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研究方法的计划和准备 定性与定量研究设计 定性与定量测量 定性与定量抽样
第六讲 研究方法的计划和准备 定性与定量研究设计 定性与定量测量 定性与定量抽样
定性与定量研究设计 定量研究者更关注设计、测量和抽样,因为他们的演绎取向强调在搜 集和分析资料前要有详细的计划;定性研究着更关注的议题是原始资 料的丰富性、结构以及对资料的感觉,因为归纳取向强调在数据搜集 中逐渐显现出洞察力和概括力 定量研究:问题—变量—假设—避免逻辑错误,线性路径 定性研究:个案、情境—— 细致的调查一非线性路径,研究设计 的完善在整个过程中,从资料中获得东西 。 选择主题的方式: 个人经验 2. 对于媒体报道事件的好奇心 3. 某个领域内的知识状况 4. 基于解决问题 5 个人价值 6. 日常生活
定性与定量研究设计 定量研究者更关注设计、测量和抽样,因为他们的演绎取向强调在搜 集和分析资料前要有详细的计划;定性研究着更关注的议题是原始资 料的丰富性、结构以及对资料的感觉,因为归纳取向强调在数据搜集 中逐渐显现出洞察力和概括力 1. 定量研究:问题——变量——假设——避免逻辑错误,线性路径 2. 定性研究:个案、情境——细致的调查——非线性路径,研究设计 的完善在整个过程中,从资料中获得东西 选择主题的方式: 1. 个人经验 2. 对于媒体报道事件的好奇心 3. 某个领域内的知识状况 4. 基于解决问题 5. 个人价值 6. 日常生活
定性与定量研究设计 ·将主题浓缩为研究问题的方法: . 首先应该问自己一个问题:就这个主题而言,最令你感兴趣的是什么? 2. 文献检索:完整复制先前的研究或略作修改;探讨前人研究中的未预期结 果;遵循后续研究的建议;延伸既有的解释或理论到新的主题或背景; 挑战某项发现或驳斥某项关系; 3. 与他人讨论你的想法:对有经验的人请教曾经思考过的问题;与不同意见 的人讨论可能的问题(逻辑矛盾;限制因素—时间、成本、资料) 4. 应用到某个特定的情境:聚焦主题到某个时期、或某个社会、区域,有哪 些可能的议题会涉及其中; 5. 界定研究的目的与期望的结果:划定使用的范围
定性与定量研究设计 将主题浓缩为研究问题的方法: 1. 首先应该问自己一个问题:就这个主题而言,最令你感兴趣的是什么? 2. 文献检索:完整复制先前的研究或略作修改;探讨前人研究中的未预期结 果;遵循 后续研究的建议;延伸既有的解释或理论到新的主题或背景; 挑战某项发现或驳斥某项关系; 3. 与他人讨论你的想法:对有经验的人请教曾经思考过的问题;与不同意见 的人讨论可能的问题(逻辑矛盾;限制因素——时间、成本、资料) 4. 应用到某个特定的情境:聚焦主题到某个时期、或某个社会、区域,有哪 些可能的议题会涉及其中; 5. 界定研究的目的与期望的结果:划定使用的范围
定性设计的议题 个案和情景:解释为主,资料的边界是模糊不清的;极少使用变量 和假设、也很少将社会生活转化为数字。 扎根理论:当资料搜集与理论化的过程交错进行时,需要进一步观 察的理论问题进一步出现,于是就要对先前的资料重新思考,结合 新资料来回答问题。 情境是关键:定量研究往往追求的是跨文化、跨时空的规律;对于 定性研究者来说失去了整体,部分也就没有意义。 利用手头现成资料:需要对所拥有的材料具有丰厚的知识,具有将 材料灵活地结合在一起的能力。 注重过程:特殊性、偶然性的因素,丰富的细节,对个案敏锐的洞 察。 诠释: 一级诠释 对做出社会行为的人,由其个人的理由和动机。 二级诠释 把特定的人的的行动置于行为链或特定情境中,与一 般理论相连,朝更为广阔的诠释层买进。 三级诠释 给出该研究的一般性理论意义
定性设计的议题 个案和情景:解释为主,资料的边界是模糊不清的;极少使用变量 和假设、也很少将社会生活转化为数字。 扎根理论:当资料搜集与理论化的过程交错进行时,需要进一步观 察的理论问题进一步出现,于是就要对先前的资料重新思考,结合 新资料来回答问题。 情境是关键:定量研究往往追求的是跨文化、跨时空的规律;对于 定性研究者来说失去了整体,部分也就没有意义。 利用手头现成资料:需要对所拥有的材料具有丰厚的知识,具有将 材料灵活地结合在一起的能力。 注重过程:特殊性、偶然性的因素,丰富的细节,对个案敏锐的洞 察。 诠释: 1. 一级诠释——对做出社会行为的人,由其个人的理由和动机。 2. 二级诠释——把特定的人的的行动置于行为链或特定情境中,与一 般理论相连,朝更为广阔的诠释层买进。 3. 三级诠释——给出该研究的一般性理论意义
定量设计议题 变量和假设语言 自变量、应变量、中介变量 定量研究的语言就是变量与变量之间关系的语言。明确陈述研究方案与较大理 论之间的关联,任何问题都可以找到更抽象更普遍的理论关联,关键在于研究 者对问题的分析能力。 因果理论和假设 、 假设与因果性 假设是个有待检验的命题,或是一个关于两变量之间关系的暂时性陈述。是 关于社会如何运作的猜测,以价值中立的形式叙述出来。 因果假设的五大特征:至少有两个变量、变量之间为因果关系、可以表示为 一项可用经验证据加以检验的预测、在逻辑上与理论相关联、可被证伪 2、检验与提炼假设 一个假设往往要经历数次检验和重复支持才能被普遍接受。随着时间的变化 假设往往会随之改变,有最多经验支持的假设被视为一段时期内最好的解释。 3、假设的类型 ① 虚无假设:证明关系不存在,假设需要无数次的检验,否定性证据往往更加重 要。如果不能证明有关,宁可承认无关。 ② 替换性假设:在0.01的显著度下拒绝假设(100次有少于99次的证明) ③ 尽力避免双重负载假设:需要清楚地陈述是否是联合效应假设
定量设计议题 变量和假设语言 自变量、应变量、中介变量 定量研究的语言就是变量与变量之间关系的语言。明确陈述研究方案与较大理 论之间的关联,任何问题都可以找到更抽象更普遍的理论关联,关键在于研究 者对问题的分析能力。 因果理论和假设 1、假设与因果性 假设是个有待检验的命题,或是一个关于两变量之间关系的暂时性陈述。是 关于社会如何运作的猜测,以价值中立的形式叙述出来。 因果假设的五大特征:至少有两个变量、变量之间为因果关系、可以表示为 一项可用经验证据加以检验的预测、在逻辑上与理论相关联、可被证伪 2、检验与提炼假设 一个假设往往要经历数次检验和重复支持才能被普遍接受。随着时间的变化, 假设往往会随之改变,有最多经验支持的假设被视为一段时期内最好的解释。 3、假设的类型 ① 虚无假设:证明关系不存在,假设需要无数次的检验,否定性证据往往更加重 要。如果不能证明有关,宁可承认无关。 ② 替换性假设:在0.01的显著度下拒绝假设(100次有少于99次的证明) ③ 尽力避免双重负载假设:需要清楚地陈述是否是联合效应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