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大 1.了解大气垂白 气环流 结构 (1)大气的 2.掌握气象要素 重点:气压、风 铅直结构与气 的薇念:三圈环流: 定义 要素 3.理解气压带和 季风:台风:温带气 (2)气压推 风带关系,季节变化 2 和风带及季节变 讲授、讨论 4.掌握台风和温 3,4 (3)天气系 带气旋内容,了解其 难点: 三圈环 由来:台风形成温 统 天气素统 带气旋生命史 5.了解中国海气 (4)中国满 气候结征 候特征 第七章大 洋环流及水团结 构 (1)概述 (2)海流成 (3)地转端 1.了解海流成因 (4)风海 2.掌操地转流和 (5)惯性满 风海流 (6)大莲环 3.了解损性流 重点:地转流和 流及水团结构 4.了解大洋环清 风海流 (7)中国海 和水团结料 环流 。了解中环 点:地转流 讲授、讨论 (8)观测手 整过程:风海流调整 段、研究方法和 6.了解观测手段 过程 应用 7了解用海军 思改融入 的强大,增率海洋强国 点:随着我国 自信心 上军事力量的增 强,人民海车现 在能够对海上的 中国船只进行护 航,免渣海盗的 危害。 第八章海 1,掌握小振幅重 洋中的波动 力波 (1)概述 2了解有限振幅 重点:小振桶重 (2)小振幅 波 力波:风浪和涌浪 重力波 3.掌握风浪和 讲授、讨论 耄点:波浪在近 (3)有限提 浪 岸的传播特征 幅波 4,了解海弹内波 (4)风浪和 5.了解开尔文波 21
21 第六章 大 气环流 (1)大气的 铅直结构与气象 要素 (2)气压带 和风带及季节变 化 (3)天气系 统 (4)中国海 气候特征 1.了解大气垂直 结构 2.掌握气象要素 定义 3.理解气压带和 风带关系,季节变化 4.掌握台风和温 带气旋内容,了解其他 天气系统 5.了解中国海气 候特征 重点:气压、风 的概念;三圈环流; 季风;台风;温带气 旋 难点:三圈环流 由来;台风形成;温 带气旋生命史 5 讲授、讨论 1,2, 3,4 第七章 大 洋环流及水团结 构 (1)概述 (2)海流成 因 (3)地转流 (4)风海流 (5)惯性流 (6)大洋环 流及水团结构 (7)中国海 环流 (8)观测手 段、研究方法和 应用 思政融入 点:随着我国海 上军事力量的增 强,人民海军现 在能够对海上的 中国船只进行护 航,免遭海盗的 危害。 1.了解海流成因 2.掌握地转流和 风海流 3.了解惯性流 4.了解大洋环流 和水团结构 5.了解中国海环 流 6.了解观测手段 7.了解我国海军 的强大,增强海洋强国 自信心 重点:地转流和 风海流 难点:地转流调 整过程;风海流调整 过程 6 讲授、讨论 1,2, 3,4,5 第八章 海 洋中的波动 (1)概述 (2)小振幅 重力波 (3)有限振 幅波 (4)风浪和 1.掌握小振幅重 力波 2.了解有限振幅 波 3.掌握风浪和涌 浪 4.了解海洋内波 5.了解开尔文波 重点:小振幅重 力波;风浪和涌浪 难点:波浪在近 岸的传播特征 6 讲授、讨论 1,2, 3,5
涌浪 与罗斯贝波 (5)海洋内 .了解观测手段 鼓励学生坚 (6)开尔文 信念,立志投身海洋 波与罗斯贝波 业,为国家的海洋发展 (7)观测 贡献力量 研究及应用 思政融入 点:重点介绍文 圣常院士在海浪 研究方而的感人 事迹。 第九章湖 汐与风暴海 1.掌握与潮为有 (1)概述 重点:与潮汐有 关的天文学知识 (2)与湖沙 关的天文学知识:引 2.掌握引潮力定 有关的天文学知 潮力:平衡淘理论。 g (3)引力 3.掌握平衡潮理 潮沙动力理论 讲授、讨论 (4)平衡满 4.掌握满汐动力 准点:引潮力的 理论 理解:平衡潮理论的 理论 (5)海汐司 理解:分流的理解 力理论 5.了解风暴湖 (6)风暴潮 第十章海 重点:海水混日 水混合 1.了解海水混合 类型:海水双扩散玛 (1)海水混 卷型 论 2.了解海洋热盐 会 1,2 (2 海洋热 细结构 准点:海水双 盐细结构 散理论的理解 第十一章 海洋-大气相互 重点:尼尔尼诺 1,了解气候系统 作用 )气候系 2.了解海气相互 作用内容 操厄尔 讲授、讨论 2,4 诺现象 耄点:厄尔尼诺 (2)海洋 现象的理解 大气相石作用 第十一意 海弹中的声和光 1,掌握声波在海 重点:声波在海 (1)海洋中 洋中的传插特性 洋中的传插 2.了解光在海洋 讲投 1.2 的声传播 中的传播特性 (2)海洋中 奉点:水下声道 的理解 的光现象
22 涌浪 (5)海洋内 波 (6)开尔文 波与罗斯贝波 (7)观测、 研究及应用 思政融入 点:重点介绍文 圣常院士在海浪 研究方面的感人 事迹。 与罗斯贝波 6.了解观测手段 7. 鼓励学生坚定 信念,立志投身海洋事 业,为国家的海洋发展 贡献力量 第九章 潮 汐与风暴潮 (1)概述 (2)与潮汐 有关的天文学知 识 (3)引潮力 (4)平衡潮 理论 (5)潮汐动 力理论 (6)风暴潮 1.掌握与潮汐有 关的天文学知识 2.掌握引潮力定 义 3.掌握平衡潮理 论 4.掌握潮汐动力 理论 5.了解风暴潮 重点:与潮汐有 关的天文学知识;引 潮力;平衡潮理论; 潮汐动力理论 难点:引潮力的 理解;平衡潮理论的 理解;分潮的理解 4 讲授、讨论 1,2, 3,4 第十章 海 水混合 (1)海水混 合 (2)海洋热 盐细结构 1.了解海水混合 类型 2.了解海洋热盐 细结构 重点:海水混合 类型;海水双扩散理 论 难点:海水双扩 散理论的理解 2 讲授 1,2 第十一章 海洋-大气相互 作用 (1)气候系 统 (2)海洋- 大气相互作用 1.了解气候系统 2.了解海气相互 作用内容,掌握厄尔尼 诺现象 重点:厄尔尼诺 现象 难点:厄尔尼诺 现象的理解 2 讲授、讨论 2,4 第十二章 海洋中的声和光 (1)海洋中 的声传播 (2)海洋中 的光现象 1.掌握声波在海 洋中的传播特性 2.了解光在海洋 中的传播特性 重点:声波在海 洋中的传播 难点:水下声道 的理解 2 讲授 1,2
第十三音 重点:海洋污 海水化学特性 1.了解海水的化 :海气界面气体交 (1)海水的 学组成 换 讲授 化学组成 2了解海水化学 (2)海水G 过程 难点:海气界面 学讨程 气体交换过程 第十四音 海洋中的生命 重点:光合作月 (1)海洋生 1.了解海洋生物 与初级生产力 在气候系统中的作用 物在气候系统中 讲投 1,4 2.了解海洋生物 的作用 准点:光合作用 学基础 (2)海洋生 与营养盐的关系 物学基础 四、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考核以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为主要目的,以检查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为 重要内容。 (一)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采用闭卷笔试,考试范围涵盖所有讲授及课堂讨论的内容,考试内容能够客观 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理解、掌握程度,重点考察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考试课程成绩由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构成。 (二)课程成绩 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课堂讨论、平时测验和课堂表现(含平时学习态度、听课和出勤》 等情况综合评定。 1.考核环节及说明 成绩 构成 考核说明 ()平时成绩满分为40分,占总成绩的40% 平时 (2)针对平时成绩对应的课程目标,由讨论、测验、课堂表现等三部分构成,各部分 成绩 占比分别为:讨论20%,测验10%,课堂表现10%。此外,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对上课表现积极(如积极提问、参与讨论以及回答问愿)的同学,额外给予一定分值的奖 励,累积奖励上限为10分。 23
23 第十三章 海水化学特性 (1)海水的 化学组成 (2)海水化 学过程 1.了解海水的化 学组成 2.了解海水化学 过程 重点:海洋污 染;海气界面气体交 换 难点:海气界面 气体交换过程 2 讲授 1,4 第十四章 海洋中的生命 (1)海洋生 物在气候系统中 的作用 (2)海洋生 物学基础 1.了解海洋生物 在气候系统中的作用 2.了解海洋生物 学基础 重点:光合作用 与初级生产力 难点:光合作用 与营养盐的关系 2 讲授 1, 4 四、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考核以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为主要目的,以检查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为 重要内容。 (一)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采用闭卷笔试,考试范围涵盖所有讲授及课堂讨论的内容,考试内容能够客观 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理解、掌握程度,重点考察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考试课程成绩由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构成。 (二)课程成绩 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课堂讨论、平时测验和课堂表现(含平时学习态度、听课和出勤) 等情况综合评定。 1.考核环节及说明 成绩 构成 考核说明 平时 成绩 (1)平时成绩满分为 40 分,占总成绩的 40% (2)针对平时成绩对应的课程目标,由讨论、测验、课堂表现等三部分构成,各部分 占比分别为:讨论 20%,测验 10%,课堂表现 10%。此外,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对上课表现积极(如积极提问、参与讨论以及回答问题)的同学,额外给予一定分值的奖 励,累积奖励上限为 10 分
期未 (1)考试方式及占比: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成绩100分,占课程考核成锁的60%。 考 (2)评定依据:考试成绩的评定根据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 (3)考试题型:以单项选择题、判新愿、筒答和问答题为主,其中问答愿以考查 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主。 (4)考试内容:针对期术考试对应的课程目标,以重点知识为主要考查内容。 2.考核与评价方式 成绩比例(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 平时成绩(40%) 课程目标 期末成绩 合计 讨论 课堂表现 (60%) (20A) (10%) (10) 2% 0% 42 2 7% 4% 2% 25% 36% 3 2% 2% 5% 5 2% 西 合计(成绩构 10% 10% 100% 成)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由理论授课、课堂讨论、课后自学、课外思考题、在线测验、课程答疑辅导等方 式构成。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教师授课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教师利用自己准备的多媒体课件PPT对海洋学的基本概念、现象的机理机制、分布变化 规律进行必要的讲授,对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要详细讲授,并随时注意学生的听课反馈: 井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学生实际生活经验或能够直观理解的案例,展开过论,启 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学生课后自学内容分为两类, 是不在主要授课内容安排中的部分,引导学生自学,扩充知识面:二是下节课要讲的重要知 识点,事先自学预习,利于下一节课的讲解。整个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是海流、海浪和潮汐 授课时需着重讲解。 多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形式包括:1)针对课堂知识点的讨论,在讲解某知识点前, 可以先问一下学生对此的看法,掌握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2)海洋学注重学生基本 数学和物理素质的培养,可以针对与授课内容相关的数学、物理知识展开讨论:3)课外思 考题讨论,针对授课内容,拓展思路,凝练思考题,要求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下次课进行讨 论,训练学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的能力。 本课程集中讨论主题有以下几个:1)结合以前所学知识、所接触经验等,讨论“海洋” 二字所能联想到的事物:2)讨论假如地球的地轴与地球公转平面垂直,地球将会发生什么 样的变化:3)海洋表面温度等值线在大洋西边界向上弯曲,而在东边界则向下弯曲,试讨 论其原因:4)解释台风过后海洋表面出现的低温现象等
24 期末 考试 (1)考试方式及占比: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成绩 100 分,占课程考核成绩的 60%。 (2)评定依据:考试成绩的评定根据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 (3)考试题型:以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问答题为主,其中问答题以考查学 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主。 (4)考试内容:针对期末考试对应的课程目标,以重点知识为主要考查内容。 2.考核与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 成绩比例(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 合计 平时成绩(40%) 期末成绩 (60%) 讨论 (20%) 测验 (10%) 课堂表现 (10%) 1 6% 4% 2% 30% 42% 2 7% 4% 2% 25% 38% 3 3% 2% 2% 5% 12% 4 2% 2% 4% 5 2% 2% 4% 合计(成绩构 成) 20% 10% 10% 60% 100%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由理论授课、课堂讨论、课后自学、课外思考题、在线测验、课程答疑辅导等方 式构成。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教师授课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教师利用自己准备的多媒体课件 PPT 对海洋学的基本概念、现象的机理机制、分布变化 规律进行必要的讲授,对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要详细讲授,并随时注意学生的听课反馈; 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学生实际生活经验或能够直观理解的案例,展开讨论,启 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学生课后自学内容分为两类,一 是不在主要授课内容安排中的部分,引导学生自学,扩充知识面;二是下节课要讲的重要知 识点,事先自学预习,利于下一节课的讲解。整个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是海流、海浪和潮汐, 授课时需着重讲解。 多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形式包括:1)针对课堂知识点的讨论,在讲解某知识点前, 可以先问一下学生对此的看法,掌握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2)海洋学注重学生基本 数学和物理素质的培养,可以针对与授课内容相关的数学、物理知识展开讨论;3)课外思 考题讨论,针对授课内容,拓展思路,凝练思考题,要求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下次课进行讨 论,训练学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的能力。 本课程集中讨论主题有以下几个:1)结合以前所学知识、所接触经验等,讨论“海洋” 二字所能联想到的事物;2)讨论假如地球的地轴与地球公转平面垂直,地球将会发生什么 样的变化;3)海洋表面温度等值线在大洋西边界向上弯曲,而在东边界则向下弯曲,试讨 论其原因;4)解释台风过后海洋表面出现的低温现象等
六、参考材料 线上资源 爱课程网站:http://wmw.icourses.cn/sCourse/course2889.html 参老教材, 海洋科学导论,冯士筰,李凤歧,李少菁,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主撰人:魏永亮 审核人:左军成、魏永亮 英文校对:左军成、魏水亮 教学副院长:胡松 日期:2022年8月28日 25
25 六、参考材料 线上资源: 爱课程网站:http://www.icourses.cn/sCourse/course_2889.html。 参考教材: 海洋科学导论,冯士筰,李凤岐,李少菁,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 6 月,第 1 版。 主撰人:魏永亮 审核人:左军成、魏永亮 英文校对:左军成、魏永亮 教学副院长:胡松 日 期:2022 年 8 月 2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