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各省地市中考议论文阅读试题汇编(第一期) 湖南省衡阳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 议论文阅读(10分) 有趣的人不苟且 孟祥夫 ①生活中,要是听说某某是个有趣的人,让人不免心驰神往,想要结识一番。有趣, 和枯燥、乏味人相对,是一个人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是平淡生活里的“调味剂”。说 个人有趣,是很高的评价。正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②那么,何为有趣?明人袁宏道说:“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 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对“什么是趣”, 古今中外,尚无定论,只能见仁见智。在文人墨客笔下,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 物有天趣。趣者,存乎一心,大凡让人心生快意、心旷神怡的,都莫不有趣 ③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有时,即便身处逆境,他们也能过得兴致盎然;即便 眼前满是苟且,他们也总能找到诗和远方。苏轼就是个十足有趣的人。被贬官后,他没 有愁肠百结,而是发现了生活的真和趣。在黄州,他把“价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 贫者不解煮”的猪肉,做成了色、香、味俱全的“东坡肉”,并撰文《猪肉颂》,讲述 烧制心得。除了“东坡肉”,还有“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饼”,都轰动一时, 流传甚广。生活拮据,苏轼辟地耕种,以此为乐,写出《东坡八首》《雨后行菜圃》等 诗,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 ④有趣的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为万般好奇,凡事都想探个究竟、弄个明白, 自然就能找到常人一般难以发现的趣和乐。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写道:“余忆童稚 时,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他笔下的 文字也是妙趣横生,比如,“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 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 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如此趣味盎然的文字,若非有趣之人,肯定抓耳挠腮、 冥思苦想也写不出来 ⑤有趣的人,深藏大智慧。要从平淡的日子中咂摸出趣味,离不开对生活的敏锐洞 察,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悉,对知识阅历的深厚积淀。鲁迅先生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 的人。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鲁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针砭时弊,入木三分。而鲁 迅本人,却幽默、有趣得很。一次,友人给鲁迅捎来一些柿霜糖,“吃起来又凉又细腻”。 有药用效果,他本想留着以后吃。谁料,“夜间,又将藏着的柿霜糖吃了一大半,因为 第1页共20页
第 1 页 共 20 页 2019 年各省地市中考议论文阅读试题汇编(第一期) 湖南省衡阳市 2019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 议论文阅读(10 分) [ 有趣的人不苟且 孟祥夫 ①生活中,要是听说某某是个有趣的人,让人不免心驰神往,想要结识一番。有趣, 和枯燥、乏味人相对,是一个人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是平淡生活里的“调味剂”。说 一个人有趣,是很高的评价。正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②那么,何为有趣?明人袁宏道说:“世人所难得者唯趣。 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 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对“什么是趣”, 古今中外,尚无定论,只能见仁见智。在文人墨客笔下,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 物有天趣。趣者,存乎一心,大凡让人心生快意、心旷神怡的,都莫不有趣。 ③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有时,即便身处逆境,他们也能过得兴致盎然;即便 眼前满是苟且,他们也总能找到诗和远方。苏轼就是个十足有趣的人。被贬官后,他没 有愁肠百结,而是发现了生活的真和趣。在黄州,他把“价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 贫者不解煮”的猪肉,做成了色、香、味俱全的“东坡肉”,并撰文《猪肉颂》,讲述 烧制心得。除了“东坡肉”,还有“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饼”,都轰动一时, 流传甚广。生活拮据,苏轼辟地耕种,以此为乐,写出《东坡八首》《雨后行菜圃》等 诗,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 ④有趣的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为万般好奇,凡事都想探个究竟、弄个明白, 自然就能找到常人一般难以发现的趣和乐。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写道:“余忆童稚 时, 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他笔下的 文字也是妙趣横生,比如,“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 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 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如此趣味盎然的文字,若非有趣之人,肯定抓耳挠腮、 冥思苦想也写不出来。 ⑤有趣的人,深藏大智慧。要从平淡的日子中咂摸出趣味,离不开对生活的敏锐洞 察,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悉,对知识阅历的深厚积淀。鲁迅先生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 的人。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鲁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针砭时弊,入木三分。而鲁 迅本人,却幽默、有趣得很。一次,友人给鲁迅捎来一些柿霜糖,“吃起来又凉又细腻”。 有药用效果,他本想留着以后吃。谁料,“夜间,又将藏着的柿霜糖吃了一大半,因为
我忽而又以为嘴角上生疮的时候究竟不很多,还不如现在趁新鲜吃一点。不料一吃,又 吃了一大半。”读到此处,让人忍俊不禁,掩卷而笑。 ⑥有趣的人,不仅自己收获快乐,也是别人的“开心果”。而人一旦无趣,就不免 面目可憎,让人避之不及。现在,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平日以“斗图”为乐, 从各类小游戏、小程序中寻求快意,而一旦合上电脑、锁住手机,往往双眼发胀,大脑 茫然,趣味尽失。这样的趣,终非真趣。不妨学学前人,多发现、挖掘生活的趣味,多 吸收、汲取方方面面的知识,让自己有趣,让生活有味。 ⑦梁启超说:“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 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他何用。”所以,不如行 动起来,从明天起,做一个有趣的人 《人民日报》(2018年01月30日18版) 19.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要做一个有趣的人 B.“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是对一个人很高的评价。 C.“开心果”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阐述了“有趣的人”不仅自己生活快乐, 而且能够给别人带来快乐的观点。语言轻松活泼,具有趣味性。 D.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平日以“斗图”为乐,从各类小游戏、小程序中寻求快 意,这样的趣也是真趣。 20.下列事例与本文“做一个有趣的人”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钱钟书行事如顽童,经常在他女儿睡着时,用墨笔在她脸上画胡子,在肚皮上画鬼脸, 给女儿起各种形象的绰号来戏弄她。即使生活清苦,但这个有趣的爸爸却让他的女儿从 小就知晓了乐观与探索的可贵。 B.有一次,苏格拉底在街上行走,有人用棍子打他的背,但很快的,他又若无其事的站 起来。目睹整个经过的旁人问他:“你挨打,为什么不还手?”苏格拉底微笑地回答:“当 一只发野性的驴踢你时,你会还它一脚吗?” 秦惠王有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公子疾。他为人幽默风趣,但美中不足的是,他脖子下面 因病长了一个大肿瘤,被时人戏称为“智囊”,意思是他的智慧都在这大囊里。他自己 对有这个大肿瘤不自卑,对别人的戏称也不介意 D.唐代名相房玄龄,未做官时,有一次患重病,对他太太卢氏说:“我若病死,你不要 守寡,要再嫁。”卢氏到房内,挖出一只眼睛以示终身不改节。后来房玄龄病愈,一直 升到宰相高位,始终对夫人极为尊敬 21.本文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第2页共20页
第 2 页 共 20 页 我忽而又以为嘴角上生疮的时候究竟不很多,还不如现在趁新鲜吃一点。不料一吃,又 吃了一大半。”读到此处,让人忍俊不禁,掩卷而笑。 ⑥有趣的人,不仅自己收获快乐,也是别人的“开心果”。而人一旦无趣,就不免 面目可憎,让人避之不及。现在,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平日以“斗图”为乐, 从各类小游戏、小程序中寻求快意,而一旦合上电脑、锁住手机,往往双眼发胀,大脑 茫然,趣味尽失。这样的趣,终非真趣。不妨学学前人,多发现、挖掘生活的趣味,多 吸收、汲取方方面面的知识,让自己有趣,让生活有味。 ⑦梁启超说:“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 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他何用。”所以,不如行 动起来,从明天起,做一个有趣的人。 《人民日报》(2018 年 01 月 30 日 18 版) 19.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要做一个有趣的人。 B. “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是对一个人很高的评价。 C. “开心果”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阐述了“ 有趣的人”不仅自己生活快乐, 而且能够给别人带来快乐的观点。语言轻松活泼,具有趣味性。 D. 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平日以“斗图”为乐,从各类小游戏、小程序中寻求快 意,这样的趣也是真趣。 20. 下列事例与本文“做一个有趣的人”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钱钟书行事如顽童,经常在他女儿睡着时,用墨笔在她脸上画胡子,在肚皮上画鬼脸, 给女儿起各种形象的绰号来戏弄她。即使生活清苦,但这个有趣的爸爸却让他的女儿从 小就知晓了乐观与探索的可贵。 B. 有一次,苏格拉底在街上行走,有人用棍子打他的背,但很快的,他又若无其事的站 起来。目睹整个经过的旁人问他:“你挨打,为什么不还手?”苏格拉底微笑地回答:“当 一只发野性的驴踢你时,你会还它一脚吗?” C. 秦惠王有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公子疾。他为人幽默风趣,但美中不足的是,他脖子下面 因病长了一个大肿瘤,被时人戏称为“智囊”,意思是他的智慧都在这大囊里。他自己 对有这个大肿瘤不自卑,对别人的戏称也不介意。 D. 唐代名相房玄龄,未做官时,有一次患重病,对他太太卢氏说:“我若病死,你不要 守寡,要再嫁。”卢氏到房内,挖出一只眼睛以示终身不改节。后来房玄龄病愈,一直 升到宰相高位,始终对夫人极为尊敬。 21. 本文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过“不苟且”的生活?结合全文简要回容 【答案】19.D20.D 1.举例论证。用苏轼身处逆境,依然对生活充满激情,用心做美食,用心写诗的事例, 论证了本段“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的观点。既具有故事性,又有事实胜于雄辩 的说服力。 22.不苟且就要做一个有趣的人。有趣的人就需要对生活抱有大爱;就要有着强烈的好 奇心;不仅自己收获快乐,也是别人的“开心果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査阅读提取信息能力。这是一篇议论文,重点在作者的看法和主张。D.有误。第 ⑥段,“现在,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平日以‘斗图’为乐,从各类小游戏、小 程序中寻求快意,而一旦合上电脑、锁住手机,往往双眼发胀,大脑茫然,趣味尽失。 这样的趣,终非真趣”。 【20题详解】 此题考査论据的运用能力。论据必须要能证明观点,才是可取的材料,才能做论据用。D 项,“卢氏到房内,挖出一只眼睛以示终身不改节”“房玄龄病愈,一直升到宰相高位, 始终对夫人极为尊敬”表现的是二人对爱情的忠贞,与“做一个有趣的人”含义不相同。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要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初中阶段最 主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四种。做题时要深入文章 具体内容,首先辨别出论证方法,然后再联系上下文,明确论证了什么观点。根据第③ 段的内容可知,为了论证本段的分论点一一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列举了苏轼身 处逆境,依然对生活充满激情,用心做美食,用心写诗的事例,属于举例论证。答题模 式: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分论点,进一步证明中心论点, 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22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全文论述内容的概括。通读全文,划分层次,结合论点及每一层的分论点回 答。首先结合论点回答。文章的标题“有趣的人不苟且”告诉我们不苟且就要做一个有 趣的人。其次结合每一部分的分论点回答。“有趣的人就需要对生活抱有大爱”“有趣 第3页共20页
第 3 页 共 20 页 22. 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过“不苟且”的生活?结合全文简要回容。 【答案】19. D 20. D 21. 举例论证。用苏轼身处逆境,依然对生活充满激情,用心做美食,用心写诗的事例, 论证了本段“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的观点。既具有故事性,又有事实胜于雄辩 的说服力。 22. 不苟且就要做一个有趣的人。有趣的人就需要对生活抱有大爱;就要有着强烈的好 奇心;不仅自己收获快乐,也是别人的“开心果”。 【解析】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阅读提取信息能力。这是一篇议论文,重点在作者的看法和主张。D.有误。第 ⑥段,“现在,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平日以‘斗图’为乐,从各类小游戏、小 程序中寻求快意,而一旦合上电脑、锁住手机,往往双眼发胀,大脑茫然,趣味尽失。 这样的趣,终非真趣”。 【20 题详解】 此题考查论据的运用能力。论据必须要能证明观点,才是可取的材料,才能做论据用。D 项,“卢氏到房内,挖出一只眼睛以示终身不改节”“房玄龄病愈,一直升到宰相高位, 始终对夫人极为尊敬”表现的是二人对爱情的忠贞,与“做一个有趣的人”含义不相同。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要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初中阶段最 主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四种。做题时要深入文章 具体内容,首先辨别出论证方法,然后再联系上下文,明确论证了什么观点。根据第③ 段的内容可知,为了论证本段的分论点——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列举了苏轼身 处逆境,依然对生活充满激情,用心做美食,用心写诗的事例,属于举例论证。答题模 式: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分论点,进一步证明中心论点, 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22 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全文论述内容的概括。通读全文,划分层次,结合论点及每一层的分论点回 答。首先结合论点回答。文章的标题“有趣的人不苟且”告诉我们不苟且就要做一个有 趣的人。其次结合每一部分的分论点回答。“有趣的人就需要对生活抱有大爱”“有趣
的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趣的人,深藏大智慧”“有趣的人,不仅自己收获快乐, 也是别人的‘开心果’”。最后精炼地整合答案即可 江苏省宿迁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谈谦虚 朱光潜 ①谦虚并非故意自贬身价,做客套应酬,像虚伪者所常表现的假面孔;它是起于自 知之明,知道自己所已知的比起世间所可知的非常渺小,未知世界随着已知世界扩大, 愈前走发现天边愈远。他发现宇宙的无边无底,对之不能不起崇高雄伟之感,反观自己 渺小,就不能不起谦虚之感。谦虚必起于自我渺小的意识,谦虚者的心目中必有一种为 自己所不知不能的高不可攀的东西,老是要抬着头去望它。这东西可以是全体宇宙,可 以是圣贤豪杰,也可以是一个崇高的理想。一个人必须见地高远,知道天高地厚才能真 正地谦虚,不知道天髙地厚的人就老是觉得自己伟大,海若未曾望洋,就以为“天下之 美尽在己”。谦虚有它消极方面,就是自我渺小的意识;也有它积极方面,就是高远的 瞻瞩与恢阔的胸襟, ②看浅一点,谦虚是一种处世哲学。“人道恶盈而喜谦”,人本来没有可盈的时候, 自以为盈,就无法再有所容纳,有所进益。谦虚是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强”。 切自然节奏都是一起一伏。引弓欲张先弛,升高欲跳先蹲,谦虚是进取向上的准备。老 子譬道,常用谷和水。“谷神不死”“旷兮其若谷”“上善若水”“天下莫柔弱于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谷虚所以有容,水柔所以不毁。人的谦虚可以说是取法于谷和 水,它的外表虽是空旷柔弱,而它的内在力量却极刚健。这道理好比打太极拳,极力求 绵软柔缓,可是“四两拨千斤”,极强悍的力十在这轻推慢挽之间可以望风披靡 ③看深一点,谦虚是一种宗教情绪。宗教都有一个被崇拜的崇高的对象,我们向外 所呈献给被崇拜的对象是虔敬,向内所对待自己的是谦虚。虔敬和谦虚是宗教情绪的两 方面,内外相应相成。这种情绪和美感经验中的"崇高意识”以及一般人的英雄崇拜心理 是相同的。我们突然间发现对象无限伟大,无形中自觉此身渺小,于是栗然生畏,肃然 起敬:但是惊心动魄之余,就继以心领神会,物我交融,不知不觉中把自己也提升到那同 样伟大的境界。对自然界的壮观如此,对伟大的英雄如此,对理想中所悬的全知全能的 神或尽善尽美的境界也是如此。在这种心境中,我们同时感到自我的渺小和人性的尊严, 自卑和自尊打成一片 第4页共20页
第 4 页 共 20 页 的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趣的人,深藏大智慧”“有趣的人,不仅自己收获快乐, 也是别人的‘开心果’”。最后精炼地整合答案即可。 江苏省宿迁市 2019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谈谦虚 朱光潜 ①谦虚并非故意自贬身价,做客套应酬,像虚伪者所常表现的假面孔;它是起于自 知之明,知道自己所已知的比起世间所可知的非常渺小,未知世界随着已知世界扩大, 愈前走发现天边愈远。他发现宇宙的无边无底,对之不能不起崇高雄伟之感,反观自己 渺小,就不能不起谦虚之感。谦虚必起于自我渺小的意识,谦虚者的心目中必有一种为 自己所不知不能的高不可攀的东西,老是要抬着头去望它。这东西可以是全体宇宙,可 以是圣贤豪杰,也可以是一个崇高的理想。一个人必须见地高远,知道天高地厚才能真 正地谦虚,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人就老是觉得自己伟大,海若未曾望洋,就以为“天下之 美尽在己”。谦虚有它消极方面,就是自我渺小的意识;也有它积极方面,就是高远的 瞻瞩与恢阔的胸襟。 ②看浅一点,谦虚是一种处世哲学。“人道恶盈而喜谦”,人本来没有可盈的时候, 自以为盈,就无法再有所容纳,有所进益。谦虚是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强”。一 切自然节奏都是一起一伏。引弓欲张先弛,升高欲跳先蹲,谦虚是进取向上的准备。老 子譬道,常用谷和水。“谷神不死”“旷兮其若谷”“上善若水”“天下莫柔弱于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谷虚所以有容,水柔所以不毁。人的谦虚可以说是取法于谷和 水,它的外表虽是空旷柔弱,而它的内在力量却极刚健。这道理好比打太极拳,极力求 绵软柔缓,可是“四两拨千斤”,极强悍的力士在这轻推慢挽之间可以望风披靡。 ③看深一点,谦虚是一种宗教情绪。宗教都有一个被崇拜的崇高的对象,我们向外 所呈献给被崇拜的对象是虔敬,向内所对待自己的是谦虚。虔敬和谦虚是宗教情绪的两 方面,内外相应相成。这种情绪和美感经验中的"崇高意识"以及一般人的英雄崇拜心理 是相同的。我们突然间发现对象无限伟大,无形中自觉此身渺小,于是栗然生畏,肃然 起敬:但是惊心动魄之余,就继以心领神会,物我交融,不知不觉中把自己也提升到那同 样伟大的境界。对自然界的壮观如此,对伟大的英雄如此,对理想中所悬的全知全能的 神或尽善尽美的境界也是如此。在这种心境中,我们同时感到自我的渺 小和人性的尊严, 自卑和自尊打成一片
(选自《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删改) 12.请简述第①段的论证思路。 13.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 14.依据文本内容简要概括谦虚的作用。 15.结合选文和下面的材料,说说你对“谦虚”的看法 【链接材料】在一次科研实验的关键环节中,导师要求一位同学独立去完成,可是 这位同学却说自己不会做。在导师的坚持下,他无法推脱,结果实验完成的很成功,导 师就问:“你为什么说不会做呢?”他说:“谦虚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导师 听了哈哈大笑:“会就会,不会就不会,为什么要如此谦虚呢?” 【答案】 12.先分析谦虚的内涵,再分析谦虚的内因,然后和不知天高地厚者对比,点出谦虚消 极和积极的意义。为下文的进一步论述铺垫。 13.运用了比喻论证。通过通俗的比喻论证了“人的谦虚,它的外表虽是空旷柔弱,而 它的内在力量却极刚健”的观点。 14.谦虚必见地高远,知道天高地厚:谦虚“知不足然后能自强”;谦虚是对崇髙意识 的虔诚和向往。 15.谦虚是一种优良品质,它让你面对成就不张扬,面对不足而自强。生活、工作中我 们应该保有这种精神品质。但我们也要恰当地发扬它,过分的谦虚就会让我丧失自信和 斗志,实事求是的面对自己的工作、学习才是正确的选择。 【解析】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査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要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 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一解决问题。在理清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首先、然后、接着、 最后”一类的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进行表述即可。文章第1段先分析谦虚的内涵 他发现宇宙的无边无底,对之不能不起崇高雄伟之感,反观自己渺小,就不能不起谦虚 之感:再分析谦虚的内因一一谦虚必起于自我渺小的意识:然后和不知天高地厚者对比, 第5页共20页
第 5 页 共 20 页 (选自《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删改) 12. 请简述第①段的论证思路。 [中~国#教育出&版^网%] 13. 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 14. 依据文本内容简要概括谦虚的作用。 15. 结合选文和下面的材料,说说你对“谦虚”的看法。 【链接材料】在一次科研实验的关键环节中,导师要求一位同学独立去完成,可是 这位同学却说自己不会做。在导师的坚持下,他无法推脱,结果实验完成的很成功,导 师就问:“你为什么说不会做呢?”他说:“谦虚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导师 听了哈哈大笑:“会就会,不会就不会,为什么要如此谦虚呢?” 【答案】 12. 先分析谦虚的内涵,再分析谦虚的内因,然后和不知天高地厚者对比,点出谦虚消 极和积极的意义。为下文的进一步论述铺垫。 13. 运用了比喻论证。通过通俗的比喻论证了“人的谦虚,它的外表虽是空旷柔弱,而 它的内在力量却极刚健”的观点。 14. 谦虚必见地高远,知道天高地厚;谦虚“知不足然后能自强”;谦虚是对崇高意识 的虔诚和向往。 15. 谦虚是一种优良品质,它让你面对成就不张扬,面对不足而自强。生活、工作中我 们应该保有这种精神品质。但我们也要恰当地发扬它,过分的谦虚就会让我丧失自信和 斗志,实事求是的面对自己的工作、学习才是正确的选择。 【解析】 【1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要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 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理清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首先、然后、接着、 最后”一类的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进行表述即可。文章第 1 段先分析谦虚的内涵—— 他发现宇宙的无边无底,对之不能不起崇高雄伟之感,反观自己渺小,就不能不起谦虚 之感;再分析谦虚的内因——谦虚必起于自我渺小的意识;然后和不知天高地厚者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