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4-1]某初测导线如图 已知CC1边的真方位角An=165°1820 导线转角个数 n=92 自C到C2点横坐标增量∑y=20658Km 平均纬度 gm=38°12 导线右角总和 f=16655°4835″ 实测C2-C9边的真方位角An=69°4154″ 检核该段导线角度观测成果
已知C0、C1边的真方位角 A0=165°18′20″ 导线转角个数 n=92 自C0到C92点横坐标增量 ΣΔy=20.658Km 平均纬度 φm= 38°12′ 导线右角总和 Σβ=16655°48′35″ 实测C92–C93边的真方位角 An =69°41′54″ 检核该段导线角度观测成果。 [例4–1]某初测导线如图
AN N n 阝1 [解] C0~C2的子午线收敛角 7=(ny)=20.658(Km) 代2,=846
•C0 ~C92 的子午线收敛角 l= (yn – y0 )=20.658(Km) 图 2 初测延伸导线示意图 0 n 1 2 n C0 C1 Cn Cn N N = t g m = 8'46" R l [解]
C92-C边坐标方位角的推算值: an′=a+n×180°Σf=692945 C92-C边坐标方位角的理论值 an=Any=69°3308 角度闭合差6=a1n=-323 限差 FB =±25yn+16=±420 该段导线角度观测成果符合精度要求
C92–C93边坐标方位角的推算值: αn ′=α0+ n×180°–Σβ=69°29′45″ C92–C93边坐标方位角的理论值 αn =An –γ=69°33′08″ 角度闭合差 f β=αn ′–αn =–3′23″ 限差 f β<Fβ 该段导线角度观测成果符合精度要求。 F = 25" n +16 = 4'20"
[例4-2] 己知C点在中央子午线以东12289km,起 始边CC1为高级控制点 坐标方位角为a0=165°1820 其余数据同例4-1 试检核该段导线角度观测成果 IN N H+1 阝1
己知C0点在中央子午线以东12.289 km,起 始边C0 –C1为高级控制点 坐标方位角为 α0=165°18′20″ 其余数据同例4–1 试检核该段导线角度观测成果。 [例4–2] 图 2 初测延伸导线示意图 0 n 1 2 n C0 C1 Cn Cn N N
[解]C2点横坐标概略值 72=12289+20.658=32947km C2点处的子午线收敛角y =-921gg=945 R C2-C边坐标方位角的理论值 un=Any=69°3209″ 角度闭合差f=anan==224 限差 B=+25√n+8=±410 fp FB 该段导线角度观测成果符合精度要求
γ92=12.289+20.658=32.947km C92点处的子午线收敛角 C92–C93边坐标方位角的理论值 αn =An –γ=69°32′09″ 角度闭合差 f β=αn ′–αn =–2′24″ 限差 f β< Fβ 该段导线角度观测成果符合精度要求。 [解]C92点横坐标概略值 9'45" 9 2 = t g = R y F = 25" n +8 =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