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检测卷 (150分150分钟) 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6分) ①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②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_。 李白《峨眉山月歌》 ③_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④晴川历历汉阳树,_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_。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⑥_人有悲欢离合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4分) ①《次北固山下》中,作者“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写出了风的“顺”与“和”的句子是 风正一帆悬 ②《泊秦淮》中,交代了作者所处的时间和地点的句子是“夜洎秦淮近酒家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 的gan尬处境——大家都承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 敬而远之呢?因为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 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面对铺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信息,人们 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文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细腻 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奏、韵律、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悴的文字 之美。领悟了这些,我们就应该有所行动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1 第二单元检测卷 (150 分 150 分钟) 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 150 分(其中卷面书写占 5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 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0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6 分) ①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②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 (李白《峨眉山月歌》) ③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④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 (崔颢《黄鹤楼》) 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⑥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4 分) ①《次北固山下》中,作者“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写出了风的“顺”与“和”的句子是 “ 风正一帆悬 ”。 ②《泊秦淮》中,交代了作者所处的时间和地点的句子是“ 夜泊秦淮近酒家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 分) “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 的 gān 尬处境——大家都承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 敬而远之呢?因为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 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面对铺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信息,人们 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文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细腻 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奏、韵律、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悴的文字 之美。领悟了这些,我们就应该有所行动。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 分)
gan(尴)尬 浮光掠影(1ue) 沉潜(qian)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纯悴”,正确写法是“纯粹”。(2分) (3)“匆促”中“促”的意思是 (B)(2分 A.靠近 B.时间短,急迫 C.推动 催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2分) 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1)保尔在黑海疗养所曾企图自杀,但他很快找到了新的生活目标,他要靠文学创作回到 队伍中去。他把写好的小说寄给科托夫斯基师的战友们,征求意见,书稿却不幸丢失。但 他没有气馁,又重新开始创作,并最终获得了成功。(2分) (2)那怪一闻此言,丢了钉耙,唱个大喏道:“那取经人在那里?累烦你引见引见。”行者 道:“你要见他怎的?”那怪道:“我本是观音菩萨劝善……教我跟随那取经人往西天拜佛求 经,将功折罪,还得正果……今日既是你与他做了徒弟,何不早说取经之事?” 选文中“那怪”指的是_猪八戒_。请写出以他为主角的一个故事名称:高老庄娶亲_。 (2分) 4.某中学九年级(1)班以“班级文化建设”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 请你参与解决。(12分) (1)【我写班训】班训一般具有导向、规范、激励的功能,请仿照下面的示例,拟一则班训。(至 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示例一:我自信我出色,我努力我成功。 示例二:一步两步三步步步高升,一天两天三天天天向上。 示例:读健康有益之书,做奋发向上之人。(4分)
2 gān(尴)尬 浮光掠.影(lüè) 沉潜.(qián)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纯悴 ”,正确写法是“ 纯粹 ”。(2 分) (3)“匆促”中“促”的意思是 (B)(2 分) A.靠近 B.时间短,急迫 C.推动 D.催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2 分) 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 分) (1)保尔在黑海疗养所曾企图自杀,但他很快找到了新的生活目标,他要靠 文学创作 回到 队伍中去。他把写好的小说寄给 科托夫斯基师的战友们 征求意见,书稿却不幸丢失。但 他没有气馁,又重新开始创作,并最终获得了成功。(2 分) (2)那怪一闻此言,丢了钉耙,唱个大喏道:“那取经人在那里?累烦你引见引见。”行者 道:“你要见他怎的?”那怪道:“我本是观音菩萨劝善……教我跟随那取经人往西天拜佛求 经,将功折罪,还得正果……今日既是你与他做了徒弟,何不早说取经之事?” 选文中“那怪”指的是 猪八戒 。请写出以他为主角的一个故事名称: 高老庄娶亲 。 (2 分) 4.某中学九年级(1)班以“班级文化建设”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 请你参与解决。(12 分) (1)【我写班训】班训一般具有导向、规范、激励的功能,请仿照下面的示例,拟一则班训。(至 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4 分) 示例一:我自信我出色,我努力我成功。 示例二:一步两步三步步步高升,一天两天三天天天向上。 示例:读健康有益之书,做奋发向上之人。(4 分)
(2)【我爱班徽】班徽能够体现一个班级的精神,反映同学们的共同追求,增强班集体的凝聚 力和同学们的归属感。右图是该班同学设计的班徽,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其内容及寓意。(4 分) 班徽最外面的圆象征一个班集体,里面的四只手紧紧相握,寓意全体同学团结一致,合作共进。 (4分) (3)【我改板报】黑板报是一个班级的重要宣传窗口和教育平台。下面是王惠同学拟的黑板 报内容,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4分) 三年磨一剑,志向凌绝顶。决战六十天,雄风斩涛浪。听,中考的冲锋号已经打响,青春的 我们必将髙翔a挑战人生是我无悔的选择,决胜中考是我不懈的追求,拼搏六十天是我庄严的 承诺。是雄鹰,就得搏击长空;是骏马_,_就要驰骋千里_。我们的人生必将在六月闪光, 我们的梦想必将在六月飞翔。三载拼搏,一朝圆梦;青春无悔,众志成城 ①画线句子用词不当,应将“打响”改为“吹响”。(2分) ②根据语境,在文段中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字数、句式要与前句一致)(2分) 、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9分)(甘肃武威中考) 古代的私塾教育 ①前不久,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他用平板电脑向习近平夫妇展示了他的外孙女阿拉贝 拉演唱中文歌曲、背《三字经》和中国古诗的视频。看到这个金发碧眼的小姑娘用美式中文 有板有眼地背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不由得感慨中华文化影响深远 在中国古代,《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是学龄儿童的重要启蒙读物,他们在私塾通 过吟诵这些经典文本掌握了最基本的读写能力,为通过科举考试、晋升仕途奠定了基础。 ②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与私塾 相对应的“官学”是上层社会的教育组织,而私塾则相应承担了下层社会的教育功能。私塾 教育所崇尚的德育之治、小众化授课模式,都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③在私塾里,学龄儿童们学习识字、写字、习经史、学六艺。据《宋会要·崇儒》记载, 宋代小学的要求是:“小学生八岁能诵一大经,日书字二百”;“十岁加一大经、字 百”;“十二岁以上,又加一大经、字二百”。当然,古代检查学生的学业,也靠考试。如宋代, 老师会逐日测试学生的学习,这叫“日考”;另外还有“月考”“季考”等。名目繁多,花样 翻新,看来就算穿越回古代,也别想乐得清闲。到了明代,理学家沈鲤记载:“朔望日考试,分 等第,行赏罚。”每月的初一、十五都要考试,还要排名次挨鞭子,想想也真是怕怕的
3 (2)【我爱班徽】班徽能够体现一个班级的精神,反映同学们的共同追求,增强班集体的凝聚 力和同学们的归属感。右图是该班同学设计的班徽,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其内容及寓意。(4 分) 班徽最外面的圆象征一个班集体,里面的四只手紧紧相握,寓意全体同学团结一致,合作共进。 (4 分) (3)【我改板报】黑板报是一个班级的重要宣传窗口和教育平台。下面是王惠同学拟的黑板 报内容,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4 分) 三年磨一剑,志向凌绝顶。决战六十天,雄风斩涛浪。听,中考的冲锋号已经打响,青春的 我们必将高翔。挑战人生是我无悔的选择,决胜中考是我不懈的追求,拼搏六十天是我庄严的 承诺。是雄鹰,就得搏击长空; 是骏马 , 就要驰骋千里 。我们的人生必将在六月闪光, 我们的梦想必将在六月飞翔。三载拼搏,一朝圆梦;青春无悔,众志成城。 ①画线句子用词不当,应将“ 打响 ”改为“ 吹响 ”。(2 分) ②根据语境,在文段中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字数、句式要与前句一致)(2 分) 二、阅读(5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19 分)(甘肃武威中考) 古代的私塾教育 ①前不久,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他用平板电脑向习近平夫妇展示了他的外孙女阿拉贝 拉演唱中文歌曲、背《三字经》和中国古诗的视频。看到这个金发碧眼的小姑娘用美式中文 有板有眼地背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不由得感慨中华文化影响深远。 在中国古代,《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是学龄儿童的重要启蒙读物,他们在私塾通 过吟诵这些经典文本掌握了最基本的读写能力,为通过科举考试、晋升仕途奠定了基础。 ②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与私塾 相对应的“官学”是上层社会的教育组织,而私塾则相应承担了下层社会的教育功能。私塾 教育所崇尚的德育之治、小众化授课模式,都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③在私塾里,学龄儿童们学习识字、写字、习经史、学六艺。据《宋会要·崇儒》记载, 宋代小学的要求是:“小学生八岁能诵一大经,日书字二百”;“十岁加一大经、字一 百”;“十二岁以上,又加一大经、字二百”。当然,古代检查学生的学业,也靠考试。如宋代, 老师会逐日测试学生的学习,这叫“日考”;另外还有“月考”“季考”等。名目繁多,花样 翻新,看来就算穿越回古代,也别想乐得清闲。到了明代,理学家沈鲤记载:“朔望日考试,分 等第,行赏罚。”每月的初一、十五都要考试,还要排名次挨鞭子,想想也真是怕怕的
④现代的中小学经常分“特优班”“重点班”“普通班”,其实这种区分古已有之。如 宋徽宗政和四年十二月,颁小学条制,实行“三舍升补法”,班级分为“外舍”“内舍”“上 舍”三种。新生皆分在外舍,成绩好的升入内舍;内舍生考得好的,升入上舍。看来从古至今, 学校都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地方 ⑤古代私塾盛行体罚。东汉王充在《论衡·自纪篇》中称:“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 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到明代,学生逃学,连家长都要跟着受罚。明代《泰泉乡礼·乡校》 中规定:“无故而逃学一次,罚诵书二百遍;二次,加扑挞,罚纸十张;三次,挞罚如前,仍罚其 父兄。”古人还会直接请家长或长者坐进教室参与班级管理,类似于现在的家长委员会。明 代官员叶春及在惠安办学时即如此,其《石洞集·惠安政书》中这样记载:“轮笃实老成者二 人,平旦坐左右塾,以序出入 ⑥古代私塾还很注重德育,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查较为严格。如明代有的小学设立“扬 善簿”“改过簿”“记过格”,好事坏事均记录在案,作为学生升学录取时的参考。这种“功 过簿”并非由老师填写,如明代儒学家刘宗周,其家塾修业课程中,要求学生早上起来第一事 就是填“记过格”,上列数百种日常行为,有“微过”“隐过”“显过”“大过”“丛 过”“成过”等六项评语,让学生自己评价昨日表现,敦促学生“三省吾身”。 ⑦看来在古代私塾当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也没那么简单。要背经史子集,还要懂得仁义礼 智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确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有删改) 5.文章第③⑥段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私塾教育?(4分) ①学习内容及考试形式;②分班情况;③盛行体罚和邀请家长参与班级管理;④注重教育。(每 点1分,共4分)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第③段介绍私塾里的学习内容及考试形式。先介绍 在私塾里,学龄儿童们学习识字、写字、习经史、学六艺。然后介绍古代检查学生的学业, 也靠考试。第④段介绍私塾里的分班情况。宋徽宗政和四年,实行“三舍升补法”,班级分为 “外舍”“内舍”“上舍”三种。第⑤段,介绍私塾里盛行体罚和邀请家长参与班级管理 第⑥段介绍私塾里注重德育。 6.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6分) 本文主要运用了举例子和引资料的说明方法。(2分) 示例:第④段举宋代“三舍升补法”的例子,具体说明古代私塾教育也分“特优班”“重点 班”“普通班”。(2分)第⑤段引用《论衡·自纪篇》《泰泉乡礼·乡校》中的话,有力地 说明了古代私塾盛行体罚,增强了说服力。(2分)
4 ④现代的中小学经常分“特优班”“重点班”“普通班”,其实这种区分古已有之。如 宋徽宗政和四年十二月,颁小学条制,实行“三舍升补法”,班级分为“外舍”“内舍”“上 舍”三种。新生皆分在外舍,成绩好的升入内舍;内舍生考得好的,升入上舍。看来从古至今, 学校都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地方。 ⑤古代私塾盛行体罚。东汉王充在《论衡·自纪篇》中称:“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 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到明代,学生逃学,连家长都要跟着受罚。明代《泰泉乡礼·乡校》 中规定:“无故而逃学一次,罚诵书二百遍;二次,加扑挞,罚纸十张;三次,挞罚如前,仍罚其 父兄。”古人还会直接请家长或长者坐进教室参与班级管理,类似于现在的家长委员会。明 代官员叶春及在惠安办学时即如此,其《石洞集·惠安政书》中这样记载:“轮笃实老成者二 人,平旦坐左右塾,以序出入。” ⑥古代私塾还很注重德育,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查较为严格。如明代有的小学设立“扬 善簿”“改过簿”“记过格”,好事坏事均记录在案,作为学生升学录取时的参考。这种“功 过簿”并非由老师填写,如明代儒学家刘宗周,其家塾修业课程中,要求学生早上起来第一事 就是填“记过格”,上列数百种日常行为,有“微过”“隐过”“显过”“大过”“丛 过”“成过”等六项评语,让学生自己评价昨日表现,敦促学生“三省吾身”。 ⑦看来在古代私塾当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也没那么简单。要背经史子集,还要懂得仁义礼 智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确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有删改) 5.文章第③~⑥段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私塾教育?(4 分) ①学习内容及考试形式;②分班情况;③盛行体罚和邀请家长参与班级管理;④注重教育。(每 点 1 分,共 4 分)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第③段介绍私塾里的学习内容及考试形式。先介绍 在私塾里,学龄儿童们学习识字、写字、习经史、学六艺。然后介绍古代检查学生的学业, 也靠考试。第④段介绍私塾里的分班情况。宋徽宗政和四年,实行“三舍升补法”,班级分为 “外舍”“内舍”“上舍”三种。第⑤段,介绍私塾里盛行体罚和邀请家长参与班级管理。 第⑥段介绍私塾里注重德育。 6.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6 分) 本文主要运用了举例子和引资料的说明方法。(2 分) 示例:第④段举宋代“三舍升补法”的例子,具体说明古代私塾教育也分“特优班”“重点 班”“普通班”。(2 分)第⑤段引用《论衡·自纪篇》《泰泉乡礼·乡校》中的话,有力地 说明了古代私塾盛行体罚,增强了说服力。(2 分)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第③段引用《宋会要·崇儒》中记载的内容,说明了 古代私塾里小学生学习的内容;接下来举宋代考试名目的例子和明代理学家沈鲤的记载,具 体说明古代私塾里用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业。第④段举宋徽宗时分班的例子,具体说明古代私 塾教育也分“特优班”“重点班”“普通班”。第⑤段引用《论衡·自纪篇》《泰泉乡礼·乡 校》中记载的话,有力地说明了古代私塾盛行体罚。第⑥段举明代小学设立“功过薄”和明 代儒学家刘宗周管理学生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古代私塾注重德育,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查 较为严格。 7.下面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片段,也描述了私塾教育,它印证了本文哪一段的内容? 请简要分析。(6分)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 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它印证了本文第⑤段的内容。(2分)第⑤段讲古代私塾盛行体罚,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中的片段说到戒尺和罚跪,说明也有体罚。(4分) 8.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B)(3分) A.在古代,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读物,可以培养孩子最基本的读写能 力,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 B.私塾有民办的,也有官办的。私塾教育崇尚德育之治、大众化授课模式,为我国教育发展做 出了独特的贡献。 C.宋代的班级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种,相当于现代的“普通班”“重点 班”“特优班” D.古代私塾不仅注重读书、写字、习经史、学六艺,还很注重德育,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查比 较严格 【解析】本题考査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中,“也有官办的”“大众化授课模式”理解 错误。根据原文中“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 机构”“私塾教育所崇尚的德育之治、小众化授课模式”等语句可知。 男儿有泪 木铃 ①邻居田四毛比我大一个月,常常哭。我嫌他。我妈说按礼节我得叫他“四哥”。嘁 哭鼻子的怎配当“哥”?免礼了
5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第③段引用《宋会要·崇儒》中记载的内容,说明了 古代私塾里小学生学习的内容;接下来举宋代考试名目的例子和明代理学家沈鲤的记载,具 体说明古代私塾里用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业。第④段举宋徽宗时分班的例子,具体说明古代私 塾教育也分“特优班”“重点班”“普通班”。第⑤段引用《论衡·自纪篇》《泰泉乡礼·乡 校》中记载的话,有力地说明了古代私塾盛行体罚。第⑥段举明代小学设立“功过薄”和明 代儒学家刘宗周管理学生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古代私塾注重德育,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查 较为严格。 7.下面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片段,也描述了私塾教育,它印证了本文哪一段的内容? 请简要分析。(6 分)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 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它印证了本文第⑤段的内容。(2 分)第⑤段讲古代私塾盛行体罚,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中的片段说到戒尺和罚跪,说明也有体罚。(4 分) 8.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B)(3 分) A.在古代,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读物,可以培养孩子最基本的读写能 力,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 B.私塾有民办的,也有官办的。私塾教育崇尚德育之治、大众化授课模式,为我国教育发展做 出了独特的贡献。 C.宋代的班级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种,相当于现代的“普通班”“重点 班”“特优班”。 D.古代私塾不仅注重读书、写字、习经史、学六艺,还很注重德育,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查比 较严格。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 项中,“也有官办的”“大众化授课模式”理解 错误。根据原文中“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 机构”“私塾教育所崇尚的德育之治、小众化授课模式”等语句可知。 [二](21 分) 男儿有泪 木 铃 ①邻居田四毛比我大一个月,常常哭。我嫌他。我妈说按礼节我得叫他“四哥”。嘁! 哭鼻子的怎配当“哥”?免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