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录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 1.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必修课程教学大纲 1.1课程4704003《电工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12课程4602047(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纸 1.3课程55010046《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教学大纲 20 14课程1807152《生物化学B》教学大纲 26 15课程1807153《生物化学实验B》教学大纲 30 16课程35020005《食品化学》物学大纲 45 1.7课程35020007《食品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52 1.8课程1502503《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56 1.9课程15025001《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64 110澳程55099007《合品T程原理》教学大级 69 1.11课程5509925《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19 1.12课程35020006《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1.13课程35020008《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1.14课程33011001《食品营养学》教学大纲。 .98 115课程5501034《食品分折》数学大纲 107 116课程35020003《食品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115 1.17课程5501002《食品安全学》教学大纲。 119 1.18课程55099008《食品安全学实验》教学大纲 127 1.19课程5504002《食品机械与设备》教学大钢 .134 1.20课程55010001《食品工厂设计》教学大纲. 141 121课程55020001《食品工艺学》数学大纲 140 2.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选修课程教学大纲」 157 1限选模块1 2.1.1课程35020106《食品原料学》教学大纲 157 2.12课程55010101《水产经济动植物学》教学大纲 164 2.1.3课程35020102《水产食品学》教学大纲. 170 214课程35020103《水产资源利用学》教学大纲 176 215课程35020104《水产品加工与利用实验》教学大纲 182 2.16课程3502016《食品冷冻工艺学)教学大纲 2.1.7课程5509102《食品工程测试》教学大纲 ...197 2.1.8课程35020101《食品物性学》教学大纲 .202 2.1.9课程5509804《功能性食品》教学大纲 207 2.1.10课程52020117《智能制造概论》教学大纲 214 2.1.11课程《智能包装技术》教学大纲 220 2.2限选模块2 225 2.2.1课程47020101《热工基础》教学大纲. 225 2.2.2课程55099101《食品产业体系概论》教学大纲 232
目 录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1 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必修课程教学大纲...........................................................................1 1.1 课程 4704003《电工技术基础》教学大纲..............................................................1 1.2 课程 4602047《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10 1.3 课程 55010046《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教学大纲..............................................20 1.4 课程 1807152《生物化学 B》教学大纲................................................................ 26 1.5 课程 1807153《生物化学实验 B》教学大纲........................................................ 39 1.6 课程 35020005《食品化学》教学大纲..................................................................45 1.7 课程 35020007《食品化学实验》教学大纲..........................................................52 1.8 课程 1502503《仪器分析》教学大纲....................................................................56 1.9 课程 15025001《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64 1.10 课程 55099007《食品工程原理》教学大纲........................................................69 1.11 课程 5509925《食品工程原理实验》教学大纲..................................................75 1.12 课程 35020006《微生物学》教学大纲................................................................80 1.13 课程 35020008《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91 1.14 课程 33011001《食品营养学》教学大纲............................................................98 1.15 课程 5501034《食品分析》教学大纲................................................................107 1.16 课程 35020003《食品分析实验》教学大纲......................................................115 1.17 课程 5501002《食品安全学》教学大纲............................................................119 1.18 课程 55099008《食品安全学实验》教学大纲..................................................127 1.19 课程 5504002《食品机械与设备》教学大纲....................................................134 1.20 课程 55010001《食品工厂设计》教学大纲......................................................141 1.21 课程 55020001《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149 2.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选修课程教学大纲.......................................................................157 2.1 限选模块 1 .............................................................................................................. 157 2.1.1 课程 35020106《食品原料学》教学大纲.........................................................157 2.1.2 课程 55010101《水产经济动植物学》教学大纲.............................................164 2.1.3 课程 35020102《水产食品学》教学大纲.........................................................170 2.1.4 课程 35020103《水产资源利用学》教学大纲.................................................176 2.1.5 课程 35020104《水产品加工与利用实验》教学大纲.....................................182 2.1.6 课程 3502016《食品冷冻工艺学》教学大纲...................................................187 2.1.7 课程 5509102《食品工程测试》教学大纲.......................................................197 2.1.8 课程 35020101《食品物性学》教学大纲.........................................................202 2.1.9 课程 5509804《功能性食品》教学大纲...........................................................207 2.1.10 课程 52020117《智能制造概论》教学大纲...................................................214 2.1.11 课程《智能包装技术》教学大纲.................................................................... 220 2.2 限选模块 2 .............................................................................................................. 225 2.2.1 课程 47020101《热工基础》教学大纲.............................................................225 2.2.2 课程 55099101《食品产业体系概论》教学大纲.............................................232
2.2.3课程35020107《食品冷冻冷藏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 、241 22.4课程3502021《食品物流学》教学大尔 249 2.2.5课程5509939《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 226课程550988《食品资源循环与利用》教学大纲 2.2.7课程8702002《文献检索与利用》教学大纲..」 .271 2.2.8课程47020102《制冷工艺设计》教学大纲. 276 2.2.9课程51040101《数据可视化分析》教学大纲。 282 22.10限程5503004《食品包转学》教学大纲 292 2.3限选模块3 2.31课程5509943《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教学大纲 300 .300 232课程3502009《食品感官评定》教学大纲. .307 2.3.3课程3502010《食品感官评定实验》教学大纲 313 234课程5502011《食品添加剂》数学大纲 318 2.3.5课程5509945《食品新产品开发》教学大纲 323 23.6课程3502027《现代生物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332 23.7课程5502022《发酵工程》教学大纲 .337 2.38课程5509950《专业外语》教学大纲 345 23.9课程52081106《大数据技术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351 2310课得1808038《生物信良学》教学大纲 358 3.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实训教学大 363 3.1课程46020001《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363 32课程3502030《专业PBL训练与前沿讲座》教学大纲. .368 3.3课程4609932《金工实习》教学大纲 374 3.4课程35020004(认识实习》教学大级 378 3.5课程3502003《创新与科研实践》教学大纲 3.6课程5509924《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388 3.7课程55010002食品工厂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394 38课程3502002《毕业实习实践》教学大纲. 399 3.9课程35020001《毕业论文(设计)》数学大纲 405 3.10课程3502007《生产实习》教学大 414 3.11课程3502031《食品加工综合实验》教学大纲 420
2.2.3 课程 35020107《食品冷冻冷藏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241 2.2.4 课程 3502021《食品物流学》教学大纲...........................................................249 2.2.5 课程 5509939《营养与健康》教学大纲...........................................................256 2.2.6 课程 5509988《食品资源循环与利用》教学大纲...........................................265 2.2.7 课程 8702002《文献检索与利用》教学大纲...................................................271 2.2.8 课程 47020102《制冷工艺设计》教学大纲.....................................................276 2.2.9 课程 51040101《数据可视化分析》教学大纲.................................................282 2.2.10 课程 5503004《食品包装学》教学大纲.........................................................292 2.3 限选模块 3 .............................................................................................................. 300 2.3.1 课程 5509943《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教学大纲...................................300 2.3.2 课程 3502009《食品感官评定》教学大纲.......................................................307 2.3.3 课程 3502010《食品感官评定实验》教学大纲...............................................313 2.3.4 课程 5502011《食品添加剂》教学大纲...........................................................318 2.3.5 课程 5509945《食品新产品开发》教学大纲...................................................323 2.3.6 课程 3502027《现代生物检测技术》教学大纲...............................................332 2.3.7 课程 5502022《发酵工程》教学大纲...............................................................337 2.3.8 课程 5509950《专业外语》教学大纲...............................................................345 2.3.9 课程 52081106《大数据技术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351 2.3.10 课程 1808038《生物信息学》教学大纲.........................................................358 3.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实训教学大纲.......................................................................363 3.1 课程 46020001《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363 3.2 课程 3502030《专业 PBL 训练与前沿讲座》教学大纲.................................... 368 3.3 课程 4609932《金工实习》教学大纲..................................................................374 3.4 课程 35020004《认识实习》教学大纲................................................................378 3.5 课程 3502003《创新与科研实践》教学大纲......................................................382 3.6 课程 5509924《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388 3.7 课程 55010002 食品工厂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394 3.8 课程 3502002《毕业实习实践》教学大纲..........................................................399 3.9 课程 35020001《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大纲..................................................405 3.10 课程 3502007《生产实习》教学大纲................................................................414 3.11 课程 3502031《食品加工综合实验》教学大纲................................................420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必修课程教学大纲 1.1课程4704003《电工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电工技术基础 课程名称 文名称:Fundamentals of曰ectrotechnics 课程号 4704003 学分 讲投学时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 讨论学时 学时 总学时:48 40 8 0 0 开误学院 工程学院 开课学期 第3学期 课程负责人 孙晓明 适用专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 先修课程及要求 和方法 二、课程简介 (一)课程概况 本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误程。该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 的课程,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主要讲授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分析方法,电路的 暂态分析,正弦交流电路,三相电路,交流电动机,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等。课程目标是使 学生获得电工技术方面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工 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日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科学研究和开拓新技 术须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This course is a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for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t is integration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e.including of two parts of theoretics and experiments.Main point of this course:the basic concepts.basic laws and analysis methods of circuits,transient analysis of circuits,sinusoidal AC circuits,three-phase circuit,AC motors and relay contactor control systems.By the end of this course,students will learn the basic theory.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electrotechnics.In the same time.the ability with analyzing and solving engineering practical problems of students will be cultivated.As a result,it will build the necessary base for their further study,scientific research,and exploiting a new technology field and jobs referr ing engi ing techn logafter graduation.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堂据直流申路基木概今,基木定律,能够运用甚尔需夫定理等知识分析和 计算电路,具备运用这些知识对复杂食品工程中的电路问题进行表述的能力。(支撑毕业要 求观测点1-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必修课程教学大纲 1.1 课程 4704003《电工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电工技术基础 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Electrotechnics 课程号 4704003 学分 3 学时 总学时:48 讲授学时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 讨论学时 40 8 0 0 开课学院 工程学院 开课学期 第 3 学期 课程负责人 孙晓明 适用专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 先修课程及要求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高等数学》可以为本门课程提供数学分析方 法和一定的数学计算能力,《大学物理》可以为本门课程提供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路 和方法 二、课程简介 (一)课程概况 本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 的课程,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主要讲授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分析方法,电路的 暂态分析,正弦交流电路,三相电路,交流电动机,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等。课程目标是使 学生获得电工技术方面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工 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日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科学研究和开拓新技 术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This course is a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for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t is a close integration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e, including of two parts of theoretics and experiments. Main point of this course: the basic concepts, basic laws and analysis methods of circuits, transient analysis of circuits, sinusoidal AC circuits, three-phase circuit, AC motors and relay contactor control systems. By the end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learn the basic theory,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electrotechnics. In the same time, the ability with analyzing and solving engineering practical problems of students will be cultivated. As a result, it will build the necessary base for their further study,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xploiting a new technology field and jobs referr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fter graduation.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掌握直流电路基本概念,基本定律,能够运用基尔霍夫定理等知识分析和 计算电路,具备运用这些知识对复杂食品工程中的电路问题进行表述的能力。(支撑毕业要 求观测点 1-1)
课程目标2:掌握直流电路和单向交流电路基本概念,基本定律,能够运用基叠加定理、 戴维宁定理、三要素法、相量法等知识分析和计算申路,耳各运用这些知识对复杂食品工程 中的电路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支撑毕业要求观测点13) 课程目标3:掌捉三相交流电路性质和分析方法、电动机、电器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 特性和使用方法,掌握常用的继电接触器控制线路,具备对食品工程领域相关的电气设备选 型、电气控制线路分析和初步设计的能力。(支撑毕业要求观测点21) 课程目标4:掌握常用的继电接触器控制线路,具备对食品工程领域相关的电气控制线 路分析和设计问题进行表述的能力。(支撩毕业要求观测点2-2 课程目标5(思政目标):使学生了解电工新技术的发展,在学习电路的分析、计算与 设计的过程中,加强安全用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价值观,培养职业道德 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严谨、认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支撑课程思政目标) (三)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观测点 毕业要求 -题 能够运用数学、物理学、化学和工程科学的基瑞知识和工具,表述工程问 1工程知识 -3能够将数学建模和工程基础知识相结合,用于推演和分析食品工程问愿 1工程知识 能够运用数学 化学 3 等自然科学相关原理和工程知识,识别和判断 2.问题分析 :能运用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正确表达复杂 2.何题分析 4 食品工程问。 三、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一)理论教学 教学 支掉 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重点、难点 课程 方式 目标 1、正确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电压、电重点:电路的作用与 流参考方向的意义。 组成部分、电路模型 2、了解电路的有载、开路与短路状态和 电压和电流的参考力 电 电气设备的额定值意义 欧姆定律、电 念与基本定律 然练李电路的基本定律并能正确网 有载工作、开路与超 讲授 目标 用。 路:基尔霍夫定律: 作业 12 新发展和成就 4。钱标用由路的其木橱令上与基太启律 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 析与计算简单申路和申路中各的申位 计算 培养爱国情怀,激发幸提科技核心的 难点 电压和电流的 动力 参考方向 1。堂据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和戴维宁 重点:1,掌握支路电 流法、叠加原理和越 电路 定理等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维宁定理等电路的基 掌程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 目标 本分析方法。2.掌折 作业 实际电源的两种模车 及其等效变换
课程目标 2:掌握直流电路和单向交流电路基本概念,基本定律,能够运用基叠加定理、 戴维宁定理、三要素法、相量法等知识分析和计算电路,具备运用这些知识对复杂食品工程 中的电路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支撑毕业要求观测点 1-3) 课程目标 3:掌握三相交流电路性质和分析方法、电动机、电器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 特性和使用方法,掌握常用的继电接触器控制线路,具备对食品工程领域相关的电气设备选 型、电气控制线路分析和初步设计的能力。(支撑毕业要求观测点 2-1) 课程目标 4:掌握常用的继电接触器控制线路,具备对食品工程领域相关的电气控制线 路分析和设计问题进行表述的能力。(支撑毕业要求观测点 2-2) 课程目标 5(思政目标):使学生了解电工新技术的发展,在学习电路的分析、计算与 设计的过程中,加强安全用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价值观,培养职业道德 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严谨、认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支撑课程思政目标) (三)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课程 目标 毕业要求观测点 毕业要求 1 1-1 能够运用数学、物理学、化学和工程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工具,表述工程问 题。 1.工程知识 2 1-3 能够将数学建模和工程基础知识相结合,用于推演和分析食品工程问题。 1.工程知识 3 2-1 能够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相关原理和工程知识,识别和判断 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 2.问题分析 4 2-2 能运用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正确表达复杂 食品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 三、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一)理论教学 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重点、难点 学 时 教学 方式 支撑 课程 目标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 念与基本定律 思政融入点: 电工新技术、 新发展和成就 1、正确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电压、电 流参考方向的意义。 2、了解电路的有载、开路与短路状态和 电气设备的额定值意义。 3、熟练掌握电路的基本定律并能正确应 用。 4、能运用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分 析与计算简单电路和电路中各点的电位。 5、培养爱国情怀,激发掌握科技核心的 动力 重点:电路的作用与 组成部分、电路模型; 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 向;欧姆定律、电源 有载工作、开路与短 路;基尔霍夫定律; 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 计算。 难点:电压和电流的 参考方向。 4 讲授/ 作业 目标 1/2 第二章 电路的分析方 法 1.掌握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和戴维宁 定理等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2.掌握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 换。 重点:1.掌握支路电 流法、叠加原理和戴 维宁定理等电路的基 本分析方法。2.掌握 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 及其等效变换。 8 讲授/ 作业 目标 2
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重点、难点 学 方式 课程 目标 难点:戴维宁定理 面占 一阶电路的零 建立智态和稳态的概念。 了解过渡过 响 零状态耳 程对电路产生的不良影响及功用。 全响应以及三要 第二音 2.理解和掌握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素法, 电路的智态分 讲授目标 4 零状态响应、全响应的概念及其变化规 难点:非单回路一阶 作业 律,以及时间霜数的物理意义 电路任意申流或电用 理解并然练握三要索法】 响应初始值及时间 数的确定。 1深刻理解正弦量的特征,特别是有效 值、初相位和相位差 量点,理银和堂 熟悉正孩最的各种表示方法及相互间 交流电的基本 的关系 念,如正弦量的三要 3.理解电路基本定律的相量形式及阻抗: 素、相位差、有效值 标 8 讲授/ 作业 2 熟练掌握计算正弦交流电路的相量分析 相量表示法等, 法,会画相量图。 难点:理解和堂据 4.了解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法 滋交流电路的相量分 5案例分析, 形成较好的安全和节能环保 析法。 意识。 雕点:星形联接和三 1。了解由力系中申能的产生传给利 分配过程以及负找接入三相电路的原则 角形联接的三相对称 电路相电压与线电 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负载星形联接与 压,相电流与线电汤 三角形联接的对称三相电路中相电压与 的关系及三相电路功 讲授 目标 线电压、相电流与线电流的关系以及三相 率计算 功率的计算: 作业 3.了解中线的作用,建立不对称三相电路 难点 三相对称电路 的念 相电压与线电压,相 电流与线电流的关系 1理解和掌捉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接起动 雕点:三相异步电动 的条件、降压启动的方法和特点: 了解 机的木结构、转云 相步电动机的反转 制动的理和方法 原理和转矩特性 词速方法和特点。 目标 4 作业 3 2了解同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 难点:三相异步电动 理、机械特性及改变励磁电流的影响。 机的起动、调速和制 动
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重点、难点 学 时 教学 方式 支撑 课程 目标 难点:戴维宁定理 第三章 电路的暂态分 析 1.建立暂态和稳态的概念,了解过渡过 程对电路产生的不良影响及功用。 2.理解和掌握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零状态响应、全响应的概念及其变化规 律,以及时间常数的物理意义。 3.理解并熟练掌握三要素法。 重点:一阶电路的零 输入响应、零状态响 应、全响应以及三要 素法。 难点:非单回路一阶 电路任意电流或电压 响应初始值及时间常 数的确定。 4 讲授/ 作业 目标 2 第四章 正弦交流电路 思政融入点: 功率因数提高 1.深刻理解正弦量的特征,特别是有效 值、初相位和相位差。 2.熟悉正孩最的各种表示方法及相互间 的关系。 3.理解电路基本定律的相量形式及阻抗; 熟练掌握计算正弦交流电路的相量分析 法,会画相量图。 4.了解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法。 5.案例分析,形成较好的安全和节能环保 意识。 重点:理解和掌握正 弦交流电的基本概 念,如正弦量的三要 素、相位差、有效值、 相量表示法等。 难点:理解和掌掘正 弦交流电路的相量分 析法。 8 讲授/ 作业 目标 2 第五章 三相电路 1.了解电力系统中电能的产生、传输和 分配过程以及负载接入三相电路的原则。 2.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负载星形联接与 三角形联接的对称三相电路中相电压与 线电压、相电流与线电流的关系以及三相 功率的计算; 3.了解中线的作用,建立不对称三相电路 的概念。 重点:星形联接和三 角形联接的三相对称 电路相电压与线电 压,相电流与线电流 的关系及三相电路功 率计算。 难点:三相对称电路 相电压与线电压,相 电流与线电流的关系 4 讲授/ 作业 目标 3 第七章 交流电动机 1.理解和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接起动 的条件、降压启动的方法和特点;了解三 相步电动机的反转、制动的原理和方法, 调速方法和特点。 2.了解同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 理、机械特性及改变励磁电流的影响。 重点:三相异步电动 机的基本结构、转动 原理和转矩特性 难点:三相异步电动 机的起动、调速和制 动 4 讲授/ 作业 目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