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负数 课时(一):认识负数 【教学内容】 负数的意义,负数的读写法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负数产生的过程、意义,对负数有初步认识。 2、能正确地读写负数。 3、能对生活中有关负数的事物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含义。 2、结合具体情境,说明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设备、温度计等。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 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 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 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 感和数学态度
1 第一单元:负数 课时(一):认识负数 【教学内容】 负数的意义,负数的读写法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负数产生的过程、意义,对负数有初步认识。 2、能正确地读写负数。 3、能对生活中有关负数的事物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含义。 2、结合具体情境,说明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设备、温度计等。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 2~ 4 页例 1、例 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 负数;知道 0 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 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 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方法:引导法、探究法、讨论法、交流总结法。 教学过程: 、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 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 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 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 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 些这样的现象吗? 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 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1.8千克。 ④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10米,冬季水位下降100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 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2 教学方法:引导法、探究法、讨论法、交流总结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 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 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 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 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 些这样的现象吗?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 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 六年级上学期转来 6 人,本学期转走 6 人。 ② 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 1500 元,三月份亏损 200 元。 ③ 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 2.5 千克,小华轻了 1.8 千克。 ④ 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 米,冬季水位下降 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 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3)展示交流。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一”表 示转走6人(板书:+6-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一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 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2)试一试 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 写完后,交流、检查。 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1)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教学例2。) (2)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 ①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这样的正、负数能写完吗?(板书:… 强调指出:像过去我们熟悉的这些整数、小数、分数等都是正数,也叫正 整数、正小数、正分数;在它们的前面添上负号,就成了负整数、负小数 负分数,统称负数。 4、进一步认识“0
3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3)展示交流。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 6 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 6 人,添上“-”表 示转走 6 人(板书:+6 -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 6 的前面加上“+”,也 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2)试一试。 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 写完后,交流、检查。 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1)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教学例 2。) (2)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 ① 同桌交流。 ② 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这样的正、负数能写完吗?(板书:… …) 强调指出:像过去我们熟悉的这些整数、小数、分数等都是正数,也叫正 整数、正小数、正分数;在它们的前面添上负号,就成了负整数、负小数、 负分数,统称负数。 4、进一步认识“0
(1)看一看、读一读。 谈话: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屏幕:这是去年12月份某天,部分城市的 气温情况(课件出示) 哈尔滨 15℃~-3℃ 北京 5℃~5℃ 深圳: 12℃~23℃ 温度中有正数也有负数,请把负数读出来。 (2)找一找、说一说。 我们来看首都北京当天的温度,“-5℃”读作:“负五摄氏度”或“负 五度”,表示零下5度;5℃又表示什么? 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出这两个温度所在的刻度吗?(课件出示温度计,没 有刻度数)为什么? 现在你能很快找出来吗?说一说,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到了 (3)提升认识。 请学生观察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 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或负数都表示零下温度,正数都表示零上温 度。) “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强调:“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总结归纳。 如果过去我们所认识的数只分为正数和0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可以对“数” 进行重新分类
4 (1)看一看、读一读。 谈话: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屏幕:这是去年 12 月份某天,部分城市的 气温情况(课件出示)。 哈尔滨: -15 ℃~-3 ℃ 北京: -5 ℃~5 ℃ 深圳: 12 ℃~23 ℃ 温度中有正数也有负数,请把负数读出来。 (2)找一找、说一说。 我们来看首都北京当天的温度,“-5 ℃”读作:“负五摄氏度”或“负 五度”,表示零下 5 度;5 ℃又表示什么? 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出这两个温度所在的刻度吗?(课件出示温度计,没 有刻度数)为什么? 现在你能很快找出来吗? 说一说,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到了? (3)提升认识。 请学生观察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以 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 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或负数都表示零下温度,正数都表示零上温 度。) “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强调:“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总结归纳。 如果过去我们所认识的数只分为正数和 0 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可以对“数” 进行重新分类:
(完善板书。) 5、练一练。读一读,填一填。(练习一第1题。) 6、出示课题。 同学们,想一想,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认识了哪位新朋友?你能为 今天的数学课定一个课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选择板书课题:认识负数。 7、负数的历史。 (1)介绍。 (2)交流:简单了解了负数的历史,你有什么感受? 三总结 1、学生交流收获 2、简要、具体地评价学生的收获,并强调:关于负数,生活中还有更广泛的 应用;走进负数,还有更多的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 生活和学习中会有更多的收获。 教学反思 课时(二):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认识数轴,负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数轴和数轴上的数的排列规则
5 (完善板书。) 5、练一练。读一读,填一填。(练习一第 1 题。) 6、出示课题。 同学们,想一想,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认识了哪位新朋友?你能为 今天的数学课定一个课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选择板书课题:认识负数。 7、负数的历史。 (1)介绍。 (2)交流: 简单了解了负数的历史,你有什么感受? 三 总结. 1、学生交流收获 2、简要、具体地评价学生的收获,并强调:关于负数,生活中还有更广泛的 应用;走进负数,还有更多的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 生活和学习中会有更多的收获。 教学反思: 课时(二):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认识数轴,负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数轴和数轴上的数的排列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