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可见在近5000年的最初2000年中, 大部分时间的年平均温度比现在高2℃左右,是 最适气候期。从公元前1000年的周朝初期以后, 气候有一系列的冷暖变动。其分期的特征是: 温暖期愈来愈短,温暖的程度愈来愈低。从生 物分布可以看出这一趋势。例如,在第一个温 暖时期,我国黄河流域发现有象;在第二个温 暖时期象群栖息北限就移到淮河流域及其以南, 公元前659627年淮河流域有象栖息;第三个 温暖时期就只在长江以南,例如,信安(浙江 衢县)和广东、云南才有象。而5000年中的四 个寒冷时期相反,长度愈来愈大,程度愈来愈
综上所述可见在近5000年的最初2000年中, 大部分时间的年平均温度比现在高2℃左右,是 最适气候期。从公元前1000年的周朝初期以后, 气候有一系列的冷暖变动。其分期的特征是: 温暖期愈来愈短,温暖的程度愈来愈低。从生 物分布可以看出这一趋势。例如,在第一个温 暖时期,我国黄河流域发现有象;在第二个温 暖时期象群栖息北限就移到淮河流域及其以南, 公元前659—627年淮河流域有象栖息;第三个 温暖时期就只在长江以南,例如,信安(浙江 衢县)和广东、云南才有象。而5000年中的四 个寒冷时期相反,长度愈来愈大,程度愈来愈
强。从江河封冻可以看出这一趋势。在第二个 寒冷时期只有淮河封冻的例子(公元225年), 第三个寒冷时期出现了太湖封冻的情况(公元 1111年),而在第四个寒冷时期在17世纪(如 公元1670年)长江也出现封冻现象。 气候波动是全球性的,虽然世界各地最冷 年份和最暖年份发生的年代不尽相同,但气候 的冷暖起伏是先后呼应的,图83给出近600年 来不同地区气温序列图,这些气温序列是由不 同作者应用不同的方法建立的,反映的地区也 不相同,但却有相当大的一致性。图83中的b、 d、e表明确实从公元1550年前后气温出现明显
强。从江河封冻可以看出这一趋势。在第二个 寒冷时期只有淮河封冻的例子(公元225年), 第三个寒冷时期出现了太湖封冻的情况(公元 1111年),而在第四个寒冷时期在17世纪(如 公元1670年)长江也出现封冻现象。 气候波动是全球性的,虽然世界各地最冷 年份和最暖年份发生的年代不尽相同,但气候 的冷暖起伏是先后呼应的,图8·3给出近600年 来不同地区气温序列图,这些气温序列是由不 同作者应用不同的方法建立的,反映的地区也 不相同,但却有相当大的一致性。图8·3中的b、 d、e表明确实从公元1550年前后气温出现明显
的负距平,开始进入寒冷时期,图a也有这样 的趋势(可惜资料年数稍短),图c与图f则推 迟到公元1600年才进入寒冷期,所以17世纪比 较冷是一致的。18世纪相对较暖,只有图8-3中 f仍维持较冷,但至少在18世纪前半期冷的程度 也有所减弱,19世纪又出现一个寒冷期,只有 在图e相对冷的程度弱一些,大约在公元1800 1850年之间气温达到最低,因此在历史时期将 公元15501850年定为小冰期是有依据的。在 小冰期中气温负距平约为-0.5℃
的负距平,开始进入寒冷时期,图a也有这样 的趋势(可惜资料年数稍短),图c与图f则推 迟到公元160O年才进入寒冷期,所以17世纪比 较冷是一致的。18世纪相对较暖,只有图8·3中 f仍维持较冷,但至少在18世纪前半期冷的程度 也有所减弱,19世纪又出现一个寒冷期,只有 在图e相对冷的程度弱一些,大约在公元1800— 1850年之间气温达到最低,因此在历史时期将 公元1550—1850年定为小冰期是有依据的。在 小冰期中气温负距平约为-0.5℃
0.5 北半球 0.与 5 国东部 0.与 一0.5 0.5 密 0.5 0.5 模 14015016m1T1801sm20m 图8·36年来气温的变化
历史时期的气候,在干湿上也有变化,不 过气候干湿变化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都比较 小。中国科学院地理所曾根据历史资料,推算 出我国东南地区自公元元年至公元1900年的干 湿变化如 所示。其湿润指数I的计算方 法为:I=2F/(F+D),式中F为历史上有记载 的雨涝频数,D是同期内所记载的干旱频数,I 值变化于02之间,I=1表示干旱与雨涝频数相 等,小于1表示干旱占优势。对中国东南地区而 言,求得全区湿润指数平均为1.24,将指数大 于1.24定义为温期,小于1.24定为旱期,在这 段历史时期中共分出10个旱期和10个湿期
历史时期的气候,在干湿上也有变化,不 过气候干湿变化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都比较 小。中国科学院地理所曾根据历史资料,推算 出我国东南地区自公元元年至公元1900年的干 湿变化如表 8·4所示。其湿润指数I的计算方 法为:I=2F/(F+D),式中F为历史上有记载 的雨涝频数,D是同期内所记载的干旱频数,I 值变化于0—2之间,I=1表示干旱与雨涝频数相 等,小于1表示干旱占优势。对中国东南地区而 言,求得全区湿润指数平均为1.24,将指数大 于1.24定义为温期,小于1.24定为旱期,在这 段历史时期中共分出10个旱期和10个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