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7 小麦吸浆虫多前幼虫密度统计记载表: 调 调 地 必 前 品 灌 取 代 中 平 备 查 查日 溉 样 均 地 数 总虫数(头) 点 期 势 质 茬 种 况 量 积 数(头) 合亩虫数 注 调查人: 年 月 日 表8 小麦吸浆虫幼虫上升活动情祝调查表: 调 小生 取 总 尽 休 各层活动 灌 旬 日 动 活动 幼虫比例 查 查 麦 样 虫 眠 均每样由 幼由(头)头 由比例( 溉 水 均 育 米 方 数 14-20 气 地 日 品 情 量( 水量( 温 温 点期种 (头 期数 况 ℃ 调查人: 年 月 日 幼虫上升活动情况调查从小麦拔节期开始,在选好的2-3块系统观测田中,按对角线或棋盘式取样5-10个,每样分 0-7厘米,7-14厘米、14-20厘米3层, 每隔5天淘土1次,统计幼虫上升情况记入表8。小麦吸浆虫化蛹进度调查不分层调 查,但每块田每次查总虫数不得少于30头。统计蛹和幼虫的比例填入表9。 表9 小麦吸浆虫化蛹进度调查表: 调 调小生取总 其 中 平灌旬 日 彩 查 查 袜 虫 休活裸茧 其中 壤厘均 有 数 动 前初中后 个 眠 每样 米 气 地 日 品 头 幼 情 虫 水量(日) 水量(8) 温 温 点期种期数 体 虫 蛹蛹蛹蛹蛹蛹数 ℃ 调查人: 年 日 2、成虫观测 时间: 田间是蛹或小麦开始露脸拍穗时开始,到成虫羽盛期过行为止。方法有:网捕法和观测笼 粘捕法(略) 3、剥穗调查幼虫 每块田采用5点取样,每点随机取16穗,装入纸袋,带回室内逐粒剥查,袋内若有脱落的幼 虫也应计算在内。实习要求在适当时候作一次淘土调查和实习期内的剥穗调查。并将结果记入自行设计的调查登记表,经 统计整理后填入相应的调查统计记入表中。 表10 小麦吸浆虫剥穗调查表: 喻 调 地 土小生 亩 穗被害情 粒被害情 穗 幼 虫 数 备 况 况 查 查 麦 数 调被 被 平 地 品 (万 查 害穗 害率(婆) 调查粒 被害 害率() 总虫数(头) 均每 最高每 平均每 穗 点期势质 种期 数 数 数 数 穗 穗 穗注 调查人: 年 月 日 (六)麦茎蜂田间蛀茎率的调查:
麦茎峰蛀茎率的调查依时间不同调查的方法有2种: 1、小麦乳熟期抽查蛀茎引起的白穗率。取样方法采用“Z”字形或棋盘式5-10点取样,每点随机取20-30穗(撒播) 或1米行长(条播),统计蛀茎引起的白穗率(区别根病与麦茎蜂为害造成白穗的方法:是麦茎蜂引起白穗的植株,用手 从穗部一提,植株便从基部断开,而根病引起的则必须带根才能拔出)。 本实习要求:在田间调查白穗率并以样点为单位自己设计登记表进行记录,经统计整理后填入表11。 2、麦收后挖查根茬。每块地可用“Z”字形或棋盘式取样5-10个,每点0.25平方厘米(撒播)或1米行长(条播), 挖出根茬当时剥查或装入塑料袋带回室内剥查。将结果经统计后填入表11中: 表11 麦茎蜂为害情况调查表: 调 调 地土 小 播 生 灌取调被 被 麦茎 根病 防 备 查 查 麦 溉 样 查 害 害 蜂 治 种 育 率 为 为 地 日 品 信 点 总株 株 为害 害 害 情 点 期 势 爸 $ 期 期 况数 数 () 数 率 率 况 注 调查人: 年 月 日 (七)、叶蝉虫口密度的调查: 1、秋作物及在杂草调查:以糜子、谷子及草埂、滩地禾本科杂草为主进行调查,测报数据的调查时间一般在8月下 旬至9月中旬(一般要求距播种期10-20天),采用网捕法调查(网口径30厘米,柄长100厘米左右)要求捕虫网接触植株 顶部或略高,往返扫30单网为一统计单位,统计虫量记入表12。 表12 叶蝉虫口密度调查表: 表12 叶蝉虫口密度调查表: 调 调 地 寄 条沙叶蝉 黄褐顶角叶 平均虫口 查 查 势 主 (30单网) 蝉(30单网) (30单网) 或 地 时 高 名 成 若 合 成 若 合 成 若 合 点 间 度 称 虫 虫 计 虫 虫 计 虫 虫 计 调查人: 年月日 本次调查主要目的是为药剂拌种和秋苗防治提供依据,一般当虫口密度大于10头/30单网的地方均应进行拌种防 治。 2、秋苗调查: 冬麦苗齐后每10天调查1次,共查3-5次(虫量大时5次小时3次即可)方法同前。 3、越冬卵量调查:在以卵越冬的地区进行,应于12月上中旬和3月上旬各查一次。方法是选不类型的越冬区域各先 代表性田块3-5块,五点取样,每点1平方米统计总株数、卵株数和卵粒数,记入表13: 表13 叶蝉越冬卵量调查表: 调 调 地 调查面积 总 卵 卵 寄 卵 备 查 查 势 或 样面积 点数量 生 槎 槎 粒 地 率 时 点 间 度 (宙) (个 卵 平均有效卵翼粒 李 数 数 数 注 早春虫口调查,方法同秋苗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