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先生的三大志趣是: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18、文中引用前人之言,赞扬五柳先生的高洁人格并且与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的句子 是: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拾肆:《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藏书之家,手自 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 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盖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 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 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 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 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复,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佩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 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中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 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群了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 称其氏,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 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 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 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誤长书以为贽,辞 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于其亲 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 余者哉! 一、作者、作品:宋濂,明代文学家,本文选自《宋学士文集》。朱元璋称之为"明代开国文臣 之首 二、题目含意:送给同乡马君则的一片赠序。 阅读理解 1.本文内容:宋濂用自己当年艰苦求学的经历勉励马生刻苦读书。 本文写法 先客后主。②、对比 3段意:(1)、在乡求学的艰难。(2)、远学从师之苦。(3)、近日太学生读书的优越条件。 4填空:文章开始写(嗜学)与(家贫)的矛盾,解决办法(手自笔录)描述(借书)、(抄 书)、(还书)的艰辛 5作者能遍观群书的原因:(1)、弗之怠;(2)、不逾约 6从那些方面写求教不易:(1)、路途远:(2)、师道严 7卒获有所闻"的原因:(1)、不辞辛苦;(2)、谦恭求教。 8写借书的句子:每假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9写抄书的句子: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10写还书的句子: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1写跋涉之苦的句子:负箧曳屣,穷冬烈风 12写冷冻之苦的句子:足肤皲裂:四肢僵劲不能动。 13写衣食简陋的句子:缊袍敝衣:无鲜肥滋味之享。 14作者与富贵子弟作比较表现了什么?以求学为乐的高尚追求 15那些句子表现了他以求学为乐的高尚追求?以中有中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6写太学生们的优越条件的句子: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物 质生活):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学习环境),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师资配 备),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教师态度):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图书资料)。 17.文中对比:①、"廪稍之供″"裘葛之遗″与”"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②、"坐大 厦之下而诵诗书″与"趋百里外"、“行深山巨谷中"。③、"问而不告”"求而不得″”未尝稍降辞色 叱咄″"叱咄"④、"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与″每假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18对比的作用:表明昔日读书条件艰难,能业精德成。今日读书条件优越,但是,也不精德不 成,突出了用心不专。 19文中先写自己少年求学的艰难与刻苦,目的何在?这种先客后主的写法有什么作用?目的 激励马生不腰辜负太学的良好条件。作用:容易让人接受作者所表达的中心
17、先生的三大志趣是: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18、文中引用前人之言,赞扬五柳先生的高洁人格并且与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的句子 是: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拾肆:《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藏书之家,手自 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 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盖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 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 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 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 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复,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佩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 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中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 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群了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 称其氏,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 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 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 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譔长书以为贽,辞 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于其亲 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 余者哉! 一、作者、作品:宋濂,明代文学家,本文选自《宋学士文集》。朱元璋称之为"明代开国文臣 之首"。 二、题目含意:送给同乡马君则的一片赠序。 三、阅读理解: ⒈本文内容:宋濂用自己当年艰苦求学的经历勉励马生刻苦读书。 ⒉本文写法:①、先客后主。②、对比 ⒊段意:⑴、在乡求学的艰难。⑵、远学从师之苦。⑶、近日太学生读书的优越条件。 ⒋填空:文章开始写(嗜学)与(家贫)的矛盾,解决办法(手自笔录)描述(借书)、(抄 书)、(还书)的艰辛。 ⒌作者能遍观群书的原因:⑴、弗之怠;⑵、不逾约。 ⒍从那些方面写求教不易:⑴、路途远;⑵、师道严 ⒎"卒获有所闻"的原因:⑴、不辞辛苦;⑵、谦恭求教。 ⒏写借书的句子:每假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⒐写抄书的句子: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⒑写还书的句子: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⒒写跋涉之苦的句子:负箧曳屣,穷冬烈风 ⒓写冷冻之苦的句子:足肤皲裂;四肢僵劲不能动。 ⒔写衣食简陋的句子:缊袍敝衣;无鲜肥滋味之享。 ⒕作者与富贵子弟作比较表现了什么?以求学为乐的高尚追求。 ⒖那些句子表现了他以求学为乐的高尚追求?以中有中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⒗写太学生们的优越条件的句子: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物 质生活);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学习环境),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师资配 备),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教师态度);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图书资料)。 ⒘文中对比:①、"廪稍之供""裘葛之遗"与"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②、"坐大 厦之下而诵诗书"与"趋百里外"、"行深山巨谷中"。③、"问而不告""求而不得""未尝稍降辞色 叱咄""叱咄"④、"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与"每假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⒙对比的作用:表明昔日读书条件艰难,能业精德成。今日读书条件优越,但是,也不精德不 成,突出了用心不专。 ⒚文中先写自己少年求学的艰难与刻苦,目的何在?这种先客后主的写法有什么作用?目的: 激励马生不腰辜负太学的良好条件。作用:容易让人接受作者所表达的中心
20.宋濂年轻时代求学的艰辛都表现在哪些方面:(1)、在乡求学的艰难。(2)、远学从师之苦。 拾伍:论语六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作者、作品: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记录孔子以及弟子言行的书。其中有 不少是关于学习和个人修养的。 二、阅读理解: 谈学习方法乐趣和学习态度的句子: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人 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强调在旧知识中发现新的内容悟出新的道理的句子: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说明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赞扬肯学精神的句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说明自己应该怎样学习又该用怎样的态度指导别人的句子: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 6有了正确的态度就可以从别人那里学到有用的东西: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说明谦虚好学的句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论语》中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的名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论语》中”是以谓之文也","是"指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论语》中论述学与思的关系的两句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孔子在《论语》中论述学习精神和好学态度时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表示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三人行,必有 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论语》中说明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 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1、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12、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知也 13、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 者 14、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1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16、文中告诉我们学习必须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17、APCE会议在上海召开,市民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 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8、《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谈学习态度的:学而不厌 学而时习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谈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 识之温故而知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拾陆:《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 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
⒛宋濂年轻时代求学的艰辛都表现在哪些方面:⑴、在乡求学的艰难。⑵、远学从师之苦。 拾伍:论语六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一、作者、作品: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记录孔子以及弟子言行的书。其中有 不少是关于学习和个人修养的。 二、阅读理解: ⒈谈学习方法乐趣和学习态度的句子: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人 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⒉强调在旧知识中发现新的内容悟出新的道理的句子: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⒊说明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⒋赞扬肯学精神的句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⒌说明自己应该怎样学习又该用怎样的态度指导别人的句子: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 倦, ⒍有了正确的态度就可以从别人那里学到有用的东西: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⒎说明谦虚好学的句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论语》中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的名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论语》中"是以谓之文也","是"指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论语》中论述学与思的关系的两句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孔子在《论语》中论述学习精神和好学态度时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表示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三人行,必有 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论语》中说明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 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1、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12、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知也; 13、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 者; 14、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 1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16、文中告诉我们学习必须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17、APCE 会议在上海召开,市民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 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8、《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谈学习态度的:学而不厌 学而时习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谈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 识之温故而知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拾陆:《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 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