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水利专业 节水灌溉技术毕业设计指导 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 2006年12月
农业水利专业 节水灌溉技术毕业设计指导 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 2006年12月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目 次 第一章 总则 31 第二章 喷灌工程总体设计 第一节 一般却定 .32 第二节 水源分析计算 32 第三章 喷灌技术参数 .34 第四章 管道水力计算 38 第一节 设计流量和设计水刘 38 第二节 水头损失计算 -39 第三节 水锤压力验算 -40 第五章 设备选择与工程设施一 第一节 设备选择 4) 第二节 水源工程- 2 第三节 乘站 .43 第四节 管网 第六章工程施工 46 第一节 一般规定 % 第一节 水源工程施工 .47 第三节 泵站施工一 第四档 管网施工 第七章 设备安装 -49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机电设备安装 -50 第三节 金属管道安装, 第四节 塑料管道安装 .51 第五节 水泥制品管道安装 第六节 竖管和喷头安装 -55 第八章 管道水压试验 56 第一节 一般规定 56 第二节 耐水压试验 第三节 姿水最试验 56 第九章 工程验收 第一节 一般规定 .58 第二节 施工期间验收一 第三节 竣工验收 -58 附录一 名词解释 -59 附录二本规范用词说明 -61 附加说明 -62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目 次 第一章 总则-31 第二章 喷灌工程总体设计-32 第一节 一般规定-32 第二节 水源分析计算-32 第三章 喷灌技术参数-34 第四章 管道水力计算-38 第一节 设计流量和设计水头-38 第二节 水头损失计算-39 第三节 水锺压力验算-40 第五章 设备选择与工程设施-42 第一节 设备选择-42 第二节 水源工程-42 第三节 泵站-43 第四节 管网-44 第六章 工程施工-46 第一节 一般规定-46 第二节 水源工程施工-47 第三节 泵站施工-47 第四节 管网施工-47 第七章 设备安装-49 第一节 一般规定-49 第二节 机电设备安装-50 第三节 金属管道安装-50 第四节 塑料管道安装-51 第五节 水泥制品管道安装-54 第六节 竖管和喷头安装-55 第八章 管道水压试验-56 第一节 一般规定-56 第二节 耐水压试验-56 第三节 渗水量试验-56 第九章 工程验收-58 第一节 一般规定-58 第二节 施工期间验收-58 第三节 竣工验收-58 附录一 名词解释-59 附录二 本规范用词说明-61 附加说明-62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喷灌工程建设必须认真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因地制宜,充 分利用原有水利设施,节省能源,开展综合利用,做到切合实际、技术先进、经 济合理和安全适用。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农业、林业、牧业及园林绿地喷灌工程的设计、施工、 安装和验收。 第1.0.3条喷灌工程的设计、施工、安装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 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喷灌工程总体设计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2.11条喷灌工程的总体设计应根据灌区地形、土壤、气象、水文与水文 地质、作物种植以及社会经济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第2.1.2条喷灌工程的总体设计应符合农田水利规划的要求,应与排水、道 路、林带、供电等系统以及居民点的规划相结合。 第213条喷灌工程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可采用一种或多种系统。喷灌系 统类型应考虑以下因素进行综合比较确定: 一、水源类型及位置 二、灌区面积、地块形状及分布。 三、地形。 四、作物种类。 五、经济条件及劳力状况。 六、能源条件和设备、材料供应状况 七、生产管理体制及技术力量。 八、综合利用要求。 第二节水源分析计算 第2,2.1条喷灌工程总体设计必须对水源水量进行分析计算。对于由已建成 的水利工程供水的喷灌系统,应根据工程原设计和运用情况,确定设计年供水流 量。对于新建水源工程,其供水流量应根据水源类型和勘测资料进行计算确定。 第222条当喷灌水源为河川径流时,水源水量应按下列要求进行计算:
第一章 总 则 第 1.0.1 条 喷灌工程建设必须认真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因地制宜,充 分利用原有水利设施,节省能源,开展综合利用,做到切合实际、技术先进、经 济合理和安全适用。 第 1.0.2 条 本规范适用于农业、林业、牧业及园林绿地喷灌工程的设计、施工、 安装和验收。 第 1.0.3 条 喷灌工程的设计、施工、安装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 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 喷灌工程总体设计 第一节 一 般 规 定 第 2.1.1 条 喷灌工程的总体设计应根据灌区地形、土壤、气象、水文与水文 地质、作物种植以及社会经济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第 2.1.2 条 喷灌工程的总体设计应符合农田水利规划的要求,应与排水、道 路、林带、供电等系统以及居民点的规划相结合。 第 2.1.3 条 喷灌工程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可采用一种或多种系统。喷灌系 统类型应考虑以下因素进行综合比较确定: 一、水源类型及位置 二、灌区面积、地块形状及分布。 三、地形。 四、作物种类。 五、经济条件及劳力状况。 六、能源条件和设备、材料供应状况。 七、生产管理体制及技术力量。 八、综合利用要求。 第二节 水源分析计算 第 2.2.1 条 喷灌工程总体设计必须对水源水量进行分析计算。对于由已建成 的水利工程供水的喷灌系统,应根据工程原设计和运用情况,确定设计年供水流 量。对于新建水源工程,其供水流量应根据水源类型和勘测资料进行计算确定。 第 2.2.2 条 当喷灌水源为河川径流时,水源水量应按下列要求进行计算:
一、具有较长系列的径流资料时,应通过频率计算推求符合设计频率的年径 流量及其年内分配、灌水临界期平均流量。 二、径流资料较少时,应通过相关分析的方法插补延长径流资料,再进行频 率计算推求上述径流特征值。 三、无实测资料时,可选择参证站,通过换算、内插或径流系数等推求径流 系列。也可参照地区性水文手册或图集,结合调查资料推求径流特征值。 第2.2.3条当喷灌水源为当地地面径流时,可参照地区性水文手册或图集, 结合调查资料,确定设计频率的年径流量。 第22.4条当喷灌水源为地下水时,水源水量应根据已有水文地质资料,分 析本区域地下水开采条件,并通过对邻近机井出水情况的调查确定。对于无水文 地质资料的地区,应打勘探井并经抽水试验确定水源水量。 第22.5条喷灌工程总体设计必须进行水源水量和喷灌用水量的平衡计算。 当水源的天然来水过程不能满足喷灌用水要求时,应建蓄水工程。 第2.2.6条喷灌水质应符合现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规定。 第三章喷灌技术参数 第3.01条喷灌设计保证率应根据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确定,一般不应低于 85% 第3.0.2条设计灌水定额和设计灌水周期应根据当地试验资料确定。 在缺乏试验资料的地区,可按照邻近地区的喷灌或地面灌的试验资料,结合 实地调查确定日需水量,按下列公式计算灌水定额及灌水周期: m=100B-)5n (3.02.1) (3.0.2.2) 式中m一设计灌水定额,mm: T一设计灌水周期,d: 一土壤容重,kgcm3: h一计划湿润层深度,cm: 1一适宜土壤含水量上限(重量百分比): 2—适宜土壤含水量下限(重量百分比): n 一喷洒水利用系数: w一日需水量,mm/d,取灌水临界期的平均日需水量。 第3.0.3条喷洒水利用系数,有条件时宜实测确定。无实测资料时,可根据
一、具有较长系列的径流资料时,应通过频率计算推求符合设计频率的年径 流量及其年内分配、灌水临界期平均流量。 二、径流资料较少时,应通过相关分析的方法插补延长径流资料,再进行频 率计算推求上述径流特征值。 三、无实测资料时,可选择参证站,通过换算、内插或径流系数等推求径流 系列。也可参照地区性水文手册或图集,结合调查资料推求径流特征值。 第 2.2.3 条 当喷灌水源为当地地面径流时,可参照地区性水文手册或图集, 结合调查资料,确定设计频率的年径流量。 第 2.2.4 条 当喷灌水源为地下水时,水源水量应根据已有水文地质资料,分 析本区域地下水开采条件,并通过对邻近机井出水情况的调查确定。对于无水文 地质资料的地区,应打勘探井并经抽水试验确定水源水量。 第 2.2.5 条 喷灌工程总体设计必须进行水源水量和喷灌用水量的平衡计算。 当水源的天然来水过程不能满足喷灌用水要求时,应建蓄水工程。 第 2.2.6 条 喷灌水质应符合现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规定。 第三章 喷灌技术参数 第 3.0.1 条 喷灌设计保证率应根据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确定,一般不应低于 85%。 第 3.0.2 条 设计灌水定额和设计灌水周期应根据当地试验资料确定。 在缺乏试验资料的地区,可按照邻近地区的喷灌或地面灌的试验资料,结合 实地调查确定日需水量,按下列公式计算灌水定额及灌水周期: m=100γh(β1-β2) h 1 (3.0.2.1) T= W m η (3.0.2.2) 式中 m——设计灌水定额,mm; T——设计灌水周期,d; r—土壤容重,kg/cm3 ; h——计划湿润层深度,cm; β1——适宜土壤含水量上限(重量百分比); β2——适宜土壤含水量下限(重量百分比); η——喷洒水利用系数; W——日需水量,mm/d,取灌水临界期的平均日需水量。 第 3.0.3 条 喷洒水利用系数,有条件时宜实测确定。无实测资料时,可根据
气候条件在下列数值范围内选取: 风速低于3.4m/s,n=0.80.9: 风速为3.4~5.4m/s,n=0.7~0.8。 注:湿润地区取大值,干旱地区取小值。 第3.0.4条设计风速应采用灌区主要作物关键需水期设计日喷灌时间内平 均风速的多年平均值。 设计风向应采用灌区主要作物关键需水期设计日喷灌时间内的主风向;当不 存在主风向时,应按风向多变设计。 注:应将相差180°的两种风向作为等效风向进行统计。 第3.0.5条喷灌均匀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Cu=1.A/ (3.0.5) h 式中C。一喷灌均匀系数: h上—喷洒水深的平均值,mm: Ah- 一喷洒水深的平均离差,mm。 第3.0.6条喷洒水深的平均值和喷洒水深的平均离差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一、当测点所代表的面积相等时: ∑h h= (3.0.6-1) n 2h-州 △h= (3.0.6-2) 二、当测点所代表的面积不等时: (3.0.6-3) 2h-川 h= (3.0.6-4) 式中h一某测点的喷洒水深,mm: S一某测点所代表的面积,m2:
气候条件在下列数值范围内选取: 风速低于 3.4m/s, η=0.8~0.9; 风速为 3.4~5.4m/s,η=0.7~0.8。 注:湿润地区取大值,干旱地区取小值。 第 3.0.4 条 设计风速应采用灌区主要作物关键需水期设计日喷灌时间内平 均风速的多年平均值。 设计风向应采用灌区主要作物关键需水期设计日喷灌时间内的主风向;当不 存在主风向时,应按风向多变设计。 注:应将相差 180º的两种风向作为等效风向进行统计。 第 3.0.5 条 喷灌均匀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Cu=1- h Dh (3.0.5) 式中 Cu——喷灌均匀系数; h——喷洒水深的平均值,mm; Δh——喷洒水深的平均离差,mm。 第 3.0.6 条 喷洒水深的平均值和喷洒水深的平均离差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一、当测点所代表的面积相等时: h= n h n i å i =1 (3.0.6-1) n h h h n i i - D = å=1 (3.0.6-2) 二、当测点所代表的面积不等时: å å = = = n i i n i i i s s h h 1 1 (3.0.6-3) å å = = - D = n i i n i i i s s h h h 1 1 (3.0.6-4) 式中 hi——某测点的喷洒水深,mm; Si——某测点所代表的面积,m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