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500 民德-里斯间冰期 600 00 民德亚冰期 大姑亚冰期 800 群智-民德司冰期 群智亚冰期 鄱阳日亚冰期 1100 1200 300 多脑群智间冰期 140u 50u 160 多胞速冰期 1800
自第四纪更新世晚期,约距今1万年左右 的时期开始,全球进入冰后期。挪威的冰川学 家曾作出冰后期的近1万年来挪威的雪线升降图 (图82)。从图上看来近1万年雪线升降幅度 并不小,它表明这期间世界气候有两次大的波 动:一次是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1500年的最 适气候期,当时气温比现在高3°4℃(雪线 升高表示温度上升);一次是15世纪以来的寒 冷气候(雪线降低表示温度下降),其中 15501850年为冰后期以来最寒冷的阶段,称 小冰河期,当时气温比现在低1°-2℃。中国 近5000
二、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自第四纪更新世晚期,约距今1万年左右 的时期开始,全球进入冰后期。挪威的冰川学 家曾作出冰后期的近1万年来挪威的雪线升降图 (图8·2)。从图上看来近1万年雪线升降幅度 并不小,它表明这期间世界气候有两次大的波 动:一次是公元前5 000年到公元前1500年的最 适气候期,当时气温比现在高 3°—4℃(雪线 升高表示温度上升);一次是15世纪以来的寒 冷气候(雪线降低表示温度下降),其中 1550—1850年为冰后期以来最寒冷的阶段,称 小冰河期,当时气温比现在低1°—2℃。中国 近5000
年来的气温变化(虚线)大体上与近5000年来 挪威雪线的变化相似,图82中两条曲线变化趋 势大体一致。 挪威雪线高度娒拔高度〕 m 中国C) 2000 + 1900 1800 1700 4321 1600 1500 1400 1300 3 1200 上心r 公元前 公元后 图8·2万年来挪威雪线高度(实线)和近500年来中国 气温(线)变迁图可桢1973)
年来的气温变化(虚线)大体上与近5000年来 挪威雪线的变化相似,图8·2中两条曲线变化趋 势大体一致
根据对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等有关资 料的分析,可以将5000年来我国的气候划分为4 个温暖时期和4个寒冷时期,如表83所示。 表8·3我国近5000年的寒暖变化:4个温暖时期和4个寒冷时期 第一次温暖时期 黄河流城有象、水牛和竹等。估计当时大部分时间年平均气 公元前350-100年左右(仰温比现在高2℃,1月温度约比现在高3°-5℃,年降水量比 韶文化到问南安阳殷墟时代)现在多20m以上,是我国近500年来最温暖的时代 第一次寒冷时期 《竹书纪年》中有公元前903年和公元前897年汉水两次结 公元前100公元前850年(西 冰,紧接着又是大旱,气候寒冷干燥 周时期〕 第二次温暖时期 气候温暖湿润,《春秋》中提到鲁国〔今山东〕冬天没有冰, 公元前70公元初(秦泌时期)/《史语写到当时竹、梅等亚热带植物分布界限偏北,表明当时 气候比现在暖湿
根据对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等有关资 料的分析,可以将5000年来我国的气候划分为4 个温暖时期和4个寒冷时期,如表8·3所示
第三次温暖时期 公元650、669和678年的冬季,当时长安(今西安)无冰 7-9世纪(階唐时期 雪,梅和柑桔都能在关中地区生长。8世纪梅树生长于皇宫,9 世纪初西安还种有梅花 华北已无野生梅树公元111太湖全部冻结公元1131 第三次寒冷时期 1260年杭州毎10年降雪最迟日期是4月9日比12世纪以前推 10-12世纪〔宋代 迟1个月左右公元1153-115年苏州附近的南运河经常结冰, 福建的荔枝两次冻死〔公元111年和178年)当时的气候比现 在寒冷得多。 第四次温暖时期 短时间回暖。公元1200年、1213年、1216年杭州无任何 冰雪。元代初期西安等地又重新设立“竹监司”的衙门管理竹类, 13世纪〔元代 显示气候转暧 第四次寒冷时期 长达500年。当时极端初霜冻日期平均比现在提早25-30 天,极端终霜日期平均比现在推迟约1个月。北京附近的运河封 15世纪-19世纪末〔明清时期)冻期比现在长50天左右估计17世纪的冬温要比现在低2℃左 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