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设计议题 解释的维度 分析的单位及层次的阐明对于清楚地思考和设计研究方案相当重要。受 到主题与研究问题的限制,避免逻辑上的错误。(是否在一个层次讨论问题) 对于相似的主题或研究问题,研究者可以从不同的分析单位或层次中做出选择 分析层次:理论解释所论及的社会事实的层次。它界定出研究者使用的假设 概念与理论的类型。 分析单位是指研究者在测量变量时所使用的单位类型(内容、个人、组织、 社会制度)。决定研究者测量变量的方式,而且与解释时的分析层次大致相 连。 因果解释中的潜在错误 同义反复:循环论证,惩罚会预防犯罪,因为惩罚本身就是一种预防,无法 经受经验数据的检验。 目的论:无法被经验所验证,缺少真实的自变量,“引发因素”及其不明确 层次谬误:证据的单位与所要论述的单位不相配,用群体层次的集合资料解 释个人行为,用平均收入来衡量某一个人的消费行为。 简化论:用特定个人的证据解释宏观事件,一次事件被简化为摸个关键人物 的行动。 虚假相关:没有找到隐藏的真实变量
定量设计议题 解释的维度 分析的单位及层次的阐明对于清楚地思考和设计研究方案相当重要。受 到主题与研究问题的限制,避免逻辑上的错误。(是否在一个层次讨论问题) 对于相似的主题或研究问题,研究者可以从不同的分析单位或层次中做出选择。 1. 分析层次:理论解释所论及的社会事实的层次。它界定出研究者使用的假设、 概念与理论的类型。 2. 分析单位是指研究者在测量变量时所使用的单位类型(内容、个人、组织、 社会制度)。决定研究者测量变量的方式,而且与解释时的分析层次大致相 连。 因果解释中的潜在错误 1. 同义反复:循环论证,惩罚会预防犯罪,因为惩罚本身就是一种预防,无法 经受经验数据的检验。 2. 目的论:无法被经验所验证,缺少真实的自变量, “引发因素”及其不明确。 3. 层次谬误:证据的单位与所要论述的单位不相配,用群体层次的集合资料解 释个人行为,用平均收入来衡量某一个人的消费行为。 4. 简化论:用特定个人的证据解释宏观事件,一次事件被简化为摸个关键人物 的行动。 5. 虚假相关:没有找到隐藏的真实变量
定性与定量测量 为什么要测量 社会测量是为了提供关于现实的精确信息,并设计测量工具来测量社 会世界中不易观察的层面(态度、情感、意识),将研究中的资料与概念 连接起来。 定性与定量测量的差别: 时间安排:定量研究的测量设计发生在资料收集之前,独立于资料收集 和分析,定性测量发生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 资料本身:定量测量要求从抽象想法、变量转向精确的数字信息(设计 特殊的资料收集技术);定性研究可以是数字形式,但并不将所有的观 察转换成单一的、普通的信息,可以包括口述文字、声音、图像。 如何连接资料与概念:定量研究专注于测量技术;定性研究根据情境和 已有的资料和想法,发现新的资料以发展新的想法,以便收到新的提示 测量的构成 概念化:彻底想通想透构想意义的过程,连接理论框架,带有价值观点 核心观念的界限范围、分析单位、层面、对象,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 操作化:执行操作的程序,可以是一份问卷、观察方法、测量方法,如 何将概念表示在研究过程中。同时要考虑到实际限制
定性与定量测量 为什么要测量 社会测量是为了提供关于现实的精确信息,并设计测量工具来测量社 会世界中不易观察的层面(态度、情感、意识),将研究中的资料与概念 连接起来。 定性与定量测量的差别: 1. 时间安排:定量研究的测量设计发生在资料收集之前,独立于资料收集 和分析,定性测量发生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 2. 资料本身:定量测量要求从抽象想法、变量转向精确的数字信息(设计 特殊的资料收集技术);定性研究可以是数字形式,但并不将所有的观 察转换成单一的、普通的信息,可以包括口述文字、声音、图像。 3. 如何连接资料与概念:定量研究专注于测量技术;定性研究根据情境和 已有的资料和想法,发现新的资料以发展新的想法,以便收到新的提示。 测量的构成 1. 概念化:彻底想通想透构想意义的过程,连接理论框架,带有价值观点。 核心观念的界限范围、分析单位、层面、对象,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 2. 操作化:执行操作的程序,可以是一份问卷、观察方法、测量方法,如 何将概念表示在研究过程中。同时要考虑到实际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