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污水生物处理(二)—生物膜法 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6学时) 14.1生物膜法的反应机理(2学时) 14.2生物滤池143生物转盘14.4生物接触氧化(4学时)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掌握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概念,熟悉生物滤池,高负荷生物滤池,生物转盘、 生物接触氧化池及生物流化床等生物膜法工艺的工作原理、功能、结构特点、应用条件、 设计计算。 14.1概述 迄今为止,生物处理法仍然是去除污水中有机污染物质最为经济和常用的方法。按 微生物在废水中生长的方式不同,废水生物处理可分为悬浮生长法(活性污泥法)和附 着生长法(生物膜法)两种。前者的微生物悬浮在水中,形成活性污泥的絮状体。后者 的微生物固定在某种介质或滤料的表面上,形成生物膜,生物膜法是与活性污泥法并列 的一种污泥好氧生物处理技术。 ●生物草 自微生物附着在滤料或某种载休上生长繁殖,而形成的膜状生物污泥。 ·生物膜构成: 百由菌胶团、真菌、原生动物、藻类等组成系统。 ·工艺种类: 自生物滤池:普通生物滤池、高负荷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 自生物转盘 生物接触氧化设备(近20~30年发展起来)》 自生物流化床 14.1.1生物膜的构造及净化原理 14.1.1.1净化机理 ①挂膜:污水与滤料接触一定时间形成生物膜 当含有机物的污水通过不断与滤料和其它载体接触,在介质的表面上会逐渐生长出 各种微生物,当微生物的量积案到一定程度,形成了生物膜,具有吸附和降解水中有机 物的作用,这时开始显示出稳定的污水净化效果。这个过程为生物膜法污水处理的启动 阶段,或称挂膜。根据不同的生物膜法工艺、污水性质和水温,挂膜阶段约需15-30天。 1
②生物膜发挥净化功能 生物膜法净化污水的原理可用图(3-1)来说明。生物膜的表面上吸附着一层很薄 的水膜,相对于外侧运动着的水流,水膜是静止的。水流中的有机物可被生物膜氧化 由于水膜中有机物浓度比流动水层中的低,于是流动水层中的有机物可通过水流的茶动 和浓差扩散作用进入水膜中,并进一步扩散到生物膜中去,不断被生物膜吸附、吸收和 隆解。同对,空气中的氧不断溶入水中,诵过流动水层和水膜讲入牛物膜,被激牛物用 来氧化有机物和本身的新陈代谢。微生物在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本身不断增殖,使生 物膜不断变厚,传递进来的氧很快被表层微生物消耗掉,生物膜的内层得不到氧的供应。 使厌氧微生物在生物膜的内侧大量滋长,形成厌氧层,而有机物的分解主要依能好氧层 的作用。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如水、二氧化碳、氨以及其它无机盐则沿相反方向,从生物 膜经过水膜进入流动水层或空气中。当生物膜的厚度不大时,好氧层与厌氧层之间可以 维持平衡关系,厌氧层产生的代谢产物如有机酸、醇类、硫化氢等在透过好氧层时,可 被进一步降解除去,取得满意的出水水质。 生物膜是多种微生物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污水水中吸取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源 ·在代谢过程中获得能量,并形成新的微生物机体。 ③生物膜老化: 但当厌氧层逐渐加厚,厌氧层的代谢产物增多,特别是气态产物不断逸出,削弱了 生物膜的固着力,这时的生物膜称为老化了的生物膜,很容易从介质上脱落下来。同时, 在原来的位置上又生长出新的生物膜 14.1.1.2生物膜的构造 ①附者水层:因为生物膜是高度亲水物质,当 水不断流过其表面形成附者水层 ②好氧膜:几十一几百微米,在生物膜表血和 定深度处构成:存在大量微生物和微型动物:形 成食物链:有机物一→细菌一→原生动物一后生动物 昆虫 ③厌氧膜:当好氧层中微生物不断增殖,好氧 层变厚,O2不能透入,即形成厌氧层 因滤料上的生物膜构过 14.1.2处理流程 ①初沉池:去除可沉降性悬浮物,以免堵塞填料,必须设 ②生物膜反应器:净化水与脱落生物膜一起进入二沉池 ③二沉池:固液分离,截留生物膜 ④回流:普通滤池,不需回流:高负荷及塔式滤池需回流,增大水力负荷
14.1.3生物膜处理法的主要特征 14.1.3.1微生物相方面特征 ①参与净化反应微生物多样化 ·微生物生长栖息、繁衍环境安静、稳定,宜于生长繁殖(不象活性法邦样需要 承受强烈的搅拌冲击) ●生物膜固者在滤料或填料表面,使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日较长,故生物膜中 存在生长世代时间较长,比增殖速率小的微生物如硝化菌 ● 生物膜中还可能大量出现丝状菌,而无污泥膨胀之忧 ●在日光照射到的部位能够出现藻类 ·在滤池上,能够出现苍蝇(滤池蝇)→昆虫 ②食物链长 ·在生物膜中能够栖息高次营养水平的生物,在生物膜上生长繁殖的生物中,动 物性营养一类者所占比例较大,微型动物存活率较高 有机物一细菌一原生动物(纤毛虫)一后生动物(轮虫类、成虫类)一微型动 物(滤池蝇) 所以,生物膜法系统,污泥产量低,剩余污泥量比活性污泥法少14 ③能够存活世代时间较长的微生物 ·在生物膜法中,生物污泥的生物固体停留时间与停留时间无关。因此,硝化菌、 反硝化菌得以繁衍、增殖 生物膜法各项处理工艺都具有一定的硝化功能。当负荷低时,出水水质可高度 硝化,运行简易 ·采用适当运行方式,还可能具有反硝脱氮的功能 ④分段运行与占优种属 生物膜法多分段进行,正常条件下,每段都繁衍与进入本段污水水质相适应的微生 物,并形成占优种属,这非常有利于微生物新陈代谢功能的充分发挥和有机污染物的降 解。 ⑤微生物分层占优 废水自上而下流过滤料,由于不同层微生物膜接触废水不同。 ·上层:细菌为主 ·中、下层:细菌逐浙减少,原生动物、微型动物逐渐增多 14.1.32处理工艺方面特征
①对水质、水量变动有较强的适应性 对流入水质、水量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即间或有一段时间中断进水,对净化功 能不会致命彪响,通水恢复快。 ②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宜于固液分离 脱落生物膜,该生物污泥含动物成份较多,比重较大,颗粒大,沉降性能好。但如 厌氧层过厚,脱落后一形成大量非活性的细小悬浮物分散水中→处理水澄清度降低。 ③能够处理低浓度的污水 生物膜法对低浓度水,也能够取得较好效果,可使原污水BOD5=20~30mg/L一 B0D.=5~10mg/L (活性污泥不适应低浓度,如长期BOD<50~60mgL,将影响絮体形成增长,净化 功能降低,出水水质变差) ④易于维护运行、节能 生物滤池、转盘都是节省能耗的,自然通风供氧,运行费用低 14.1.4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比较 生物膜法 活性污泥法 项目 优点 缺占 优点 缺与 基建费 低 较低 运行费 气候影响 在市季和冬季工在干早夏季运行 在夏天工作正常 在冬天水易结冰 作正常 较难 技术控制 较易控制 需大量工作 权过于浓度大和 废水性质 难处理的工业 对浓度高的工业 废水影明敏感 灰蝇和臭味 蝇多、味大(高 无蝇无味 速滤池) 最后出水 低,可高度 硝 悬浮物多 悬浮物少 个能达高度 硝 二次污泥量 小 大 合成洗涤剂影响 泡沫很少 泡沫多,特别是 放风机
14.2生物滤池 14.2.1概述 生物滤池是以土壤自净原理为基础,在污水灌减的实践基础上,经较原始的间歇砂 滤池和接触滤池而发展起来的人工生物处理技术,已有百余年的发展史。 1893年,英围试验将污水在阳虑料上以滴状喷西讲行净化试验,取得较好效果,1990 年命名为生物过滤法,处理构筑物称生物滤池。世界上第一座人工生物膜污水处理装置 就是生物滤池,是在二十世纪初首先在芙国得到实际应用,比活性污泥法的出现要早约 20年。早先的装置是将污水喷淋在由石子等粒状材料堆积起来的滤料上,依靠滤料层中 生长的生物膜来净化污水,以自然通风供给生物化学反应所需的氧,采用很低的有机负 荷,可获得很好的出水水质,这种装置后来被称为普通生物滤池或低负荷生物滤池,很 快在欧洲和北美得到了应用。普通生物滤池虽然具有出水水质好、管理简单、运行费用 低等的优点,但由于负荷太低,需要的占地面积很大,还有池蝇孳生,卫生条件差等的 缺点。后来对普酒生物被池的虑料层投计加以收讲,提高了有机负荷,并采用部分出水 回流,以所止虑料层的堵塞,使生物滤池的占地面积大大宿小,这种生物滤池称为高负 荷生物滤池,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曾在世界上得到过广泛的使用。 从五十年代中开始,出现了人工制造的塑料滤料,这种滤料具有重量轻,比表面积 和空隙率大等的优点,可提高生物滤池的处理效率,并使加高生物滤池滤料层的高度和 改善通风条件有了可能,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生物滤池的负荷,减小占地面积。使用塑料 滤料的生物滤池一般都很高,称为塔式生物滤池。但无论是高负荷生物滤池或塔式生物 滤池,出水水质都较差,不如活性污泥法的出水水质。在进入七十年代以后,水污染已 成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严重问题。为了控制水亏染,保护水资源,各围政府纷纷制订了 更为严格的污水排放标准,与此同时,活性污泥法和其它生物膜法的污水处理技术同样 在不断发展之中,出现了不少的新工艺技术,上述的两种生物滤池的使用趋于日渐减少 几乎与生物滤池研究发展的同时,其它的一些生物膜法污水处理工艺,诸如生物转 盘、接触氧化、流化床等技术的研究工作都在进行着。 ①种类: ·普通生物滤池:(滴滤池,第一代滤池) ·高负荷生物滤池(塑料工业发展,促进了该滤池发展) ·塔式生物滤池(50年代,德国按化学工业中填料塔方式开发)》 注:均为非浸没状态,便于自然通风 ②生物滤池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从低负荷到高负荷:突破了传统采用的滤料层高 度:扩大了应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