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各省地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第一期) 2019年山东省威海市初中学业考试 (一)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 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 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 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 之土,髙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 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乂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 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泰川,百姓轨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平?诚如是, 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日:“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①曹操比于袁绍/②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 B.①利尽南海/②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C.①信义著于四海/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D.①于是与亮情好日密/②而乡邻之生日蹙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①然操遂能克绍/②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B.①贤能为之用/②梅花为寒所勒 C.①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②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D.①犹鱼之有水也/②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8.选文中诸葛亮论述的理论依据可以用《孟子>两章》中的哪句话来概括?
2019 年各省地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第一期) 2019 年山东省威海市初中学业考试 (一)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 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 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 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 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 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 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泰川,百姓轨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 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中国#&教@育出^版*网]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日:“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 5.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曹操比.于袁绍/②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 B. ①利.尽南海/②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C. ①信.义著于四海/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D. ①于是与亮情好日.密/②而乡邻之生日.蹙 6.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①然操遂.能克绍/②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B. ①贤能为.之用/②梅花为.寒所勒 C. ①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②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D. ①犹鱼之.有水也/②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8. 选文中诸葛亮论述的理论依据可以用《孟子>两章》中的哪句话来概括?
【答案】 5.D6.D 7.百姓谁能不拿着饭食水酒来迎接您呢? 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解析】 【5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一次多义。A:相比/挨着。B:物资/利益。C:信用/守信,诚实,说真话。 D:一天天/一天天。故选D 【6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的含义。A:都是“竟然”。B:都是“被”。C:都是表转折的连 词。D:主谓之间/定语后置。故选D。 【7题详解】 此题考査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 进行语序调整。“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句中“孰”意思是“谁”,“箪 食壶浆”意思是“用篮子盛饭,用壶盛酒”,“以”意思是“来”。语序正常,据此翻 译 【8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内容的迁移理解。从文中“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智 能之士思得明君”,“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等句子看出,诸 葛亮很看重人和这一要素,这与《孟子》中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 是一致的。据此作答。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臣闻众少成多,积小致巨,故圣人莫不以暗致明,以微致显;是以尧发于诸侯,舜 兴乎深山,非一日而显也,盖有渐以致之矣。言出于己,不可塞也;行发于身,不可掩 也;言行,治之大者,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故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行发于身,不可掩也。 10.结合本段文字的中心观点,谈谈你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答案】 5. D 6. D 7. 百姓谁能不拿着饭食水酒来迎接您呢? 8.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解析】 【5 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一次多义。A:相比/挨着。B:物资/利益。C:信用/守信,诚实,说真话。 D:一天天/一天天。故选 D。 【6 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的含义。A:都是“竟然”。B:都是“被”。C:都是表转折的连 词。D:主谓之间/定语后置。故选 D。 【7 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 进行语序调整。“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句中“孰”意思是“谁”,“箪 食壶浆”意思是“用篮子盛饭,用壶盛酒”,“以”意思是“来”。语序正常,据此翻 译。 【8 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内容的迁移理解。从文中“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智 能之士思得明君”,“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等句子看出,诸 葛亮很看重人和这一要素,这与《孟子》中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 是一致的。据此作答。 [中国教育出*&版@网#~]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臣闻众少成多,积小致巨,故圣人莫不以暗致明,以微致显;是以尧发于诸侯,舜 兴乎深山,非一日而显也,盖有渐以致之矣。言出于己,不可塞也;行发于身,不可掩 也;言行,治之大者,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故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 9.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行发于身,不可掩也。 10. 结合本段文字的中心观点,谈谈你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答案】 9.行为是由自身做出来的,无法掩饰 10.要注意一言一行,从小事做起,注重积累,提高品德修养。 【解析】 【9题详解】 此题考査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 进行语序调整。“行发于身,不可掩也”句中“发”意思是“表现”,“于”意思是 从”。语序正常,据此翻译。 【10题详解】 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章的观点“众少成多,积小致巨”,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 是:众多的少数,能够聚成多数:积累细小,便可成为巨大。指道德修养要从小事做起 据此理解作答。 浙江省杭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少述足下:某到京师己数月,求一官以出。既未得所欲,而一舟为火所燔,为生 之具略尽,所不燔者人而已。人之多不适意,岂独我乎?然足下之亲爱我良厚,其亦欲 知我所以处此之安否也,故及此耳。何时当邂逅,以少释愁苦之心乎?某自度不能数大 貝亦崽得一官以俱不知何处其诸不一一,千万自爱!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孙少述,一字正之,与王荆公交最厚,故荆公《别少述》诗云:“应须一曲千回首, 西去论心有几人?”其相与如此。及荆公当国,数年不复相闻,人谓二公之交遂睽。然 少述初不以为意也。及荆公再罢相归,过高沙,少述适在焉。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 相劳苦,两公皆自忘其穷达。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瞽乃散。荆公曰: “退即解舟。,无由再见。”少述曰:“如此,更不去奉谢矣。”然惘惘各有惜别之色 人然后知两公之未易测也。” (选自《老学庵笔记》,有删改) 【注释】①某:我,谦称。这里是王安石自称。乙文王荆公即王安石。②燔:焚烧 ③睽:背离,不合。④惟相劳苦:只是相互安慰。⑤穷达:政治上的失意与显达。⑥剧:
【答案】 9. 行为是由自身做出来的,无法掩饰。 10. 要注意一言一行,从小事做起,注重积累,提高品德修养。 【解析】 【9 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 进行语序调整。“行发于身,不可掩也”句中“发”意思是“表现”,“于”意思是 “从”。语序正常,据此翻译。 【10 题详解】 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章的观点“众少成多,积小致巨”,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 是:众多的少数,能够聚成多数;积累细 小,便可成为巨大。指道德修养要从小事做起。 据此理解作答。 浙江省杭州市 2019 年中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少述足下:某①到京师已数月,求一官以出。既未得所欲,而一舟为火所燔②,为生 之具略尽,所不燔者人而已。人之多不适意,岂独我乎?然足下之亲爱我良厚,其亦欲 知我所以处此之安否也,故及此耳。何时当邂逅,以少释愁苦之心乎?某自度不能数十 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诸不一一,千万自爱!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乙) 孙少述,一字正之,与王荆公交最厚,故荆公《别少述》诗云:“应须一曲千回首, 西去论心有几人?”其相与如此。及荆公当国,数年不复相闻,人谓二公之交遂睽③。然 少述初不以为意也。及荆公再罢相归,过高沙,少述适在焉。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 相劳苦④,两公皆自忘其穷达⑤。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⑥谈经学,抵暮乃散。荆公曰: “退即解舟⑦,无由再见。”少述曰:“如此,更不去奉谢⑧矣。”然惘惘各有惜别之色。 人然后知两公之未易测也。” (选自《老学庵笔记》,有删改) 【注释】①某:我,谦称。这里是王安石自称。乙文王荆公即王安石。②燔:焚烧。 ③睽:背离,不合。④惟相劳苦:只是相互安慰。⑤穷达:政治上的失意与显达。⑥剧:
流畅,痛快。⑦解舟:退居江湖。⑧奉谢:奉,敬辞。奉谢,表示谢意 16.下列对甲文中王安石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离家乡 B.谋官不顺 C.财物受损 D.身体不适 17.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18.参考词典解释,谈谈“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两公皆自忘其穷达。 《古代汉语词典》“亟”的义项:①急速,赶快。②危急。③通“ 极”,至, 19.用现代汉语书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 20.王安石和孙少述的故事,在交友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答案】16.D17.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18.“亟”为急速、赶快的意思。写出了王安石想见到孙少述的急切心情,体现友情的 深厚。 19.(孙少述)于是就留下王安石,摆设酒宴,一起吃饭,畅谈经学,到晚上才分开。 20.朋友要相互关心:王安石写信给孙少述告知近况,让他不必担心;真正的友情不会 受时间、距离、地位的影响:王安石为官时与孙少述来往不多,罢官回乡后交往如故 朋友要相互信任:人们议论他们关系不和,孙少述从不放在心上。 【解析】 【16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过“到京师已数月”可以看出他远离家乡,“求一 官以出。既未得所欲”,可见他谋官不顺;“一舟为火所燔°,为生之具略尽”可以看出 他财产受损。故理解有误的是D. 【17题详解】 此题考査的是断句。解答此类试题时,结合意思进行断句。“某自度不能数十日 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翻译为“我估计过不了多久,也应当能 谋个官职,只是不知道去哪里罢了。”故此断句为: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 /但不知何处耳
流畅,痛快。⑦解舟:退居江湖。⑧奉谢:奉,敬辞。奉谢,表示谢意。 16. 下列对甲文中王安石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远离家乡 B. 谋官不顺 C. 财物受损 D. 身体不适 17.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某 自 度 不 能 数 十 日 亦 当 得 一 官 以 出 但 不 知 何 处 耳。 18. 参考词典解释,谈谈“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两公皆自忘其穷达。 19. 用现代汉语书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 20. 王安石和孙少述的故事,在交友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答案】16. D 17. 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18. “亟”为急速、赶快的意思。写出了王安石想见到孙少述的急切心情,体现友情的 深厚。 19. (孙少述)于是就留下王安石,摆设酒宴,一起吃饭,畅谈经学,到晚上才分开。 20. 朋友要相互关心:王安石写信给孙少述告知近况,让他不必担心;真正的友情不会 受时间、距离、地位的影响:王安石为官时与孙少述来往不多,罢官回乡后交往如故; 朋友要相互信任:人们议论他们关系不和,孙少述从不放在心上。 【解析】 【16 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过“到京师已数月”可以看出他远离家乡,“求一 官以出。既未得所欲”,可见他谋官不顺;“一舟为火所燔②,为生之具略尽”可以看出 他财产受损。故理解有误的是 D. 【17 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断句。解答此类试题时,结合意思进行断句。“某 自 度 不 能 数 十 日 亦 当 得 一 官 以 出 但 不 知 何 处 耳。”翻译为“我估计过不了多久,也应当能 谋个官职,只是不知道去哪里罢了。”故此断句为: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 /但不知何处耳
【18题详解】 此题考査的是对文中词语的赏析。“亟往造之”意思是“极速赶往造访少述”,“亟” 意思是“极速”写出了王安石急于想见到少述,可见两人感情深厚。据此作答 【19题详解】 此题考査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 进行语序调整。“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句中“遂”意思是“于 是”,“置”意思是“备办”,“剧”意思是“痛快”,“抵”意思是“到了”。该句 语序正常,据此翻译。 【20题详解】 此题考査的对文章内容的感悟。两文中都表现了两人的交情深厚,当王安石在逆境中还 不忘给少述写信,希望他不要过分担心自己,告诉我们好朋友要互相关心。当王安石为 官时,虽然来往不多,但两人的交情并没有断,告诉我们真正的友情不受客观因素的制 约,朋友之间要相互信任。据此作答 译文: (甲)少述(孙侔,字少述)先生:我来到京城已经有几个月字,想要谋个一官半职。 我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船也被火烧了,自己生活所用的器物也都被烧了,唯一没有被 烧的就是我这个人罢了。人大多有不如意的时候,难道只是我吗?但是先生您喜爱我的 善良淳厚,大概也想知道我现在的处境是否安好,所以到了这里。什么时候能够相遇, 以此来减轻我愁苦的心情呢?我估计,过不了多久,也应当能谋个官职,只是不知道去 哪里罢了。其他的就不一一赘述,千万保重。 (乙)孙少述,一字正之,和王安石交情最为深厚,所以王安石《别少述》中有一句诗 写到:“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他们的感情大概如此。等到王安石做了 相国,几年不再相见,人们都认为两个人的交情就此背离了。但是少述并不这样认为。 等到王安石再次被罢免宰相后回来,经过高沙。少述恰好闲居在这里。王安石于是急忙 前去拜访,少述出来迎接他,只是相互安慰,两人都忘了自己政治上的失意和显达。少 述于是挽留王安石,设酒宴款待他,两人痛快地谈论文学,直到天黑才散去。王安石说: “此次被罢官之后我就将退隐江湖,恐怕没有机会与你再见面了。”少述说:“这样的 话,那我就更不去与你告别了。 两人分别是,必然若失,都流露出依依不舍的神 色。此后,人们才知道两位先生的君子之交情(情谊)是很难揣测的 2019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
【18 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中词语的赏析。“亟往造之”意思是“极速赶往造访少述”,“亟” 意思是“极速”写出了王安石急于想见到少述,可见两人感情深厚。据此作答。 【19 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 进行语序调整。“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句中“遂”意思是“于 是”,“置”意思是“备办”,“剧”意思是“痛快”,“抵”意思是“到了”。该句 语序正常,据此翻译。 【20 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对文章内容的感悟。两文中都表现了两人的交情深厚,当王安石在逆境中还 不忘给少述写信,希望他不要过分担心自己,告诉我们好朋友要互相关心。当王安石为 官时,虽然来往不多,但两人的交情并没有断,告诉我们真正的友情不受客观因素的制 约,朋友之间要相互信任。据此作答。 译文: (甲)少述(孙侔,字少述)先生:我来到京城已经有几个月字,想要谋个一官半职。 我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船也被火烧了,自己生活所用的器物也都被烧了,唯一没有被 烧的就是我这个人罢了。人大多有不如意的时候,难道只是我吗?但是先生您喜爱我的 善良淳厚,大概也想知道我现在的处境是否安好,所以到了这里。什么时候能够相遇, 以此来减轻我愁苦的心情呢?我估计,过不了多久,也应当能谋个官职,只是不知道去 哪里罢了。其他的就不一一赘述,千万保重。 (乙)孙少述,一字正之,和王安石交情最为深厚,所以王安石《别少述》中 有一句诗 写到:“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他们的感情大概如此。 等到王安石做了 相国,几年不再相见,人们都认为两个人的交情就此背离了。但是少述并不这样认为。 等到王安石再次被罢免宰相后回来,经过高沙。少述恰好闲居在这里。王安石于是急忙 前去拜访,少述出来迎接他,只是相互安慰,两人都忘了自己政治上的失意和显达。少 述于是挽留王安石,设酒宴款待他,两人痛快地谈论文学,直到天黑才散去。王安石说: “此次被罢官之后我就将退隐江湖,恐怕没有机会与你再见面了。”少述说:“这样的 话,那我就更不去与你告别了。” 两人分别是,必然若失,都流露出依依 不舍的神 色。此后,人们才知道两位先生的君子之交情(情谊)是很难揣测的。 2019 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