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肺下界之叩诊,沿锁骨中线、腋中线及肩胛下角线自上而下叩诊,由清 音变为浊音即为下界。 正常下界锁骨中线一一第六肋间隙、腋中线一第八肋间隙、肩胛线一一第十肋 间隙。 ④肺下界移动度:先在病人平静呼吸时,在双侧锁骨中线,腋中线、肩胛 下角线上,各叩击肺下界并标记,然后嘱病人作深吸气,屏住呼吸,重新叩击肺 下界,用笔标记,其后以同法在深呼气后屏住呼吸重新由上向下叩出已上升的肺 下界并标记,两个标记间的距离,即为下界移动度。正常肺下界移动度为6 8cm 4.听诊 (一)听诊法:间接听诊法,利用听诊器听诊。使用听诊器时,将弯曲金属 管的凹面向前,将耳件放在两耳的外耳道,接胸端(胸件)有钟型与膜型的不 同,钟型胸件适用于小区域检査及听取低调杂音,膜型胸件适于听取深部病变及 高调杂音的检查。 (二)肺部听诊: 1.方法 (1)顺序,听诊的次序自肺尖开始,自上而下,自前面而侧面(自腋窝向 下行),最后检査背部(自肩胛上、肩胛间区及肩胛下区),(2)要进行两 侧对称部位的对照比较听诊。(3)嘱病人微张口,作均匀而稍深的呼吸,必要 时作深呼吸或咳嗽,易于听到呼吸音及啰音的变化 2.内容 (1)呼吸音,应熟悉三种呼吸音的特点。听诊时,注意声音性质及吸气期声 音的强弱、音调的高低及时相的长短。 ①支气管呼吸音、类似把舌尖抬高张口呼出空气所发出的〃”哈"("ha") 音。其特点为呼气期较吸气期为长,音较强,调较高。正常在喉,胸骨上窝,背 部6、7颈椎及第1、2胸椎附近可听到 ②肺泡呼吸音:类似上齿咬下唇吸气时所产生的’夫"("fu-fu")音, 声音柔和,有如微风吹拂的声音。其特点为吸气比呼气的声音长,强而调高,呼 气期音短,弱而调低,此音在正常两侧肺野均可听到。 ⑧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特点为吸气似肺泡呼吸音的吸气音,但音调较高且 较响亮。呼气音似支气管呼吸音的呼气音,但强度稍弱。音调稍低。吸气与呼气 声音在时间,度及音调几乎相等。正常此音在胸骨两侧第1、2肋间隙,肩胛 间区的第3、4胸椎水平及肺尖前后部可听到。 【注意事项】 视 病人可取坐位,病情严重者可取仰卧位:医生应从不同角度,按一定顺序进 行系统、全面的观察,才能发现细微的变化。 叩诊 1.环境安静,温暖,适当暴露检査部位: 2.病人可取适当的坐位或卧位,坐位时头稍向前倾,两手自然下垂或置于 膝上,保持对称的体位,胸部肌肉松弛,嘱病人作平静均匀的呼吸。 3.医生可在病人前面及后面叩诊,如病人取卧位,应立于病人的右侧 4.叩诊顺序:左右对称由上而下,由前胸、侧面(腋部)到背侧按顺序 进行叩诊。 5.叩诊力量不宜过重。 听 PDF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w. fineprint,cn
- 16 - ③ 肺下界之叩诊,沿锁骨中线、腋中线及肩胛下角线自上而下叩诊,由清 音变为浊音即为下界。 正常下界 锁骨中线一一第六肋间隙、腋中线一第八肋间隙、肩胛线一一第十肋 间隙。 ④ 肺下界移动度:先在病人平静呼吸时,在双侧锁骨中线,腋中线、肩胛 下角线上,各叩击肺下界并标记,然后嘱病人作深吸气,屏住呼吸,重新叩击肺 下界,用笔标记,其后以同法在深呼气后屏住呼吸重新由上向下叩出已上升的肺 下界并标记,两个标记间的距离,即为下界移动度。正常肺下界移动度为 6 - 8cm 。 4.听诊 (一 ) 听诊法:间接听诊法,利用听诊器听诊。使用听诊器时,将弯曲金属 管的凹面向前,将耳件放在两耳的外耳道,接胸端 ( 胸件 ) 有钟型与膜型的不 同,钟型胸件适用于小区域检查及听取低调杂音,膜型胸件适于听取深部病变及 高调杂音的检查。 ( 二 ) 肺部听诊: 1 .方法 (1) 顺序,听诊的次序自肺尖开始,自上而下,自前面而侧面 ( 自腋窝向 下行 ) ,最后检查背部 ( 自肩胛上、肩胛间区及肩胛下区 ) , (2) 要进行两 侧对称部位的对照比较听诊。 (3) 嘱病人微张口,作均匀而稍深的呼吸,必要 时作深呼吸或咳嗽,易于听到呼吸音及啰音的变化。 2 .内容 (1) 呼吸音,应熟悉三种呼吸音的特点。听诊时,注意声音性质及吸气期声 音的强弱、音调的高低及时相的长短。 ① 支气管呼吸音、类似把舌尖抬高张口呼出空气所发出的 " 哈 " ("ha") 音。其特点为呼气期较吸气期为长,音较强,调较高。正常在喉,胸骨上窝,背 部 6 、 7 颈椎及第 1 、 2 胸椎附近可听到。 ② 肺泡呼吸音:类似上齿咬下唇吸气时所产生的 ' 夫 " ("fu-fu") 音, 声音柔和,有如微风吹拂的声音。其特点为吸气比呼气的声音长,强而调高,呼 气期音短,弱而调低,此音在正常两侧肺野均可听到。 ③ 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特点为吸气似肺泡呼吸音的吸气音,但音调较高且 较响亮。呼气音似支气管呼吸音的呼气音,但强度稍弱。音调稍低。吸气与呼气 声音在时间,度及音调几乎相等。正常此音在胸骨两侧第 1 、 2 肋间隙,肩胛 间区的第 3 、 4 胸椎水平及肺尖前后部可听到。 【注意事项】 视诊: 病人可取坐位,病情严重者可取仰卧位:医生应从不同角度,按一定顺序进 行系统、全面的观察,才能发现细微的变化。 叩诊: 1.环境安静, 温暖,适当暴露检查部位: 2. 病人可取适当的坐位或卧位,坐位时头稍向前倾,两手自然下垂或置于 膝上,保持对称的体位,胸部肌肉松弛,嘱病人作平静均匀的呼吸。 3. 医生可在病人前面及后面叩诊,如病人取卧位, 应立于病人的右侧。 4. 叩诊顺序:左右对称由上而下,由前胸、侧面 ( 腋部 ) 到背侧按顺序 进行叩诊。 5.叩诊力量不宜过重。 听诊: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
1.诊査室内必须安静,避免嘈杂声音的影响,室内要温暖,听诊器的胸件在 使用前应保持温暖,因寒冷可引起肌肉震颤而影响听诊。 2.要病人解开衣服,将检查部位适当暴露,并采取舒适体位,使其全身肌肉 松弛,以便进行听诊。 3.医生要采取适宜方便的位置进行听诊,用手持听诊器的胸端,紧贴于听诊 部位,避免缝隙漏气或因摩擦而产生杂音,不可用过度的压力以致病人感到痛苦 4.集中注意力听取检查器官所发出的声音,辨别外来的杂音。 【思考题】 1.叩诊应注意什么? 2.支气管呼吸音的正常分布? 实验八肺部异常听诊及肺部综合病征见习 【预习】 参考教材:诊断学(人卫第六版第五章) 【目的要求】 1)掌握肺部系统体格检査方法 2)掌握干性及湿性啰音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3)掌握常见综合病征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4)将检查结果写出实习报告。 【实习准备】 米尺、听诊器、模拟人 【内容与步骤】 1)实习前讲解及示范10分钟 2)肺部系统体检30分钟 (3)教师带学生听病理体征干性及湿性啰音30分钟。 (4)肺部综合病征带教60分钟. (5)小结及填写实习报告布置课后作业20分钟。 检查项目、顺序及内容如下: 1.复习肺部系统体格检査的方法(模拟人) 2.教师带学生听异常呼吸音、干湿性啰音、语音共振、胸膜摩擦音(模拟病 人) (1)啰音:干性啰音,湿性啰音。 (2)语音共振,嘱病人重复发"yi″长音,同时在胸部对称部位听诊,正常 可听到柔而模糊的声音,音节不能分辨 (3)胸膜摩擦音:为胸膜有炎症时,胸膜表面粗糙,颇似以一手掩耳,用指 腹摩擦手听到的声音。以两腋侧为最常出现。 3.肺部综合病征带教(模拟病人)(60分钟)(带教3种病例,余一种写实 习报告) 肺实变 肺不张 胸腔积液 气胸 PDF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w. fineprint,cn
- 17 - 1.诊查室内必须安静,避免嘈杂声音的影响,室内要温暖,听诊器的胸件在 使用前应保持温暖,因寒冷可引起肌肉震颤而影响听诊。 2.要病人解开衣服,将检查部位适当暴露,并采取舒适体位,使其全身肌肉 松弛,以便进行听诊。 3.医生要采取适宜方便的位置进行听诊,用手持听诊器的胸端,紧贴于听诊 部位,避免缝隙漏气或因摩擦而产生杂音,不可用过度的压力以致病人感到痛苦。 4.集中注意力听取检查器官所发出的声音,辨别外来的杂音。 【思考题】 1.叩诊应注意什么? 2.支气管呼吸音的正常分布? 实验八 肺部异常听诊及肺部综合病征见习 【预习】 参考教材:诊断学(人卫第六版第五章) 【目的要求】 (1) 掌握肺部系统体格检查方法 (2) 掌握干性及湿性啰音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3) 掌握常见综合病征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4) 将检查结果写出实习报告。 【实习准备】 米尺 、听诊器、模拟人 【内容与步骤】 (1) 实习前讲解及示范 10 分钟。 (2) 肺部系统体检 30 分钟。 (3) 教师带学生听病理体征 干性及湿性啰音 30 分钟。 (4) 肺部综合病征带教 60 分钟. (5)小结及填写实习报告布置课后作业 20 分钟。 检查项目、顺序及内容如下: 1.复习肺部系统体格检查的方法(模拟人) 2.教师带学生听异常呼吸音、干湿性啰音、语音共振、胸膜摩擦音(模拟病 人) (1)啰音:干性啰音,湿性啰音。 (2)语音共振,嘱病人重复发 "yi" 长音,同时在胸部对称部位听诊,正常 可听到柔而模糊的声音,音节不能分辨。 (3)胸膜摩擦音:为胸膜有炎症时,胸膜表面粗糙,颇似以一手掩耳,用指 腹摩擦手听到的声音。以两腋侧为最常出现。 3.肺部综合病征带教(模拟病人)(60 分钟)(带教 3 种病例,余一种写实 习报告) 肺实变 肺不张 胸腔积液 气胸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
病变 触诊 叩诊 听诊 乎吸 啰音|语音共振 肺实变对称病侧减弱|正中|病侧增强浊音或实音支气管呼吸音|湿病侧增强 肺不张病侧凹陷病侧减弱移向病例/减弱消失过清音 肺气肿桶状 减弱 正中 减弱 多无减弱 浊音 消失 无减弱或消失 胸腔积液病侧饱满病侧减弱或移向健侧减弱或消实音 减弱或 消失 消失 无减弱或消失 气胸|病侧饱满/病侧减弱或移向健侧减弱或消鼓音 消失 消失 无消失 【报告内容】 实习报告 范例 胸廓及肺部检查实习报告 班级 姓名 胸部:胸部形状 胸壁压痛(有无压痛及部位) 肺部:视诊:呼吸运度胸壁静脉 触诊:胸廓扩张度 语颤 摩擦感 叩诊:肺部叩诊音 肺下界:左侧锁骨中线 腋中线 肩胛线 右侧锁骨中线 腋中线 肩胛线 肺下界移动度 听诊:呼吸音 啰音 语音共振 摩擦音 签名: 日期: 【思考题】 1.干罗音的产生机理及临床意义? 2.肺实变为什么会出现支气管呼吸音? 实习九心脏的视、触、叩诊检查 【预习】 参考教材:《诊断学》(人卫第六版)第二篇第五章第五节心脏检査 【目的要求】 1.掌握心脏视、触、叩诊的内容、方法和顺序 2.重点掌握心脏浊音界的叩诊及记录方法、心型的判断。 【实习准备】 直尺、心脏检査CAI光盘、模拟人 【内容与步骤】 18 PDF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w. fineprint,cn
- 18 - 视 诊 触 诊 叩诊 听 诊 病 变 胸廓 语颤 音响 呼吸音 啰音 语音共振 肺实变 对称 病侧减弱 正中 病侧增强 浊音或实音 支气管呼吸音 湿啰 音 病侧增强 肺气肿 肺不张 桶状 病侧凹陷 减弱 病侧减弱 正中 移向病例 减弱消失 过清音 浊音 减弱 消失 多无 无 减弱 减弱或消失 胸腔积液 病侧饱满 病侧减弱或 消失 移向健侧 减弱或消 失 实音 减弱或 消失 无 减弱或消失 气胸 病侧饱满 病侧减弱或 消失 移向健侧 减弱或消 失 鼓音 消失 无 消失 【报告内容】 实习报告: 范 例 胸廓及肺部检查实习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胸部:胸部形状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胸壁压痛 ( 有无压痛及部位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肺部:视诊:呼吸运度 胸壁静脉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触诊:胸廓扩张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摩擦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叩诊:肺部叩诊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肺下界:左侧 锁骨中线 _______ _ 腋中线______ ____肩胛线 __________ 右侧 锁骨中线 ___ ______ 腋中线_____ _____肩胛线 _____ _____ 肺下界移动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诊:呼吸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音共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摩擦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名: 日期: 【思考题】 1.干罗音的产生机理及临床意义? 2.肺实变为什么会出现支气管呼吸音? 实习九 心脏的视、触、叩诊检查 【预习】 参考教材:《诊断学》(人卫第六版)第二篇第五章第五节心脏检查 【目的要求】 1.掌握心脏视、触、叩诊的内容、方法和顺序 2.重点掌握心脏浊音界的叩诊及记录方法、心型的判断。 【实习准备】 直尺、心脏检查 CAI 光盘、模拟人 【内容与步骤】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
1.观看心脏检查CAI光盘。 2.教师示教后,同学每两人分组练习(互相检查及模拟人检査),教师巡回 指导。 3.小结 视诊 心前区为左、右心室在前胸壁上的投影区域,其范围为第3肋间以下,膈肌 之上,前正中线与左锁骨中线之间。心脏视诊应注意胸廓有无畸形(心前区隆起、 扁平胸、鸡胸、漏斗胸及脊柱畸形)、心尖搏动(位置、强度、范围、节律、负 向心尖搏动)、心前区其他部位有无搏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剑突下及心底 部搏动)。 、触诊 除验证视诊所见的心尖搏动(位置、强度和有无抬举感)外、检查心前区有 无异常搏动、震颤(部位、时期)及心包摩擦感(部位)。 叩诊 1.叩诊心脏的相对浊音界(按下表记录),以确定心界大小、形状及心脏在 胸腔内的位置。 右(cm) 肋间 左(cm) ⅢⅣV 注:左锁骨中线距前正中线cm 2.浊音界改变的临床意义: 心脏本身病变所致的:叩诊心浊音界向左下增大,呈“靴形心”,见于高血 压性心脏病和主动脉瓣病变;心界向左增大而不向下增大,见于右心室增大;普 大型心,见于左、右心室均增大,如扩张型心肌病;梨形心,心腰膨出,见于 尖瓣狭窄,又称“二尖瓣型心”;心浊音界叩诊坐位时呈三角形烧瓶样,卧位时 心底部浊音界增宽,见于心包积液:胸骨右缘第1、2肋间浊音界增宽,提示升 主动脉瘤或主动脉扩张 【注意事项】 1.视诊:检査者位于受检者右侧,受检者尽可能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胸部, 光线最好来源于左侧。检查心前区搏动和心尖搏动时需下蹲,两眼与受检者的胸 廓平齐,双眼视线与心前区呈切线方向。 2.心脏触诊方法:检查者先用右手全掌置于心前区,然后以手掌尺侧(小鱼 际)或以示指、中指并拢的指腹触诊,不加压。 3.心室收缩期与舒张期的区分:触及心尖搏动、颈动脉或桡动脉搏动标志着 收缩期的开始。必要时可结合听诊判断。 4.心前区抬举性搏动:是指心尖区徐缓、有力的搏动,可使手指尖端抬起且 持续至第二心音开始,与此同时心尖搏动范围也增大,为左室肥厚的体征。 5.剑突下搏动的鉴别:检査者将手指平放在剑突下,指端指向剑突,向上后 方加压,如搏动冲击指尖,且深吸气时增强,则为右心室搏动,提示右心室增大; 如搏动冲击手指指腹,且深吸气时减弱,则为腹主动脉搏动,提示腹主动脉瘤 6.心包摩擦感触诊:多在胸骨左缘第4肋间(该处心脏表面无肺脏覆盖为心 包裸区〕较易触及,呈收缩期和舒张期双相的粗糙的摩擦感,以收缩期、前倾位 PDF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w. fineprint,cn
- 19 - 1.观看心脏检查 CAI 光盘。 2.教师示教后,同学每两人分组练习(互相检查及模拟人检查),教师巡回 指导。 3.小结 一、视诊 心前区为左、右心室在前胸壁上的投影区域,其范围为第 3 肋间以下,膈肌 之上,前正中线与左锁骨中线之间。心脏视诊应注意胸廓有无畸形(心前区隆起、 扁平胸、鸡胸、漏斗胸及脊柱畸形)、心尖搏动(位置、强度、范围、节律、负 向心尖搏动)、心前区其他部位有无搏动(胸骨左缘第 3-4 肋间、剑突下及心底 部搏动)。 二、触诊 除验证视诊所见的心尖搏动(位置、强度和有无抬举感)外、检查心前区有 无异常搏动、震颤(部位、时期)及心包摩擦感(部位)。 三、叩诊 1.叩诊心脏的相对浊音界(按下表记录),以确定心界大小、形状及心脏在 胸腔内的位置。 右(cm) 肋间 左(cm) Ⅱ Ⅲ Ⅳ Ⅴ 注:左锁骨中线距前正中线 cm 2.浊音界改变的临床意义: 心脏本身病变所致的:叩诊心浊音界向左下增大,呈“靴形心”,见于高血 压性心脏病和主动脉瓣病变;心界向左增大而不向下增大,见于右心室增大;普 大型心,见于左、右心室均增大,如扩张型心肌病;梨形心,心腰膨出,见于二 尖瓣狭窄,又称“二尖瓣型心”; 心浊音界叩诊坐位时呈三角形烧瓶样,卧位时 心底部浊音界增宽,见于心包积液;胸骨右缘第 1、2 肋间浊音界增宽,提示升 主动脉瘤或主动脉扩张。 【注意事项】 1.视诊:检查者位于受检者右侧,受检者尽可能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胸部, 光线最好来源于左侧。检查心前区搏动和心尖搏动时需下蹲,两眼与受检者的胸 廓平齐,双眼视线与心前区呈切线方向。 2.心脏触诊方法:检查者先用右手全掌置于心前区,然后以手掌尺侧(小鱼 际)或以示指、中指并拢的指腹触诊,不加压。 3.心室收缩期与舒张期的区分:触及心尖搏动、颈动脉或桡动脉搏动标志着 收缩期的开始。必要时可结合听诊判断。 4.心前区抬举性搏动:是指心尖区徐缓、有力的搏动,可使手指尖端抬起且 持续至第二心音开始,与此同时心尖搏动范围也增大,为左室肥厚的体征。 5.剑突下搏动的鉴别:检查者将手指平放在剑突下,指端指向剑突,向上后 方加压,如搏动冲击指尖,且深吸气时增强,则为右心室搏动,提示右心室增大; 如搏动冲击手指指腹,且深吸气时减弱,则为腹主动脉搏动,提示腹主动脉瘤。 6.心包摩擦感触诊:多在胸骨左缘第 4 肋间(该处心脏表面无肺脏覆盖为心 包裸区)较易触及,呈收缩期和舒张期双相的粗糙的摩擦感,以收缩期、前倾位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
或呼气末更为明显。心包渗液增多即消失。 7.心脏叩诊:检査者以指指叩诊法,顺序应先左心界后右心界,自下而上, 自外而内,卧位板指沿肋间,坐位时板指与肋间垂直,以右手中指藉右腕关节活 动叩击板指,叩时右手及手腕要放松,力量适中,听到叩诊音由清音变为浊音即 相对浊音界。左心界自心尖搏动最强点外2-3cm开始,右心界则先沿锁骨中线自 上而下叩出相对浊音界,于其上一肋间开始叩诊心界。双侧叩诊均依次按肋间逐 个上移至第2肋间为止,叩出相对浊音界分别用笔作标记,请老师复査校正后, 用硬尺测量各肋间的相对浊音界与前正中线间的距离,按表记录。 【报告内容】 按视、触、叩诊顺序记录检査结果(包括阴性结果)。 【思考题】 1.心前区及其他部位异常搏动有何临床意义? 2.为什么心界记录必须注明左锁骨中线距前正中线的距离? 3.左心室或右心室肥大时,心脏视、触、叩诊各有何异常改变? 4.胸骨左缘第2肋间触及收缩期震颤、心尖触及舒张期震颤分别有何临床意 义? 实习十正常心脏听诊、病理征及血管检查 【预习】 参考教材:《诊断学》(人卫第六版)第二篇第五章第五节心脏检査、第六节 血管检査 【目的要求】 1.掌握心脏听诊内容及方法 2.掌握五个瓣膜听诊区的部位及顺序 3.正确识别正常第一、二心音的特点 4熟悉常见心律失常、心音异常、额外心音的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 5.熟悉血压测量与血管检查方法。 【实习准备】 多头听诊器(含膜型、钟型听件)、心脏检査CAⅠ光盘、模拟人、水银柱血 压计 【内容与步骤】 1.观看心脏检查CAI光盘。 2.教师示教后,同学每两人分组练习(互相检査、模拟人听诊),教师巡回 指导 3.小结 正常心脏听诊与病理征 听诊心率(每分钟心跳次数)、节律(是否整齐、有无早搏)、心音(正常、 增强、减弱、性质改变、分裂)、额外心音(舒张早期、舒张晚期及重叠型奔马 律、开瓣音、肿瘤扑落音、心包叩击音、收缩期额外心音)。 血管检查 1.视诊:颈静脉搏动、肝颈静脉返流征、毛细血管搏动征。 2.触诊:选桡动脉。观察脉率(计算一分钟)、脉律、脉管紧张度与动脉壁 状态、脉搏强弱和波形变化〔有无水冲脉、迟脉、重搏脉、交替脉、奇脉和无脉) PDF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w. fineprint,cn
- 20 - 或呼气末更为明显。心包渗液增多即消失。 7.心脏叩诊:检查者以指指叩诊法,顺序应先左心界后右心界,自下而上, 自外而内,卧位板指沿肋间,坐位时板指与肋间垂直,以右手中指藉右腕关节活 动叩击板指,叩时右手及手腕要放松,力量适中,听到叩诊音由清音变为浊音即 相对浊音界。左心界自心尖搏动最强点外 2-3cm 开始,右心界则先沿锁骨中线自 上而下叩出相对浊音界,于其上一肋间开始叩诊心界。双侧叩诊均依次按肋间逐 个上移至第 2 肋间为止,叩出相对浊音界分别用笔作标记,请老师复查校正后, 用硬尺测量各肋间的相对浊音界与前正中线间的距离,按表记录。 【报告内容】 按视、触、叩诊顺序记录检查结果(包括阴性结果)。 【思考题】 1.心前区及其他部位异常搏动有何临床意义? 2.为什么心界记录必须注明左锁骨中线距前正中线的距离? 3.左心室或右心室肥大时,心脏视、触、叩诊各有何异常改变? 4.胸骨左缘第 2 肋间触及收缩期震颤、心尖触及舒张期震颤分别有何临床意 义? 实习十 正常心脏听诊、病理征及血管检查 【预习】 参考教材:《诊断学》(人卫第六版)第二篇第五章第五节心脏检查、第六节 血管检查 【目的要求】 1.掌握心脏听诊内容及方法 2.掌握五个瓣膜听诊区的部位及顺序 3.正确识别正常第一、二心音的特点 4.熟悉常见心律失常、心音异常、额外心音的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 5.熟悉血压测量与血管检查方法。 【实习准备】 多头听诊器(含膜型、钟型听件)、心脏检查 CAI 光盘、模拟人、水银柱血 压计 【内容与步骤】 1.观看心脏检查 CAI 光盘。 2.教师示教后,同学每两人分组练习(互相检查、模拟人听诊),教师巡回 指导。 3.小结 一、正常心脏听诊与病理征 听诊心率(每分钟心跳次数)、节律(是否整齐、有无早搏)、心音(正常、 增强、减弱、性质改变、分裂)、额外心音(舒张早期、舒张晚期及重叠型奔马 律、开瓣音、肿瘤扑落音、心包叩击音、收缩期额外心音)。 二、血管检查 1.视诊:颈静脉搏动、肝颈静脉返流征、毛细血管搏动征。 2.触诊:选桡动脉。观察脉率(计算一分钟)、脉律、脉管紧张度与动脉壁 状态、脉搏强弱和波形变化(有无水冲脉、迟脉、重搏脉、交替脉、奇脉和无脉)。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