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2铁路初测导线测量限差 仪器型号 D2 DJ6 项目 检测时较差(") 20 闭合差 附合导线和闭合导线 25、n 30 水平角 延伸导线 两端测真北25n+1630√n+10 一端测真北25m+830√n+5 /2 检测较差 光电测距仪和全站仪(mm) 2√2mp 其它测距方法 1/2000 1/2000 水平角平差 1/6000 1/4000 光电测距仪 长 和全站仪 度 相对闭合差 水平角不平差 13000 1/2000 水平角平差 1/4000 1/2000 其它测距方法 水平角不平差 1/2000 12000 附合导线长度(km) 30 注:表中,m为置镜点总数,m为光电测距仪或全站仪的标称精度,导线长度相对闭合差应为经过两化改正后的值
n n n +16 n +10 n +8 n +5 2 2 仪器型号 项目 DJ2 DJ6 水平角 检 测 时 较 差(″) 20 30 闭 合 差 (″) 附 合 导 线 和 闭 合 导 线 25 30 延 伸 导 线 两端测真北 25 30 一端测真北 25 30 长 度 检 测 较 差 光 电 测 距 仪 和 全 站 仪(mm) 2 mD 2 mD 其 它 测 距 方 法 1/2000 1/2000 相 对 闭 合 差 光 电 测 距 仪 和 全 站 仪 水平角平差 1/6000 1/4000 水平角不平差 1/3000 1/2000 其它测距方法 水平角平差 1/4000 1/2000 水平角不平差 1/2000 1/2000 附合导线长度(km) 30 30 注:表中,n为置镜点总数,mD为光电测距仪或全站仪的标称精度,导线长度相对闭合差应为经过两化改正后的值。 表4–2 铁路初测导线测量限差
1.角度闭合差计算 附合导线导线两端均附合在高级控制点上。 延伸导线一端或两端均不与高级点联系,仅 观测真方位角进行角度测量成果的检核
图 初测附合导线示意图 0 n 1 2 n C0 C1 Cn Cn x x 附合导线——导线两端均附合在高级控制点上。 延伸导线——一端或两端均不与高级点联系,仅 观测真方位角进行角度测量成果的检核。 1.角度闭合差计算
附合导线的角度闭合差计算公式 fB=a0+n.180°-∑B-a 导线起始边坐标方位角 导线终边坐标方位角 β—导线右角 n—角度观测值的个数(包括连接角)
α0 ——导线起始边坐标方位角 αn ——导线终边坐标方位角 β ——导线右角 n ——角度观测值的个数(包括连接角) n n f =0 + 180− − 附合导线的角度闭合差计算公式:
延伸开口导线 观测真方位角进行角度测量成果的检核 0 an 0 n 则fB=+n180°-∑B-4,+y
图 2 初测延伸导线示意图 0 n 1 2 n C0 C1 Cn Cn N N αn=An –γ 令 α0=A0 则 f = A0 + n180− − An + 观测真方位角进行角度测量成果的检核. 延伸开口导线:
子午线收敛角的计算公式 y=p-tgim=p n,yn- yonge R R 9m为导线C0点到C点间的平均纬度 L=ynyo为导线C点到Cn点间的横坐标差 R=6371km为地球的平均半径
m n m tg R y y tg R l 0 " " − = = φm 为导线 C0 点到Cn点间的平均纬度 l = y n –y0 为导线C0点到Cn点间的横坐标差 R = 6371 km 为地球的平均半径 子午线收敛角γ的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