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 语文 编写说明 《2019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语文)》(以下简称《纲要》)是依据 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 内容和要求,以及安徽省教育厅有关中考改革的文件精神,并结合我省初中语文 教学实际制定的 二、考试性质与目标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准 确地考查我省初中学生在学科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初中学生的 毕业成绩,同时也作为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新生的主要依据。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是这一考试的组成部分。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 方面综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考试侧重考查学生语言文化的积累,侧重考查学 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综 合运用所学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 潜能,注重考查学生的品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的考试水平分为五个层级,表述如下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基本的能力层级。例如,对常用汉字,能认清 字形,读准字音,掌握基本意义;准确默写《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优秀古诗文 的句、段、篇。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的基础上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例如,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段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理解浅易文言文 中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 C(分析综合):指从整体的角度着眼,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语言材料,是在
1 2019 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 语 文 一、编写说明 《2019 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语文)》(以下简称《纲要》)是依据 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 内容和要求,以及安徽省教育厅有关中考改革的文件精神,并结合我省初中语文 教学实际制定的。 二、考试性质与目标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准 确地考查我省初中学生在学科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初中学生的 毕业成绩,同时也作为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新生的主要依据。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是这一考试的组成部分。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 方面综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考试侧重考查学生语言文化的积累,侧重考查学 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综 合运用所学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 潜能,注重考查学生的品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的考试水平分为五个层级,表述如下: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基本的能力层级。例如,对常用汉字,能认清 字形,读准字音,掌握基本意义;准确默写《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优秀古诗文 的句、段、篇。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的基础上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例如,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段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理解浅易文言文 中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 C(分析综合):指从整体的角度着眼,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语言材料,是在
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例如,整体把握文章大意,从中 获取重要信息:准确概括段意或层意,归纳文章中心。 D(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 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例如,自主策划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活动 方案,并用书面形式展示活动成果:能写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具体、中心 明确的文章。 E(欣赏评价):指对语言材料和自然、社会、人生现象的鉴赏和评说,是以 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审美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例如,在阅读中, 品味文学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写作中,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 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内容包括语文积累与运用、阅读和写作三个方面,本 《纲要》从这三个方面规定考试内容。表述如下 考试内容与要求一览表 内容类别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1.对常用汉字,能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基本 A 意义 2.规范、熟练地书写常用汉字 3.积累并会运用常用词语 4.辨析并能修改简单的病句 5.借助所学知识仿写或变换简单的句子 ADDDD 语言积累与运用|6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7.准确默写《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优秀古诗文的 A 句、段、篇 8.了解课文所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 A 9.掌握本《纲要》规定的课外读物的基本内容和相 B 关常识
2 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例如,整体把握文章大意,从中 获取重要信息;准确概括段意或层意,归纳文章中心。 D(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 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例如,自主策划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活动 方案,并用书面形式展示活动成果;能写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具体、中心 明确的文章。 E(欣赏评价):指对语言材料和自然、社会、人生现象的鉴赏和评说,是以 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审美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例如,在阅读中, 品味文学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写作中,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 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内容包括语文积累与运用、阅读和写作三个方面,本 《纲要》从这三个方面规定考试内容。表述如下: 考试内容与要求一览表 内容类别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语言积累与运用 1.对常用汉字,能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基本 意义 A 2.规范、熟练地书写常用汉字 A 3.积累并会运用常用词语 D 4.辨析并能修改简单的病句 D 5.借助所学知识仿写或变换简单的句子 D 6.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D 7.准确默写《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优秀古诗文的 句、段、篇 A 8.了解课文所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 识 A 9.掌握本《纲要》规定的课外读物的基本内容和相 关常识 B
10.在交流过程中,根据需要确定和调整自己的表 达内容和方式,做恰当的应对 11.根据话题,拟即席讲话或主题演讲的提纲,做 到有观点、有条理、有说服力 12.根据实践活动的内容或问题,搜集有关信息, 整理分析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 1.整体把握文章大意,从中获取重要信息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3.准确概括段意或层意,归纳文章中心 4.准确概括文中描写或说明的人物、事物的特征 CCCCB 5.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段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阅读 和作用 6.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B 7.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文中常见修辞方法的 B 表达效果 8.了解文章常用的写作手法并能作出简单分析 9.领会科技作品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 B 10.区分简单议论文中的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 材料的联系并做出判断 11.领会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 C 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12.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 E 己的看法 13.初步领悟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 14对文学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 的体验 BEE 15.品味文学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 10.在交流过程中,根据需要确定和调整自己的表 达内容和方式,做恰当的应对 D 11.根据话题,拟即席讲话或主题演讲的提纲,做 到有观点、有条理、有说服力 D 12.根据实践活动的内容或问题,搜集有关信息, 整理分析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 D 阅 读 1.整体把握文章大意,从中获取重要信息 C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C 3.准确概括段意或层意,归纳文章中心 C 4.准确概括文中描写或说明的人物、事物的特征 C 5.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段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和作用 B 6.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B 7.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文中常见修辞方法的 表达效果 B 8.了解文章常用的写作手法并能作出简单分析 C 9.领会科技作品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 法 B 10.区分简单议论文中的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 材料的联系并做出判断 C 11.领会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 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C 12.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 己的看法 E 13.初步领悟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 B 14.对文学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 的体验 E 15.品味文学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E
16.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B 17.理解并正确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重要句子 18.理解并能概括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19.初步领悟古诗文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BCEED 2.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 3依据表达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常用 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 地表情达意;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力求有创意 写作 4.写记叙性文章,做到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 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写常用应用 文,做到格式正确 5.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文章,做到文从字顺 D 6.书写规范、整洁,标点、格式正确,不写错别ˉ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所用阅读材料应文质兼美,难易适度,富有文化内涵 和时代气息。现代文阅读材料全部选自课外;古诗文考查材料以《课程标准》推 荐的优秀古诗文为主,涉及课外的材料应短小、浅显,与学生已学过的文言知识 相关。口语交际能力纳入“语文积累与运用”考査的范围,采用纸笔测试的方式, 侧重考査学生在具体交际情境中的表达和应对能力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以主观性试题为主,突出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和综 合性,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四、例证性试题 第一部分语文积累与运用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①所以动心忍性, 。(《孟子》)
4 16.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 B 17.理解并正确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重要句子 B 18.理解并能概括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C 19.初步领悟古诗文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E 写 作 1.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E 2.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 D 3.依据表达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常用 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 地表情达意;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力求有创意 D 4.写记叙性文章,做到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 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写常用应用 文,做到格式正确 D 5.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文章,做到文从字顺 D 6.书写规范、整洁,标点、格式正确,不写错别字 D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所用阅读材料应文质兼美,难易适度,富有文化内涵 和时代气息。现代文阅读材料全部选自课外;古诗文考查材料以《课程标准》推 荐的优秀古诗文为主,涉及课外的材料应短小、浅显,与学生已学过的文言知识 相关。口语交际能力纳入“语文积累与运用”考查的范围,采用纸笔测试的方式, 侧重考查学生在具体交际情境中的表达和应对能力。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以主观性试题为主,突出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和综 合性,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四、例证性试题 第一部分 语文积累与运用 1.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①所以动心忍性, 。 (《孟子》)
②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③至于夏水襄陵, (郦道元《三峡》)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渔家傲·秋思》中,范仲淹借酒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②《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面对衣着华丽的“同舍生”的态度是“ 【答案】(1)①曾益其所不能②山岛竦峙③沿溯阻绝④感时花溅泪 ⑤君问归期未有期⑥山河破碎风飘絮(2)①浊酒一杯家万里②略无慕艳 【说明】该题侧重考査“准确默写《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优秀古诗文的句、 段、篇”,考查的水平层级为“识记”。 2.默写陆游《游山西村》的前四句 【答案】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 村 【说明】该题侧重考査“准确默写《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优秀古诗文的句、 段、篇”,考查的水平层级为“识记”。 3.古诗文默写填空。 (1)秋风岁寒,茅屋有情。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以“安得广厦千 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的诗句表达了关心民生疾苦的情感 (2)花有德,人有品。我们应该如出水之莲,保持高洁质朴的品性,正如周 敦颐《爱莲说》所说:“ (3)人有情,花有性。即使坠成片片落红,也不忘自己一片奉献之心,恰如 龚自珍《己亥杂诗》所言:“ 【答案】(1)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 涟而不妖(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说明】该题侧重考査“准确默写《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优秀古诗文的句
5 ②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 ③至于夏水襄陵, 。 (郦道元《三峡》) ④ ,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⑤ ,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⑥ ,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渔家傲·秋思》中,范仲淹借酒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②《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面对衣着华丽的“同舍生”的态度是“ ”。 【答案】(1)①曾益其所不能 ②山岛竦峙 ③沿溯阻绝 ④感时花溅泪 ⑤君问归期未有期 ⑥山河破碎风飘絮 (2)①浊酒一杯家万里 ②略无慕艳 意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准确默写《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优秀古诗文的句、 段、篇”,考查的水平层级为“识记”。 2.默写陆游《游山西村》的前四句。 , 。 , 。 【答案】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 一村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准确默写《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优秀古诗文的句、 段、篇”,考查的水平层级为“识记”。 3.古诗文默写填空。 (1)秋风岁寒,茅屋有情。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以“安得广厦千 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的诗句表达了关心民生疾苦的情感。 (2)花有德,人有品。我们应该如出水之莲,保持高洁质朴的品性,正如周 敦颐《爱莲说》所说:“ , 。” (3)人有情,花有性。即使坠成片片落红,也不忘自己一片奉献之心,恰如 龚自珍《己亥杂诗》所言:“ , 。” 【答案】(1)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 涟而不妖 (3)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说明】该题侧重考查“准确默写《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优秀古诗文的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