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干扰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景观及景观生态学的学科定义;(2)尺度的概念及尺度研究的目的。教学难点:(1)欧洲、北美景观生态学派与我国景观生态学特点;(2)异质性和同质/均质性的相对关系;(3)景观连接度与景观结构(4)干扰的性质。第二章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框架(4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景观生态学核心理论框架,理解相关理论的应用领域;(2)理解并掌握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核心概念与内涵。2.主要内容第一节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2学时(1)等级理论(2)空间种群理论(3)渗透理论(4)源-汇系统理论第二节2学时景观生态学的基础原理(1)景观系统的整体性与异质性原理(2)格局过程关系原理(3)尺度分析原理(4)景观结构镶嵌性原理(5)景观生态流与空间再分配原理(6)景观演化的人类主导性原理
(7) 干扰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 景观及景观生态学的学科定义; (2) 尺度的概念及尺度研究的目的。 教学难点: (1)欧洲、北美景观生态学派与我国景观生态学特点; (2)异质性和同质/均质性的相对关系; (3)景观连接度与景观结构; (4)干扰的性质。 第二章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框架(4 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 (1) 掌握景观生态学核心理论框架,理解相关理论的应用领域; (2) 理解并掌握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核心概念与内涵。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 2 学时 (1) 等级理论 (2) 空间种群理论 (3) 渗透理论 (4) 源-汇系统理论 第二节 景观生态学的基础原理 2 学时 (1) 景观系统的整体性与异质性原理 (2) 格局过程关系原理 (3) 尺度分析原理 (4) 景观结构镶嵌性原理 (5) 景观生态流与空间再分配原理 (6) 景观演化的人类主导性原理
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景观生态学核心理论的概念及理论框架;(2)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所涉及的核心概念与内涵。教学难点:(1)相关理论的生态学意义及应用领域;(2)格局与过程的关系;(3)尺度分析的意义。第三章景景观空间结构与景观异质性(6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景观空间单元的概念及划分依据:(2)掌握景观粒度与对比度的概念;(3)掌握景观边界与生态交错带的定义、结构特征,理解其生态功能,了解常见的类型、及度量指标;(4)了解景观异质性的测度方法;(5)理解景观网络与异质性的生态意义。2.主要内容第一节2学时景观空间单元斑块(1)(2)廊道基质(3)第二节1学时景观粒度与对比度(1)景观粒度(2)景观对比度第三节景观边界与生态交错带1学时(1)定义(2)类型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 景观生态学核心理论的概念及理论框架; (2) 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所涉及的核心概念与内涵。 教学难点: (1) 相关理论的生态学意义及应用领域; (2) 格局与过程的关系; (3) 尺度分析的意义。 第三章 景观空间结构与景观异质性(6 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 (1) 掌握景观空间单元的概念及划分依据; (2) 掌握景观粒度与对比度的概念; (3) 掌握景观边界与生态交错带的定义、结构特征,理解其生态功能,了解常见的类型、 及度量指标; (4) 了解景观异质性的测度方法; (5) 理解景观网络与异质性的生态意义。 2.主要内容 第一节 景观空间单元 2 学时 (1) 斑块 (2) 廊道 (3) 基质 第二节 景观粒度与对比度 1 学时 (1) 景观粒度 (2) 景观对比度 第三节 景观边界与生态交错带 1 学时 (1) 定义 (2) 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