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农业牛态学(聂早荣) 农业生态学拓展学习资料3 (示范学习资料,欢迎关注、欢迎纠错!) 第一章绪论 (1)生念学概念: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经典生态学[重点]:个体,种群,生态系统,群落,景观,尘物圈 (3)农业生态学概念:农业生念学是用生念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将农业生物与其自然环 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科学 (4)农业生态学研究对象:农业生念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农业生态系统,即研究农业生物之间 以及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调控途径。 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 (1)系统的概念:农业生念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农业生念系统,即研究农业生物之间以及农业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调控途径。构成条件:①山一些要素组成:②要素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相互制约:③要素之间通过相互作用,产生跟各个组成成分不同的新功能,即整体功 能。基本特征:系统组分的整体性,系统结构的有序性,系统功能的整合性 (2)生念系统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尘物与尘物、生物与非尘物环境之 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念学功能单位。基本 特征:一个完整的生念系统主要山四部分构成:初级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物质【重 点】:生念系统是一个有生命的开放式的功能系统:一个生念系统占据一定的空间并随时间发生 演变:生态系统内部保持有一定的平衡关系。 (3)生念系统的功能:四个信息一营养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行为信息。 (4)尘念系统的结构的概念[重点]:指生念系统中组成成分及其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和各组 分间的能量、物质、信息流的方式和特点。三种结构:物种结构、时空结构和营养结构。 (5)农业生念系统的概念: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 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 按人类社会需要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组成:1.生物组分(经人工驯化的农业生物,最重要的 调节者与主体消费者一人类),2环境组分(自然环境组分,人工环境组分)。基本结构:组分 结构,时空结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营养结构。基本功能[重点]:1能量流一农业生念系 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包活太阳能、自然辅助能、人工辅助能。2.物质流。3.信息流。4.价值流。 (6)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重点]:1.生物构成方面:(1)农业生念系统中的生 物是经人工驯化培育的农业尘物以及与之相关的尘物,而自然生念系统中的生物是特定环境下经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农业牛态学(聂早荣) 生物种群间、生物与环境间长期相互适应形成的自然尘物群落(2)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结 构单一,物种多样性低于自然生念系统。2环境条件方面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受到人类的调 控与改造,以便农业尘物能够史加高效地转化出人类所需的各种农副产品3结构与功能方面农业 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既包含了自然生念系统的组分又包含了社会经济因素的组分。4.稳定机制 方面自然生念系统物种多样性|分丰富,尘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建立了复杂的食物链与食物树, 形成了自然的自我调节稳定机制,保证自然生念系统相对稳定发展农业生态系统因生物种类减 少,食物链结构变短,自然调节的稳定机制被削弱,系统的自我稳定性下降。5.生产力特点农 业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较高的光能利用率。6.开放程度方面两者均是开放性的系统,但 农业生态系统要高于自然生念系统。7能流特征方面因农业生念系统是一个具有大量输入与输出 的开放系统,系统内自我维持的能量很少。8养分循环方面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特点:具有 较高的养分输出率与输入率,养分库存量较低,但流量大、周转快:9.服从规律方面农业生态 系统的存在与发展同时受到自然与社会经济规律即双重规律的支配。10运行的目标”方面自然生尘 念系统运行的“目标”是自然资源的最大限度尘物利用,并使生物现存量达到最大:农业生念系统 运行“目标”是使农业生产在有限的自然与社会条件制约下,最大限度的满足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 展的需要。 第三章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农业生念系统能量的来源:太阳能,自然辅助能,人工辅助能。 (2)食物链与食物树的概念:1.食物链(food chain):尘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 食和被食的关系而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取食和被食关系而排列的链状顺序。2.食物 网(food web):尘念系统中的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一个网状结构。类型:草牧食物链,腐 生食物链,寄尘食物链,混合食物链。 (4)营养级的概念:食物链上能量和物质被暂时储存和停的位置亦即每一种生物所处的位置 (环节)称为营养级。 (5)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通过各个营养级逐级减少的原因[重点]:①各营养级消费者不可能百分之 百地利用前一营养级的生物量,总有一部分会自然死亡和被分解者利用:②各营养级的同化率也 不是百分之百的,总有一部分变成排泄物而于环境中,为分解者生物所利用;③各营养级生物 要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总要消耗一部分能量,这部分能量变成热能而耗散掉,这一点很重要。 (6)农业尘念系统的能流途径:第一条路径(主路径):能量沿食物链各营养级流动,每一营养 级均将上一级转化而来的部分能量固定,但最终随着生物体的衰老死亡,分解归还于环境:第二 条路径:各个营养级中的部分已死亡的生物有机体进入到腐食食物链,变为CO2、H2O等,能量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农业牛态学(聂早荣) 以热量形式散发:第二条路径:呼吸作用,维持尘命代谢。 (7)能量流动的途径特点:1.能流是单向流动2.能流是能量不断递减的过程3.能量流动的 途伦和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8)生态金字塔:能量通过营养级遂级减少,果把通过各营养级的能流量,山低到高画成图, 就成为一个金字塔形,称为能量锥体或金字塔。同样果以生物量或个体数目来表示,就能得到 生物量锥体和数量锥体。3类锥体合称为生态锥体。 (9)尘念效率的概念:指各种能流参数中的任何一个参数在营养级之间或营养级内部的比值关 系。 (10)生念效率的特点:大型动物的生长率低于小型动物。老年动物的生长率低于幼年动物。肉 食动物的同化效率高于植食动物。草原生念系统中的植食动物比森林生念系统中的植食动物能利 用较多的初级生产量。恒温动物的同化效率很高,但生长效率极低。变温动物的同化效率比较低, 但生长效率极高。变温动物的总能量转化效率要比恒温动物高的多。变温动物是尘念系统中史有 效的生产者”。 (11)林德曼定律(分之一定律):能量沿营养级的移动时,遂级变小,后一营养级只能是前 一营养级能量的【分之一左右。 (12)能流分析的步骤:1、确定系统的边界2、确定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3、确定系统 各组分之间的实物能量流动或输入输出量4、将实物量转化为能量5、绘制能流图6、能流分析: 包括输入能量的结构分析、输出能量的结构分析、能量转化效率分析、综合分析与评价。 (13)农业生念系统能流的调控途径:1、扩源:扩大绿色植被面积2、强库:一是从生物体本身 对能量的贮存能力和转化效率考虑:二是从外界生存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考虑,加强辅助能的投入 3、截流:通过各种渠道将能量尽可能地截州在农业生态系统之内,扩大流通量,提高农业资源 的利用效率4、减耗:降低消耗,节约能源。 第四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概念:地球上的各种化学元素和营养物质在自然动力和生物动力的作 用下,在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内,乃企整个生物图甲,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再从尘生 物体到环境,不断地进行流动和循环的过程,就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简称生物地化循环。【重 点】 (2)、地质大循环:指物质或元素经尘物体的吸收作用,从环境进入尘物有机体内,生物有机体再 以死体、残体或排泄物形式将物质或元素返回环境,经五大自然圈层的循环后,再被生物利用的 过程。特点:时间长、范围广,是闭合式循环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农业牛态学(聂早荣) (3)生物小循环:指环境中的元素经尘物体吸收,在生念系统中被多层次利用,然后经过分解者的 作用,再为生产者吸收、利用。特点:时间短、范围小,是开放式的循环。 (4)尘念系统内能流与物流的关系:都增循“物质不灭,能量守恒·的原则:能流是物流的动力, 物流是能流的载体:能流是单向流动,只能利用一次:而物流是往复循环,可重复利用:物质在 流动过程中只会改变形念而不会消失,可在系统内永恒循环:而能流会在转化过程中逐渐衰变, 最终转变为低效热能,离开生态系统。【重点】 (5)三种类型的循环:水循环、气相型循环、沉积型循环。 (6)生物放大作用的概念(食物链浓集效应):某些物质当他们沿食物链移动时,既个被呼吸消 耗,又不:容易被排泄,而是浓集在有机体的组织中,这一现象称为生物放大作用。【重点】 (7)养分循环特点:有较高的养分输入率和输出率:系统内部养分的库存量较低,但流量大, 周转快:养分保持能力弱,流失率较高:养分供求同步机制较弱。 (8)农业生念系统中养分循环的一般模式:土壤植物动物土壤的养分循环的一般模式。 该模式包括三个主要养分库,即植物库、家畜库和土壤有效养分库。 (9)养分循环的调节:1调节的基本原则:合理输入:建立养分再生机制:强调养分保蓄,供求 同步:充实有机质库:提高投入效率:系统的整体优化。2调节的具体途径:合理安排归还率较 高的作物及类型: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用养结合)。农林牧相结合,发展沼气,解决生活能源 问题,促使秸秆还用。农产品就地加工,提高物质的归还率。 第五章生物种群 (1)种群的概念特征: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占据特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总和。数量特征 种群参数变化是种群动态的重要体现。空间特征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念 或布局,称为种群的内分布型。遗传特征一种群具有一定的遗传组成,是一个基因库。 (2)次级种群参数:性比、年龄分布、种群增长率、分布型。 (3)生念密度:指单位栖息尘物实际占有空间内的个体数量(或尘物量)。 (4)生念出生率:一定时期内,种群在特定条件下实际繁殖的个体数量,它受生殖季节、一年 生殖次数、一次产仔数量、奸娠期长短和孵化期长短、以及环境条件、营养状况和种群密度等因 素影响,又称实际出生率。 (5)种群的空间分布:均匀型、随机型、成群型。【重点】 (6)种群的年龄结构:年龄锥体有三种类型:下降、稳定和增长型。 (7)种群增长模型:与密度无关的种群增长模型:Nt+1=N0入t,果>1,则种群上升:入=1, 种群稳定:入<1,种群下降:入=0,雌体无繁殖,种群在一代,中灭亡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农业牛态学(聂早荣)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3 4 56 7 8 9 10 Generations Exponential population growth. 与密度有关的种群增长模型:①开始期,也可称潜伏期,种群个体数很少,密度增长缓慢:②加 速期,随着个体数增加,密度增长逐渐加快:③转折期,当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一半(即K/2) 时,密度增长最快;④减速期,个体数超过K/2以后,密度增长逐渐变慢;⑤饱和期,种群个 体数达到K值而饱和。 (8)尘念对策的概念:生物在边 种群数量 或行为模 式,称生态对策 K (9)生念对策的特征:r-对策: 较大的扩 散能力,适应于多种栖息环境,; 虫、杂草 等。k-对策:个体较大,寿命长, 具有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