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洋大学教学大纲 2011版 海洋科学学院 教务处编印 2011年
1 上海海洋大学教学大纲 2011 版 海洋科学学院 教 务 处 编 印 2011 年
第一分册 理论课教学大纲
2 第一分册 理论课教学大纲
《多元统计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多元统计分析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课程编号:1106706 学分:2学分 学时:总学时32讲授学时24 上机学时8 开设学期:第4学期 授课对象: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 课程级别: 课程负责人:张新峰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为学科教有模块选修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在熟练掌握多种多元 统计方法的基本思想,数学原理的基础上,能够把大量的数据简化到人们能够处理的范围之 内,能够构造一个综合指标代替原来的变量,能够进行判别、分类、主成分等分析,能够对 数学计算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并从专业背景上给予分析:能将统计分析方法应用至实 际中去。为避免繁冗的数学计算,本课程要求学生学会使用R软件相关功能。 二、课程简介 多元统计分析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工具,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有广泛 的应用。多元分析研究的是多个变量的统计总体,这使它能够一次性处理多个变量的庞杂数 据,而不需考虑异度量的问题,即它是处理多个变量的综合统计分析方法,它可以把多个变 量对一个或多个变量的作用程度大小线性地表示出来,反映事物多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可以 消除多个变量的共线性,将高维空间的问题降至低维空间中,在尽量保存原始信总量的前提 下,消除重叠信息,简化变量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事物的表象,挖掘事物深层次的、不可直 接观测到的属性即引起事物变化的本质:也可以透过繁杂事物的某些性质,将事物进行识别、 归类。本课程主要学习多元正态分布、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内容。 三、教学内容 章节名称 知识点 学时教学目标*备注 1.看重回顾矩阵的秩、特征值及特征向量 正定矩阵及非负定矩阵 第一章预备知识 4 2.随机向量的分布函数、密度函数、几种 掌握 常见分布间的关系
3 《多元统计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多元统计分析/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课程编号:1106706 学 分:2 学分 学 时:总学时 32 讲授学时 24 上机学时 8 开设学期:第 4 学期 授课对象: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 课程级别: 课程负责人:张新峰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为学科教育模块选修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在熟练掌握多种多元 统计方法的基本思想,数学原理的基础上,能够把大量的数据简化到人们能够处理的范围之 内,能够构造一个综合指标代替原来的变量,能够进行判别、分类、主成分等分析,能够对 数学计算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并从专业背景上给予分析;能将统计分析方法应用至实 际中去。为避免繁冗的数学计算,本课程要求学生学会使用 R 软件相关功能。 二、课程简介 多元统计分析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工具,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有广泛 的应用。多元分析研究的是多个变量的统计总体,这使它能够一次性处理多个变量的庞杂数 据,而不需考虑异度量的问题,即它是处理多个变量的综合统计分析方法,它可以把多个变 量对一个或多个变量的作用程度大小线性地表示出来,反映事物多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可以 消除多个变量的共线性,将高维空间的问题降至低维空间中,在尽量保存原始信息量的前提 下,消除重叠信息,简化变量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事物的表象,挖掘事物深层次的、不可直 接观测到的属性即引起事物变化的本质;也可以透过繁杂事物的某些性质,将事物进行识别、 归类。本课程主要学习多元正态分布、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内容。 三、教学内容 章节名称 知识点 学时 教学目标* 备注 第一章 预备知识 1.着重回顾矩阵的秩、特征值及特征向量、 正定矩阵及非负定矩阵 2.随机向量的分布函数、密度函数、几种 常见分布间的关系 4 掌握
3.总体与样本、参数估计、假设检验 4.数学期望、协方差矩阵 5.多元统计分析研究对象、主要内容 1.名元分布函数和多元密度函数 2.多维随机向量的数字特征、独立性与条 第二章多元正态分布 件分布 掌握 3.多元正态分布的参数估计 4.多元正态分布的假设检验 5.R的应用 变量的测量尺度、各种距离、相似系数 2.各种系统聚类法、系统聚类法的统一及 第三章聚类分析 性质、类的个数 5 掌握 3.型系统聚类法基本思粗与步骤 4.案例分析 5。R的应用 1.概念与分类 2.三个类别情形的判别 第四章判别分析 3.判别规则及具体判别步骤 5 掌握 4.案例分析 5.R的应用 1。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想,主成分的定义 导出及性质,主成分的几何意义 第五章主成分分析 2.主成分分析的数学原理,主成分的解释 5 掌握 主成分的应用及需注意的若干问题 3.案例分析 4.R的应用 1.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数学模型的定义 性质、因子的解释 2.常用的参数估计方法:主成分法、主因 子法、极大似然法 第六章因子分析 3。最大方差旋转法 5 掌握 4.因子得分估计方法:加权最小二乘法、 回归法 5.案例分析 6.R的应用 第七章其他多元分 1.什么是对应分析、对应分析的基本思想 析方法 2.对应分析方法的方法和原理 4 了解 3.典型相关分析的基本思想与原理
4 3.总体与样本、参数估计、假设检验 4.数学期望、协方差矩阵 5.多元统计分析研究对象、主要内容 第二章 多元正态分布 1.多元分布函数和多元密度函数 2.多维随机向量的数字特征、独立性与条 件分布 3.多元正态分布的参数估计 4.多元正态分布的假设检验 5.R 的应用 4 掌握 第三章 聚类分析 1.变量的测量尺度、各种距离、相似系数 2.各种系统聚类法、系统聚类法的统一及 性质、类的个数 3.Q 型系统聚类法基本思想与步骤 4.案例分析 5.R 的应用 5 掌握 第四章 判别分析 1.概念与分类 2.三个类别情形的判别 3.判别规则及具体判别步骤 4.案例分析 5.R 的应用 5 掌握 第五章 主成分分析 1.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想,主成分的定义、 导出及性质,主成分的几何意义 2.主成分分析的数学原理,主成分的解释, 主成分的应用及需注意的若干问题 3.案例分析 4.R 的应用 5 掌握 第六章 因子分析 1.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数学模型的定义、 性质、因子的解释 2.常用的参数估计方法:主成分法、主因 子法、极大似然法 3.最大方差旋转法 4.因子得分估计方法:加权最小二乘法、 回归法 5.案例分析 6.R 的应用 5 掌握 第七章 其 他 多 元 分 析方法 1.什么是对应分析、对应分析的基本思想 2.对应分析方法的方法和原理 3.典型相关分析的基本思想与原理 4 了解
4.典型相关分析的应用 5.R的应用 四、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和掌握多元统计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聚类法的基本思想与聚类步暖: 3.掌握判别函数的建立、判别准则应用、两组判别的思想及应用: 4.掌握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想、概念、主成分的生成与途取、统计含义及性质: 5.掌握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因子分析模型求解的方法(主成分法)与步骤 6.掌握利用上述各种分析方法在统计软件R中的实现与应用 五、教学方法 采取理论讲授、课堂讨论、上机实习及课下收集相关资料的方式。理论课采用多媒 体教学,有效的利用课堂时间,要求学生上机完成作业。由于本课程重在要求学生能利用所 学的统计方法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所以鼓励学生收集与其所学专业相关的数据,来进行现 场分析处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考试主要采用考查方式,考查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 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重点考查学生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实际 运用能力。 总评成绩:平时作业占30%、课堂讨论和出勤占20%、考查占50%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 高惠璇,《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2011年印刷 阅读书目: 1.傅德印,《多元统计分析》,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 2.于秀林、任雪松,《多元统计分析》,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3.王学民编,《应用多元分析》(第三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 4.[美]Richard A.Johnson,.Dean W.Wichern著,陆璇等译,《实用多元统计分析》,清华 大学出版社,2008年。 主撰人:张新峰 审核人:邹晓荣
5 4.典型相关分析的应用 5.R 的应用 四、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和掌握多元统计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聚类法的基本思想与聚类步骤; 3.掌握判别函数的建立、判别准则应用、两组判别的思想及应用; 4.掌握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想、概念、主成分的生成与选取、统计含义及性质; 5.掌握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因子分析模型求解的方法(主成分法)与步骤 6.掌握利用上述各种分析方法在统计软件 R 中的实现与应用 五、教学方法 采取理论讲授、课堂讨论、上机实习及课下收集相关资料的方式。理论课采用多媒 体教学,有效的利用课堂时间,要求学生上机完成作业。由于本课程重在要求学生能利用所 学的统计方法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所以鼓励学生收集与其所学专业相关的数据,来进行现 场分析处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考试主要采用考查方式,考查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 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重点考查学生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实际 运用能力。 总评成绩:平时作业占 30%、课堂讨论和出勤占 20%、考查占 50%。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 高惠璇,《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2011 年印刷。 阅读书目: 1.傅德印,《多元统计分析》,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年第一版。 2.于秀林、任雪松,《多元统计分析》,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年第一版。 3.王学民 编,《应用多元分析》(第三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年。 4.[美]Richard A.Johnson,Dean W.Wichern 著,陆璇 等译,《实用多元统计分析》,清华 大学出版社,2008 年。 主撰人:张新峰 审核人:邹晓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