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
'c
1什么是宇宙学? 远离世界那燃烧的壁垒, 他的意识和精神穿越了无边的字宙。 卢克莱修(Lucretius,99~55BC),字宙的本性① 宇宙 6 从一开始,我们必须明确是说“大宇宙”(Universe)还是“宇宙”(uni- erse)。问题不像看起来那么无聊。我们只知道一个叫地球的行星,同样,我 们也只知道一个宇宙,那当然是“大宇宙”喽? 大宇宙囊括万物,也包括在思考如何称呼它的我们。但是,什么是大宇 宙呢?我们真的知道吗?它有多副面孔,在不同的人看来,它意味着不同的 事情。对宗教者来说,它是神造的世界,受着超自然力的支配;对艺术家来 说,它是唤起灵感的奇妙天地;对哲学家来说,它是一个分析和综合的结构 的逻辑体系;对科学家来说,它是自然力表现的舞台。在不同的时候它可能 意味着不同的事物。更多变的还是不同社会所怀有的世界图景,如澳大利亚 的土著人、中国人、爱斯基摩人、印度人、蛋皮人、毛利人、纳瓦霍人、波 利尼西亚人、祖鲁人。因为文化的相互影响,因为知识的进步,世界图景也 跟着向前演进。于是在欧洲,中世纪的图景在伊斯兰教兴起的影响下,经过 笛卡儿、牛顿、维多利亚时代,最后进化为爱因斯坦的图景。19世纪末的标 准的西方世界图景一一维多利亚时代的图景,一点儿也不像百年之后的那个 标准图景一爱因斯坦的图景。每一个时代,每一个社会,都构造不同的世 界图景,仿佛给那个未知的大宇宙戴上一个面具。 如果谈“大宇宙”,我们必须区分各种不同的“大宇宙的模型”。每一个模 型,不论宗教的、艺术的、哲学的还是科学的,都是众多代表里的一个;不同 的社会模型也是这样的。所以我们在科学的历史中区分毕达哥拉斯模型、原子 模型、亚里士多德模型,等等;更准确些说,我们区分的是大宇宙的毕达哥拉 ①《字宙的本性)(The Nature of the Universe,拉丁文原名De Rerum Natura)就是我们通常说的 《物性论》。这两行诗见第一卷序诗(作者采用的英译本与我们看到的商务印书馆《物性论》所依据的 文本似乎不同)。“他”指伊壁鸠鲁;“世界”是我们生活的那个世界,在卢克莱修看来它是一个圆球, 外面是火焰熊熊的以太旋流。一译者(本书所有脚注均为译者所加,以后不再注明。)
斯模型、大宇宙的原子模型、大宇宙的亚里士多德模型,等等。当然,这些模 型有更简单的名字:毕达哥拉斯的大宇宙、原子论的大宇宙、亚里士多德的大 宇宙…我们用大宇宙这个词来说“大宇宙的模型”,结果自己也混滑不清了。 大宇宙这个堂皇的字眼,有一个大缺点。如果单独说它而不点明我们心 目中的具体模型,会令人感觉我们懂得了真正的大宇宙的本性。我们发现自 己跟过去的许多人一样,都在说一个似乎最终发现或揭示出来的大宇宙。我 们把今天的大宇宙模型当作“大宇宙”,却忘了今天的模型完全可能遭遇它的 前辈们的命运。我们总是错把面具当作脸面,错把模型的大宇宙当作现实的 4大字宙。我们的祖先一直犯着这样的错误,我们的后代回顾历史的时候,很 可能会发现我们在重复着同样的错误。 RMT wTgw 装 CLoUDs 6e 减T1 。。 T 图1.1l2世纪德国宾根(Bingen)希尔德加(Hildegaard)的字宙。在她一生的作品里,我们看 到中世纪的的字宙图景如何在但丁的《神曲》达到顶峰(图8.4)。(据Wiesbaden Codex B,Charles Singer《圣·希尔德加的科学观和想象力》图2复制。) 14宇宙学
图1.2囊括一切的唯一的大字宙,Filippo Picinelli,l694(加利福尼亚圣马力诺Heny 上.Huntingdon图书馆藏)。在《字宙图像的镜子:字宙的复兴图像》(The Cosmographical Glass:Renais- sance Diagrams of the Universe,l977)里,S.K.Heninger写道,“我们可以猜想,不受字宙学教条约束的 艺术家能自由发挥他们对宇宙的思索。他有创造自己的宇宙的权利。这样的世界,随便拿儿个例子来 说,如博施的,阿尔贝蒂的,和陈尔顿的。”① 即使在我们最疯狂的想象里,也不可能看清大宇 宙真正的本性,为了避免牵涉它,我们可以用更普通 的“字宙”。一个宇宙不过是大宇宙的一个模型(图 Universe 1.3)。于是,我们说毕达哥拉斯的宇宙、原子论的宇 宙、亚里士多德的宇宙,等等:每个宇宙都是一个面 具,一幅天地(cosmic)图景。一个个模型被创造出 来,又随知识的进步被改造,直至最后被抛弃。 “宇宙”一词,还有更大的好处,我们可以轻松 universes 自由地使用它,不必老想着那个神秘未知的大宇宙。 当我们只说“宇宙”,如“宇宙的巨大”时,它指的 图1.3大字宙,包 括我们构造许多宇宙的人 是我们现代科学所揭示的那个宇宙。 类。每一个宇宙都是大宇 宙的一个模型。一个有趣 宇宙学 的思想是,每个宇宙都是 我们探索天空,探索大地,也探索我们自己,永 力图认识自身的大宇宙。 ①如博施的《人间乐园》、《天堂和地狱》,阿尔贝蒂的,弥尔顿的《失乐园》;即使同样根据罗 马神话,丁托列托(Tintoretto,本名Jacopo Robusti,1518~1594)和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 1640)也绘出了面目不问的《银河的起源)。 什么是宇宙学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