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5、敬业与乐业 教学目标 1.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2.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2.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 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简介作者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 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著述涉 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 集》 三、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明确:课文共七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 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可分为三个部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四、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 《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这样交代既可避 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 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 个大致的认识。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朗读第三、四段。课文第三、四段是论述″敬业"的重要,可作为第二部分的第 层 思考:(1)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2)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1 第二单元 5、敬业与乐业 教学目标 1.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2.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2.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 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二、简介作者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 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著述涉 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 集》。 三、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明确:课文共七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 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可分为三个部 分。 第一部分(第 1 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 2~6 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 7 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四、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 《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这样交代既可避 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 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 个大致的认识。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朗读第三、四段。课文第三、四段是论述"敬业"的重要,可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一 层。 思考:(1)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2)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第三段作者阐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配 上自己的通俗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 不旁骛,便是敬。"然后顺理成章地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其性质都是可敬 的,并举”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这两件事加以证明,侧重点在"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第四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木匠做 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 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业")。接 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 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举例和引用的自然 结合使文章的说理立于不败之地 2.朗读第五、六段。这两段论述”乐业"的重要,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二层 思考:作者举了怎样的例子来论述”乐业”的重要,又是如何论述”乐业”的道理的?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作者在第五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实例,说明要” 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第六段,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 的道理,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紧接着又引 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 ,"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 五、小结 讲演词的第二部分内容理解的重点是阐述什么叫做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做才 算是敬业 六、布置作业 1.探究练习二。 2.选用随堂练习。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检查背诵 学生背诵"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继续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学生朗读第七段 明确: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指出”责任心”和″趣味"跟″敬业”与”乐业"的关系 最为密切:"责任心"就是″敬业"广趣味”就是”乐业"。他认为做事必须具备责任心和善于 从职业中领略出趣味。″一个人对待自己的职业,能够有责任心、有趣味发扬敬业与乐业的 精神,专心致志做圆满,就是"人类合理的生活"。结束句"我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用短句, 用感叹的语气,充满了对听讲的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感情强烈而真挚。 、探究活动 (一)思考: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许多有关敬业和乐业的观点,你最信服的是哪一点? 你有没有不同意见?说说你持这种意见的理由。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中的观点如下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第三段作者阐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配 上自己的通俗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 不旁骛,便是敬。"然后顺理成章地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其性质都是可敬 "的,并举"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这两件事加以证明,侧重点在"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第四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木匠做 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 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业")。接 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 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举例和引用的自然 结合使文章的说理立于不败之地。 2.朗读第五、六段。这两段论述"乐业"的重要,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二层。 思考:作者举了怎样的例子来论述"乐业"的重要,又是如何论述"乐业"的道理的?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作者在第五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实例,说明要" 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第六段,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 的道理,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紧接着又引 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 ","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 五、小结 讲演词的第二部分内容理解的重点是阐述什么叫做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做才 算是敬业。 六、布置作业 1.探究练习二。 2.选用随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检查背诵 学生背诵"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二、继续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学生朗读第七段。 明确: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指出"责任心"和"趣味"跟"敬业"与"乐业"的关系 最为密切:"责任心"就是"敬业"广趣味"就是"乐业"。他认为做事必须具备责任心和善于" 从职业中领略出趣味。"一个人对待自己的职业,能够有责任心、有趣味发扬敬业与乐业的 精神,专心致志做圆满,就是"人类合理的生活"。结束句"我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用短句, 用感叹的语气,充满了对听讲的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感情强烈而真挚。 三、探究活动 (一)思考: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许多有关敬业和乐业的观点,你最信服的是哪一点? 你有没有不同意见?说说你持这种意见的理由。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中的观点如下: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 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9.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10.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10.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2.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13.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 分量加增。 14.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5.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学生的回答无论是赞同还是不赞同,都可以;关键在于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 有据。目的在于通过讨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二)做资料卡片。 让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制成资料卡片,要注明出处以及卡 片的类型等;书写要清楚规范。 四、小结 1.中心意思: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 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 2.写作特点 (1)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这篇讲演词开头提出了论题,中间主体部分分两 层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末尾总结全篇。条理很清晰。证明论点的过程,举了多种论据: 有生活中的实例,有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亲身经历中卓有成效的经验,还有古 人的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等。这些论据的精选运用,使讲演词具体、生动,富有说服力 (2)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全篇讲演用简明的短句,很少用长句;多 用口语,明白如话,一听就懂;引用古代文句时,注重化深为浅。同时文中多次用了设问句 和反问句,引用不少古代名言警句,又自己提炼了许多精辟的警句,都使语言显得概括有力。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六段 2.选用随堂练习
3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 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9.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10.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10.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2.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13.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 分量加增。 14.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5.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 学生的回答无论是赞同还是不赞同,都可以;关键在于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 有据。目的在于通过讨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二)做资料卡片。 让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制成资料卡片,要注明出处以及卡 片的类型等;书写要清楚规范。 四、小结 1.中心意思: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 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 活。 2.写作特点。 (1)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这篇讲演词开头提出了论题,中间主体部分分两 层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末尾总结全篇。条理很清晰。证明论点的过程,举了多种论据: 有生活中的实例,有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亲身经历中卓有成效的经验,还有古 人的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等。这些论据的精选运用,使讲演词具体、生动,富有说服力。 (2)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全篇讲演用简明的短句,很少用长句;多 用口语,明白如话,一听就懂;引用古代文句时,注重化深为浅。同时文中多次用了设问句 和反问句,引用不少古代名言警句,又自己提炼了许多精辟的警句,都使语言显得概括有力。 五、布置作业 1. 背诵课文第六段。 2. 选用随堂练习
板书设计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提出论点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分析问题 敬业 乐业 (举例论证、道 理论证) 总结全文敬业和乐业也就是责任心和乐趣
4 板书设计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提出论点 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分析问题 敬业 乐业 (举例论证、道 理论证) 总结全文 敬业和乐业也就是责任心和乐趣
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教学目标 了解伏尔泰对人类历史的卓越贡献,尤其是他在思想史上的贡献。 2、体会雨果充满激情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 3、朗读练习,在朗读中受到自由、平等、和谐、和平、正义等思想的熏陶 教学重点 1、理解伏尔泰的历史贡献及启蒙思想的伟大意义 2、通过朗读和背诵,体会雨果充满激情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学生对时代和思想背景的陌生,不清楚启蒙运动在西方历史上的重大意义,因而很难理解雨 果对伏尔泰的高度评价、对启蒙思想的当代阐发,很难激起感情共鸣。 教学设想 1、课前布置学生査找资料,讲述伏尔泰的故事,聚焦于伏尔泰为弱势人群呐喊、奋争的正 义行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査找资料,了解浪漫主义、启蒙运动的含义。 3、利用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教学方式:朗读、置疑、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辅助用具:多媒体课件、朗读录音带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伏尔泰的伟大贡献;理淸思路,把握大意, 、设疑导入,激发探究兴趣 伏尔泰逝世已经一百多年了,可百年之后人们还在纪念他。雨果说,他是永生的。著名诗人 减克家在《有的人》这首诗中也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种矛盾关系是如何转化的 呢?文中还说,“到伏尔泰,一个新的纪元开始了。”伏尔泰,一个响亮的名字,他的光芒来 自哪里,又撒向何方?请同学们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讲述伏尔泰的故事。(结合练习四) 二、走进伏尔泰,与名人零距离 (学生交流。老师课前也作些案头准备。) 伏尔泰(1694-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生于巴黎一个公正人家庭。学过 法律,经过商,当过法庭书记和外交官员。知识渊博,著作丰富,涉及哲学、历史、文学 自然科学等方面,近百卷之多。(《用书P50》) 讲述伏尔泰的故事:卡拉事件、伏尔泰之死。(《用书P51-52》) (解说:这两项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与名人零距离,为认识伏尔泰的伟大贡献作准 二、调动积累,实现资源共享 1.启蒙运动(《用书P53》) 欧洲十八世纪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文化教育运动,追求政治和学术思想上的自由,提倡科学 技术,把理性推崇为思想和行为的基础。首先起于英国,次及德、法、俄、意等国,尤以法
5 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教学目标 1、 了解伏尔泰对人类历史的卓越贡献,尤其是他在思想史上的贡献。 2、 体会雨果充满激情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 3、朗读练习,在朗读中受到自由、平等、和谐、和平、正义等思想的熏陶。 教学重点 1、 理解伏尔泰的历史贡献及启蒙思想的伟大意义。 2、 通过朗读和背诵,体会雨果充满激情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学生对时代和思想背景的陌生,不清楚启蒙运动在西方历史上的重大意义,因而很难理解雨 果对伏尔泰的高度评价、对启蒙思想的当代阐发,很难激起感情共鸣。 教学设想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讲述伏尔泰的故事,聚焦于伏尔泰为弱势人群呐喊、奋争的正 义行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查找资料,了解浪漫主义、启蒙运动的含义。 3、 利用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教学方式:朗读、置疑、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辅助用具:多媒体课件、朗读录音带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伏尔泰的伟大贡献;理清思路,把握大意。 一、设疑导入,激发探究兴趣 伏尔泰逝世已经一百多年了,可百年之后人们还在纪念他。雨果说,他是永生的。著名诗人 臧克家在《有的人》这首诗中也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种矛盾关系是如何转化的 呢?文中还说,“到伏尔泰,一个新的纪元开始了。”伏尔泰,一个响亮的名字,他的光芒来 自哪里,又撒向何方?请同学们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讲述伏尔泰的故事。(结合练习四) 二、走进伏尔泰,与名人零距离 (学生交流。老师课前也作些案头准备。) 伏尔泰(1694-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生于巴黎一个公正人家庭。学过 法律,经过商,当过法庭书记和外交官员。知识渊博,著作丰富,涉及哲学、历史、文学、 自然科学等方面,近百卷之多。(《用书 P50》) 讲述伏尔泰的故事:卡拉事件、伏尔泰之死。(《用书 P51-52》) (解说:这两项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与名人零距离,为认识伏尔泰的伟大贡献作准 备。) 二、调动积累,实现资源共享 1.启蒙运动(《用书 P53》) 欧洲十八世纪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文化教育运动,追求政治和学术思想上的自由,提倡科学 技术,把理性推崇为思想和行为的基础。首先起于英国,次及德、法、俄、意等国,尤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