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外国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 2.领略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 能力目标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2.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3.体会诗歌或平实中见真情,或深邃中显自豪的特点。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了解诗歌的深厚文化背景。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情感 3.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 导语设计 同学们,爱国主义是诗歌的永恒主题,是民众。更是诗人的永恒歌唱。在我国诗歌长河中是这样,在 外国优秀的作品中也不乏其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外国诗两首》,去聆听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和美 国诗人休斯的吟唱。(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1.密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 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的《 诗名震文坛。由于反抗专制统治,因此屡遭流放和入狱,最后 死于预谋的决斗,年仅二十七岁。莱蒙托夫在短短十三年的创作生涯里,一共写下了四百多首抒情诗,名 篇有《帆》《浮云》《祖国》,长诗二十余部,以《恶魔》《童僧》为代表,还有剧本《假面舞会》和杰 出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等。 2.休斯(1902~1967)国黑人诗人 ,美国黑人 运动的领导者,被誉为 生字新词预习 虔信 慰藉(j1) -11
- 11 - 4 外国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 2.领略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 能力目标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2.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3.体会诗歌或平实中见真情,或深邃中显自豪的特点。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了解诗歌的深厚文化背景。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情感。 3.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爱国主义是诗歌的永恒主题,是民众。更是诗人的永恒歌唱。在我国诗歌长河中是这样,在 外国优秀的作品中也不乏其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外国诗两首》,去聆听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和美 国诗人休斯的吟唱。(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1.密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 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 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的《 》一诗名震文坛。由于反抗专制统治,因此屡遭流放和入狱,最后 死于预谋的决斗,年仅二十七岁。 莱蒙托夫在短短十三年的创作生涯里,一共写下了四百多首抒情诗,名 篇有《帆》《浮云》《祖国》,长诗二十余部,以《恶魔》《童僧》为代表,还有剧本《假面舞会》和杰 出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等。 2.休斯(1902~1967) 国黑人诗人、 家,美国黑人 运动的领导者,被誉为“ ”。 三、生字新词预习 虔信( ): 慰藉(jí):
深邃() 潺潺() 瞰望() 晨曦() 黝黑() 盛体感知 诵读课文,感知大意: 时论解惑《祖国 1.怎样理解“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一句的内涵和作用。 2.“我”对祖国的爱“奇异”在何处? 3.诗人描绘了俄罗斯的河山风景和俄罗斯人民的生活,这些内容在诗中起何作用? 仓作 作研讨《黑人谈河流》 (1)诗人想通过谈“河流”来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诗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 (3)全诗的艺术构思是跳跃的,但又有严密的思维逻辑。请归结诗歌内在的思维逻辑
- 12 - 深邃.( ) 潺潺.( ) 瞰.望( ) 晨曦.( ) 黝.黑( ) 整体感知 诵读课文,感知大意: 讨论解惑《祖国》 1. 怎样理解“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一句的内涵和作用。 2.“我”对祖国的爱“奇异”在何处? 3. 诗人描绘了俄罗斯的河山风景和俄罗斯人民的生活,这些内容在诗中起何作用? 合作研讨《黑人谈河流》 (1)诗人想通过谈“河流”来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诗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 (3)全诗的艺术构思是跳跃的,但又有严密的思维逻辑。请归结诗歌内在的思维逻辑
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老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伞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选出语句分析不当的一项… A.“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形象地展示了老马的负重与悲苦。 B.老马“把头沉重地垂下”“有泪只往心里咽”,看出老马逆来顺受、不思反抗、心 胸狭窄的情态。 C.表面是写马,而实际是写人。写旧中国备受奴役的劳苦大众。 D.诗人善于用动词,“扣”“垂”“咽”等词语,都深深地烙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 2.选出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A.这首诗只截取了装车那一刻的情景,画面也突现了老马头部的动作,却表现出老马 凄惨的处境和悲苦的命运。 B.诗中的老马在肉体上和精神上都受着沉重的压力,它在苦难的生活中挣扎、企盼, 它的性格中有善良、有坚韧,更有不屈的反抗 C.这首诗,有人认为表现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有人认为有诗人的影子,也有人认为诗 人要表现的就是一匹可怜的老马。读者如何理解,自可见仁见智 D.这首诗语言朴素而传神,像“横竖”“扣”本是极平常的口语,用于诗中却能真切 地反映出老马的命运及诗人对它的深切同情 教学后记
- 13 - 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老 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伞,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选出语句分析不当的一项……………………( ) A.“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形象地展示了老马的负重与悲苦。 B.老马“把头沉重地垂下”“有泪只往心里咽”,看出老马逆来顺受、不思反抗、心 胸狭窄的情态。 C.表面是写马,而实际是写人。写旧中国备受奴役的劳苦大众。 D.诗人善于用动词,“扣”“垂”“咽”等词语,都深深地烙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 2.选出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 A.这首诗只截取了装车那一刻的情景,画面也突现了老马头部的动作,却表现出老马 凄惨的处境和悲苦的命运。 B.诗中的老马在肉体上和精神上都受着沉重的压力,它在苦难的生活中挣扎、企盼, 它的性格中有善良、有坚韧,更有不屈的反抗。 C.这首诗,有人认为表现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有人认为有诗人的影子,也有人认为诗 人要表现的就是一匹可怜的老马。读者如何理解,自可见仁见智。 D.这首诗语言朴素而传神,像“横竖”“扣”本是极平常的口语,用于诗中却能真切 地反映出老马的命运及诗人对它的深切同情。 教学后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5孔乙己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阔绰、颓唐、间或、不屑、置辩”等词语。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体会小说精巧含蓄的布局。 能力目标 1.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德育目标 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把握小说主题。 2.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3.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 导语设 大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大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 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
- 14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5 孔乙己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阔绰、颓唐、间或、不屑、置辩”等词语。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体会小说精巧含蓄的布局。 能力目标 1.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德育目标 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把握小说主题。 2.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3.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 一、导语设计 大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大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 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
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钟爱,而孔乙己又是怎样一个艺 术形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孔乙己》,去体味它复杂的情感内蕴。(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1、写作背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 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 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 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 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 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2、为什么酒店取名“咸亨”呢? “咸亨”一词,最早见于《易经》。《易经》中有“品物咸亨”之句。据《尔雅·释诂》:“咸 皆也”。“亨”是通达顺利的意思。“咸亨”合在一起,就是一切通达顺利。在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之 际,绍兴的咸亨酒店又重新开张了 3、关于“孔乙己”原型的几种说法 (1)《孔乙己》中的主角孔乙己,据鲁迅先生说,实有其人,此人姓孟,常在咸亨酒店喝酒,人们 都叫他“孟夫子”,其行径与“孔乙己”中所描写的差不多 摘自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孔乙己》 (2)他本姓孟,大家叫他孟夫子,他的本名因此失传。一他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 营生,以至穷得几乎讨饭。他替人家抄书,可是喜欢喝酒,有时连书籍纸笔都卖掉了,穷极时混进书房里 去偷东西,被人抓住,硬说是“窃”书不能算偷-——他常到咸亨酒店喝酒,可能住在近地,却也始终没 人知道,后来他用蒲包垫着坐在地上,两手撑了走路,也还来吃过酒,末了便不见了。 (摘自陈根生的《孔乙己》从生活到艺术) (3)作者的本家,名叫“四七”。此人喜欢喝酒,抽鸦片,但能写得一手好字。经常穿着破旧肮脏 的竹布长衫,头上歪戴瓜皮帽,到处游荡。他好骂人。却经常被人打。 (摘自陈根生的《孔乙己》从生活到艺术) 4)相传当时绍兴城内有一个名叫“亦然先生”的,此人生活贫苦,为谋生计只得以卖烧饼油条度 日,但不肯脱下长衫,又不愿大声叫卖。小贩们吆喝一声,他跟在后面低低叫一声“亦然”,令人啼笑皆 非。孩子们常围着哄笑,异口同声叫他“亦然先生”。从此亦然先生也就此扬名绍兴了。“亦然先生”卖 完大饼,就缓缓踱到咸亨酒店,掏出几枚铜钱,要一碗酒,一碟茴香豆,慢慢边喝边嚼着茴香豆。孩子们 见了纷纷赶来讨豆吃,他就每人一颗地分给孩子们,直到碟中的茴香豆所剩无几,就用手盖住碟子,嘴里 还念念有词:“多乎哉?不多也 (摘自黄道富《咸亨酒店与孔乙己》) 、检查生字新词预习情况 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颓唐() 附和() 分辩() 不屑置辩( 咸亨酒店( 砚() 荤菜() 羼水() 拭 蘸() 惋惜() )舀水() 绽出
- 15 - 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钟爱,而孔乙己又是怎样一个艺 术形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孔乙己》,去体味它复杂的情感内蕴。(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1、写作背景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 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 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 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 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 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2、为什么酒店取名“咸亨”呢? “咸亨”一词,最早见于《易经》。 《易经》中有“品物咸亨”之句。据《尔雅• 释诂》:“咸, 皆也”。“亨”是通达顺利的意思。 “咸亨”合在一起,就是一切通达顺利。在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之 际,绍兴的咸亨酒店又重新开张了。 3、关于“孔乙己”原型的几种说法: (1)《孔乙己》中的主角孔乙己,据鲁迅先生说,实有其人,此人姓孟,常在咸亨酒店喝酒,人们 都叫他“孟夫子”,其行径与“孔乙己”中所描写的差不多。 (摘自孙伏园《鲁迅先生二三事•孔乙己》) (2)他本姓孟,大家叫他孟夫子,他的本名因此失传。------他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 营生,以至穷得几乎讨饭。他替人家抄书,可是喜欢喝酒,有时连书籍纸笔都卖掉了,穷极时混进书房里 去偷东西,被人抓住,硬说是“窃”书不能算偷------他常到咸亨酒店喝酒,可能住在近地,却也始终没 人知道,后来他用蒲包垫着坐在地上,两手撑了走路,也还来吃过酒,末了便不见了。 (摘自陈根生的《孔乙己》从生活到艺术) (3)作者的本家,名叫“四七”。此人喜欢喝酒,抽鸦片,但能写得一手好字。经常穿着破旧肮脏 的竹布长衫,头上歪戴瓜皮帽,到处游荡。他好骂人。却经常被人打。 -------(摘自陈根生的《孔乙己》从生活到艺术) (4)相传当时绍兴城内有一个名叫“亦然先生”的,此人生活贫苦,为谋生计只得以卖烧饼油条度 日,但不肯脱下长衫,又不愿大声叫卖。小贩们吆喝一声,他跟在后面低低叫一声“亦然”,令人啼笑皆 非。孩子们常围着哄笑,异口同声叫他“亦然先生”。从此亦然先生也就此扬名绍兴了。 “亦然先生”卖 完大饼,就缓缓踱到咸亨酒店,掏出几枚铜钱,要一碗酒,一碟茴香豆,慢慢边喝边嚼着茴香豆。孩子们 见了纷纷赶来讨豆吃,他就每人一颗地分给孩子们,直到碟中的茴香豆所剩无几,就用手盖住碟子,嘴里 还念念有词:“多乎哉?不多也------”。 (摘自黄道富《咸亨酒店与孔乙己》) 三、检查生字新词预习情况 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颓.唐( ) 附和.( ) 分辩.( ) 不屑.置辩( ) 咸亨.酒店( ) 砚.( ) 荤.菜( ) 羼.水( ) 拭.( ) 蘸.( ) 惋.惜( ) 阔绰.( ) 舀.水( ) 涨.红( ) 绽.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