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安全经济管理与决策 学习要点 ·安全经济管理的特点和分类 国家安全经济监察管理 安全技术措施费的筹集与管理 安全设备、设施的折旧方法 安全的经济决策 利益一一成本”分析决策方法 安全投资的风险决策 安全投资的综合评分决策法 第一节安全经济管理的特点和分类 安全经济管理特点 综合性、整体性、群众性 安全经济管理的分类 法规管理、财务管理、行政管理、全员管理 安全经济强化手段—奖与罚 安全承包是实施安全经济强化手段的具体方式之 具体做法有:(1)完善经济承包合同;(2)交纳安全抵押金;(3)制定 考核办法;(4)开展公正的安全评价和检查 四、安全措施的“三同时”管理 1.“三同时”即是在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和引进项目(以下简 称项目)中,其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 时投产使用。 2.安全“三同时”管理的具体做法是:(1)把好设计关;(2)把好施工 关;(3)把好验收使用关。 五、安全经济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1 第十一章 安全经济管理与决策 学习要点 安全经济管理的特点和分类 国家安全经济监察管理 安全技术措施费的筹集与管理 安全设备 设施的折旧方法 安全的经济决策 利益 成本 分析决策方法 安全投资的风险决策 安全投资的综合评分决策法 第一节 安全经济管理的特点和分类 一 安全经济管理特点 综合性 整体性 群众性 二 安全经济管理的分类 法规管理 财务管理 行政管理 全员管理 三 安全经济强化手段——奖与罚 安全承包是实施安全经济强化手段的具体方式之一 具体做法有 1 完善经济承包合同 2 交纳安全抵押金 3 制定 考核办法 4 开展公正的安全评价和检查 四 安全措施的 三同时 管理 1 三同时 即是在新建 改建 扩建技术改造和引进项目 以下简 称项目 中 其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同时施工 同 时投产使用 2 安全 三同时 管理的具体做法是 1 把好设计关 2 把好施工 关 3 把好验收使用关 五 安全经济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安全经济管理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有助于改善安全经济运行环境, 提高安全活动效率 第二节国家安全经济监察管理 国家监察是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及其各级安全监察机构,按照国 务院赋予的权利依据安全生产法规和监察条例(《煤矿安全监察条例》)所进 行的安全监察活动,其监察具有法律的权威性和特殊性的行政法律地位。 实行安全监察的原因 (1)个体行为与整体行为未必一致。 (2)人的行为受诸多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3)人们的活动中往往缺乏自省能力 (4)从社会学角度看,安全监察是社会性自洁功能之 安全监察的性质 公正性、唯法性、权力性、权威性、非敌对性 三、安全监察的基本职能 是实行监察;二是反馈信息 四、安全经济监察的主要内容 有关安全措施、劳保用品、医疗保健等经费的筹集和使用情况 2.生产合同中安全项目的执行及安全经济指标的落实情况 3.制定安全经济监察条例 4.有权责令本机构管理范围内,违反安全监察条例等安全法规、安全经 济规程、经济合同或破坏生产环境的企业或个人上缴罚金或令其停产,限期 整顿 五、安全监察的工作程序 1.检查2.处理3.惩罚 六、国家监察与企业、群众的关系 我国实行“国家监察、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群众监督”的安全管理体
2 安全经济管理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 它有助于改善安全经济运行环境 提高安全活动效率 第二节 国家安全经济监察管理 国家监察是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及其各级安全监察机构 按照国 务院赋予的权利依据安全生产法规和监察条例 煤矿安全监察条例 所进 行的安全监察活动 其监察具有法律的权威性和特殊性的行政法律地位 一 实行安全监察的原因 1 个体行为与整体行为未必一致 2 人的行为受诸多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3 人们的活动中往往缺乏自省能力 4 从社会学角度看 安全监察是社会性自洁功能之一 二 安全监察的性质 公正性 唯法性 权力性 权威性 非敌对性 三 安全监察的基本职能 一是实行监察 二是反馈信息 四 安全经济监察的主要内容 1.有关安全措施 劳保用品 医疗保健等经费的筹集和使用情况 2.生产合同中安全项目的执行及安全经济指标的落实情况 3.制定安全经济监察条例 4.有权责令本机构管理范围内 违反安全监察条例等安全法规 安全经 济规程 经济合同或破坏生产环境的企业或个人上缴罚金或令其停产 限期 整顿 五 安全监察的工作程序 1 检 查 2 处 理 3 惩 罚 六 国家监察与企业 群众的关系 我国实行 国家监察 行业管理 企业负责 群众监督 的安全管理体 制
第三节安全技术措施费的筹集与管理 经费来源 基建费(三同时费用) 国家预算 企业挖潜改造资金 安排 科技三项费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银行及国家银行专项贷款 信用社贷款国家信用社专项贷款 职业 更新改造资金 安全 安全设备(设施)折旧 卫生企业 生产发展资金 资金筹集 征收危险源致害罚金的反馈资金 来源 事故罚款 职业安全公积金 资助金 社会 集资助金 集资 捐赠 会费 图11-1安全投资项目和渠道 改善安措费筹集渠道的原则 按价值规律办事,利用经济杠杆控制安全资金投向;谁获利,谁投资; 谁危害谁投资;强制与自愿相结合 安全费用的管理 安全经费应是单列专用款项,由安全部门掌握,其使用控制范围包括改 善劳动条件,防止工伤事故,预防职业病和职业中毒为主要目的一切技术、 管理、教育等方面 (一)硬技术方面
3 第三节 安全技术措施费的筹集与管理 一 经费来源 基建费 三同时费用 国家预算 企业挖潜改造资金 安排 科技三项费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银行及 国家银行专项贷款 信用社贷款 国家信用社专项贷款 职业 更新改造资金 安全 安全设备 设施 折旧 卫生 企业 生产发展资金 资金 筹集 征收危险源致害罚金的反馈资金 来源 事故罚款 职业安全公积金 资助金 社会 集资助金 集资 捐赠 会费 图 11-1 安全投资项目和渠道 二 改善安措费筹集渠道的原则 按价值规律办事 利用经济杠杆控制安全资金投向 谁获利 谁投资 谁危害谁投资 强制与自愿相结合 三 安全费用的管理 安全经费应是单列专用款项 由安全部门掌握 其使用控制范围包括改 善劳动条件 防止工伤事故 预防职业病和职业中毒为主要目的一切技术 管理 教育等方面 一 硬技术方面
1.安全技术2.工业卫生3.辅助房屋及设施 (二)软技术方面 1.安全管理2.安全奖励3.宣传与教育 第四节安全设备、设施的折旧方法 折旧的方法 常用的折旧方法主要有直线法、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其中余额递减 法和年数总和法又称快速折旧法 )直线法 其年折旧费的计算公式是 D2=(C0-V)/n 式中:C一一设备或设施的原值;一一设备或设施的残值;n一一设 备或设施的服务年限。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1)各年折旧费相等;(2)残值不计入折旧费。 (二)年数总和法 年折旧费的计算公式是 (11-2) n(n+1)/2 这种折旧方法的特点是:(1)各年折旧费不等,每年的折旧额是一个等 比级数;(2)残值不计入折旧费。 (三)余额递减数法 年折旧费的计算公式: C-1·r其中r=1 式中C11为设备或设施第t-7年的账面价值;「为一固定数值的折旧比 率。 种折旧方法的特点是:(1)各年折旧费不等,资产的帐面价值逐年递 减,各年的折旧额是一个等比级数;(2)计算折旧的基数为各年的账面值, 而没有减去残值;(3)资产价值少于残值时不再进行折旧
4 1 安全技术 2 工业卫生 3 辅助房屋及设施 二 软技术方面 1 安全管理 2 安全奖励 3 宣传与教育 第四节 安全设备 设施的折旧方法 一 折旧的方法 常用的折旧方法主要有直线法 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 其中余额递减 法和年数总和法又称快速折旧法 一 直线法 其年折旧费的计算公式是 D C V n t r ( )/ = 0 − 11-1 式中 C0 设备或设施的原值 Vr 设备或设施的残值 n 设 备或设施的服务年限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 1 各年折旧费相等 2 残值不计入折旧费 二 年数总和法 年折旧费的计算公式是 ( 1)/ 2 ( ) 0 + = − n n Dt C Vr 11-2 这种折旧方法的特点是 1 各年折旧费不等 每年的折旧额是一个等 比级数 2 残值不计入折旧费 三 余额递减数法 年折旧费的计算公式 V r 1 0 r 1 C D C r t = t− ⋅ 其中 = − 11-3 式中 Ct-1 为设备或设施第 t-1 年的账面价值 r 为一固定数值的折旧比 率 这种折旧方法的特点是 1 各年折旧费不等 资产的帐面价值逐年递 减 各年的折旧额是一个等比级数 2 计算折旧的基数为各年的账面值 而没有减去残值 3 资产价值少于残值时不再进行折旧
第五节安全的经济决策 决策的概念 决策指人们在求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基于对事物发展规律及主客观条件 的认识和把握,寻求并选择某种最佳(满意)准则和行动方案而进行的活动 二、决策的分类方法 根据决策系统的约東性与随机性原理,可分为确定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 策。非确定型决策又可分为两类:完全不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 、决策的特性 从属性、系统性、技术性、社会性、经济性、信息化 四、决策的依据 1.经济技术发展总决策(政策和法规)的指导 2.决策机构和决策者的素养 3.决策者的需求 4.实际状况 五、安全决策过程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重要问题 1.资料的收集 2.选择合适的决策人 3.选用合适的决策方法 4.决策的反馈 5决策的有序性、系统性、全面性和时效性 6.决策中的安全要点 第六节“利益——成本”分析决策方法 、方法的基本原理与步骤 (一)“利益一一成本”分析方法的基本思路 计算安全方案的效果 安全方案的效果由下式计算 R=D×P (11-4) 式中:R—一安全方案的效果;U—一事故损失;尸一一期望事故概率
5 第五节 安全的经济决策 一 决策的概念 决策指人们在求生存与发展过程中 基于对事物发展规律及主客观条件 的认识和把握 寻求并选择某种最佳 (满意)准则和行动方案而进行的活动 二 决策的分类方法 根据决策系统的约束性与随机性原理 可分为确定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 策 非确定型决策又可分为两类:完全不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 三 决策的特性 从属性 系统性 技术性 社会性 经济性 信息化 四 决策的依据 1 经济技术发展总决策 政策和法规 的指导 2 决策机构和决策者的素养 3 决策者的需求 4 实际状况 五 安全决策过程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重要问题 1. 资料的收集 2 选择合适的决策人 3 选用合适的决策方法 4. 决策的反馈 5 决策的有序性 系统性 全面性和时效性 6 决策中的安全要点 第六节 利益 成本 分析决策方法 一 方法的基本原理与步骤 一 利益 成本 分析方法的基本思路 1.计算安全方案的效果 安全方案的效果由下式计算 R=U×P 11-4 式中 R 安全方案的效果 U 事故损失 P 期望事故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