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望色(又称色诊) 望色的概念:Δ望色是通过观察病人全身皮肤(主要是面部皮肤) 的颜色和光泽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望色的意义:可诊察脏腑的虛实、气血的盛衰、疾病的性质 病情的轻重和预后
二、望色(又称色诊) 望色的概念:Δ望色是通过观察病人全身皮肤(主要是面部皮肤) 的颜色和光泽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望色的意义:可诊察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疾病的性质、 病情的轻重和预后
望色的内容和意义 意义性 意义 色泽 质 颜色 生理:反映血液盛衰和运行情况 属血 反映疾病的不同性质;如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 属阴病理:反映不同脏腑的疾病;如白为肺,赤为心,青为肝, 黄为脾,黑为肾 生理:是脏腑精气外荣的表现,反映脏腑精气的盛衰。 光泽属气病理: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 属阳凡面色荣润关则者,为脏腑精未衰,属无病或病轻;凡面色 晦暗枯槁者,为脏腑精气已衰,属病重
望色的内容和意义 意义 色泽 性 质 意 义 颜 色 属血 属阴 生理: 反映血液盛衰和运行情况 反映疾病的不同性质;如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 病理: 反映不同脏腑的疾病;如白为肺,赤为心,青为肝, 黄 为脾,黑为肾 光 泽 属气 属阳 生理:是脏腑精气外荣的表现,反映脏腑精气的盛衰。 病理: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 凡面色荣润关则者,为脏腑精未衰,属无病或病轻;凡面色 晦暗枯槁者,为脏腑精气已衰,属病重
五色主病辨证简表 五色 五脏主病 病因 特征 病机 寒证 寒凝气滞,或不通则痛 面色淡青或青黑,面寒盛、痛剧使气血凝滞或心气、心 或瘀血内阻,或筋脉拘 色与口唇青紫 阳虚衰,血行瘀阻或肺气闭塞,呼 疼痛 或面部脉络血行瘀 突然面色青灰,口唇 呕而脱,心血瘀阻,多见于真心 阻 肝气 青紫,肢凉脉微 痛病人 青 面色苍黄,胁下徵积 血瘀 小儿眉间、鼻柱、唇邪热亢盛,燔灼筋脉,筋脉拘急, 周发青 属惊风,多见于高热抽搐病儿 戴热而面部脉络扩张,气 满面通红 邪热亢盛,属实热证 血充盈 赤 午后两颧潮红 阴虚阳亢,虚火上炎,属阴虚证 久病、重病面色苍白,久病脏腑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 时而泛红如妆,游移 阳上越(假神)。 脾虚湿脾虚气血化源不足,机面色黄 脾胃气虚 证 体失养,或湿邪内蒸 面黄虚浮 脾胃湿盛 黄 脾 脾失运化 面目一身俱黄(黄疸) 面黄鲜明如桔皮色 湿热,属阳黄 面黄晦暗如烟灰 寒湿,属阴黄 虚证寒气虚血少,阳衰寒盛 面色淡白无华 血虚证或失血 证脱血气血不能上充于面部脉 面色并白 虚 白 肺 并白虚浮 阳虚水泛 面色苍白 阳气暴脱或阴寒内盛 肾虚寒肾阳虚衰,水寒内盛 面黑暗淡 阳虚火衰,水寒不化,血失温煦 证水饮 血失温养,脉络拘急 血瘀 血行不畅 面黑焦干 褥糯哭,虚火灼阴,属阴虚 黑 肾 眼眶周围发黑 肾虚水泛、痰饮或寒湿带下 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血瘀日久
五色主病辨证简表 五色 五脏 主病 病因 特征 病机 青 肝 寒证 疼痛 气滞 血瘀 惊风 寒凝气滞,或不通则痛, 或瘀血内阻,或筋脉拘 急,或面部脉络血行瘀 阻 面色淡青或青黑,面 色与口唇青紫; 寒盛、痛剧使气血凝滞或心气、心 阳虚衰,血行瘀阻或肺气闭塞,呼 突然面色青灰,口唇 吸不利。 青紫,肢凉脉微; 心阳暴脱,心血瘀阻,多见于真心 痛病人。 面色苍黄,胁下徵积; 肝郁脾虚。 小儿眉间、鼻柱、唇 周发青 邪热亢盛,燔灼筋脉,筋脉拘急, 属惊风,多见于高热抽搐病儿。 赤 心 热证戴 阳证 热而面部脉络扩张,气 血充盈 满面通红 邪热亢盛,属实热证 午后两颧潮红 阴虚阳亢,虚火上炎,属阴虚证 久病、重病面色苍白, 时而泛红如妆,游移 不定。 久病脏腑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 阳上越(假神)。 黄 脾 脾虚湿 证 脾虚气血化源不足,机 体失养,或湿邪内蒸, 脾失运化。 面色萎黄 脾胃气虚 面黄虚浮 脾胃湿盛 面目一身俱黄(黄疸) 面黄鲜明如桔皮色 面黄晦暗如烟灰 湿热,属阳黄 寒湿,属阴黄 白 肺 虚证寒 证脱血 夺气 气虚血少,阳衰寒盛, 气血不能上充于面部脉 络。 面色淡白无华 血虚证或失血 面色#白 阳虚 #白虚浮 阳虚水泛 面色苍白 阳气暴脱或阴寒内盛 黑 肾 肾虚寒 证水饮 血瘀 肾阳虚衰,水寒内盛, 血失温养,脉络拘急, 血行不畅。 面黑暗淡 阳虚火衰,水寒不化,血失温煦, 属肾阳虚 面黑焦干 肾精久耗,虚火灼阴,属肾阴虚 眼眶周围发黑 肾虚水泛、痰饮或寒湿带下 面色黧黑,肌肤甲错 血瘀日久
(-)望色诊病的原理 1.望色诊病的原理:面部的血脉丰盛,为脏腑气血之所荣,凡脏腑的虚 实,气血的盛衰,皆可通过面部色泽的变化而反映出来。 2.面部分候脏腑的理论 1)《灵枢五色》的分候方法 前额(庭、颜)—首面。 眉心以上(阙上)—咽喉。 眉心(阙中 肺。 鼻根(下极、山根)—心。 鼻柱(年寿)—肝。 鼻端(准头、面王)—脾。 鼻翼(方上 胃 鼻柱两旁(肝之左右)—胆。 鼻端两旁上方(面王以上)—小肠。 颧下(中央)—大肠。 颊部下方(挟大肠)——肾。人中部位(面王以下)—膀胱、胞宫 (2)《素问·刺热》的分候方法: 额心;鼻——脾;左颊——肝;右颊—肺;颏—肾
(一)望色诊病的原理 1.望色诊病的原理:面部的血脉丰盛,为脏腑气血之所荣,凡脏腑的虚 实,气血的盛衰,皆可通过面部色泽的变化而反映出来。 2.面部分候脏腑的理论: (1)《灵枢·五色》的分候方法: 前额(庭、颜)——首面。 眉心以上(阙上)——咽喉。 眉心(阙中)——肺。 鼻根(下极、山根)——心。 鼻柱(年寿)——肝。 鼻端(准头、面王)——脾。 鼻翼(方上)一一胃。 鼻柱两旁(肝之左右)——胆。 鼻端两旁上方(面王以上)——小肠。 颧下(中央)——大肠。 颊部下方(挟大肠)——肾。 人中部位(面王以下)——膀胱、胞宫。 (2)《素问·刺热》的分候方法: 额——心;鼻一一脾;左颊——肝;右颊——肺;颏——肾
(二)色与泽的意义 1面部颜色在诊病中的意义:面部颜色属血属阴 是血色与肤色相兼的外在表现。可反映疾病的不同性质 和不同脏腑的疾病。 2.皮肤光泽在诊病中的意乂:皮肤光泽属气属阳,是 脏腑精气外荣的表现。 可反映脏腑精气的盛衰 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临证应将色与泽结合起来进行综 合分析
(二)色与泽的意义 1.面部颜色在诊病中的意义: 面部颜色属血属阴 是血色与肤色相兼的外在表现。可反映疾病的不同性质 和不同脏腑的疾病。 2.皮肤光泽在诊病中的意义:皮肤光泽属气属阳,是 脏腑精气外荣的表现。 可反映脏腑精气的盛衰, 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临证应将色与泽结合起来进行综 合分析