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仪器无设备要求专职教师要求:1.具有教育类专业或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2.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3.熟悉安全知识相关专业知识和相关理论,并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4.熟悉高等学校安全知识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师资标准5.具备课程开发和专业研究能力,能遵循应用型本科的教学规律,正确分析、设计、实施及评价课程;兼职教师要求:兼职教师应是来自教学一线的骨干或熟悉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熟悉安全知识或对某个领域有较深研究,具有执教能力。1.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学校组织编写了《大学生安全教育》教材。2.本教材以实际案例、知识拓展等多种手段,使学生对课程知识体系有深入了解,并教材选用树立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质。标准3.教材突出大学生安全教育新理念。教材以学生为本,文字表述要简明要,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突出重点,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评价与考试形式:平时考核(30%),期末应知(70%),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考核标准撰写人:系(教研室)主任:学院(部)负责人:时间:2025年5月26日23
23 实验仪器 设备要求 无 师资标准 专职教师要求: 1.具有教育类专业或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2.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 3.熟悉安全知识相关专业知识和相关理论,并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 4.熟悉高等学校安全知识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5.具备课程开发和专业研究能力,能遵循应用型本科的教学规律,正确分析、设计、 实施及评价课程; 兼职教师要求: 兼职教师应是来自教学一线的骨干或熟悉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熟悉安全知识或对某 个领域有较深研究,具有执教能力。 教材选用 标准 1.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学校组织编写了《大学生安全教育》教材。 2.本教材以实际案例、知识拓展等多种手段,使学生对课程知识体系有深入了解,并 树立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质。 3.教材突出大学生安全教育新理念。教材以学生为本,文字表述要简明扼要,内容展 现应图文并茂,突出重点,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评价与 考核标准 考试形式:平时考核(30%),期末应知(70%),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 撰写人: 系(教研室)主任: 学院(部)负责人: 时间:2025 年 5 月 26 日
“大学生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课程名称大学生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英文名称TheoryandPracticeofLaborEducationforCollegeStudents190203课程编号开课学期第1-7学期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课程属性必修课课程学分1适用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课程学时总学时:32:其中理论学时:8,实验实践学时:24开课单位党委学生工作部课程名称对先修课应知应会具体要求先修课程后续课程毕业要求课程目标781.了解我国劳动教育开展情况:熟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课程目标主义思想对劳动教育的新发展:熟悉高校开设劳动课程的意义和0.10.1及与毕业重要性:了解关于劳动教育的政策和方针。要求的对2.具有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精神;具备较快适应环境的能力;具应关系0.40.4备团队协作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劳动技能。0.40.43.具备迁移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关于创新和总结经验的能力。4.具备工作安全、环保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0.10.1“大学生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课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通识课程。本课程以普及靠东科学知识、课程概述提高劳动科学素养为着眼点,把劳动科学发展和劳动实践需求相结合,全面系统的介绍劳动学科领域基本知识,旨在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坚定梳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真正懂得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关乎幸福人生的道理。任务一:劳动教育概述应知应会(支撑课程目标1)了解劳动与劳动教育的概念与特征,熟悉劳动教育与党的教育方针,充分认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要求与发展趋势。授课建议:本部分计划2学时,授课方式采用理论授课任务二:高校进行劳动教育的意义应知应会(支撑课程目标1、2、3)课程应知1.从哲学角度,了解劳动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关系,充分认识到强化应会具体劳动教育是形成人才培养体系的必然要求,是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的重要举措。内容要求2.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与新中国劳动教育的历史回顾,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劳动教育,对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再认识。3.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劳动教育的新发展,认识劳动论述的时代价值。授课建议:本部分计划6学时,授课方式采用理论授课24
24 “大学生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课程名称 大学生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 英文名称 Theory and Practice of Labor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课程编号 190203 开课学期 第 1-7 学期 课程性质 公共基础课 课程属性 必修课 课程学分 1 适用专业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课程学时 总学时:32; 其中理论学时:8, 实验实践学时:24 开课单位 党委学生工作部 先修课程 课程名称 对先修课应知应会具体要求 后续课程 课程目标 及与毕业 要求的对 应关系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7 8 1.了解我国劳动教育开展情况;熟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对劳动教育的新发展;熟悉高校开设劳动课程的意义和 重要性;了解关于劳动教育的政策和方针。 0.1 0.1 2.具有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精神;具备较快适应环境的能力;具 备团队协作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劳动技能。 0.4 0.4 3.具备迁移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关于创新和总结经验的能力。 0.4 0.4 4.具备工作安全、环保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0.1 0.1 课程概述 “大学生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课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 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通识课程。本课程以普及靠东科学知识、 提高劳动科学素养为着眼点,把劳动科学发展和劳动实践需求相结合,全面系统的 介绍劳动学科领域基本知识,旨在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坚定梳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真正懂得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关乎幸福人生的道理。 课程应知 应会具体 内容要求 任务一:劳动教育概述应知应会(支撑课程目标 1) 了解劳动与劳动教育的概念与特征,熟悉劳动教育与党的教育方针,充分认识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要求与发展趋势。 授课建议:本部分计划 2 学时,授课方式采用理论授课 任务二:高校进行劳动教育的意义应知应会(支撑课程目标 1、2、3) 1.从哲学角度,了解劳动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关系,充分认识到强化 劳动教育是形成人才培养体系的必然要求,是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的重要举措。 2.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与新中国劳动教育的历史回顾,了解马克思主义 劳动观,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劳动教育,对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再认识。 3.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劳动教育的新发展,认识劳动 论述的时代价值。 授课建议:本部分计划 6 学时,授课方式采用理论授课
任务三:高校劳动教育理论应知应会(支撑课程目标4)1.了解高校劳动教育的原则、组织机构和职能分布;2.了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设置特点,熟悉内容、基本要求和发展趋势,充分认知劳动教育实施体系:授课建议:本部分计划2学时,授课方式采用理论授课任务五:劳动教育与安全应知应会(支撑课程目1、4)1.了解国防交通动员的意义。2.了解国防交通动员的主体、对象、范围。3.了解国防交通动员的准备与实施。授课建议:本部分计划2学时,授课方式采用理论授课任务六:劳动教育与垃圾分类应知应会(支撑课程目标4)1.了解垃圾分类概述;2.垃圾分类对社会的意义;3.垃圾分类原则和高校垃圾分类教育。授课建议:本部分计划2学时,授课方式采用理论授课任务七:家政服务与家庭劳动教育应知应会(支撑课程目标2)1.家政服务概述:2.家政服务现状:3.家政服务发展特点和职业守则。授课建议:本部分计划2学时,授课方式采用理论授课任务一:社会实践(支撑课程目标2、3)课程应知1.校外劳动基地实践:应会具体2.校内劳动基地实践:内容要求3.结合专业特点的劳动实践。(实践部分)授课建议:本部分计划16学时,授课方式采用实践授课专职教师要求:1.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2.熟悉劳动理论课相关专业知识和相关理论,并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3.熟悉高等学校劳动实践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师资标准4.具备课程开发和专业研究能力,能遵循应用型本科的教学规律,正确分析、设计、实施及评价课程;兼职教师要求:兼职教师应是来自劳动理论课教学一线的骨干或校内教师中有一定造谐的爱好者,熟悉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具有执教能力。1.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我校劳动教育教研室组织编写了《大学生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2.本教材以实际案例、知识拓展等多种手段,使学生对课程知识体系有深入教材选用了解,并牢固树立劳动意识。标准3.教材突出我国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最新思想和政策。教材以学生为本,文字表述要简明扼要,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突出重点,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5
25 任务三:高校劳动教育理论应知应会(支撑课程目标 4) 1.了解高校劳动教育的原则、组织机构和职能分布; 2.了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设置特点,熟悉内容、基本要求和发展趋势,充分 认知劳动教育实施体系; 授课建议:本部分计划 2 学时,授课方式采用理论授课 任务五:劳动教育与安全应知应会(支撑课程目 1、4) 1.了解国防交通动员的意义。 2.了解 国防交通动员的主体、对象、范围。 3.了解国防交通动员的准备与实施。 授课建议:本部分计划 2 学时,授课方式采用理论授课 任务六:劳动教育与垃圾分类应知应会(支撑课程目标 4) 1.了解垃圾分类概述; 2.垃圾分类对社会的意义; 3.垃圾分类原则和高校垃圾分类教育。 授课建议:本部分计划 2 学时,授课方式采用理论授课 任务七:家政服务与家庭劳动教育应知应会(支撑课程目标 2) 1.家政服务概述; 2.家政服务现状; 3.家政服务发展特点和职业守则。 授课建议:本部分计划 2 学时,授课方式采用理论授课 课程应知 应会具体 内容要求 (实践部分) 任务一:社会实践(支撑课程目标 2、3) 1.校外劳动基地实践; 2.校内劳动基地实践; 3.结合专业特点的劳动实践。 授课建议:本部分计划 16 学时,授课方式采用实践授课 师资标准 专职教师要求: 1. 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 2. 熟悉劳动理论课相关专业知识和相关理论,并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 3.熟悉高等学校劳动实践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4.具备课程开发和专业研究能力,能遵循应用型本科的教学规律,正确分 析、设计、实施及评价课程; 兼职教师要求: 兼职教师应是来自劳动理论课教学一线的骨干或校内教师中有一定造诣的爱 好者,熟悉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具有执教能力。 教材选用 标准 1.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我校劳动教育教研室组织编写了《大学生劳动教育理 论与实践》。 2.本教材以实际案例、知识拓展等多种手段,使学生对课程知识体系有深入 了解,并牢固树立劳动意识。 3.教材突出我国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最新思想和政策。教材以学生为本,文字表 述要简明扼要,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突出重点,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 极性
考核项目评分方式出勤情况(50%)通过考勤评分评价平时考核课堂听讲认真程度、回答问题的积极考核标潮%)课堂表现(50%)性、劳动实践时的表现等期试卷评分期末应知(70%)期末考试成绩撰写人:钟启春系(教研室)主任:钟启春学院(部)负责人:胡晓丽时间:2025年5月26日26
26 评价与 考核标准 考核项目 评分方式 平 平 时 考 核 (30%) 出勤情况(50%) 通过考勤评分 课堂表现(50%) 课堂听讲认真程度、回答问题的积极 性、劳动实践时的表现等 期 期末应知(70%) 期末考试成绩 试卷评分 撰写人:钟启春 系(教研室)主任:钟启春 学院(部)负责人:胡晓丽 时间:2025 年 5 月 26 日
“国家安全与校园安全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课程名称国家安全与校园安全英文名称National Security and Campus Cecurity课程编号第三、四学期190204开课学期课程性质必修课公共基础课课程属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2课程学分适用专业技术课程学时总学时:32:其中理论学时:20实验实践学时:12开课单位党委学生工作部课程名称对先修课应知应会具体要求先修课程后续课程毕业要求课程目标781.通过对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安全相关的基础知识,提升对安全文0.40.3化的认知。自觉树立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应对能力。课程目标2.通过对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家的政策与方针,特别是《国家安全及与毕业法》、《网络安全法》《恐怖主义法》等相关法律知识。培养自觉遵纪守法,要求的对0.4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道德修养、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健全人格0.4应关系和强健体魄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好地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服务。3.通过对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坚定0.302政治信仰,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培养家国情怀。本课程系高校公共基础必修课。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有着各方面的安全问题,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安全知识,主要包括国家公共安课程概述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心理健康、网络安全、新冠疫情防控以及自然灾害应对等安全知识,为学生自觉树立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应对能力提供理论保障。任务一:安全教育概况和国家公共安全应知应会(支撑课程目标1、2、3)知识要点:了解国家公共安全概况,了解如何保守国家秘密,了解大学生面对邪教该如何做。课程应知学习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国家公共安全,自觉维护国家公共安全:识别邪教组应会具体织,防范和抵制邪教。内容要求授课建议:理论联系实际,积极采用案例教学。(学时:4)任务二:人身安全侵害的预防与应对应知应会(支撑课程目标1、2、3)知识要点:了解校内外人身伤害案件发生的常见原因有哪些,了解高校人身伤害案件的预防原则,了解高校人身伤害的应对原则,了解高校性侵害案件的预防措27
27 “国家安全与校园安全”课程教学大纲(质量标准) 课程名称 国家安全与校园安全 英文名称 National Security and Campus Cecurity 课程编号 190204 开课学期 第三、四学期 课程性质 公共基础课 课程属性 必修课 课程学分 2 适用专业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 技术 课程学时 总学时:32; 其中理论学时:20 实验实践学时:12 开课单位 党委学生工作部 先修课程 课程名称 对先修课应知应会具体要求 后续课程 课程目标 及与毕业 要求的对 应关系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7 8 1.通过对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安全相关的基础知识,提升对安全文 化的认知。自觉树立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应对能力。 0.4 0.3 2.通过对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家的政策与方针,特别是《国家安全 法》、《网络安全法》《恐怖主义法》等相关法律知识。培养自觉遵纪守法,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道德修养、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具有健全人格 和强健体魄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好地为中华民族的繁 荣富强服务。 0.4 0.4 3.通过对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坚定 政治信仰,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培养家国情怀。 0.2 0.3 课程概述 本课程系高校公共基础必修课。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有着各 方面的安全问题,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安全知识,主要包括国家公共安 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心理健康、网络安全、新冠疫情 防控以及自然灾害应对等安全知识,为学生自觉树立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应对能力 提供理论保障。 课程应知 应会具体 内容要求 任务一:安全教育概况和国家公共安全应知应会(支撑课程目标 1、2、3) 知识要点:了解国家公共安全概况,了解如何保守国家秘密,了解大学生面对 邪教该如何做。 学习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国家公共安全,自觉维护国家公共安全;识别邪教组 织,防范和抵制邪教。 授课建议:理论联系实际,积极采用案例教学。(学时:4) 任务二:人身安全侵害的预防与应对应知应会(支撑课程目标 1、2、3) 知识要点:了解校内外人身伤害案件发生的常见原因有哪些,了解高校人身伤 害案件的预防原则,了解高校人身伤害的应对原则,了解高校性侵害案件的预防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