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大学 农业昆虫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专业适用 (学制四年) 草业学院昆虫学系编印 二00六年三月 教学大纲撰写说明及格式要求 一、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二、本门课程的性质、特点及基本要求(含对相关课程的有关要求) 三、本门课程的学时分配及进度表(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实习教学) 四、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说明 依据学科自身的逻辑顺序分章节按下列内容逐项撰写: 1.章节名称 2.本章节的重点、难点及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3.木章节的主要教学内容、学时分配(进度)及教学要求和说明(避免无阐述性文字的标题罗列) 4.本章节的习题与作业 五、本课程的实验(实习)内容及要求(包括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六、本门课程采用的教材 七、主要教学参考书及材料 一、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农业昆虫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农业(包括果树、蔬菜、大田作物和棉麻、薯类、甜菜以及贮粮昆虫(包括螨 类)的发生消涨规律及其与环境(包括寄主植物)条件的关系,探索经济、有效的控制途径和方法。 本课程的最终目的,使学生在了解我省农业害虫发生、危害现状的同时,学握农业害虫发生、危害规律、防治原 理及综合治理的途径和方法,为将来从事农业昆虫学研究和解决生产申实际问题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二、课程的性质、特点及基本要求 《农业昆虫学》是高等农业院校植物保护专业的专业课之一。以普通昆虫学及其分支学科(如昆虫生态学、昆虫毒 理学)植物化学保护学、农业气象学、遗传育种学、耕作栽培学、土壤肥料学、生物统计学等为基础。要求在完成所有基 础课、专业基础课教学的基础上安排教学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1、掌握主要农业昆虫的生物学及其致害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主要农业害虫的种类鉴定、监测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 3、掌握农业害虫调查、饲养观察、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综合应用方法: 4、掌握害虫发生、为害规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害虫防治的原理、途径和方法: 5、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农业生产和农业昆虫学科的科学前沿和发展趋势: 6、学握害虫综合防治方案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本门课程的学时分配及进度表 学 时分配 讲授 实验 合计 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 论 2 2 第二章 1.害虫防治的生态学基础 2 2.害虫防治的经济学原则 2 害虫种群动态与 6 3. 虫害发生的原因和形成的条件 害形成机制 4.农业昆虫的调查及预测预报 1 第三章 1. 害虫防治的基本原理 1 2. 虫害发生的原因和防治的基本途 害虫防治的基本原 1 6 径 理和方法 3.害虫防治的基本方法 4 1.蛴螬类 2 2.金针虫类 1 第四章 3.蝼姑类、地老虎类 2 地下害虫 4.地下害虫的调查、测报及综合防 1 治 实验一 地下害虫的观察 2 1.麦蚜 2 第五章 2.小麦吸浆虫 6 麦类害虫 3.烟翅麦茎蜂 1 实验二 麦类害虫的观察 2 第六章 1.粘虫 2 2.玉米螟 2 6 杂粮害虫 实验三杂粮害虫的观察 2 1.果树害虫概述 2 2.食心虫类 4 第七章 3.卷叶蛾类 4 20 果树害虫 4.蛀干害虫 2 5.刺吸口器类害虫 4 实验四、五果树害虫的观絮 4 第八章 1.蔬菜害虫概述 2 12 2.小菜蛾 1
蔬菜害虫 3.食叶类害虫 1 4.温室害虫 1 5.跳甲类害虫 1 实验六 蔬菜害虫及其它害虫的观 察 综合牲实哈 地下害虫(小麦害虫)的越冬调查 3 农业害虫的越冬调 果树害虫的越冬调查 查 果树常见蚜虫害状的观察与比较 3 合 计 50 22 72 四、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说明 (一)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 绪 论 1、农业昆虫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 2、我国农业昆虫学的进展。 3、我国植物保护工作方针。 4、目前农业害虫发生、发展的特点、趋势、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可能的克服途径。 第二章害虫种群动态与虫害形成机制 本章是害虫防治的基本原理、知识和概念所在,与以后各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要求概念准确,讲解透彻。 1、害虫防治的生态学基础 (1)生态系统与农田生态系统 在讲清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概念的基础上可让学生自学。 (2)种群的自然控制,要求讲解的主要内容有: A、种群的内禀增长力的及其生物学意义。B、种群的Logistic增长。 C、种群的自然控制、自然平衡、平衡密度(位置)。 D、密度制约因素、非密度制约因素和逆密度制约因素及其在种群自然控制过程中的作用。 E、种群自然控制的三大过程。F、种群自然控制的原因(只作一般介绍)义。 (3)害虫的生态对策 要求讲清楚R-选择类和K一选择类害虫的生物学、生态学特点和在防治上的意 2、害虫防治的经济学原则 (1)害虫为害程度的分析 A、重点讲解不同类型害虫为害特点和作物的补偿作用。 B、简述害虫种群密度与作物受害程度的关系和环境条件对作物受害损失的影响。 (2)作物受害的损失估计: A、简单介绍被害率、损失系数、损失率、单位面积实际损失:影响受害损失估计的主要因素等 B、介绍计算被害指数的方法。 C、介绍测定产量损失的方法。 (3)防治指标的确定 A、什么叫防治指标和经济允许水平。 B、确定防治适期的一般原则。 C、防治指标确定的原则、方法和程序
本部分内容较易与传统概念相混淆,内容的涉及面也较广,应注意内容的组织和详解,力求学生清楚基本的 概念。 3、虫害发生的原因和形成的条件 主要内容包括 (1)虫害发生原因 A、什么叫虫害?什么叫害虫。B、造成虫害的三个条件。 4、农业昆虫的调查及预测预报 (1)农业昆虫的调查 重点介绍昆虫的分布型及其确定方法,对昆虫作不同目的调查时的调查取样方法、取样单位及取样数量。资 料的统计可讲授,也可布置学生配置自学。 (2)农业害虫的预测预报 主要内容包括:预测预报的概念、种类、原理和方法。要求重点掌握发生期预测、尤其是历期法、期距法、有效 积温法的测报原理、方法以及中期、短期,长期预报和害虫发生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的分段指标。讲解过程中应有 例题。 第三章害虫防治的原理和方法 本节内容是本章也是该课程内容的重点,直接影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讲解原理时应理论联 系实际,深入浅出,利用各论中学生易接受的害虫习性、规律、反复举例,使学生一方面加深对防治原理的理解,同时 也了解各论中应重点学握的内容。 A、植物检疫(植检专业服务方向可只作简介) (A)植物检疫的意义和作用: (B)植物检疫的内容、任务: (C)基本概念:植物检疫 疫区 保护区 (D)检疫对象确定的基本原则 B、农业防治法 (A)农业技术措施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a.压缩害虫基数 b.影响害虫繁殖 d.影响作物长势和补偿作用 (B)农业防治的应用 a.深翻改土 b.改进耕作制度 c.选用抗虫品种 d.合理施肥 e.合理密植 f.兴修水利、改变环境 g.加强田间管理内容包括:适时中耕、清除杂草:适时间苗定苗:清洁田园。 C、生物防治 (A)生物防治的理论基础:(B)生物防治在害虫综合防治申的地位: (C)生物防治的主要内容(D)天敌昆虫的类别: ()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的特点:(F)昆虫病原微生物的类群及致病特点 (G)生物防治法的应用途径 、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包括保护其越冬、补充食料和寄主、合理用药) b、禁殖释放,引种驯化:c、菌剂生产 D、化学防治法 (A)化学防治的特点及在综防中的地位 要求在讲清楚化学防治的优缺点的同时,分析讲解化学防治在综合防治中地位不高,但目前仍又起着决定性 作用的原因。 (B)杀虫剂的合理使用 本节只从害虫综合防治的角度出发分析说明使用杀虫剂时应注意的原则(包括根据害虫为害特点选用剂型、品种施药 方法、时间等)。 E、物理机械防治 主要讲解各种诱杀、阻隔方法的理论根据、使用方法,其他内容包括新技术的应用仅作一般介绍
F、害虫的综合防治 (A)重点介绍综合防治概念的形成、发展过程及目前综合治理概念的特点和意义,综合防治方案的设计。 (⑧)简述害虫综合防治技术应用中的策略 从第四章起己进入本课程的各论部分,教学的目的在于: (1)使学生了解国内外主要农业害虫发生、为害与防治的概念。 (2)熟悉和认识省内常见的农业昆虫。 (③)学握省内各主要农业害虫的发生规律和主要马性,并能结合防治原理分析、总结出害虫生长发育过程中 有利于采取各种防治措施的薄弱环节和相应的防治方法。 (4)通过学习和生产实践、能够独立地设计和制订常见害虫的综合防治方案。 因此,要求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随时注意向学生渗透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能力的培养。始终扣紧从 害虫的发生规律、习性及发生与环境的关系中寻找防治方法、防治适期的原理和方法,结合预测预报介绍不同害虫的调 查、研究方法。 第四章地下害虫 在概述部分应讲述:什么叫地下害虫?:省内外地下害虫发生、为害的概况:地下害虫的为害方式及归类 1、蛴螬类 主要包括:华北大黑鳃金龟、黄褐丽金龟、黑绒鳃金龟、日本弧丽金龟、铜绿丽金龟、阔胸犀金龟、马铃薯鰓金 龟、云斑鳃金龟、白星花金龟、五月金龟、粗绿丽金龟、苹毛丽金龟、豆黄鳃金龟、毛黄鳃金龟。 讲授要点: (1)各种蛴蜡在我省各地的分布概况。 (2)主要种类(华北大黑鳃金龟、黑绒鳃金龟、马铃薯鳃金龟、黑皱鳃金龟、云斑鳃金龟、黄褐丽金龟、白星 花金龟)的主要习性、为害特点及害状。 (3)以华北大黑或黄褐丽金龟(幼虫为害)和黑绒鳃金龟(成虫为害)为代表,详细介绍蛴螬的生活史,并注意分析 其可以有利用于防治的各个薄弱环节,联系防治原理找出相应的防治方法和措施,其他种类仅作比较性简要介绍或布置 学生自学。 2、金针虫类 主要内容:细胸金针虫、沟金针虫、宽背金针虫、褐纹金针虫、细胸金针虫。 重点讲授:细胸金针虫和沟金针虫,其他种类只介绍其特性: (1)金针虫的为害特点、主要害状及其与拼增害状的区别。 (2)金针虫在年生活史中有利各种措施防治的薄弱环节分析及相应的防治方法。 (3)全针虫的主要习性及与防治的关系 (4)几种金针虫的形态区别。 3、蝼姑类 主要内容:东方蝼蛄、华北蝼蛄、普通蝼蛄、台湾蝼蛄: 重点讲授:东方蝼蛄、华北蝼蛄 使学生掌握: (1)蝼蛄的分布及为害特点,其害状与蛴螬、金针虫害状的区别。 (2)蝼蛄的主要习性及其与防治的关系。重点介绍趋化性、趋湿性和产卵习性。 4、地下害虫的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1)植被对地下害虫的影响:(2)土壤理化性质(包括土温、土湿、酸碱度和土壤质地) (3)耕作栽培制度 (4)施肥 (5)地势 5、地下害虫的预测预报 (1)地下害虫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A、种类和密度调查(挖土调查、灯光诱测、趋势目测性诱剂、诱测): B、为害情况调查(时间和方法) (2)发生期及防治适期的预测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