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相互渗透、交叉胞合,使各学科的内酒形成自身的特色,共同构建起凸现“大 电力”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 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即传统优势专业争创一流,新兴专业抢占行业发展制高 点,支撑专业加强行业特色。实施“双碳战略”,大力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 生物质能、智能电网、储能、氢能等新兴本科专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学科专 业发展成效显著。2021-2022学年,学校新增备案本科专业3个,分别为网格与 新媒体、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新增市批本科专业1 个氢能科学与工程,为全国首个“氢能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 深入推进新工科、新文科建设,打造一流本科专业,改造升级传统专业,以 绿色低碳、新兴交叉为着力点打造“智能+”能源专业群。强化专业内涵建设, 持续推动工程教有专业认证。截止到2022年9月,共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核工程与核技术,环境工程和自动化等4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敦育专业认证: 共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1个,北京市一蓬专业建设点19个,河北省一流专 业建设点4个。如表3-1和表3-2所示。 表3-】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序号 专业名称 获批年份 序号 专业名称 获松年份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019年 12 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0年 2 通信工程 2019年 13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2020年 3 环境工程 2019年 14 信息与计算科学 2020年 自动化 2019年 15 核工程与核技术 2020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19年 16 应用化学 2021年 能源与动力工程 2019年 17 法学 2021年 机械工程 2019年 18 软件工程 2021年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2019年 19 应用物理学 2021年 市场营销 2020年 20 水文与水盛源工程 2021年 10 工程管理 2020年 21 工商管理 2021年 11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2020年 表32省富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序号 专业名称 获批年份 序号 专业名称 获批年份 应用化学 2019年 13 法学 2020年 市场营销 2019年 14 水文与水货源工程 2020年
8 通过相互渗透、交叉融合,使各学科的内涵形成自身的特色,共同构建起凸现“大 电力”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 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即传统优势专业争创一流,新兴专业抢占行业发展制高 点,支撑专业加强行业特色。实施“双碳战略”,大力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 生物质能、智能电网、储能、氢能等新兴本科专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学科专 业发展成效显著。2021-2022 学年,学校新增备案本科专业 3 个,分别为网络与 新媒体、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新增审批本科专业 1 个氢能科学与工程,为全国首个“氢能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 深入推进新工科、新文科建设,打造一流本科专业,改造升级传统专业,以 绿色低碳、新兴交叉为着力点打造“智能+”能源专业群。强化专业内涵建设, 持续推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截止到 2022 年 9 月,共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核工程与核技术、环境工程和自动化等 4 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共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21 个,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 19 个,河北省一流专 业建设点 4 个。如表 3-1 和表 3-2 所示。 表 3-1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序号 专业名称 获批年份 序号 专业名称 获批年份 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019 年 12 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0 年 2 通信工程 2019 年 13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2020 年 3 环境工程 2019 年 14 信息与计算科学 2020 年 4 自动化 2019 年 15 核工程与核技术 2020 年 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19 年 16 应用化学 2021 年 6 能源与动力工程 2019 年 17 法学 2021 年 7 机械工程 2019 年 18 软件工程 2021 年 8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2019 年 19 应用物理学 2021 年 9 市场营销 2020 年 20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2021 年 10 工程管理 2020 年 21 工商管理 2021 年 11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2020 年 表 3-2 省部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序号 专业名称 获批年份 序号 专业名称 获批年份 1 应用化学 2019 年 13 法学 2020 年 2 市场营销 2019 年 14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2020 年
序号 专业名称 获我年份 序号 专业名移 获批年份 3 成用物理学 2019年 15 电子科学与技术 2021年 英语 2019年 16 经济学 2021年 电子信息工程 2020年 17 金跑学 2021年 6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2020年 18 会计学 2021年 辐射防护与核安全 2020年 19 测控技术与仪器 2021年 8 环境科学 2020年 20 物联网工程 2021年 9 人力货源管理 2020年 21 水利水电工程 2021年 10 信息安全 2020年 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饶 2021年 11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2020年 23 短译 2021年 12 行政管理 2020年 (二)课程建设 1.做精做强必修课、做宽做实选修课、做优做特通识课 以培养多元化人才为目标,形成“专业必修课程平台+专业选修课模块+个性 化迭修模块”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注重处理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保证 学生既要建立完备的专业知识体系,又要具有学科交义融合能力。 专业必修误程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门类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 集中实我深,选修模块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包括专业选修课,跨专业选修课、通 识教育选修课、创新创业选修课等模块。选修课全校打通,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感 兴趣课程,校级选修课部分,包括规划性课程、自选型课程两大类,规划性课程, 是指吴仲华学院、人工智能实验班、能源互联网学院、卓越计划实践班、“国际 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虚拟班等学生有计划地选修专门课程,以突出不同类型人 才培养的特征:自选性课程,是指在保证培养质量的前提下,学生根据兴趣自主 选择课程,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和学习自由,最大化满足学生满足其多元化, 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对照国家级“双万”课程建设要求,全面优化课程结构,深入推进网铬协作、 混合式、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创新,推动信息技术与教有教学深度融合,打造线 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社会实践五类“金课”,加强公共基础课 和跨专业大类平台课建设。截至2022年9月,全校开设课程总数2222门:全校 共有13门课程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16门,河北省精 品课程22门,如表3-3-表3-5所示
9 序号 专业名称 获批年份 序号 专业名称 获批年份 3 应用物理学 2019 年 15 电子科学与技术 2021 年 4 英语 2019 年 16 经济学 2021 年 5 电子信息工程 2020 年 17 金融学 2021 年 6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2020 年 18 会计学 2021 年 7 辐射防护与核安全 2020 年 19 测控技术与仪器 2021 年 8 环境科学 2020 年 20 物联网工程 2021 年 9 人力资源管理 2020 年 21 水利水电工程 2021 年 10 信息安全 2020 年 2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2021 年 11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2020 年 23 翻译 2021 年 12 行政管理 2020 年 (二)课程建设 1.做精做强必修课、做宽做实选修课、做优做特通识课 以培养多元化人才为目标,形成“专业必修课程平台+专业选修课模块+个性 化选修模块”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注重处理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保证 学生既要建立完备的专业知识体系,又要具有学科交叉融合能力。 专业必修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门类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 集中实践课,选修模块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包括专业选修课、跨专业选修课、通 识教育选修课、创新创业选修课等模块。选修课全校打通,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感 兴趣课程。校级选修课部分,包括规划性课程、自选型课程两大类。规划性课程, 是指吴仲华学院、人工智能实验班、能源互联网学院、卓越计划实践班、“国际 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虚拟班等学生有计划地选修专门课程,以突出不同类型人 才培养的特征;自选性课程,是指在保证培养质量的前提下,学生根据兴趣自主 选择课程,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和学习自由,最大化满足学生满足其多元化、 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对照国家级“双万”课程建设要求,全面优化课程结构,深入推进网络协作、 混合式、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创新,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打造线 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社会实践五类“金课”,加强公共基础课 和跨专业大类平台课建设。截至 2022 年 9 月,全校开设课程总数 2222 门;全校 共有 13 门课程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 16 门,河北省精 品课程 22 门,如表 3-3-表 3-5 所示
表3-3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序号 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贵人 1 线上一流课程 生活中的纠纷与解决 赵相光,王学棉 线上一流课程 正券投资学 周建国 3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电力市场交易决策虚数伤 一流误程 李意斌 真实验项目 4 线下一流课程 线性代数 王涛 5 线下一流课程 传热学 刻意丰 6 线下一流误程 工程热力学 李季 7 线下一流课程 电机学 李水刚 8 线下一流课程 电力系统推电保护原理 徐岩 线下一流课程 电路理论 梁贵书 10 线下一流课程 现代控制理论 刻白杰 11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孙芳 12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谢志运 13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管理沟通 赵洱拳 表3-4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讲人 裸程类型 电力系统自动化 李岩松 专业课 2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 郑玲 公共课 3 机械设计基础 宋玉旺 专业课 管理学原理 李彦斌 专业课 发电厂电气部分 紫东英 专业误 8 微观经济学 李晓宇 专业误 7 核电厂系统与设备 吕雪峰 专业误 8 水文水利计算 布雅清 专业课 9 工程图学 杜冬梅 专业误 10 自动控制理论A 袁桂围 专业误 11 核反应堆热工分析 李向宾 专业误 12 过程控制技术与系饶 房方 专业误 13 社交礼仪 娱味妈 公共课 14 数据结构与算法 石敏 专业误 1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文理论 骆小平 公共误 10
10 表 3-3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序号 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1 线上一流课程 生活中的纠纷与解决 赵旭光、王学棉 2 线上一流课程 证券投资学 周建国 3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一流课程 电力市场交易决策虚拟仿 真实验项目 李彦斌 4 线下一流课程 线性代数 王涛 5 线下一流课程 传热学 刘彦丰 6 线下一流课程 工程热力学 李季 7 线下一流课程 电机学 李永刚 8 线下一流课程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 徐岩 9 线下一流课程 电路理论 梁贵书 10 线下一流课程 现代控制理论 刘向杰 11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孙芳 12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谢志远 13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管理沟通 赵洱岽 表 3-4 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讲人 课程类型 1 电力系统自动化 李岩松 专业课 2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 郑玲 公共课 3 机械设计基础 宋玉旺 专业课 4 管理学原理 李彦斌 专业课 5 发电厂电气部分 张东英 专业课 6 微观经济学 李晓宇 专业课 7 核电厂系统与设备 吕雪峰 专业课 8 水文水利计算 李继清 专业课 9 工程图学 杜冬梅 专业课 10 自动控制理论 A 袁桂丽 专业课 11 核反应堆热工分析 李向宾 专业课 12 过程控制技术与系统 房方 专业课 13 社交礼仪 魏咏梅 公共课 14 数据结构与算法 石敏 专业课 1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骆小平 公共课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讲人 课程类型 体氛概论 16 电厂化学 李雕红 专业误 表3-5河北省精品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负责人 裸程类型 1 移动通信 陈智埠 河北省高校普通本科教育思政示范课程 2 工程电磁场 李慧奇 河北省高校普通本科教育思政示范课程 3 材料力学 李娜 河北省高校普通本科教育思成示范课程 产业经济学 陈娟 河北省高校普通本科教育思政示范课程 5 系与风机 马玉坤 河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高缓语言程序设计 6 潘卫华 河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C+) 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史会峰 河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8 大学物理 李松涛 河北省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9 工程图学 宋立琴 河北省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10 通信系统原理 孔英会 河北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 11 自动化专业概论 素悦 河北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道本科课程 电力企业管理决策虚 12 氢仿真综合实验 刘树良 河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本科课程 能源英语及国际交流 13 情境化教学实酒 高霄 河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本科课程 14 动力工程 吴正人 河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15 理论力学 王璋奇 河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16 高等数学 杨玉华 河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17 电磁场 李慧奇 河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18 电机学 李水刚 河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电力弱统继电保护原 19 理 徐岩 河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20 模叛电子技术基图 谢志远 河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11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讲人 课程类型 体系概论 16 电厂化学 李继红 专业课 表 3-5 河北省精品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负责人 课程类型 1 移动通信 陈智雄 河北省高校普通本科教育思政示范课程 2 工程电磁场 李慧奇 河北省高校普通本科教育思政示范课程 3 材料力学 李娜 河北省高校普通本科教育思政示范课程 4 产业经济学 陈娟 河北省高校普通本科教育思政示范课程 5 泵与风机 吕玉坤 河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6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C++) 潘卫华 河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史会峰 河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8 大学物理 李松涛 河北省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9 工程图学 宋立琴 河北省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10 通信系统原理 孔英会 河北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 11 自动化专业概论 张悦 河北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 12 电力企业管理决策虚 拟仿真综合实验 刘树良 河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本科课程 13 能源英语及国际交流 VR 情境化教学实训 高霄 河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本科课程 14 动力工程 吴正人 河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15 理论力学 王璋奇 河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16 高等数学 杨玉华 河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17 电磁场 李慧奇 河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18 电机学 李永刚 河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19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 理 徐岩 河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20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谢志远 河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负责人 课程类型 21 省思古今话人生 孙芳 河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22 迁券投资学 周建国 河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2.积极推进MOOC资源建设和应用 学校共有48门MOOC被引入到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累计选课人次 超50万人次。学校教师借助该平台优质课程资源,持续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 学,受益学生过万。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知识视野,增强自主学习 能力,学校充分利用智慧教有平台的网络优质敦学资源,每学期引进60门慕课 课程作为校选修课,平均每学期16000+人次选课,有效解决了学校通识课程远 修类别较少、教学资源不够充足的问题。 3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第一,完善党政一把手带头抓思想政治建设机制,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 走上讲台讲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第二,建立多部门协同建 设思想攻治理论课机制,学校党委统筹协调全校各部门,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建 设。第三,明确执行学院领导不定期听课制度,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成员每 学期至少听2次思政课,思政部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8次,教研室主任每学期 听课不少于10次。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2次,具体形成了:领导随机听课, 敦务处组织听误,思政部定期听课以及教师自主协商互相听误等方式,有效促进 和激恸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第四。学院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纳入 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并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我院的重点学科进行建设和 规划,开展学院一流课程建设,成立教学名师工作室。 4加强课程思政攻建设 强化顶层设计,做好科学部署。印发《中共华北电力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学校统一领导、教务处牵头、部门联 动、院系落实”的课程思政建设运行机制。坚持突出能源电力特色、课程思政与 思政课程融合创新和学校-院系-教师系统推进原则,学校层面要制定专项工作方 案,开展专项研究、培训,进一步完善高水平课程思政工作体系:院系层面要党 政同责、齐抓共管,真正发挥院系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党支部,教研室,研究所、 教学团队及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作用,将课程思政建设工 作钠入基层教学组织常态化学习及教研活动:专业层面要从专业整体出发实施体 系化、全要素的思政教育,一是制定各专业思政建设方案,整体设计各教学环节 有人功能。二是建立专业核心价值体系,紧紧围绕专业培养方案中的毕业要求和 价值教育日标,提炼政治素养、家国情怀、专业使命、职业操守等专业核心价值 12
12 序号 课程名称 负责人 课程类型 21 省思古今话人生 孙芳 河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22 证券投资学 周建国 河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2.积极推进 MOOC 资源建设和应用 学校共有 48 门MOOC被引入到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累计选课人次 超 50 万人次。学校教师借助该平台优质课程资源,持续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 学,受益学生过万。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知识视野,增强自主学习 能力,学校充分利用智慧教育平台的网络优质教学资源,每学期引进 60 门慕课 课程作为校选修课,平均每学期 16000+人次选课,有效解决了学校通识课程选 修类别较少、教学资源不够充足的问题。 3.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第一,完善党政一把手带头抓思想政治建设机制,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 走上讲台讲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第二,建立多部门协同建 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机制,学校党委统筹协调全校各部门,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建 设。第三,明确执行学院领导不定期听课制度,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成员每 学期至少听 2 次思政课,思政部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 8 次,教研室主任每学期 听课不少于 10 次,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 12 次,具体形成了:领导随机听课、 教务处组织听课、思政部定期听课以及教师自主协商互相听课等方式,有效促进 和激励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第四,学院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纳入 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并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我院的重点学科进行建设和 规划,开展学院一流课程建设,成立教学名师工作室。 4.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强化顶层设计,做好科学部署。印发《中共华北电力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学校统一领导、教务处牵头、部门联 动、院系落实”的课程思政建设运行机制。坚持突出能源电力特色、课程思政与 思政课程融合创新和学校-院系-教师系统推进原则,学校层面要制定专项工作方 案,开展专项研究、培训,进一步完善高水平课程思政工作体系;院系层面要党 政同责、齐抓共管,真正发挥院系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党支部、教研室、研究所、 教学团队及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作用,将课程思政建设工 作纳入基层教学组织常态化学习及教研活动;专业层面要从专业整体出发实施体 系化、全要素的思政教育,一是制定各专业思政建设方案,整体设计各教学环节 育人功能。二是建立专业核心价值体系,紧紧围绕专业培养方案中的毕业要求和 价值教育目标,提炼政治素养、家国情怀、专业使命、职业操守等专业核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