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因 消化道疾病——急性肠炎,失去大量的 等渗消化液,如牛的夹 竹桃中毒时的腹泻。 牛瓣胃阻塞、肠变位,大量液体漏出— →腹腔—→血容量↓。 马中暑大汗——丧失大量体液。 牛有机磷中毒——过度流涎,丧失大量 体液。 大面积烧伤——血浆从创面丧失
1、原因 消化道疾病——急性肠炎,失去大量的 等渗消化液,如牛的夹 竹桃中毒时的腹泻。 牛瓣胃阻塞、肠变位,大量液体漏出— →腹腔—→血容量↓。 马中暑大汗——丧失大量体液。 牛有机磷中毒——过度流涎,丧失大量 体液。 大面积烧伤——血浆从创面丧失
2、发展与对机体影响 口渴、尿↓ 血浆渗透压↑ 细胞内水进入血液 细胞脱水 血K+过低 心机能障碍 等渗性脱水 等渗液大量丧失 电解质丢失 HCO3 -↓ 血Na+过低,维持不住血量 血液浓稠,循环血量↓ 组织细胞缺血缺氧 酸性产物↑ 低血容量性休克 酸中毒 肾功能障碍 酸性产物排出↓
2、发展与对机体影响 口渴、尿↓ 血浆渗透压↑ 细胞内水进入血液 细胞脱水 血K+过低 心机能障碍 等渗性脱水 等渗液大量丧失 电解质丢失 HCO3 -↓ 血Na+过低,维持不住血量 血液浓稠,循环血量↓ 组织细胞缺血缺氧 酸性产物↑ 低血容量性休克 酸中毒 肾功能障碍 酸性产物排出↓
3、区别:三种类型脱水的比较。 与高渗性脱水不同,失盐较多, 若单纯补水,缺盐加剧;与低渗性脱 水不同之处失水较多,细胞外液呈高 渗状态,细胞内液因此丧失。故等渗 性脱水,既有因血量减少而引起的循 环衰竭症状,又有因细胞外液高渗和 细胞内液失水而引起的口渴,尿少、 烦躁等症状
3、区别:三种类型脱水的比较。 与高渗性脱水不同,失盐较多, 若单纯补水,缺盐加剧;与低渗性脱 水不同之处失水较多,细胞外液呈高 渗状态,细胞内液因此丧失。故等渗 性脱水,既有因血量减少而引起的循 环衰竭症状,又有因细胞外液高渗和 细胞内液失水而引起的口渴,尿少、 烦躁等症状
四、补液原则与输液标准 1、原则 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 要注意对原发病的治疗 根据脱水程度确定补液量 补 水——增加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 补电解质——调节水盐平衡,维持渗透压。 补葡萄糖——增加营养,能量,提高抵抗力。 补液时要测血Na+含量(毫克当量/升)。 高渗性脱水:补水为主 水:盐=2:1 低渗性脱水:补盐为主 水:盐=1:2 等渗性脱水:补生理盐水为主,水:盐=1:1, 也可适当增补些水
四、补液原则与输液标准 1、原则 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 要注意对原发病的治疗 根据脱水程度确定补液量 补 水——增加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 补电解质——调节水盐平衡,维持渗透压。 补葡萄糖——增加营养,能量,提高抵抗力。 补液时要测血Na+含量(毫克当量/升)。 高渗性脱水:补水为主 水:盐=2:1 低渗性脱水:补盐为主 水:盐=1:2 等渗性脱水:补生理盐水为主,水:盐=1:1, 也可适当增补些水
2、补液量 根据丧失的体液量,加上当天继续丧失量和当天 生理需要来计算 3、补液速度和途径 (1)补液速度——取决于脱水程度与心肺机能。 脱水时,心脏机能因血容量↓而发生障碍时,输液第1 小时可加快,5000ml/小时,第2小时减慢。 心衰时,以点滴为宜。 (2)输液途径: 静脉注射——易控制调节,疗效快。 腹腔补液——心、肺、肾机能不全,不能静脉注 射时。100ml/分钟,2000—4000ml在1~2小时可全部 吸收。 胃肠补液——严重脱水,循环衰竭,腹膜吸收不 良时
2、补液量 根据丧失的体液量,加上当天继续丧失量和当天 生理需要来计算 3、补液速度和途径 (1)补液速度——取决于脱水程度与心肺机能。 脱水时,心脏机能因血容量↓而发生障碍时,输液第1 小时可加快,5000ml/小时,第2小时减慢。 心衰时,以点滴为宜。 (2)输液途径: 静脉注射——易控制调节,疗效快。 腹腔补液——心、肺、肾机能不全,不能静脉注 射时。100ml/分钟,2000—4000ml在1~2小时可全部 吸收。 胃肠补液——严重脱水,循环衰竭,腹膜吸收不 良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