反射投影器,把实物放在机身下的托板上接受光照,其反射光经平面反射镜改 变方向,通过放映镜头在银幕上成像。该投影器以镝灯作光源,发光效率高,温度低,一般只能在半暗的 教室中使用。 图 2-1-13 所示是一种 TSB 型实物投影器,它采用顶部承物方式,操作使用更方便。承物台温度较低, 可长时间投影放映。该投影器采用 10 只 24V/150W 溴钨灯作光源,使图像亮度更高,光照更均匀,并可 瞬时启动。10 只溴钨灯以串联方式组合,每只溴钨灯都有一个烧毁指示器,一只灯泡烧坏,所有灯泡同时
熄灭 实物投影器的放映镜头要求孔径大、像差小、解像力高,一般都选用透镜组 三、投影器的使用 投影器一般架在讲台的一侧,挂幕要求与幻灯机挂幕要求相同。不同的投影器放映镜头的焦距有所 不同,当讲台离银幕很近时,应选用镜头焦距较短的投影器。 (1)打开机器开关,散热风扇立即转动,用溴钨灯作光源的投影器,必须再按下触发器3~5秒(可 听到触发启动声),开始镝灯只发出微弱的光,约一分钟后,才正常发光。使用高亮度投影器进行教学 应提前开机预热。 (2)调整反射镜的仰角,使影像在银幕上高低适中;转动反射镜,使影像在银幕上左右适中:改变 投影器与银幕的距离,使影像在银幕上大小适中:转动立杆上的调焦旋钮,使银幕影像清晰 (3)将投影片置于载物玻璃上即可放大投影,一般应边投影边讲解。 (4)放映结束应关机断电,将反射镜合在放映镜头上 第四节 投影课件的制作 、静片制作法 静片即由单张胶片构成的投影片,由于只有单张胶片构成,只能产生静态的图像,故由此而得名 静片的制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手工绘制法、静电复印法等 (一)手工绘制法 手工绘制法制作投影片,是在透明片基上用笔直接绘、写上教学所需的图、文等内容。这是投影片 制作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 1、透明片基材料 (1)玻璃纸。玻璃纸是用纸浆经过化学处理制成的薄而透明的纸,与其他可用来绘制投影片的透明 材料相比有如下特点:水溶性好,可用水溶性透明颜料甚至普通笔墨在上面直接书写;价格低:耐高温、 平伏、放映时不卷曲:质量稳定,不易霉变,机械强度好。但它受热收缩性大:质地软,不宜加框:吸水 易起皱不平,不适于大面积着色,多用于制作文字线条图表类投影片 玻璃纸可像普通纸一样书写描图,在课堂教学中用于书写文字提纲、定理、公式、表格等教学内容, 也可描绘简单图形,如方框图、曲线图及各种线描示意图,并可简单着色 (2)绦纶片。涤纶片又称聚酯薄膜,它有如下特点:透明度高,机械强度大,弹性强,不易皱折 耐高温、遇热收缩性小,放映不易卷曲;不吸潮、不霉变、可长期保存。但它对普通墨水及彩色书写墨水 吸附不牢,必须用油溶性彩色笔、不干结性书写彩色笔或记号等在上绘写:修改需用无水酒精 涤纶片有厚度为0.05mm、007mm、0.lmm等多种规格。 (3)明胶片。明胶片是在不能吸附普通墨水的涤纶片上涂上明胶而成。适宜制作彩色投影片。它具 有耐高温、透明度好等特点,明胶面同时可用普通墨水、水彩在上直接绘写着色,彩绘图形容易,并可用 水洗涤。但明胶片的机械强度不高;单面有胶,放映过程中受热易卷曲:明胶面受潮后容易变色发霉;价 格高 2、绘制操作 (1)用玻璃纸绘制文字投影片 绘制要求: 以文字简要说明为主,线描图形为辅,要求配合符号和文字标注,用水彩笔进行标注 2、用水彩笔描绘、划框。 3、用碳素墨水为主勾描图形、书写文字,几何图形要用绘图工具。 4、不宜进行大面积着色,毛笔着色应少而淡。 5、书写面积不超过20cm*20cm,字体大小1~1.2cm 6、文字应经简化改写,如同摄影构图一样安排画面,条块分明。 画面安排: 1、文字投影片的结构常有标题、简图、简明文字说明三部分。 2、应突出大标题,列出醒目的小标题,引导视线
17 熄灭。 实物投影器的放映镜头要求孔径大、像差小、解像力高,一般都选用透镜组。 三、投影器的使用 投影器一般架在讲台的一侧,挂幕要求与幻灯机挂幕要求相同。不同的投影器放映镜头的焦距有所 不同,当讲台离银幕很近时,应选用镜头焦距较短的投影器。 (1)打开机器开关,散热风扇立即转动,用溴钨灯作光源的投影器,必须再按下触发器 3~5 秒(可 听到触发启动声),开始镝灯只发出微弱的光,约一分钟后,才正常发光。使用高亮度投影器进行教学, 应提前开机预热。 (2)调整反射镜的仰角,使影像在银幕上高低适中;转动反射镜,使影像在银幕上左右适中;改变 投影器与银幕的距离,使影像在银幕上大小适中;转动立杆上的调焦旋钮,使银幕影像清晰。 (3)将投影片置于载物玻璃上即可放大投影,一般应边投影边讲解。 (4)放映结束应关机断电,将反射镜合在放映镜头上。 第四节 投影课件的制作 一、静片制作法 静片即由单张胶片构成的投影片,由于只有单张胶片构成,只能产生静态的图像,故由此而得名。 静片的制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手工绘制法、静电复印法等。 (一)手工绘制法 手工绘制法制作投影片,是在透明片基上用笔直接绘、写上教学所需的图、文等内容。这是投影片 制作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 1、透明片基材料 (1)玻璃纸。玻璃纸是用纸浆经过化学处理制成的薄而透明的纸,与其他可用来绘制投影片的透明 材料相比有如下特点:水溶性好,可用水溶性透明颜料甚至普通笔墨在上面直接书写;价格低;耐高温、 平伏、放映时不卷曲;质量稳定,不易霉变,机械强度好。但它受热收缩性大;质地软,不宜加框;吸水 易起皱不平,不适于大面积着色,多用于制作文字线条图表类投影片。 玻璃纸可像普通纸一样书写描图,在课堂教学中用于书写文字提纲、定理、公式、表格等教学内容, 也可描绘简单图形,如方框图、曲线图及各种线描示意图,并可简单着色。 (2)绦纶片。涤纶片又称聚酯薄膜,它有如下特点:透明度高,机械强度大,弹性强,不易皱折; 耐高温、遇热收缩性小,放映不易卷曲;不吸潮、不霉变、可长期保存。但它对普通墨水及彩色书写墨水 吸附不牢,必须用油溶性彩色笔、不干结性书写彩色笔或记号等在上绘写;修改需用无水酒精。 涤纶片有厚度为 0.05mm、0.07mm、0.1mm 等多种规格。 (3)明胶片。明胶片是在不能吸附普通墨水的涤纶片上涂上明胶而成。适宜制作彩色投影片。它具 有耐高温、透明度好等特点,明胶面同时可用普通墨水、水彩在上直接绘写着色,彩绘图形容易,并可用 水洗涤。但明胶片的机械强度不高;单面有胶,放映过程中受热易卷曲;明胶面受潮后容易变色发霉;价 格高。 2、绘制操作 (1)用玻璃纸绘制文字投影片; 绘制要求: 1、以文字简要说明为主,线描图形为辅,要求配合符号和文字标注,用水彩笔进行标注。 2、用水彩笔描绘、划框。 3、用碳素墨水为主勾描图形、书写文字,几何图形要用绘图工具。 4、不宜进行大面积着色,毛笔着色应少而淡。 5、书写面积不超过 20cm*20cm,字体大小 1~1.2cm。 6、文字应经简化改写,如同摄影构图一样安排画面,条块分明。 画面安排: 1、文字投影片的结构常有标题、简图、简明文字说明三部分。 2、应突出大标题,列出醒目的小标题,引导视线
3、图形简单,周围有足够空间,分块安排画面 4、文字说明为求简明且分条列出,避免大片的文字书写。 5、每张投影片以一个专题为主,力求简明,字数100~200个为宜。 (2)用明胶片或涤纶片绘制彩色投影片 明胶片或涤纶片上可以绘制较为复杂的图形,并能进行着色,制作出鲜艳的彩色投影片。 明胶片上一般用水溶性颜料着色:涤纶片上一般用油溶液性颜料进行着色,也可用市售合成胶水加 水溶性颜料进行着色 绘制方法和步骤: (1)设计底图:根据教学的需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对所要说明的问题进行构思,在白纸 上设计描绘出底图,底图要求工整,用淡铅笔描绘 (2)制作片框:制作片框材料一般选用双层硬卡纸,卡纸中间挖空,将投影片夹在中间,片框的作 用是固定投影片,遮挡多余空间。 3)固定片基和底图:将明胶片或涤纶片固定在片基上,从片框中间的挖空部看,将底图对齐,压 在片基下面并固定好。 (4)复描:用水彩笔或油溶性笔将底图上的图形或文字描到片基上,对一些规则图形可借助于绘图 工具 5)着色:用毛笔蘸取水彩颜料或油溶性颜料等透明色对图形或图像进行着色。着色时要求着色部 位准确,较近的景物着色宜鲜艳浓重,较远的景物或背景宜淡薄轻浅。着色不宜太深,有条件的应边着色 边用投影器放映观看。为了做到着色均匀,可在需要着色的部位先用毛笔或湿棉球湿润一遍,再用毛笔蘸 取调好的色水,由浅到深,一遍一遍,来回渲染,然后用挤干的湿棉球多余的浮水、泡沫擦拭掉。如颜色 还不够深,稍干后可进行第二遍,第三遍,直到满意为止 (6)勾边:为了提高画面轮廓的对比效果,需要对画面的边缘进行勾边。颜色的选取宜选用补色 (7)文字标注:对图形中一些不清楚的或容易引起误解的地方作文字标注进行说明。文字标注应条 理清楚,并用较醒目的颜色 (⑧8)试放和修改:对做好的投影片进行重放,观看其效果,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直到满意为 (二)静电复印法 静电复印制作投影片,是利用静电复印机将书刊上的图文直接复印到透明胶片上而制得投影片。该 种投影片制作方法的特点是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制作周期短,可利用书刊中规范的图形、文稿,还 可对原件任意放大、缩小,很方便地复印得到大小合适的投影片。 复印法制作投影片,只是用透明片代替了复印纸,基本操作与一般复印完全相同 静电复印制作投影片时应选用厚度在003mm、005mm的透明片,而不宜选用厚度为0lmm甚至更 厚的透明片,因为厚度在0.1mm以上的透明片不易从复印机的输纸机构送入复印机,即便送入,在转印过 程中与光导体也不能紧密贴合,会造成复印的图像虚糊不清楚、浓淡不匀,甚至有些部位显示不出图像, 而且厚的片基透明度较差,价格也高,用其复印很不经济。 (三)打印制片法 打印制片法是利用计算机应用软件设计并制作投影片,再利用打印将图形或文字输出到投影胶片上 的制作方法。这种方法制作投影片具有字体规范,大小可任意设定,图形规则,颜色均匀逼真,制作方法 简便,可多套复制等特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这种制作方法会得到较广泛的应用 使用打印制片法,素材来源广泛,可以利用软件自行设计各种图形、文字、也可应用其他光盘中的 素材,甚至用扫描仪扫描各种书刊中的图形、文字 打印制作时一般选择厚度为003mm、0.05mm的透明片作为打印材料,用喷墨打印机进行打印。 二、活动投影片的制作 活动投影片有机械式活动投影片与线条活动投影片之分,机械式活动投影片又有复合片、抽动式与 转动式之别,而更多见的是它们多种形式的组合。线条活动投影片又有直线条纹活动片、曲线波纹活动片 等形式
18 3、图形简单,周围有足够空间,分块安排画面。 4、文字说明为求简明且分条列出,避免大片的文字书写。 5、每张投影片以一个专题为主,力求简明,字数 100~200 个为宜。 (2)用明胶片或涤纶片绘制彩色投影片: 明胶片或涤纶片上可以绘制较为复杂的图形,并能进行着色,制作出鲜艳的彩色投影片。 明胶片上一般用水溶性颜料着色;涤纶片上一般用油溶液性颜料进行着色,也可用市售合成胶水加 水溶性颜料进行着色。 绘制方法和步骤: (1)设计底图:根据教学的需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对所要说明的问题进行构思,在白纸 上设计描绘出底图,底图要求工整,用淡铅笔描绘。 (2)制作片框:制作片框材料一般选用双层硬卡纸,卡纸中间挖空,将投影片夹在中间,片框的作 用是固定投影片,遮挡多余空间。 (3)固定片基和底图:将明胶片或涤纶片固定在片基上,从片框中间的挖空部看,将底图对齐,压 在片基下面并固定好。 (4)复描:用水彩笔或油溶性笔将底图上的图形或文字描到片基上,对一些规则图形可借助于绘图 工具。 (5)着色:用毛笔蘸取水彩颜料或油溶性颜料等透明色对图形或图像进行着色。着色时要求着色部 位准确,较近的景物着色宜鲜艳浓重,较远的景物或背景宜淡薄轻浅。着色不宜太深,有条件的应边着色 边用投影器放映观看。为了做到着色均匀,可在需要着色的部位先用毛笔或湿棉球湿润一遍,再用毛笔蘸 取调好的色水,由浅到深,一遍一遍,来回渲染,然后用挤干的湿棉球多余的浮水、泡沫擦拭掉。如颜色 还不够深,稍干后可进行第二遍,第三遍,直到满意为止。 (6)勾边:为了提高画面轮廓的对比效果,需要对画面的边缘进行勾边。颜色的选取宜选用补色。 (7)文字标注:对图形中一些不清楚的或容易引起误解的地方作文字标注进行说明。文字标注应条 理清楚,并用较醒目的颜色。 (8)试放和修改:对做好的投影片进行重放,观看其效果,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直到满意为 止。 (二)静电复印法 静电复印制作投影片,是利用静电复印机将书刊上的图文直接复印到透明胶片上而制得投影片。该 种投影片制作方法的特点是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制作周期短,可利用书刊中规范的图形、文稿,还 可对原件任意放大、缩小,很方便地复印得到大小合适的投影片。 复印法制作投影片,只是用透明片代替了复印纸,基本操作与一般复印完全相同。 静电复印制作投影片时应选用厚度在 0.03mm、0.05mm 的透明片,而不宜选用厚度为 0.1mm 甚至更 厚的透明片,因为厚度在 0.1mm 以上的透明片不易从复印机的输纸机构送入复印机,即便送入,在转印过 程中与光导体也不能紧密贴合,会造成复印的图像虚糊不清楚、浓淡不匀,甚至有些部位显示不出图像, 而且厚的片基透明度较差,价格也高,用其复印很不经济。 (三)打印制片法 打印制片法是利用计算机应用软件设计并制作投影片,再利用打印将图形或文字输出到投影胶片上 的制作方法。这种方法制作投影片具有字体规范,大小可任意设定,图形规则,颜色均匀逼真,制作方法 简便,可多套复制等特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这种制作方法会得到较广泛的应用。 使用打印制片法,素材来源广泛,可以利用软件自行设计各种图形、文字、也可应用其他光盘中的 素材,甚至用扫描仪扫描各种书刊中的图形、文字。 打印制作时一般选择厚度为 0.03mm、0.05mm 的透明片作为打印材料,用喷墨打印机进行打印。 二、活动投影片的制作 活动投影片有机械式活动投影片与线条活动投影片之分,机械式活动投影片又有复合片、抽动式与 转动式之别,而更多见的是它们多种形式的组合。线条活动投影片又有直线条纹活动片、曲线波纹活动片 等形式
活动投影片由于设计制作相对较难,但映示后给学生的印象深刻,所以在研究设计时要着眼于必要、 正确、美观、方便、耐用 (一)复合投影片 复合投影片是将某一面画面的内容分层次地分别绘制在几张透明片上叠合而成,它有多种形式。 1、程序增减式复合投影片 这是将全图设计为若干部分,然后在透明片上按相同比例绘制各部分,再按讲授顺序对位依次装订。 如在图形上迭加文字标注,迭舍公式定理。使用时可以逐张叠加,使画面内容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 也可以依次减少,使画面内容由多到少,由复杂到简单,从中抽象出本质的东西。这样有分有合,使问题 叙述简单明了,能吸引学生注意,有助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接受。 2、分组替换复合投影片 这是在基图上复合不同的复片以构成不同内容,显示不同画面进行对比讲解,如仪器正确组装与错 误组装的对比就可采用这种形式。这样,同一框投影片可演示多组不同图形,叠加的多张复片,应在基图 的不同边上粘贴 3、遮盖式复合投影片 这是将全部内容事先绘妤,然后以不透光物覆盖遮掩,教学时根据授课内容顺序、有计划地对投影 片上的文字、图表作分步显示和比较。 设计复合片时要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学程序,将需要表现的整体图分解为一张基片和几张分片(遮盖 式复合投影片例外),使每片各显示一个部位或部分内容,叠加后全为一个整体,设计时应尽量减少复合 层数,以保证投影片的透光率。 制作复合片时,先按投影片框的大小用淡铅笔在普通纸上画图,基图、分图可画在同一张底图上 做好片框,将基图空白片固定好,底图在下面,按设计要求在空白片上画出基图形。裁好空白复片,将分 图各部位分别描绘到空白片上做成分片。最后将描绘好的透明分别组装在投影片框上 组装可用透明胶、订书针等在投影片边框单边固定,这种组装形式仅适用于程序增减式复合投影片, 也可将不同的分片分别固定在投影片框的几条边上。对组装的要求是既要方便掀翻,又要保证叠合对位准 (二)抽动片 抽动式投影片是在片框上固定一基片(又称定片,定片上的图称基图),用一张或数张分片(又称动 片)沿着限定的方向抽动,由于抽动过程中画面各部分之间的距离以及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从而达到动态 组合和活动演示的效果,既可以演示移、跑、飞、射,又可以演示隐现、分解、组合等。 抽动片的设计制作按如下步骤进行 (1)草图设计。构思并用铅笔勾划出基图和动片的组合图,并精心设计好动片抽动方向、位置和抽 动距离:设计的基图一般不应大于投影器工作台面的二分之一,以便于装置动片;动片宽度宜宽于基图, 以防抽动时片边产生干扰性重影:基图的位置也不一定设计在基图片的中央,关键要方便于抽动片装配。 (2)片框制作。用硬卡根据基图的大小制作片框,应留睛较宽的边框 (3)画基图。先将空白片固定,将底图上基图描绘到空白片上,并进行着色与文字标注。 (4)裁抽动片。先计算移动距离和片头片尾长度,然后裁片,移动距离等于基图加分图的长度,动 片总长度为片头、片尾、基图、分图四个长度之和 (5)制作动片限位装置。抽动片必须用合适的限位装置对动片定位,常用定位方式有两种:一种是 限位框式,即取两窄条涤纶片放在抽动片上,然后将窄条两端用线缝或订书针固定在投影片边框上:另 种方法是切口式,是在定片上需移动的轨道上按略宽于动片的宽度划出切口线,然后用尖刀割开即成,组 装时将动片从定片一端的切口中穿入,再从另一端切口中穿出 (6)画分图。将动片拉到与基画结合的起始位置,以基图为基准,画出分图。 (7)起点和终点定位装置。组装时要将动片的起点和终点定位。常用的定位方式有三种:一是折边 法,即将动片的两边竖折:二是订纸板法,即将动片两端钉上两条硬纸板,以投影片框的边沿作起点和终 点线;三是限位槽法,即在投影边框上沿抽动方向挖一条槽,槽长等于抽动的距离,将一钉穿过小槽钉于 片框上,在钉子上各加一片垫片并铆合后夹住片框和动片,这样动片便能沿槽定位移动
19 活动投影片由于设计制作相对较难,但映示后给学生的印象深刻,所以在研究设计时要着眼于必要、 正确、美观、方便、耐用。 (一)复合投影片 复合投影片是将某一面画面的内容分层次地分别绘制在几张透明片上叠合而成,它有多种形式。 1、程序增减式复合投影片 这是将全图设计为若干部分,然后在透明片上按相同比例绘制各部分,再按讲授顺序对位依次装订。 如在图形上迭加文字标注,迭舍公式定理。使用时可以逐张叠加,使画面内容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 也可以依次减少,使画面内容由多到少,由复杂到简单,从中抽象出本质的东西。这样有分有合,使问题 叙述简单明了,能吸引学生注意,有助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接受。 2、分组替换复合投影片 这是在基图上复合不同的复片以构成不同内容,显示不同画面进行对比讲解,如仪器正确组装与错 误组装的对比就可采用这种形式。这样,同一框投影片可演示多组不同图形,叠加的多张复片,应在基图 的不同边上粘贴。 3、遮盖式复合投影片 这是将全部内容事先绘好,然后以不透光物覆盖遮掩,教学时根据授课内容顺序、有计划地对投影 片上的文字、图表作分步显示和比较。 设计复合片时要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学程序,将需要表现的整体图分解为一张基片和几张分片(遮盖 式复合投影片例外),使每片各显示一个部位或部分内容,叠加后全为一个整体,设计时应尽量减少复合 层数,以保证投影片的透光率。 制作复合片时,先按投影片框的大小用淡铅笔在普通纸上画图,基图、分图可画在同一张底图上。 做好片框,将基图空白片固定好,底图在下面,按设计要求在空白片上画出基图形。裁好空白复片,将分 图各部位分别描绘到空白片上做成分片。最后将描绘好的透明分别组装在投影片框上。 组装可用透明胶、订书针等在投影片边框单边固定,这种组装形式仅适用于程序增减式复合投影片, 也可将不同的分片分别固定在投影片框的几条边上。对组装的要求是既要方便掀翻,又要保证叠合对位准 确。 (二)抽动片 抽动式投影片是在片框上固定一基片(又称定片,定片上的图称基图),用一张或数张分片(又称动 片)沿着限定的方向抽动,由于抽动过程中画面各部分之间的距离以及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从而达到动态 组合和活动演示的效果,既可以演示移、跑、飞、射,又可以演示隐现、分解、组合等。 抽动片的设计制作按如下步骤进行: (1)草图设计。构思并用铅笔勾划出基图和动片的组合图,并精心设计好动片抽动方向、位置和抽 动距离;设计的基图一般不应大于投影器工作台面的二分之一,以便于装置动片;动片宽度宜宽于基图, 以防抽动时片边产生干扰性重影;基图的位置也不一定设计在基图片的中央,关键要方便于抽动片装配。 (2)片框制作。用硬卡根据基图的大小制作片框,应留睛较宽的边框。 (3)画基图。先将空白片固定,将底图上基图描绘到空白片上,并进行着色与文字标注。 (4)裁抽动片。先计算移动距离和片头片尾长度,然后裁片,移动距离等于基图加分图的长度,动 片总长度为片头、片尾、基图、分图四个长度之和。 (5)制作动片限位装置。抽动片必须用合适的限位装置对动片定位,常用定位方式有两种:一种是 限位框式,即取两窄条涤纶片放在抽动片上,然后将窄条两端用线缝或订书针固定在投影片边框上;另一 种方法是切口式,是在定片上需移动的轨道上按略宽于动片的宽度划出切口线,然后用尖刀割开即成,组 装时将动片从定片一端的切口中穿入,再从另一端切口中穿出。 (6)画分图。将动片拉到与基画结合的起始位置,以基图为基准,画出分图。 (7)起点和终点定位装置。组装时要将动片的起点和终点定位。常用的定位方式有三种:一是折边 法,即将动片的两边竖折;二是订纸板法,即将动片两端钉上两条硬纸板,以投影片框的边沿作起点和终 点线;三是限位槽法,即在投影边框上沿抽动方向挖一条槽,槽长等于抽动的距离,将一钉穿过小槽钉于 片框上,在钉子上各加一片垫片并铆合后夹住片框和动片,这样动片便能沿槽定位移动
(三)转动片 转动式投影片是由定片和能以固定点为轴动的动片复合而成,应用较抽动片更广,它既可表现昼夜 变化、齿轮转动等圆周运动,又可表现指针偏转、杠杆式移动以及方向移动等。制作转动片,转动中心或 支点需铆合在画面或片框上,铆合可选用0.5~1mm的空心小铜铆钉、揿钮,也可将粗尼龙线穿过中心或支 点后用电烙铁烫制固定 (四)线条投影片 线条片全称为线条式动感投影片,是利用两张透明片上所绘制的密度、角度有异有同的平行线条相 互叠加而制成的。用这种方法制作投影片可以形象地演示各种转动、振动效果,以假乱真地示意电流、电 波以及液体、气体的流动,具有形象、生动、变抽象为具体等特点。 1、直线条纹片由定片和可抽动的盖片组成,盖片上为一系列密度一定的平行直线条,定片上需表现 运动的部位也由一系列平行直线组成,由于定片上线条的密度有密有疏,线条有正有斜,所以当盖片拉动 时,就产生了向上、下、左、右或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运动的波纹,其波纹运动的方向取决于定片上 线条相对于盖片的密度、倾斜方向以及盖片运动方向,当盖片自左向右拉动时的具体波纹运动规律见表 2-1-2,如盖片自右而左拉动,则运动方向正好与表中所示相反。 制作直线条纹片的关键是确定盖片的密度、定片线条与盖片线条密度差以及定片线条的倾斜角度, 这些因素对波纹的运动效果有较大影响: (1)盖片的密度越大,动感效果越好,但密度越大制作越困难。一般盖片的密度选择在每厘米15 线左右 (2)定片与盖片线条密度差别越小,波纹越宽大明显:线条密度差别越大,波纹越细密,但如超过 25%,波纹就不明显。密度差以控制在15%左右为宜 (3)定片相对于盖片线条的倾斜角度小,运动速度快,波纹宽大明显;倾斜角度大,运动速度慢 运动波纹细密。线条倾斜角度宜控制在10-15之间。 手工绘制每厘米15根左右平行线条困难较大,一般是购现成的直线条纹片,然后用复印机放大复印 或缩小复印至所需的密度 制作线条式动感投影片的在体过程为: (1)按教学要求在普通纸上设计好定片画面,并在图上注明动感方向; (2)按画面底稿要求,把相应密度的线条片剪好,并用胶水贴在底稿的相应部位上。如需线条倾斜 需注明倾斜角度。 (3)将透明的盖片放在用上述办法制成的贴有线条的底图上拉动,以检验其动感效果,并作相应调 整,写上相应的必要的文字等。 (4)将底图1:1复制到透明片上,得到定片,再与盖片一起组装、定位即成。如需要得到彩色效 在组装前可对透明定片进行着色。 2、曲线波纹片 如果盖片和定片都是曲线的,或盖片是直线的,定片是曲线的,叠加相对拉动时,也能产生各种动 感效果: (1)一系列等密度的圆分别绘制在两透明片上,当相互叠并个相对运动时,引起明暗条纹的位置变 化,就产生放射性的波动效果 (2)两张有旋涡形线的透明片重叠并以相反方向转动时,则产生光芒波。 (3)一片为密度较高的等距平行直线,另一片为密度相间的斜线条,当叠加并左右拉动时,则产生 上下滚动波形 (4)将平行直线条纹谏片放在弧线定片上自左向右或自右往左抽动时,便可出现类似叶轮转动、放 射、波纹扩收的效果。此种组合应用较广,因为它可以同直线条纹片混用,这样在同一张投影片上既有上 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直线运动,又有转动波纹扩收等运动 (5)平行宽条盖片(每厘米只有2~3线等距平行线条)在有曲线的定片上自左向右移动时会出现虚 线的循环动作,类似电波、脉冲的现象 (五)偏振膜活动片
20 (三)转动片 转动式投影片是由定片和能以固定点为轴动的动片复合而成,应用较抽动片更广,它既可表现昼夜 变化、齿轮转动等圆周运动,又可表现指针偏转、杠杆式移动以及方向移动等。制作转动片,转动中心或 支点需铆合在画面或片框上,铆合可选用 0.5~1mm 的空心小铜铆钉、揿钮,也可将粗尼龙线穿过中心或支 点后用电烙铁烫制固定。 (四)线条投影片 线条片全称为线条式动感投影片,是利用两张透明片上所绘制的密度、角度有异有同的平行线条相 互叠加而制成的。用这种方法制作投影片可以形象地演示各种转动、振动效果,以假乱真地示意电流、电 波以及液体、气体的流动,具有形象、生动、变抽象为具体等特点。 1、直线条纹片由定片和可抽动的盖片组成,盖片上为一系列密度一定的平行直线条,定片上需表现 运动的部位也由一系列平行直线组成,由于定片上线条的密度有密有疏,线条有正有斜,所以当盖片拉动 时,就产生了向上、下、左、右或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运动的波纹,其波纹运动的方向取决于定片上 线条相对于盖片的密度、倾斜方向以及盖片运动方向,当盖片自左向右拉动时的具体波纹运动规律见表 2-1-2,如盖片自右而左拉动,则运动方向正好与表中所示相反。 制作直线条纹片的关键是确定盖片的密度、定片线条与盖片线条密度差以及定片线条的倾斜角度, 这些因素对波纹的运动效果有较大影响: (1)盖片的密度越大,动感效果越好,但密度越大制作越困难。一般盖片的密度选择在每厘米 15 线左右。 (2)定片与盖片线条密度差别越小,波纹越宽大明显;线条密度差别越大,波纹越细密,但如超过 25%,波纹就不明显。密度差以控制在 15%左右为宜。 (3)定片相对于盖片线条的倾斜角度小,运动速度快,波纹宽大明显;倾斜角度大,运动速度慢, 运动波纹细密。线条倾斜角度宜控制在 10-15 之间。 手工绘制每厘米 15 根左右平行线条困难较大,一般是购现成的直线条纹片,然后用复印机放大复印 或缩小复印至所需的密度。 制作线条式动感投影片的在体过程为: (1)按教学要求在普通纸上设计好定片画面,并在图上注明动感方向; (2)按画面底稿要求,把相应密度的线条片剪好,并用胶水贴在底稿的相应部位上。如需线条倾斜 需注明倾斜角度。 (3)将透明的盖片放在用上述办法制成的贴有线条的底图上拉动,以检验其动感效果,并作相应调 整,写上相应的必要的文字等。 (4)将底图 1:1 复制到透明片上,得到定片,再与盖片一起组装、定位即成。如需要得到彩色效 果,在组装前可对透明定片进行着色。 2、曲线波纹片 如果盖片和定片都是曲线的,或盖片是直线的,定片是曲线的,叠加相对拉动时,也能产生各种动 感效果: (1)一系列等密度的圆分别绘制在两透明片上,当相互叠并个相对运动时,引起明暗条纹的位置变 化,就产生放射性的波动效果。 (2)两张有旋涡形线的透明片重叠并以相反方向转动时,则产生光芒波。 (3)一片为密度较高的等距平行直线,另一片为密度相间的斜线条,当叠加并左右拉动时,则产生 上下滚动波形。 (4)将平行直线条纹谏片放在弧线定片上自左向右或自右往左抽动时,便可出现类似叶轮转动、放 射、波纹扩收的效果。此种组合应用较广,因为它可以同直线条纹片混用,这样在同一张投影片上既有上、 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直线运动,又有转动波纹扩收等运动。 (5)平行宽条盖片(每厘米只有 2~3 线等距平行线条)在有曲线的定片上自左向右移动时会出现虚 线的循环动作,类似电波、脉冲的现象。 (五)偏振膜活动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