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姿势:指举止的状态。是否躯干端正,肢体动作灵活。 8.步态:走动时所表现的姿态。某些疾病可导致步态发生改变,并具有 定的特征性,有助于诊断。常见有:正常、蹒跚、跨阈、慌张、共济失调步态等 9.皮肤及粘膜:应在自然光线下进行 ①颜色:与毛细血管分布、血液、皮下脂肪厚薄有关。分为苍白、发红、发 绀、黄染、色素沉着和色素脱失。 ②温度和湿度:全身皮肤温度与体温有关,但应注意局部皮肤变化,如局部 皮肤增高应注意炎症改变;如局部皮肤下降,应注意血管病变的可能。皮肤的湿 度与汘腺分泌有关,出汗多者皮肤较湿润,出汗少者皮肤较干燥。 ③皮肤弹性:与年龄、营养状态、皮下脂肪及组织间隙含液量有关。分为: 弹性正常、弹性减弱及弹性减退。 ④皮疹:多为全身性疾病的表现之一,应注意其出现与消失时间、发展顺序 分布部位、形态大小、颜色,压之是否褪色、平坦或隆起、有无瘙痒及脱屑。 ⑤皮下出血:椐其大小分为:小于2cm称为瘀点,3-5cm为紫癜,大于5cm 为瘀斑。若为片状出血伴显著高出皮面为血肿。应注意皮下出血与红色皮疹或小 红痣的鉴别。 ⑥蜘蛛痣与肝掌: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 故称为蜘蛛。手掌大小鱼际处发红,压之褪色,则称为肝掌。应注意蜘蛛痣的分 布部位,了解两者的临床意义。 ⑦水肿:应以视诊和触诊相结合。根据轻重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水肿。 ⑧毛发:注意分布、多少的变化。 ⑨其它:包括皮下结节、瘢痕及溃疡等。 10.淋巴结:检査浅表淋巴结的方法主要是触诊,为避免遗漏,应常规按顺 序进行。肿大者应注意其大小、数目、硬度、压痛、活动度、有无粘连、局部皮 肤有无红肿、疤痕、瘘管等。 【注意事项】 1.态度严肃,操作认真,保持安静。 2.注意手法正确,勤学苦练,反复学习 3.爱护器械,防止损坏,交还时由教师验收。 4.将指甲剪短,以免影响叩诊。 【报告内容】 按顺序记录一般状态检査结果(包括阴性结果)。 【思考题】 1.触诊有几种手法?应如何正确操作?各适用于何种情况? 2.间接叩诊法的要点是什么? 3.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 4.如何区分嗜睡、意识模糊、昏睡和昏迷? 5.黄疸早期或轻微时首先见于什么部位?为何检查时要注意光源? 6.玫瑰疹与蜘蛛痣常见于什么部位?有何临床意义? 7.浅表淋巴结的检査顺序?左右锁骨上淋巴结各收集何处的淋巴液? 8.皮下出血有几种表现形式? 实习六头颈部检查 【预习】 PDF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w. fineprint,cn
- 11 - 7.姿势:指举止的状态。是否躯干端正,肢体动作灵活。 8.步态:走动时所表现的姿态。某些疾病可导致步态发生改变,并具有一 定的特征性,有助于诊断。常见有:正常、蹒跚、跨阈、慌张、共济失调步态等。 9.皮肤及粘膜:应在自然光线下进行。 ①颜色:与毛细血管分布、血液、皮下脂肪厚薄有关。分为苍白、发红、发 绀、黄染、色素沉着和色素脱失。 ②温度和湿度:全身皮肤温度与体温有关,但应注意局部皮肤变化,如局部 皮肤增高应注意炎症改变;如局部皮肤下降,应注意血管病变的可能。皮肤的湿 度与汗腺分泌有关,出汗多者皮肤较湿润,出汗少者皮肤较干燥。 ③皮肤弹性:与年龄、营养状态、皮下脂肪及组织间隙含液量有关。分为: 弹性正常、弹性减弱及弹性减退。 ④皮疹:多为全身性疾病的表现之一,应注意其出现与消失时间、发展顺序、 分布部位、形态大小、颜色,压之是否褪色、平坦或隆起、有无瘙痒及脱屑。 ⑤皮下出血:椐其大小分为:小于 2cm 称为瘀点,3-5cm 为紫癜,大于 5cm 为瘀斑。若为片状出血伴显著高出皮面为血肿。应注意皮下出血与红色皮疹或小 红痣的鉴别。 ⑥蜘蛛痣与肝掌: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 故称为蜘蛛。手掌大小鱼际处发红,压之褪色,则称为肝掌。应注意蜘蛛痣的分 布部位,了解两者的临床意义。 ⑦水肿:应以视诊和触诊相结合。根据轻重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水肿。 ⑧毛发:注意分布、多少的变化。 ⑨其它:包括皮下结节、瘢痕及溃疡等。 10.淋巴结:检查浅表淋巴结的方法主要是触诊,为避免遗漏,应常规按顺 序进行。肿大者应注意其大小、数目、硬度、压痛、活动度、有无粘连、局部皮 肤有无红肿、疤痕、瘘管等。 【注意事项】 1.态度严肃,操作认真,保持安静。 2.注意手法正确,勤学苦练,反复学习。 3.爱护器械,防止损坏,交还时由教师验收。 4.将指甲剪短,以免影响叩诊。 【报告内容】 按顺序记录一般状态检查结果(包括阴性结果)。 【思考题】 1.触诊有几种手法?应如何正确操作?各适用于何种情况? 2.间接叩诊法的要点是什么? 3.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 4.如何区分嗜睡、意识模糊、昏睡和昏迷? 5.黄疸早期或轻微时首先见于什么部位?为何检查时要注意光源? 6.玫瑰疹与蜘蛛痣常见于什么部位?有何临床意义? 7.浅表淋巴结的检查顺序?左右锁骨上淋巴结各收集何处的淋巴液? 8.皮下出血有几种表现形式? 实习六 头颈部检查 【预习】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
参考教材:《诊断学》(人卫第六版)第二篇第三、四章头部颈部检査 【目的要求】 1.熟悉头颈部的检查项目、顺序及方法。 2.了解头颈部正常状态及常见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实习准备】 电筒、压舌板、棉签、软尺。 【内容与步骤】 1.头颈部检查多媒体CAI示教。 2.教师示教后,同学两人一组,互相检查互相纠正错误,教师及时指正。 3.下课前由教师总结,抽同学进行操作表演。 检查项目、顺序及内容如下: 头部及其器官 1.头发和头皮:检査者需注意头发颜色、疏密、脱发的类型、部位、特点。 头皮检査时需分开头发观察头皮颜色、头屑、有无头癣疖痈、外伤、血肿及疤痕 2.头颅:大小(测量头围)、形态、压痛、包块、有无运动异常。 3.眼:包括外眼、眼前节、内眼和视功能的检査。眉毛(稀疏或脱落)、眼睑 (眼睑内翻、外翻、水肿、下垂、闭合障碍)、睫毛(倒睫)、泪囊、结膜(充血 苍白、出血、水肿、颗粒、滤泡、瘢痕)、巩膜(黄疸)、角膜(透明度、云翳、白 斑、溃疡、老年环、色素环、角膜反射)、瞳孔(大小、形状、两侧是否等大、对 光反射、调节反射、集合反射)、眼球外形与运动(突出、凹陷、运动、震颤、斜 视、压力)、视力、视野及色觉。 4.耳:耳廓(外形、大小、位置和对称性,有无畸形、瘘管、红肿、疤痕 结节、牵拉痛等),外耳道(皮肤是否正常、有无溢液、血性、脓性、浆液性分 泌物、红肿疼痛等)中耳(观察鼓膜)、乳突(压痛)、听力 5.鼻:外形(注意鼻部皮肤颜色、外形)、有无鼻翼扇动、鼻腔(鼻中隔、 鼻粘膜、有无出血、分泌物)、鼻旁窦(有无压痛)。 6.口:气味、唇(颜色、疱疹、皲裂、口角糜烂)、口腔粘膜(颜色、出血点 白膜、麻疹粘膜斑、溃疡)、牙齿(龋齿、残根、缺齿、义齿)、齿龈(颜色、有 无肿胀、溢脓、溃疡、出血、铅线)、舌(位置、大小、舌质、舌苔、溃疡、运动 震颤、偏斜)咽(充血、水肿、淋巴滤泡增生、分泌物、反射)、扁桃体(大小、 充血、分泌物、假膜)、喉(发音)。 7.腮腺:正常腮腺一般不能触及,肿大者要注意其大小、硬度、压痛、导管 口有无分泌物。 颈部 1.颈前三角:为胸锁乳突肌内缘,下颌下缘与前正中线之间的区域 2.颈后三角:为胸锁乳突肌外缘,锁骨上缘与斜方肌前缘之间的区域。 3.颈部皮肤(注意有无蜘蛛痣、感染、疤痕、瘘管、皮炎等)、颈部包块(部 位、数目、大小、质地、活动度、压痛)、颈前两侧是否对称,有无颈项强直、 运动障碍、颈部血管(异常搏动、颈静脉有无怒张、血管杂音)、气管位置(正中 或向左、向右偏移)、甲状腺(大小、硬度、触痛、硬结、震颤及血管杂音) 【注意事项】 1.总的检查顺序是自上而下,由表及里。 2.头围测量方法:以软尺自眉弓上方最突出处向后经枕骨粗隆绕头一周。 3.结膜检査方法:检査下脸结膜时,嘱受检者眼向上看,检査者拇指将下眼 PDF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w. fineprint,cn
- 12 - 参考教材:《诊断学》(人卫第六版)第二篇第三、四章头部颈部检查 【目的要求】 1.熟悉头颈部的检查项目、顺序及方法。 2.了解头颈部正常状态及常见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 【实习准备】 电筒、压舌板、棉签、软尺。 【内容与步骤】 1.头颈部检查多媒体 CAI 示教。 2.教师示教后,同学两人一组,互相检查互相纠正错误,教师及时指正。。 3.下课前由教师总结,抽同学进行操作表演。 检查项目、顺序及内容如下: 一、头部及其器官 1.头发和头皮:检查者需注意头发颜色、疏密、脱发的类型、部位、特点。 头皮检查时需分开头发观察头皮颜色、头屑、有无头癣疖痈、外伤、血肿及疤痕 等。 2.头颅:大小(测量头围)、形态、压痛、包块、有无运动异常。 3.眼:包括外眼、眼前节、内眼和视功能的检查。眉毛(稀疏或脱落)、眼睑 (眼睑内翻、外翻、水肿、下垂、闭合障碍)、睫毛(倒睫)、泪囊、结膜(充血、 苍白、出血、水肿、颗粒、滤泡、瘢痕)、巩膜(黄疸)、角膜(透明度、云翳、白 斑、溃疡、老年环、色素环、角膜反射)、瞳孔(大小、形状、两侧是否等大、对 光反射、调节反射、集合反射)、眼球外形与运动(突出、凹陷、运动、震颤、斜 视、压力)、视力、视野及色觉。 4.耳:耳廓(外形、大小、位置和对称性,有无畸形、瘘管、红肿、疤痕、 结节、牵拉痛等),外耳道(皮肤是否正常、有无溢液、血性、脓性、浆液性分 泌物、红肿疼痛等)中耳(观察鼓膜)、乳突(压痛)、听力。 5.鼻:外形(注意鼻部皮肤颜色、外形)、有无鼻翼扇动、鼻腔(鼻中隔、 鼻粘膜、有无出血、分泌物)、鼻旁窦(有无压痛)。 6.口:气味、唇(颜色、疱疹、皲裂、口角糜烂)、口腔粘膜(颜色、出血点、 白膜、麻疹粘膜斑、溃疡)、牙齿(龋齿、残根、缺齿、义齿)、齿龈(颜色、有 无肿胀、溢脓、溃疡、出血、铅线)、舌(位置、大小、舌质、舌苔、溃疡、运动、 震颤、偏斜) 咽(充血、水肿、淋巴滤泡增生、分泌物、反射)、扁桃体(大小、 充血、分泌物、假膜)、喉(发音)。 7.腮腺:正常腮腺一般不能触及,肿大者要注意其大小、硬度、压痛、导管 口有无分泌物。 二、颈部 1.颈前三角:为胸锁乳突肌内缘,下颌下缘与前正中线之间的区域。 2.颈后三角:为胸锁乳突肌外缘,锁骨上缘与斜方肌前缘之间的区域。 3.颈部皮肤(注意有无蜘蛛痣、感染、疤痕、瘘管、皮炎等)、颈部包块(部 位、数目、大小、质地、活动度、压痛)、颈前两侧是否对称,有无颈项强直、 运动障碍、颈部血管(异常搏动、颈静脉有无怒张、血管杂音)、气管位置(正中 或向左、向右偏移)、甲状腺(大小、硬度、触痛、硬结、震颤及血管杂音)。 【注意事项】 1.总的检查顺序是自上而下,由表及里。 2.头围测量方法:以软尺自眉弓上方最突出处向后经枕骨粗隆绕头一周。 3.结膜检查方法:检查下脸结膜时,嘱受检者眼向上看,检查者拇指将下眼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
睑牵向下,下睑结膜即可暴露。检査上睑结膜时,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上睑中部, 嘱被检者眼向下看,同时轻轻向下方牵拉,然后食指向下研判睑板上缘,并与拇 指配合向上捻转即可翻转上睑。 4.对光反射检査法:分为直接反射和间接反射。在较暗处,检查时嘱受检者 注视正前方,手电筒光源照射其一侧瞳孔,被照的瞳孔立即收缩,移除光源后很 快复原,称直接对光反射灵敏。以手隔开双眼,以光照移除瞳孔,另一侧瞳孔也 同时收缩者,称间接对光反射灵敏。 5.调节与集合反射:嘱受检者两眼正视正前方1米以外的目标(手指),然 后将目标自远到近迅速移向眼前约20cm处,此时双侧瞳孔逐渐缩小,称为调节 反射。如同时两眼球向内聚合,称为集合反射。 6.鼻旁窦压痛检查法:(1)上颌窦:检査者双手分别固定于受检者两侧耳后, 以拇指按压左右颧部及鼻翼两侧。(2)额窦:以一手扶住受检者枕部,另一手拇 指或示指置于其眼眶上缘内侧向上按压。或以两手固定头部,双手拇指置于眼眶 上缘内侧向后、向上按压。(3)筛窦:一手托住受检者枕部,另一手拇指按压鼻 部与眼内眦部间区。(4)蝶窦:因解剖部位较深,无法进行体表检査。 7.咽部及扁桃体检查方法:让受检者张口,检査者用压舌板将舌的前2/3 与后1/3交界处向下压,同时嘱受检者发出“啊”音,此时软腭上抬,在照明配 合下,即可见软腭、悬雍垂、腭咽弓、舌腭弓、扁桃体及咽后壁。 8.颈静脉怒张的标准:正常人在立位或坐位时常看不到颈外静脉,平卧去枕 时可看到其充盈,充盈水平约在锁骨上缘至下颌角长度的1/3处。若取30-45 半卧位时颈静脉充盈度超过正常水平,则为颈静脉充盈,若充盈明显突出皮肤或 迂曲称为颈静脉怒张。 9.甲状腺的检查方法:检查者站在受检者背后,双手拇指放在颈后,用其他 手指从甲状软骨两侧进行触诊,并同时嘱受检者作吞咽动作。也可站在受检者对 面,以右手拇指和其他手指在甲状软骨两旁进行触诊 10.气管检查方法:受检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头部端正,检査者用右手示指 及环指分别放在受检者两侧胸锁关节上,然后将中指置于气管之上,观察中指是 否在示指与环指中间,来判断气管有无偏移。 【报告内容】 按顺序记录头颈部检查结果(包括阴性结果)。 【思考题】 1.瞳孔检查包括哪些内容? 2.扁桃体肿大如何分度? 3.颈部血管杂音如何鉴别?颈部血管搏动如何鉴别? 4.甲状腺肿大如何分度? 实习七肺部视触叩检查及肺部正常听诊 【预习】 参考教材:诊断学(人卫第六版第五章) 【目的要求】 1.要求掌握视、触、叩诊的检査内容及方法。 2.重点要求掌握语颤及比较叩诊的操作及手法。 3.掌握叩诊手法及辨别各种叩诊音。 4.掌握听诊器使用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5.掌握三种呼吸音的特点及正常肺泡呼吸音的分布 6.了解乳腺的体检方法 PDF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w. fineprint,cn
- 13 - 睑牵向下,下睑结膜即可暴露。检查上睑结膜时,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上睑中部, 嘱被检者眼向下看,同时轻轻向下方牵拉,然后食指向下研判睑板上缘,并与拇 指配合向上捻转即可翻转上睑。 4.对光反射检查法:分为直接反射和间接反射。在较暗处,检查时嘱受检者 注视正前方,手电筒光源照射其一侧瞳孔,被照的瞳孔立即收缩,移除光源后很 快复原,称直接对光反射灵敏。以手隔开双眼,以光照移除瞳孔,另一侧瞳孔也 同时收缩者,称间接对光反射灵敏。 5.调节与集合反射:嘱受检者两眼正视正前方 1 米以外的目标(手指),然 后将目标自远到近迅速移向眼前约 20cm 处,此时双侧瞳孔逐渐缩小,称为调节 反射。如同时两眼球向内聚合,称为集合反射。 6.鼻旁窦压痛检查法:(1)上颌窦:检查者双手分别固定于受检者两侧耳后, 以拇指按压左右颧部及鼻翼两侧。(2)额窦:以一手扶住受检者枕部,另一手拇 指或示指置于其眼眶上缘内侧向上按压。或以两手固定头部,双手拇指置于眼眶 上缘内侧向后、向上按压。(3)筛窦:一手托住受检者枕部,另一手拇指按压鼻 部与眼内眦部间区。(4)蝶窦:因解剖部位较深,无法进行体表检查。 7.咽部及扁桃体检查方法:让受检者张口,检查者用压舌板将舌的前 2/3 与后 1/3 交界处向下压,同时嘱受检者发出“啊”音,此时软腭上抬,在照明配 合下,即可见软腭、悬雍垂、腭咽弓、舌腭弓、扁桃体及咽后壁。 8.颈静脉怒张的标准:正常人在立位或坐位时常看不到颈外静脉,平卧去枕 时可看到其充盈,充盈水平约在锁骨上缘至下颌角长度的 1/3 处。若取 300 -450 半卧位时颈静脉充盈度超过正常水平,则为颈静脉充盈,若充盈明显突出皮肤或 迂曲称为颈静脉怒张。 9.甲状腺的检查方法:检查者站在受检者背后,双手拇指放在颈后,用其他 手指从甲状软骨两侧进行触诊,并同时嘱受检者作吞咽动作。也可站在受检者对 面,以右手拇指和其他手指在甲状软骨两旁进行触诊。 10.气管检查方法:受检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头部端正,检查者用右手示指 及环指分别放在受检者两侧胸锁关节上,然后将中指置于气管之上,观察中指是 否在示指与环指中间,来判断气管有无偏移。 【报告内容】 按顺序记录头颈部检查结果(包括阴性结果)。 【思考题】 1.瞳孔检查包括哪些内容? 2.扁桃体肿大如何分度? 3.颈部血管杂音如何鉴别?颈部血管搏动如何鉴别? 4.甲状腺肿大如何分度? 实习七 肺部视触叩检查及肺部正常听诊 【预习】 参考教材:诊断学(人卫第六版第五章) 【目的要求】 1. 要求掌握视、触、叩诊的检查内容及方法。 2. 重点要求掌握语颤及比较叩诊的操作及手法。 3. 掌握叩诊手法及辨别各种叩诊音。 4. 掌握听诊器使用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5. 掌握三种呼吸音的特点及正常肺泡呼吸音的分布。 6. 了解乳腺的体检方法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
【实习准备】 米尺、听诊器 【内容与步骤】 1.实习前讲解示范及看胸部体检录相70分钟 2.学生二人一组,互相练习检查60分钟 3.教师小结及布置课后作业20分钟 检查项目、顺序及内容如下: )胸部体表标志 确定腋前、中、后三线时被检查者上臂应外展,使上臂与躯干成90°角。 在胸部表面利用骨骼标志,分区及划线,便于胸部病变定位。常用的体表标志如 下 1.骨骼标志,锁骨,肋骨、胸骨,胸骨角(路易氏角, louis角),第七颈 椎棘突,肩胛骨下角。 胸骨角,为胸骨柄与胸骨体联接处向前突起所形成的角。此角恰与第二肋软 骨相连,是计算肋骨顺序的标志 第七颈椎棘突:为背部颈椎与胸椎交界的骨性标志,低头时更为明显的突出, 此以下即为计算胸椎的起点。 肩胛角:被检査者正坐,双手下垂时,肩胛角的位置相当于第七或第八肋骨 的水平。 2.腋窝,胸骨上窝,锁骨上、下窝,腋窝。肩胛间区、肩胛下区,肩胛上区。 胸骨上窝,胸骨上方的凹陷部,气管位于其后。 肩胛上区:在背部肩胛冈以上区域。外上以斜方肌的上缘为界,相当于上 叶肺尖的下部。 肩胛下区:在背部两肩胛下角连线与平第12胸椎水平线之间的区域。 肩胛间区:背部两肩胛骨之间的区域 3.标志线:7条垂直线:前正中线,锁骨中线,腋前线,腋中线,腋后线 肩胛下角线、后正中线。 锁骨中线:通过锁骨肩峰端与胸骨端二者中点的垂直线,正常男子此线常通 过乳头。 腋前、中、后线:通过腋窝前皱壁,后皱壁所作的垂直线,为腋前,后线 腋前、后线间等距离的平行线叫腋中线 前正中线:通过胸骨中央的垂直线 后正中线:通过脊椎棘突的垂直线 肩胛下角线:通过肩胛下角的垂直线。 (二)肺叶体表投影 左肺分上、下两叶,右肺分上、中,下三叶,各肺叶在胸壁上有一定的投影 部位,了解这些部位,对肺部疾患的定位诊断有一定意义。 左肺分叶的胸壁投影界线:上,下两叶分界线始于第三胸椎,向外下方斜行, 至侧脚壁腋后线与第四肋骨相交,再下延到第六肋骨与肋软骨连接处。分为上、 下两叶。 右肺分叶的胸壁投影分界线,右肺上中两叶与下叶之分界与左胸上、下两叶 之分界相同。上、中两叶之分界线,起自腋后线第四肋骨处到胸骨右缘。 (三)肺部检查: 1.视诊: (1)胸廓形态:①正常形态:为圆柱形,前后径与横径之比为1:1.5,两侧 对称,无局部凹陷或凸起。②病理胸廓:可见胸廓局部凹陷凸起变形、桶状胸 PDF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w. fineprint,cn
- 14 - 【实习准备】 米尺 、听诊器 【内容与步骤】 1. 实习前讲解示范及看胸部体检录相 70 分钟 2. 学生二人一组,互相练习检查 60 分钟 3. 教师小结及布置课后作业 20 分钟 检查项目、顺序及内容如下: ( 一 ) 胸部体表标志 确定腋前、中、后三线时被检查者上臂应外展,使上臂与躯干成 90°角。 在胸部表面利用骨骼标志,分区及划线,便于胸部病变定位。常用的体表标志如 下: 1.骨骼标志,锁骨,肋骨、胸骨,胸骨角(路易氏角, Louis 角),第七颈 椎棘突,肩胛骨下角。 胸骨角,为胸骨柄与胸骨体联接处向前突起所形成的角。此角恰与第二肋软 骨相连,是计算肋骨顺序的标志。 第七颈椎棘突:为背部颈椎与胸椎交界的骨性标志,低头时更为明显的突出, 此以下即为计算胸椎的起点。 肩胛角:被检查者正坐,双手下垂时,肩胛角的位置相当于第七或第八肋骨 的水平。 2.腋窝,胸骨上窝,锁骨上、下窝,腋窝。肩胛间区、肩胛下区,肩胛上区。 胸骨上窝,胸骨上方的凹陷部,气管位于其后。 肩胛上区: 在背部肩胛冈以上区域。外上以斜方肌的上缘为界,相当于上 叶肺尖的下部。 肩胛下区:在背部两肩胛下角连线与平第 12 胸椎水平线之间的区域。 肩胛间区: 背部两肩胛骨之间的区域。 3.标志线: 7 条垂直线:前正中线,锁骨中线,腋前线,腋中线,腋后线, 肩胛下角线、后正中线。 锁骨中线:通过锁骨肩峰端与胸骨端二者中点的垂直线,正常男子此线常通 过乳头。 腋前、中、后线:通过腋窝前皱壁,后皱壁所作的垂直线,为腋前,后线, 腋前、后线间等距离的平行线叫腋中线。 前正中线:通过胸骨中央的垂直线。 后正中线:通过脊椎棘突的垂直线。 肩胛下角线:通过肩胛下角的垂直线。 ( 二 ) 肺叶体表投影 左肺分上、下两叶,右肺分上、中,下三叶,各肺叶在胸壁上有一定的投影 部位,了解这些部位,对肺部疾患的定位诊断有一定意义。 左肺分叶的胸壁投影界线:上,下两叶分界线始于第三胸椎,向外下方斜行, 至侧脚壁腋后线与第四肋骨相交,再下延到第六肋骨与肋软骨连接处。分为上、 下两叶。 右肺分叶的胸壁投影分界线,右肺上中两叶与下叶之分界与左胸上、下两叶 之分界相同。上、中两叶之分界线,起自腋后线第四肋骨处到胸骨右缘。 ( 三 ) 肺部检查: 1. 视诊: (1)胸廓形态:①正常形态:为圆柱形,前后径与横径之比为 1:1.5,两侧 对称,无局部凹陷或凸起。②病理胸廓:可见胸廓局部凹陷凸起变形、桶状胸、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
扁平胸、佝偻胸(鸡胸,佝偻病串珠,肋膈沟,漏斗胸等)及脊柱畸形引起胸廓改 变 (2)呼吸运动:注意观察呼吸频率(应在病人不觉察时计算之)、节律, 类型,深度以及两侧呼吸运动是否相等 (3)胸壁静脉:在上腔或下腔静脉梗阻时,可岀现侧枝循环,有胸壁静脉怒 张,并注意血流方向的检查 2.触诊 (1)胸壁压痛:用手指轻压胸壁。正常无压痛,如有压痛,要注意胸部压痛 的部位,程度、深浅,特别要注意胸骨有无压痛。 (2)胸廓扩张度,检查者两手置于胸廓下面的前侧部,左右拇指分别沿两侧 肋缘指向剑突,拇指尖在前正中线两侧对称部,两手掌和伸展的手指置于前侧胸 壁,嘱患者作深呼吸运动,观察比较两手的扩张度是否一致。 (3)语颤:将两手掌(亦可用更敏感的手掌尺侧缘)平贴在病人胸廓两侧 的对称部位(不用力加压)嘱病人用同等强度重复发"Yi″长音,比较两侧的 震动感,自上而下,由内到外依次检査:不能遗漏。注意正常人语颤分布,前胸 上部较下部强,右上胸较左上胸强,后胸下部较上部强,肩肝间区亦较强。 (4)摩擦感:以手掌平放前胸下部,嘱病人作深呼吸运动,以触知有无摩擦 3.叩诊 (1)直接叩诊法:用右手中间三指的掌面直接拍击被检査的部位,借助振动 感来判断病变情况。 (2)间接叩诊法: 手法:叩诊板为左手中指第1和第2指节,将其紧贴放在被叩部位,勿加 重压,其余四指稍微抬起,以免影响被叩组织震动。叩诊锤为右手中指,叩打于 左手中指第二指骨的前端。叩打的方向应与被叩打的部位的表面垂直,要用腕关 节及掌指关节的运动进行叩打(避免肘或肩关节参加运动),要有节奏、灵活、 短促且富于弹性,叩击后右手指应立即抬起,在同一部位只需连续均匀的叩打2 下(必要时可重复),这样才能较正确判断叩诊音的性质及变化。 (3)叩诊内容: (1)辨别各种叩诊音 清音(肺野) 浊音(肝相对浊音) 实音(肝及心脏绝对浊音区) 鼓音(左肺下部半月区 讨贝氏区) 过清音 (2)肺部叩诊 由肺尖部开始,自上而下进行叩诊,比较两侧对称部位的叩诊音,叩诊前胸 及两侧时,板指应与肋骨或肋间隙平行,叩诊背部时,在肩胛区板指与脊柱平行, 肩胛下区,板指仍保持与肋骨或肋间隙平行。 ①肺上界(肺尖宽度)叩诊:医生站在病人的后外侧,将手指放在斜方 肌前缘中央部开始叩诊为清音,逐渐叩向外侧,再向内叩,由清音变为浊音,划 上标记,测量内外两标记之间的宽度,正常肺尖的宽度为4~6cm,右侧稍窄 ②肺野的比较叩诊:肺的前面沿各肋间,侧面沿腋中线(此时病人的手应 放在头上),后面依肩胛上部,肩胛间及肩胛下区顺序,由上向下叩,比较两 侧对称部位的叩诊音,正常人右肺上叶叩诊音较左肺上叶浊,前胸上部较下部浊 背部较前胸浊。 15 PDF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w. fineprint,cn
- 15 - 扁平胸、佝偻胸(鸡胸,佝偻病串珠,肋膈沟,漏斗胸等)及脊柱畸形引起胸廓改 变。 (2) 呼吸运动:注意观察呼吸频率 ( 应在病人不觉察时计算之 ) 、节律, 类型,深度以及两侧呼吸运动是否相等。 (3) 胸壁静脉:在上腔或下腔静脉梗阻时,可出现侧枝循环,有胸壁静脉怒 张, 并注意血流方向的检查。 2. 触诊: (1) 胸壁压痛:用手指轻压胸壁。正常无压痛,如有压痛,要注意胸部压痛 的部位,程度、深浅,特别要注意胸骨有无压痛。 (2) 胸廓扩张度,检查者两手置于胸廓下面的前侧部,左右拇指分别沿两侧 肋缘指向剑突,拇指尖在前正中线两侧对称部,两手掌和伸展的手指置于前侧胸 壁,嘱患者作深呼吸运动,观察比较两手的扩张度是否一致。 (3) 语颤:将两手掌 ( 亦可用更敏感的手掌尺侧缘 ) 平贴在病人胸廓两侧 的对称部位 ( 不用力加压 ) 嘱病人用同等强度重复发 "Yi" 长音,比较两侧的 震动感,自上而下,由内到外依次检查:不能遗漏。注意正常人语颤分布,前胸 上部较下部强,右上胸较左上胸强,后胸下部较上部强,肩肝间区亦较强。 (4) 摩擦感:以手掌平放前胸下部,嘱病人作深呼吸运动,以触知有无摩擦 感。 3. 叩诊: (1) 直接叩诊法:用右手中间三指的掌面直接拍击被检查的部位,借助振动 感来判断病变情况。 (2) 间接叩诊法: 手法:叩诊板为左手中指第 1 和第 2 指节,将其紧贴放在被叩部位,勿加 重压,其余四指稍微抬起,以免影响被叩组织震动。叩诊锤为右手中指,叩打于 左手中指第二指骨的前端。叩打的方向应与被叩打的部位的表面垂直,要用腕关 节及掌指关节的运动进行叩打 ( 避免肘或肩关节参加运动 ) ,要有节奏、灵活、 短促且富于弹性,叩击后右手指应立即抬起,在同一部位只需连续均匀的叩打 2 下 ( 必要时可重复 ) ,这样才能较正确判断叩诊音的性质及变化。 (3) 叩诊内容: (1) 辨别各种叩诊音: 清音 ( 肺野 ) 浊音 ( 肝相对浊音 ) 实音 ( 肝及心脏绝对浊音区 ) 鼓音 ( 左肺下部半月区------讨贝氏区 ) 过清音 (2) 肺部叩诊 由肺尖部开始,自上而下进行叩诊,比较两侧对称部位的叩诊音,叩诊前胸 及两侧时,板指应与肋骨或肋间隙平行,叩诊背部时,在肩胛区板指与脊柱平行, 肩胛下区,板指仍保持与肋骨或肋间隙平行。 ① 肺上界 ( 肺尖宽度 ) 叩诊:医生站在病人的后外侧,将手指放在斜方 肌前缘中央部开始叩诊为清音,逐渐叩向外侧,再向内叩,由清音变为浊音,划 上标记,测量内外两标记之间的宽度,正常肺尖的宽度为 4 ~ 6cm ,右侧稍窄。 ② 肺野的比较叩诊:肺的前面沿各肋间,侧面沿腋中线 ( 此时病人的手应 放在头上 ) ,后面依肩胛上部,肩胛间及肩胛下区顺序,由上向下叩,比较两 侧对称部位的叩诊音,正常人右肺上叶叩诊音较左肺上叶浊,前胸上部较下部浊, 背部较前胸浊。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