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概述 程的近一半,全面完成“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系统中的高速公路; 到2010年,建成5~5.5万公里,占总里程的60%-65%。 3.到2010年,国家高速公路网总体上实现“东网、中联、西 通”的目标。东部地区基本形成高速公路网,长江三角洲、珠江三 角洲、环渤海地区形成较完善的城际高速公路网络;中部地区对外 连接通道全面建成,地区内部中心城市间实现高速沟通;西部地区 实现东西互动、通江达海 1.55措施建议 .将国家髙速公路正式纳入国道,并研究建立规范、协调、高 效的国家高速公路管理体制 2.明确国家高速公路建设的资金来源和渠道,为国家高速公路 建设提供长期、稳定、充足的资金 3.理顺国家髙速公路网与各地现有高速公路的建设管理机制 制定计划,保证国家高速公路网管理方案的实施。 4.加强科技创新,推进国家高速公路网智能化、信息化建设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概述 15 程的近一半,全面完成“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系统中的高速公路; 到 2010 年,建成 5~5.5 万公里,占总里程的 60%~65%。 3.到 2010 年,国家高速公路网总体上实现“东网、中联、西 通”的目标。东部地区基本形成高速公路网,长江三角洲、珠江三 角洲、环渤海地区形成较完善的城际高速公路网络;中部地区对外 连接通道全面建成,地区内部中心城市间实现高速沟通;西部地区 实现东西互动、通江达海。 1.5.5 措施建议 1.将国家高速公路正式纳入国道,并研究建立规范、协调、高 效的国家高速公路管理体制。 2.明确国家高速公路建设的资金来源和渠道,为国家高速公路 建设提供长期、稳定、充足的资金。 3.理顺国家高速公路网与各地现有高速公路的建设管理机制, 制定计划,保证国家高速公路网管理方案的实施。 4.加强科技创新,推进国家高速公路网智能化、信息化建设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我国高速公路发展回顾与评价 2我国高速公路发展回顾与评价 2.1公路发展概况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远在公路和汽车出现之前, 中华民族就在道路、桥梁的修建和交通管理等方面创造了光辉的业 绩。到了近代,由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禁锢, 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极为缓慢。到1949年底,全国公路通车里程仅 8万公里,且缺桥少涵,路况极差。全国有三分之一的县不通公路, 整个西藏地区的公路交通还是一片空白。 在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半个世纪里,我国公路交通的发展,先后 经历了改革开放前30年的长期滞后阶段、改革开放后前10年的严 重制约阶段和80年代末至今的明显缓解阶段 21.1长期滞后 建国初期,我国公路交通经历一段时期的恢复后获得较快发展 1952年公路里程达到12.7万公里。50年代中后期,为适应经济发 展和开发边疆的需要,我国开始大规模建设通往边疆和山区的公路, 相继修建了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并在东南沿海、东北和西南地区 修建国防公路,公路里程迅速增长,1959年达到50多万公里。 60年代,我国在继续大力兴建公路的同时,加强了公路技术改 造,有路面道路里程及其髙级、次高级路面比重显著提髙。70年代 中期我国开始对青藏公路进行技术改造,80年代全面完成,建成了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沥青路面公路。随着公路事业的发展,公路桥梁 建设也得到发展,建成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石拱桥、双曲拱桥 钢筋混凝土拱桥以及各式混凝土和预应力梁式桥。 在1949~1978年的30年间,尽管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道路曲折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我国高速公路发展回顾与评价 16 2 我国高速公路发展回顾与评价 2.1 公路发展概况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远在公路和汽车出现之前, 中华民族就在道路、桥梁的修建和交通管理等方面创造了光辉的业 绩。到了近代,由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禁锢, 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极为缓慢。到 1949 年底,全国公路通车里程仅 8 万公里,且缺桥少涵,路况极差。全国有三分之一的县不通公路, 整个西藏地区的公路交通还是一片空白。 在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半个世纪里,我国公路交通的发展,先后 经历了改革开放前 30 年的长期滞后阶段、改革开放后前 10 年的严 重制约阶段和 80 年代末至今的明显缓解阶段。 2.1.1 长期滞后 建国初期,我国公路交通经历一段时期的恢复后获得较快发展, 1952 年公路里程达到 12.7 万公里。50 年代中后期,为适应经济发 展和开发边疆的需要,我国开始大规模建设通往边疆和山区的公路, 相继修建了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并在东南沿海、东北和西南地区 修建国防公路,公路里程迅速增长,1959 年达到 50 多万公里。 60 年代,我国在继续大力兴建公路的同时,加强了公路技术改 造,有路面道路里程及其高级、次高级路面比重显著提高。70 年代 中期我国开始对青藏公路进行技术改造,80 年代全面完成,建成了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沥青路面公路。随着公路事业的发展,公路桥梁 建设也得到发展,建成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石拱桥、双曲拱桥、 钢筋混凝土拱桥以及各式混凝土和预应力梁式桥。 在 1949~1978 年的 30 年间,尽管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道路曲折
囯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我国高速公路发展回顾与评价 但公路建设仍基本保持持续增长。到1978年底全国公路里程达到 89万公里,平均每年增加约3万公里,公路密度达到93公里/百 平方公里,比建国之初增长了10倍。但高等级公路数量很少,仅有 二级公路约1万公里。 由于当时我国国民经济基础十分薄弱,且长期处于计划经济的 体制环境下,国家对公路交通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认识不足,导 致投资严重不足,公路交通长期滞后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以至 于到了改革开放初期,公路交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一个突出的薄 弱环节 2.1.2严重制约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纲领,我国经济开始步入持续、快速、 健康发展的轨道,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发生历史性转变,主要表 现在: 公路建设得到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要想富、先修 路”,公路建设的重要性逐步为全社会所认识; 2.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开始了有计划的全国公路基础设施建 设,80年代初国家干线公路网(即国道网)的划定,使我国干线公 路网有了明确的布局框架; 3.公路建设在扩大总规模的同时,重点加强了质量,高等级公 路迅速发展,公路基础设施的总体技术水平得到提高 4.公路建设筹资走向多元化,尤其是1984年底国务院决定提 高养路费征收标准、开征车辆购置附加费、允许髙等级公路收费还 贷,使公路建设有了稳定的资金来源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我国高速公路发展回顾与评价 17 但公路建设仍基本保持持续增长。到 1978 年底全国公路里程达到 89 万公里,平均每年增加约3万公里,公路密度达到 9.3 公里/百 平方公里,比建国之初增长了 10 倍。但高等级公路数量很少,仅有 二级公路约 1 万公里。 由于当时我国国民经济基础十分薄弱,且长期处于计划经济的 体制环境下,国家对公路交通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认识不足,导 致投资严重不足,公路交通长期滞后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以至 于到了改革开放初期,公路交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一个突出的薄 弱环节。 2.1.2 严重制约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纲领,我国经济开始步入持续、快速、 健康发展的轨道,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发生历史性转变,主要表 现在: 1.公路建设得到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要想富、先修 路”,公路建设的重要性逐步为全社会所认识; 2.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开始了有计划的全国公路基础设施建 设,80 年代初国家干线公路网(即国道网)的划定,使我国干线公 路网有了明确的布局框架; 3.公路建设在扩大总规模的同时,重点加强了质量,高等级公 路迅速发展,公路基础设施的总体技术水平得到提高; 4.公路建设筹资走向多元化,尤其是 1984 年底国务院决定提 高养路费征收标准、开征车辆购置附加费、允许高等级公路收费还 贷,使公路建设有了稳定的资金来源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我国高速公路发展回顾与评价 1978~1987年的10年间,我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 加快。到1987年底,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8万公里,比1978 年增加9.2万公里;二级以上公路2.9万公里,比1978年增加近2 倍,公路网的整体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但是,在改革开放后的10年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强劲增长趋 势,公路运输需求急剧增加。尽管同期我国公路交通保持快速发展」 但其发展速度与需求的增长相比仍然偏低,加之历史欠账巨大,导 致公路交通的瓶颈制约状况进一步加剧,特别是交通干线和城市出 入口公路严重阻塞,混合交通严重,交通事故频发,干线运输效率 低下,“行路难”问题成为当时国民经济的突出矛盾 2.13明显缓解 20世纪八十年代末90年代初,中央明确把加快交通运输发展 作为事关国民经济全局的战略性和紧迫性任务,公路交通迎来了大 发展的历史机遇。从“八五”开始,我国公路建设进入了发展速度 快、建设规模大、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的新时期。年均新增通车里程 由初期的几百公里增长到近期的几千公里。到2002年底,全国公路 通车里程达到176万公里,比1987年增加78万公里,增长幅度达 80%;全国按国土面积计算的公路网密度达到183公里/百平方公 里,东部发达地区超过50公里/百平方公里,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 平 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发展迅速。1988年沪嘉高速公路的建成通 车实现我国大陆髙速公路零的突破,到2002年底,全国高速公路通 车里程达到2.5万公里,2003年底接近3万公里。在高速公路快速 发展的冋同时,我国还修建了一批跨越海湾和长江、黄河的特大跨径 桥梁以及长大隧道,使我国桥梁建设水平和山地隧道修筑技术进入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我国高速公路发展回顾与评价 18 1978~1987 年的 10 年间,我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 加快。到 1987 年底,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到 98 万公里,比 1978 年增加 9.2 万公里;二级以上公路 2.9 万公里,比 1978 年增加近 2 倍,公路网的整体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但是,在改革开放后的 10 年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强劲增长趋 势,公路运输需求急剧增加。尽管同期我国公路交通保持快速发展, 但其发展速度与需求的增长相比仍然偏低,加之历史欠账巨大,导 致公路交通的瓶颈制约状况进一步加剧,特别是交通干线和城市出 入口公路严重阻塞,混合交通严重,交通事故频发,干线运输效率 低下,“行路难”问题成为当时国民经济的突出矛盾。 2.1.3 明显缓解 20 世纪八十年代末 90 年代初,中央明确把加快交通运输发展 作为事关国民经济全局的战略性和紧迫性任务,公路交通迎来了大 发展的历史机遇。从“八五”开始,我国公路建设进入了发展速度 快、建设规模大、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的新时期。年均新增通车里程 由初期的几百公里增长到近期的几千公里。到 2002 年底,全国公路 通车里程达到 176 万公里,比 1987 年增加 78 万公里,增长幅度达 80%;全国按国土面积计算的公路网密度达到 18.3 公里/百平方公 里,东部发达地区超过 50 公里/百平方公里,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 平。 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发展迅速。1988 年沪嘉高速公路的建成通 车实现我国大陆高速公路零的突破,到 2002 年底,全国高速公路通 车里程达到 2.5 万公里,2003 年底接近 3 万公里。在高速公路快速 发展的同时,我国还修建了一批跨越海湾和长江、黄河的特大跨径 桥梁以及长大隧道,使我国桥梁建设水平和山地隧道修筑技术进入
囯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我国高速公路发展回顾与评价 了世界先进行列。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成为二 十世纪我国25项重大工程成就之 高速公路及其他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大大改善了我国公路的技 术等级结构,明显缓解了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同时也大大 缩短了我国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表2-1我国公路基础设施增长情况 公路总里程 二级以上公路里程 高速公路里程 年份 (万公里) (万公里) (公里) 1949 1978 1.0 1987 l990 103 4.7 2000 189 16314 2002 176 250 25130 22高速公路发展历程 我国的高速公路发展比西方发达国家晚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从 80年代末开始起步,经历了80年代末至1997年的起步建设阶段和 1998年至今的快速发展阶段。 22.1起步建设 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客货运 输量急剧增加,公路交通长期滞后所产生的的后果充分暴露出来 特别是主要干线公路交通拥挤、行车缓慢、事故频繁。为改善主要 干线公路交通紧张状况,缓解公路交通的瓶颈制约,从“六五”开 始,公路交通部门重点对干线公路进行加宽改造。尽管有些路段加 宽到15米甚至20米以上,但收效甚微。为了寻求缓解我国公路交 通瓶颈制约的有效途径,公路交通部门开始深入研究发达国家解决 交通问题的经验,并对我国主要干线公路的交通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我国高速公路发展回顾与评价 19 了世界先进行列。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成为二 十世纪我国 25 项重大工程成就之一。 高速公路及其他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大大改善了我国公路的技 术等级结构,明显缓解了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同时也大大 缩短了我国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表 2-1 我国公路基础设施增长情况 年份 公路总里程 (万公里) 二级以上公路里程 (万公里) 高速公路里程 (公里) 1949 8 1978 89 1.0 1987 98 2.9 1990 103 4.7 522 2000 140 18.9 16314 2002 176 25.0 25130 2.2 高速公路发展历程 我国的高速公路发展比西方发达国家晚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从 80 年代末开始起步,经历了 80 年代末至 1997 年的起步建设阶段和 1998 年至今的快速发展阶段。 2.2.1 起步建设 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客货运 输量急剧增加,公路交通长期滞后所产生的的后果充分暴露出来, 特别是主要干线公路交通拥挤、行车缓慢、事故频繁。为改善主要 干线公路交通紧张状况,缓解公路交通的瓶颈制约,从“六五”开 始,公路交通部门重点对干线公路进行加宽改造。尽管有些路段加 宽到 15 米甚至 20 米以上,但收效甚微。为了寻求缓解我国公路交 通瓶颈制约的有效途径,公路交通部门开始深入研究发达国家解决 交通问题的经验,并对我国主要干线公路的交通情况进行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