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LandscapeEcology)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2200166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45学时(45/0)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3学时(3/0)学分:3学分开课学期:第4学期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2.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景观生态学,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并具有使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初步分析实际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能够应用相关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程目标2:学生通过景观生态学课程的系统学习,提高其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热爱,深化可持续发展理念,并增强环境意识和安全意识,理解相关的职业伦理,能在实际工作中展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课程目标3:学生通过了解景观生态学发展史、前沿发展动态、科研成果的发现和应用,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具有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合作意识,以及具有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意识。3.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毕业要求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课程目标3.1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并运用图纸、图表和文字等准确表述课程目标13.问题分析3.2能够综合运用文献、规范、标准或图集等进行技术分析并获得有效的结论8.环境与可8.1热爱环保事业,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环境意识和安全意识持续发展课程目标2(专业素8.2具备科研素养、职业伦理、法律观念、追求卓越的态度和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Landscape Ecology)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02200166 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45 学时(45/0) 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3 学时(3/0) 学分:3 学分 开课学期:第 4 学期 1.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2.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景观生态学,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并具有 使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初步分析实际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能够应用相关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 课程目标 2:学生通过景观生态学课程的系统学习,提高其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热爱,深化 可持续发展理念,并增强环境意识和安全意识,理解相关的职业伦理,能在实际工作中展现 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程目标 3:学生通过了解景观生态学发展史、前沿发展动态、科研成果的发现和应用,树 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具有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合作意识,以及具有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意 识。 3.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 课程目标 3.问题分析 3.1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对复杂工 程问题进行识别,并运用图纸、图表和文字等准确表述 课程目标 1 3.2 能够综合运用文献、规范、标准或图集等进行技术分析并 获得有效的结论 8.环境与可 持续发展 (专业素 养) 8.1 热爱环保事业,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环境意识和安全意 识 课程目标 2 8.2 具备科研素养、职业伦理、法律观念、追求卓越的态度和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13.1能正确认识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性13.终身学课程目标313.2具有追踪新知识的意识习13.3具备适应环境生态工程技术新发展的能力4.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章次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践课时支撑课程目标40第一章4景观生态学的一般概念课程目标1第二章440课程目标1、2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框架660第三章景观空间结构与景观异质性课程目标1、2、3440第四章课程目标1、2反映景观功能的生态流第五章景观变化与景观动态模型660课程目标1、2、3第六章44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0课程目标1、260第七章6景观数量化研究方法与研究手段课程目标1、3第八章景观生态规划440课程目标1、2、3第九章景观生态学应用440课程目标1、2、3第十章0景观与文化22课程目标1、2期末复习0115.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景观生态学》作为宏观生态学科,其学习建立在《普通生态学》的理论基础与《普通生物学》的广泛生物学知识之上。同时,《地理信息系统》为其提供空间分析技术,支撑景观格局量化、动态模拟及规划制图:《生态地学》则从地貌、主壤、水文等要素的相互作用中揭示景观异质性的形成机制与生态过程耦合规律。这些课程共同构建多学科交叉框架,深化对景观“结构-功能-变化”的系统认知,为科学规划与管理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强化生态修复、土地可持续利用等综合研究能力。6.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教材:肖笃宁.景观生态学.第2版[M]科学出版社,2010参考资料:(1)郭建国.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3.终身学 习 13.1 能正确认识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13.2 具有追踪新知识的意识 课程目标 3 13.3 具备适应环境生态工程技术新发展的能力 4.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 章次 内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支撑课程目标 第一章 景观生态学的一般概念 4 4 0 课程目标 1 第二章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框架 4 4 0 课程目标 1、2 第三章 景观空间结构与景观异质性 6 6 0 课程目标 1、2、3 第四章 反映景观功能的生态流 4 4 0 课程目标 1、2 第五章 景观变化与景观动态模型 6 6 0 课程目标 1、2、3 第六章 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 4 4 0 课程目标 1、2 第七章 景观数量化研究方法与研究手段 6 6 0 课程目标 1、3 第八章 景观生态规划 4 4 0 课程目标 1、2、3 第九章 景观生态学应用 4 4 0 课程目标 1、2、3 第十章 景观与文化 2 2 0 课程目标 1、2 期末复习 1 1 0 5.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 《景观生态学》作为宏观生态学科,其学习建立在《普通生态学》的理论基础与《普通 生物学》的广泛生物学知识之上。同时,《地理信息系统》为其提供空间分析技术,支撑景 观格局量化、动态模拟及规划制图;《生态地学》则从地貌、土壤、水文等要素的相互作用 中揭示景观异质性的形成机制与生态过程耦合规律。这些课程共同构建多学科交叉框架,深 化对景观“结构-功能-变化”的系统认知,为科学规划与管理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强化生 态修复、土地可持续利用等综合研究能力。 6.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教 材: 肖笃宁.景观生态学.第 2 版[M].科学出版社,2010. 参考资料: (1)邬建国.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 (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傅伯杰.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第2版[M].科学出版社,20117.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以教师讲授为主,运用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源与板书相结合,通过案例教学、问题导向教学等形式,系统讲解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及研究方法,按照“精讲+自学”原则实施教学。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提供课程资源及拓展学习资源。(2)类比法结合学生熟知的生态学理论和生活常识,借助多媒体图示和板书推导,直观呈现景观生态学新知的逻辑关联,帮助学生建立知识迁移的认知路径。(3)案例法采用案例+多媒体课件解析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典型景观格局演变、生态修复工程等实际案例,创设具体情境开展理论应用教学,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讨论法运用超星学习通开展主题讨论与作业提交,结合课堂板书梳理问题框架,通过平台数据统计实时反馈学习情况,针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答疑,强化重难点掌握。8.成绩评定方法(1)总评成绩计算方法评定方式1:作业;评定方式2:课堂表现;评定方式3:出勤:评定方式4:期末考试总评成绩=70%×期末考试成绩+30%×平时成绩(作业+课堂表现+出勤)作业评定方式课堂表现期末考试课程目标占分比例%占分比例%占分比例%706050课程目标12040课程目标2103020课程目标3注:出勤评价的原则为满勤不加分,无故旷课则在平时成绩中扣分(缺席一次扣5分)(2)评分标准
(2)傅伯杰.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第 2 版[M].科学出版社,2011. 7.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1)讲授法 以教师讲授为主,运用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源与板书相结合,通过案例教学、问题导向 教学等形式,系统讲解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及研究方法,按照“精讲+自学”原则 实施教学。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提供课程资源及拓展学习资源。 (2)类比法 结合学生熟知的生态学理论和生活常识,借助多媒体图示和板书推导,直观呈现景观生 态学新知的逻辑关联,帮助学生建立知识迁移的认知路径。 (3)案例法 采用案例+多媒体课件解析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典型景观格局演变、生态修复工程等实 际案例,创设具体情境开展理论应用教学,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讨论法 运用超星学习通开展主题讨论与作业提交,结合课堂板书梳理问题框架,通过平台数据 统计实时反馈学习情况,针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答疑,强化重难点掌握。 8.成绩评定方法 (1)总评成绩计算方法 评定方式 1:作业;评定方式 2:课堂表现;评定方式 3:出勤;评定方式 4:期末考试 总评成绩=70%×期末考试成绩+30%×平时成绩(作业+课堂表现+出勤) 评定方式 课程目标 作业 占分比例% 课堂表现 占分比例% 期末考试 占分比例% 课程目标 1 60 70 50 课程目标 2 20 40 课程目标 3 20 30 10 注:出勤评价的原则为满勤不加分,无故旷课则在平时成绩中扣分(缺席一次扣 5 分) (2)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90-100分80-89分70-79分60-69分小于60分评价内评价方式容优良中合格不及格作业完作业按时完作业按时完作业按时完成进度、成;未按时完成未按时完成;成;作业;基本理认真准确完成作业;作业认真完成所认真完成所成所有题目,补交作业有补交作业论知识有题目,有有题目,错少数错误。的理解基本上无错错误较多。少数错误。误较多。和掌握误。经常迟到偶尔迟到(≥3次)经常迟到、(1-2次)偶有迟到(1无迟到早退,或频繁分心严重缺勤次),课堂行或轻度分心(如多次聊或扰乱课遵守课堂纪课堂纪为规范;专(如短暂使律;全程专天、玩手堂秩序:消律、课程注听讲,参用手机):参注,积极参与机):极少参极沉默,拒参与度与互动,但与互动,但课堂表现与互动,小绝合作:无课堂互动:回及回答主动性一主动性一答问题逻辑组讨论敷法回答间问题情般:回答问般;回答问题或长期清晰、内容准衍;回答多况题内容正确题频率较确,有自己的需点名,内回避,未展但深度不低,内容基思考和见解。容部分错误现基本理足。本正确,需或过于笼解。教师引导。统。(3)课程目标权重与评价方式课程目标权重评价方式课程目标10. 5作业、课堂表现、期末考试0. 3课程目标2作业、期末考试0. 2作业、课堂表现、期末考试课程目标3(4)课程达成度评价方法比例课堂表现测评作业测评权重期末测试权重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课程目标权重课程目标1达成度=0.3×(作业成绩的平均成绩/作业成绩总分)+0.1X(课堂表现课程目标10.30. 10.6的平均成绩/课堂表现的成绩总分)+0.6×(期末测试平均成绩/期末测试总分
评分标准 评价方式 评价内 容 90-100 分 80-89 分 70-79 分 60-69 分 小于 60 分 优 良 中 合格 不及格 作业 作业完 成进度、 基本理 论知识 的理解 和掌握 作业按时完 成; 认真准确完 成所有题目, 基本上无错 误。 作业按时完 成; 认真完成所 有题目,有 少数错误。 作业按时完 成; 认真完成所 有题目,错 误较多。 未按时完成 作业; 补交作业有 少数错误。 未按时完 成作业; 补交作业 错误较多。 课堂表现 课堂纪 律、课程 参与度 及 回 答 问题情 况 无迟到早退, 遵守课堂纪 律;全程专 注,积极参与 课堂互动;回 答问题逻辑 清晰、内容准 确,有自己的 思考和见解。 偶有迟到(1 次),课堂行 为规范;专 注听讲,参 与互动,但 主动性一 般;回答问 题内容正确 但深度不 足。 偶尔迟到 (1-2 次) 或轻度分心 (如短暂使 用手机);参 与互动,但 主动性一 般;回答问 题频率较 低,内容基 本正确,需 教师引导。 经常迟到 (≥3 次) 或频繁分心 (如多次聊 天、玩手 机);极少参 与互动,小 组讨论敷 衍;回答多 需点名,内 容部分错误 或过于笼 统。 经常迟到、 严重缺勤 或扰乱课 堂秩序;消 极沉默,拒 绝合作;无 法回答问 题或长期 回避,未展 现基本理 解。 (3)课程目标权重与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 权重 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 1 0.5 作业、课堂表现、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 2 0.3 作业、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 3 0.2 作业、课堂表现、期末考试 (4)课程达成度评价方法 比例 课程目标 作业测评权重 课堂表现测评 权重 期末测试权重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课程目标 1 0.3 0.1 0.6 课程目标 1 达成度=0.3× (作业成绩的平均成绩/作业 成绩总分)+ 0.1×(课堂表现 的平均成绩/课堂表现的成 绩总分)+0.6×(期末测试平 均成绩/期末测试总分)
课程目标2达成度=0.2×(作业成绩的平均成绩/作业成绩总分)+0×(课堂表现0. 20. 8课程目标2的平均成绩/课堂表现的成绩总分)+0.8×(期末测试平均成绩/期末测试总分)课程目标3达成度=0.5×(作业成绩的平均成绩/作业成绩总分)+0.1X(课堂表现0.50. 4课程目标30.1的平均成绩/课堂表现的成绩总分)+0.4×(期末测试平均成绩/期末测试总分)课程目标达成度=0.5×课程目标1达成度+0.3×课程目标2达成度+0.2×课程目标3达成度二.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章景观生态学的一般概念(4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景观生态学的源流与发展;(2)掌握景观、景观生态学的学科定义;(3)掌握景观生态学的主要概念。2.主要内容第一节2学时景观生态学的源流发展与学科特色(1)景观的定义(2)景观生态学的定义(3)景观生态学的学科地位2学时第二节景观生态学的主要概念尺度(1)(2)空间异质性(3)格局和过程(4)景观多样性(5)景观连接度(6)景观边界与边缘效应
课程目标 2 0.2 0.8 课程目标 2 达成度=0.2× (作业成绩的平均成绩/作业 成绩总分)+ 0×(课堂表现 的平均成绩/课堂表现的成 绩总分)+ 0.8×(期末测试平 均成绩/期末测试总分) 课程目标 3 0.5 0.1 0.4 课程目标 3 达成度=0.5× (作业成绩的平均成绩/作业 成绩总分)+ 0.1×(课堂表现 的平均成绩/课堂表现的成 绩总分)+ 0.4×(期末测试平 均成绩/期末测试总分) 课程目标达成度=0.5×课程目标 1 达成度+0.3×课程目标 2 达成度+0.2×课程目标 3 达成度 二.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 景观生态学的一般概念(4 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 (1) 掌握景观生态学的源流与发展; (2) 掌握景观、景观生态学的学科定义; (3) 掌握景观生态学的主要概念。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景观生态学的源流发展与学科特色 2 学时 (1) 景观的定义 (2) 景观生态学的定义 (3) 景观生态学的学科地位 第二节 景观生态学的主要概念 2 学时 (1) 尺度 (2) 空间异质性 (3) 格局和过程 (4) 景观多样性 (5) 景观连接度 (6) 景观边界与边缘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