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昆虫学》教学安排 (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用) 总学时72学时,上课50学时,实验22学时 教学内容 讲授 实验 合计 第一章 绪 论 2 2 1.害虫防治的生态学基础 2 2.害虫防治的经济学原则 2 第二章 害虫种群动态与 3.虫害发生的原因和形成的 1 6 虫害形成机制 条件 4.农业昆虫的调查及预测预 报 1.害虫防治的基本原理 第三章 2.虫害发生的原因和防治的 害虫防治的基本 基本途径 原理和方法 3.害虫防治的基本方法 4 1.蛴螬类 2.金针虫类 第四章 3.蝼蛄类、地老虎类 2 地下害虫 4.地下害虫的调查、测报及 综合防治 实验一 地下害虫的观絮 2 1.麦蚜 2 第五章 2.小麦吸浆虫 麦类害虫 3.烟翅麦茎蜂 实验二麦类害虫的观察 1.粘虫 2 第六章 2.玉米期 杂粮害虫 2 实验三 杂粮害虫的观察 3 1.果树害虫概述 2 2.食心虫类 4 3.卷叶蛾类 4 第七章 4.蛀干害虫 2 20 果树害虫 5.刺吸口器类害虫 4 实验四、五果树害虫的观 察 1.蔬菜害虫概述 2.小菜蛾 3.食叶类害虫 1 第八章 4.温室害虫 蔬菜害虫 1 12 5.跳甲类害虫 1 实验六 蔬菜害虫及其它害 虫的观察
地下害虫(小麦害虫)的越冬 综合性实验: 调查 农业害虫的越冬 果树害虫的越冬调查 调查 果树常见蚜虫害状的观察与比 3 较 合 计 50 22 72 第一章绪 论(2学时) 一、教学目的 要求学生掌握 1.农业昆虫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 2.了解我国农业昆虫学研究的主要成就 3.正确理解和熟练掌握我国植物保护工作的方针。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我国植物保护工作方针 2.目前农业害虫发生、发展的特点、趋势、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可能的克服途径 三、课程资源准备与课时分配 搜集资料:图片课件的制作:本章作为了解,扩大学生知识视野、了解该学科的历史渊源、我国目前农业昆虫学发展的 研究领域与水平、空白领域,计划2学时。 四、教学方案预设 1、农业昆虫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 2、我国农业昆虫学的进展。 3、我国植物保护工作方针。 4、目前农业害虫发生、发展的特点、趋势、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可能的克服途径。 五、调控对策 注意根据学生的来源和课堂反应,调整语速语调,并注意引入学生最熟悉或感兴趣的实例。 第二章 害虫种群动态与虫害形成机制(6学时) 一、教学目的 1.掌握昆虫生态对策、经济损害允许水平和经济阀值的含义 2.领会r一对策和k-对策害虫的主要区别 3.熟练掌握不同类型害虫的发生特点和虫害形成的条件 4.了解农业昆虫的调查方法和预测预报。 二、重点、难点分析 1.要求讲清楚R-选择类和K-选择类害虫的生物学、生态学特点和在防治上的意义 2.重点讲解不同类型害虫为害特点和作物的补偿作用 3.重点介绍昆虫的分布型及其确定方法,对昆虫作不同目的调查时的调查取样方法、取样单位及取样数量。 三、课程资源准备与课时分配 课件的制作,配合搜集的图片。本章讲授4学时。 四、教学方案预设
1、害虫防治的生态学基础 (1)生态系统与农田生态系统 在讲清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概念的基础上可让学生自学。 (2)种群的自然控制,要求讲解的主要内容有: A、种群的内禀增长力的及其生物学意义。B、种群的Logistic增长。 C、种群的自然控制、自然平衡、平衡密度(位置)。 D、密度制约因素、非密度制约因素和逆密度制约因素及其在种群自然控制过程中的作用。 E、种群自然控制的三大过程。F、种群自然控制的原因(只作一般介绍)义。 (3)害虫的生态对策 要求讲清楚R-选择类和K-选择类害虫的生物学、生态学特点和在防治上的意义 2、害虫防治的经济学原则 (1)害虫为害程度的分析 A、重点讲解不同类型害虫为害特点和作物的补偿作用。 B、简述害虫种群密度与作物受害程度的关系和环境条件对作物受害损失的影响。 (2)作物受害的损失估计: A、简单介绍被害率、损失系数、损失率、单位面积实际损失;影响受害损失估计的主要因素等 B、介绍计算被害指数的方法。 C、介绍测定产量损失的方法。 (3)防治指标的确定 A、什么叫防治指标和经济允许水平。 B、确定防治适期的一般原则。 C、防治指标确定的原则、方法和程序。 本部分内容较易与传统概念相混淆,内容的涉及面也较广,应注意内容的组织和详解,力求学生清楚基本的概 念。 3、虫害发生的原因和形成的条件 主要内容包括: (1)虫害发生原因 A、什么叫虫害?什么叫害虫。B、造成虫害的三个条件。 4、农业昆虫的调查及预测预报 (1)农业昆虫的调查 重点介绍昆虫的分布型及其确定方法,对昆虫作不同目的调查时的调查取样方法、取样单位及取样数量。资料 的统计可讲授,也可布置学生配置自学 (2)农业害虫的预测预报 主要内容包括:预测预报的概念、种类、原理和方法。要求重点掌握发生期预测、尤其是历期法、期距法、有效 积温法的测报原理、方法以及中期、短期,长期预报和害虫发生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的分段指标。讲解过程中应有 例题。 五、调控对策 在讲课时,一定要注意描述的准确严谨,语速放慢,并时刻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 六、课后复习题 1.经济阈值、经济允许、水平防治指标、自然平衡、平衡位置、农田生态系统的概念
2.作物的补偿作用是什么? 3.害虫与虫害的区别。 4.造成农作物虫害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什么? 5.作物的抗虫机制有哪些? 第三章 害虫防治的原理和方法(6学时) 一、教学目的 利用各论中学生易接受的害虫习性、规律、反复举例,使学生一方面加深对防治原理的理解,同时也了解各论中应 重点学握的内容。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掌握综合防治概念、发展过程及目前综合治理概念的特点和意义,综合防治方案的设计, 2.掌握害虫综合防治技术应用中的各种方法 三、课程资源准备与课时分配 课件的制作,配合搜集的图片。本章讲授6学时。 四、教学方案预设 A、植物检疫(植检专业服务方向可只作简介》 (A)植物检疫的意义和作用: (B)植物检疫的内容、任务: (C)基本概念:植物检疫 疫区 保护区 (D)检疫对象确定的基本原则 B、农业防治法 (A)农业技术措施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a.压缩害虫基数 b.影响害虫繁殖 d.影响作物长势和补偿作用 (B)农业防治的应用 a.深翻改土 b.改进耕作制度 c.选用抗虫品种 d,合理施肥 e.合理密植 £.兴修水利、改变环境 g.加强田间管理内容包括:适时中耕、清除杂草:适时间苗定苗:清洁田园。 C、生物防治 (A)生物防治的理论基础:(B)生物防治在害虫综合防治中的地位: (C)生物防治的主要内容(D)天敌昆虫的类别: (E)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的特点:(F)昆虫病原微生物的类群及致病特点 (G)生物防治法的应用途径 a、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包括保护其越冬、补充食料和寄主、合理用药) b、禁殖释放,引种驯化:c、菌剂生产 D、化学防治法 (4)化学防治的特点及在综防中的地位 要求在讲清楚化学防治的优缺点的同时,分析讲解化学防治在综合防治中地位不高,但目前仍又起着决定性作 用的原因。 (B)杀虫剂的合理使用 本节只从害虫综合防治的角度出发分析说明使用杀虫剂时应注意的原则(包括根据害虫为害特点选用剂型、品种施药方 法、时间等)
E、物理机械防治 主要讲解各种诱杀、阻隔方法的理论根据、使用方法,其他内容包括新技术的应用仅作一般介绍。 F、害虫的综合防治 (A)重点介绍综合防治概念的形成、发展过程及目前综合治理概念的特点和意义,综合防治方案的设计。 (B)简述害虫综合防治技术应用中的策略 五、调控对策 在讲课时,一定要注意描述的准确严谨,语速放慢,并时刻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 六、课后复习题 1.综合治理的概念 2.害虫防治的基本途径有哪四条?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属哪种途径? 3.灯光诱杀对哪些害虫有效?使用时应注意什么? 4.确定防治适期的原则是什么? 5.深翻地为什么能够防虫?它对哪些害虫的防效较好? 第四章地下害虫(6学时)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国内外主要农业害虫发生、为害与防治的概念。 2.熟悉和认识省内常见的农业昆虫。 3.掌握省内各主要农业害虫的发生规律和主要马性,并能结合防治原理分析、总结出害虫生长发育过程中有利 于采取各种防治措施的薄弱环节和相应的防治方法。 4.通过学习和生产实践、能够独立地设计和制订常见害虫的综合防治方案。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掌握华北大黑或黄褐丽金龟(幼虫为害)和黑绒鰓金龟(成虫为害)的生活史和为害特点。 2.掌握细胸金针虫和沟金针虫的区别、为害特点,主要害状及在年生活史中有利各种措施防治的薄弱环节分析及 相应的防治方法。 3.掌握东方蝼蛄、华北蝼蛄的主要习性及其与防治的关系,重点了解它们的趋化性、趋湿性和产卵习性。 4.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各类地下害虫的调查取样和预测预报方法。 三、课程资源准各与课时分配 应采用图片或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激发的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对所学知识地理解,对地下害虫的理解,本章讲授6 学时。 四、教学方案预设 1、蛴螬类 主要包括:华北大黑鳃金龟、黄褐丽金龟、黑绒鳃金龟、日本弧丽金龟、铜绿丽金龟、阔胸犀金龟、马铃薯鳃金 龟、云斑鳃金龟、白星花金龟、五月金龟、粗绿丽金龟、苹毛丽金龟、豆黄鳃金龟、毛黄鳃金龟。 讲授要点: (1)各种蛴蜡在我省各地的分布概况。 (2)主要种类(华北大黑鳃金龟、黑绒鳃金龟、马铃薯鳃金龟、黑皱鳃金龟、云斑鳃金龟、黄褐丽金龟、白星花 金龟)的主要习性、为害特点及害状。 (3)以华北大黑或黄褐丽金龟(幼虫为害)和黑绒鳃金龟(成虫为害)为代表,详细介绍蛴螬的生活史,并注意分析 其可以有利用于防治的各个薄弱环节,联系防治原理找出相应的防治方法和措施,其他种类仅作比较性简要介绍或布置 学生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