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污泥的处理 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4学时) 17.1污泥的分类、性质与排除 17.2污泥浓缩 17.3污泥的厌氧消化 17.4污泥的好氧消化 17.5污泥消毒 17.6污泥的自然干化 17.7污泥的调理 17.8污泥的机械脱水 17.9污泥的最终处置与利用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目的与要求: 1、了解污泥的分类、性质及污泥处理的目的,熟悉表示污泥性质的指标。 2、了解污泥浓缩的对象及方法,了解污泥机械脱水的原理与方法。 3、了解污泥厌氧消化机理,学握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 4.熟悉污泥处理与处置设施的设计原理于计算方法。了解污泥的综合利用。 本章重点:污泥性质的指标,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索:消化池构造计算。 17.1污泥的分类、性质及性质指标 17.1.1.污泥处理的必要性 ①污泥是污水处理中的必然产物,占处理水量的0.3-05%左右 ②污泥中含大量有毒物质,造成二次污染: ③污泥中含大量的有用物质,可变害为利。 17.1.2污泥处理的目的 以便达到如下目的: ①使污水处理厂能够正常运行,确保污水处理效果: ②使有害有毒物质得到妥善处理或利用: ③使容易腐化发臭的有机物得到稳定处理: ①使有用物质能够得到综合利用,变害为利。 简而言之:目的是减量、稳定、无害化及综合利用 17.1.3.污泥的来源及分类
污水处理厂污泥是污水净化过程的产物。由于污泥产生于污水处理厂不同的 处理部位,比如机械处理段、生物处理段、化学处理段等等,所以所产生的污泥 量和污泥类型也不相同。 按成分可分为 污泥:有机物为主。污泥的性质是易于腐化发臭,颗粒较细,比重较小(约 为1.02-1.006),含水率高且不易脱水,属于胶状结构的亲水性物质。初次沉淀 池与二次沉淀池的沉淀物均属污泥。 沉渣:无机物为主。沉渣的主要性质是颗粒较粗,比重较大(约为2左右), 含水率较低且易于脱水,流动性差。沉砂池与某些工业废水处理沉淀池的沉淀物 属沉渣。 按来源可分为: (1)初沉污泥:来自初沉池的污泥 (2)剩余污泥:来自活性污泥法后的二沉池污泥 酸 (③)腐质污泥:来自生物膜法后的二沉池的污泥 (④)熟污泥:生污泥经消化后的污泥,又称消化污泥 (⑤)化学污泥:用化学沉淀法产生的污泥,又称化学泥渣 17.1.4污泥性质指标 ①污泥的含水率:污泥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污泥总重要之比的百分数,用P 表示。 污泥体积、重量及所含固体物浓度之间关系为: P.V1,W,C一污泥含水率为P,时的污泥体积、重量与固体物浓度: P2,V2,W2,C2一污泥含水率变为P2时的污泥体积、重量与固体物浓度。 ②挥发性固体(灼烧减量)和灰分(灼烧残量) 挥发性固体近似等于有机物含量,又称灼烧减量,GY: 灰分表示无机物含量,又称灼烧残渣,GR。 灼烧减量GY和灼烧残量GR是在污泥消化过程中使用的重要参数。将烘干后 的污泥试样放置在高温炉(550℃)中灼烧,污泥中的有机物质燃烧后而损失掉, 灼烧前后污泥试样重量损失部分称为灼烧减量,加热后污泥试样剩余部分的重量 称为灼烧残量。实际中更常用与污泥试样干重的百分比来表示。灼烧减量G和 灼烧残量GR的关系为: GY=100-GR(%)
需要注意的是,在灼烧减量中不但包含有有机物,而且包含有水和氮类化合 物,所以灼烧减量和污泥中的有机物含量并不相等。灼烧减量是可以在消化过程 中分解的挥发性物质。灼烧残量是非挥发性的无机物质,不会对消化过程产生影 响。消化后污泥的灼烧残量明显高于未消化的污泥。 ③可消化程度 表示污泥中可被消化降解的有机物数量。一部分是可被消化降解的(或称 可被气化,无机化):另一部分是不易或不能被消化降解的,如脂肪、合成有机物 等。用可消化程度表示污泥中可被消化降解的有机物数量。可消化程度用下式表 示 R,=0-A)x10 PrPn 式中R一可消化程度,%: P1,P2一分别表示生污泥及消化污泥的无机物含量,% P,P2一分别表示生污泥及消化污泥的有机物含量,%。 式中:v一消化污泥量,m/ p一消化污泥含水率,%,取周平均值 V一生污泥量,m/d,取周平均值 P一生污泥含水率,%,取周平均值 P、一生污泥有机物含量,%: R一可消化程度,%:取周平均值 ④湿污泥比重与干污泥比重 湿污泥重量等于污泥所含水分重量与于固体重量之和。湿污泥比重等于湿污 泥重量与同体积的水重量之比值。由于水比重为1,所以湿污泥比重y,可用下 式计算: 污泥的重量与同体积水的重量之比,称为污泥比重: y=P+00-P 100y p+400-DP,,+000-P) 产 式中 一湿污泥比重: P—污泥含水率,%: y。—干污泥的比重
如果污泥干物质中,灼烧减量为,灼烧减量和灼烧残量的比重分别为Y、 和Y。则干物质的平均比重为: 100=2+100-p. 100 X=1007,+p,-0:-7) 式(7-1-6) 有机物比重(灼烧减量Y,)一般等于1,无机物比重(灼烧残量y)约为2.5 ~2.65,以2.5计,则上式可简化为: 250 Y=000+157) 式(7-1-7) 将上式代入式y计算(得: 25000 Y=250.P+000-Py000+1.5Y,) 确定湿污泥比重和干污泥比重,对于浓缩池的设计、污泥运输及后续处理, 都有实用价值。 ⑤污泥肥分 污泥肥分污泥中含有大量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肥分(、磷、钾)、微量元素及 土壤改良剂(有机腐殖质)。 污泥中含有很多植物的营养物、有机物及腐殖质等。营养物主要包括氨、磷 和钾。氮能促进植物茎叶的生长,其中硝酸盐氯可被植物直接利用,氨氨要在土 壤中分解和氧化后才能被利用。磷能激发植物根部的繁殖,加速成熟和植物对病 虫害的抓抗能力。钾能促进植物的生长活力,是发育木质枝干、果浆,构成叶绿 索的重要成分,并能促讲茎叶生长和增加抓抗病虫宝的能力。 污泥中的有机物、腐殖质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保水能力和抗蚀性能,是良 好的土壤改良剂 ⑥污泥重量金属离子含量 污泥重量金属离子含量,它决定污泥能否作为肥料农用。 日本的骨痛病事件,1955一1972年发生在日本富士山县神通川流域。由于 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神通川水体,两岸居民利用河水灌溉农田,使稻米含铜, 居民食用含镉米和含镉水而中毒,患者130人,其中81人死亡。 17.1.5.污泥的处理方案
可供选择的方案大致有。 (参教村) ①生污泥→浓缩·消化→自然干化·最终处置 ②生污泥→浓缩·自然干化一堆肥→最终处置 ③生污泥→浓缩→消化→机械脱水→最终处置 ④生污泥→浓缩→机械脱水→干燥焚烧→最终处置 ⑤生污泥一湿污泥池→最终处置 ⑥生污泥→浓缩→消化→最终处置 17.2污泥浓缩 17.2.1概述 污泥的含水率很高:初沉污泥介于9597%,剩余 污泥达99%以上,故污泥体积大,需对污泥进行脱水处 理。 L.污泥中所含水分大致分类:(如图示) ①颗粒间的空隙水,约占总水分的70%: ②毛细水,即颗粒间毛细管内水,占20%: ③污泥颗粒吸附水: 图8-4污泥水分示意 其它产物 ④颗粒内部水。 2.污泥脱水方法 ①浓缩法:对象、空隙水。因空隙水占多,故浓缩是污泥,减量的主要方法 ②自然干化法与机械脱水法,对象,毛细水。 ③干燥与焚烧法,对象,脱除吸附水与内部水」 不同脱水方法及其脱水效果见表86。 3.污泥浓缩 污泥浓缩是首要程序 对象:剩余污泥、由99%以上降至95%左右。 意义:可减少后续处理机械脱水,调节污泥的混凝剂用量、设备容量大大减 少。 方法:重力浓缩法、污泥气浮浓缩法、离心浓缩法等。 17.2.2污泥重力浓缩法 1.重力浓缩池分类: 重力浓缩池构筑物称重力浓缩池。 分类:连续式重力浓缩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