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五 章 脱 水 与 酸 中 毒 教学目的 了解机体内环境失调对疾病发生的意义 掌握脱水和酸中毒的原因及分类特征 脱水、酸中毒对机体影响 教学时间 2 学时 教学方法 复习电解质含量分布与生理功能导入脱水与酸中毒 教材重点、难点 1、脱水、酸中毒等概念 2、脱水的类型及各型发生的原因、特征 3、了解各类机理及病理变化,补液原则 4、各类脱水的区别 5、代谢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因,代偿机理 与病理变化
第 五 章 脱 水 与 酸 中 毒 教学目的 了解机体内环境失调对疾病发生的意义 掌握脱水和酸中毒的原因及分类特征 脱水、酸中毒对机体影响 教学时间 2 学时 教学方法 复习电解质含量分布与生理功能导入脱水与酸中毒 教材重点、难点 1、脱水、酸中毒等概念 2、脱水的类型及各型发生的原因、特征 3、了解各类机理及病理变化,补液原则 4、各类脱水的区别 5、代谢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因,代偿机理 与病理变化
教学内容 概述 一、电解质的含量 主要:K、Na、Ca、P、N、Fe、Mg 少量:Cn、Mn、Co、I、S、F 等,量少作 用大。 二、分布 阳离子 阴离子 细胞内液:k +1 、Mg+2 HPO4 = 、H2PO4 — 、 蛋 白质少量 HCO3 — 细胞外液: Na+ Cl—、HCO3 — (占全部阳离子92%)
教学内容 概述 一、电解质的含量 主要:K、Na、Ca、P、N、Fe、Mg 少量:Cn、Mn、Co、I、S、F 等,量少作 用大。 二、分布 阳离子 阴离子 细胞内液:k +1 、Mg+2 HPO4 = 、H2PO4 — 、 蛋 白质少量 HCO3 — 细胞外液: Na+ Cl—、HCO3 — (占全部阳离子92%)
电解质分布特点,决定了细胞内外电 解质组成差异。 ①电解质通过细胞膜不是太自由的, 依靠Na+泵主动运输,比水慢得多,而且耗 能。 ②电解质的浓度越大,渗透压就越高, 吸水能力就越强。 ③细胞内外体液交流,主要取决于对 渗透压有积极作用的电解质在细胞内外的 浓度
电解质分布特点,决定了细胞内外电 解质组成差异。 ①电解质通过细胞膜不是太自由的, 依靠Na+泵主动运输,比水慢得多,而且耗 能。 ②电解质的浓度越大,渗透压就越高, 吸水能力就越强。 ③细胞内外体液交流,主要取决于对 渗透压有积极作用的电解质在细胞内外的 浓度
三、功能 1、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的兴奋 性(维持心肌、神经、肌细胞的静息 电位,参与其动作电位的形成); 2、维持内环境的渗透压、PH、 水的代谢平衡; 3、参与机体组织和生物活性物 质的构成; 4、参与酶系统的反应
三、功能 1、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的兴奋 性(维持心肌、神经、肌细胞的静息 电位,参与其动作电位的形成); 2、维持内环境的渗透压、PH、 水的代谢平衡; 3、参与机体组织和生物活性物 质的构成; 4、参与酶系统的反应
第 一 节 脱 水 脱水: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液容量明显减 少称为脱水(dehydration)。 在疾病的过程中,机体从外界摄入的水 分不足或体液丧失过多,引起体液总量减少, 出现循环血量减少和组织失水的现象。 此时水代谢呈负平衡状态,并伴有钠的 丢失。通过测定血钠的浓度,可计算出细胞 外液的渗透压,根据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 脱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高渗性脱水、低渗 性脱水、等渗性脱水
第 一 节 脱 水 脱水: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液容量明显减 少称为脱水(dehydration)。 在疾病的过程中,机体从外界摄入的水 分不足或体液丧失过多,引起体液总量减少, 出现循环血量减少和组织失水的现象。 此时水代谢呈负平衡状态,并伴有钠的 丢失。通过测定血钠的浓度,可计算出细胞 外液的渗透压,根据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 脱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高渗性脱水、低渗 性脱水、等渗性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